《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此期间,吐蕃和吐谷浑,都派出暗探,到益州刺探情报。

    不过,当时使用的武器,除了剩下一把AK47之外,其他的全是消耗品,已经被消耗一空。

    而这些武器的来源,除了李愔一个人之外,就连薛仁贵和薛小小他们,都不知道。

    因此,他们派出的暗探,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也探听不到丝毫的有关这些武器的消息出来。

    而就在此时,吐蕃和吐谷浑则是探听到,今年益州因为某种缘故,他们竟然有十分之一的土地,没有及时种植庄稼。

    虽然后来,蜀王李愔招募民夫,赶种了好多种新品种。

    但是这些品种,根本就见所未见,肯定不可能是庄稼。

    因为如果是庄稼的话,断然不可能,所有人都不认识。

    那么,种植的这些物种,要么是药材,要么是香料等等。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吐蕃和吐谷浑,忽然生出一个主意。

    他们吐蕃的国师算出一卦,今年必将大旱。

    大旱之后,粮食必然会减产。

    而益州,更是一下子少种了十分之一的耕地。

    那么,等到秋收的时候,益州的粮食,必然不够吃。

    而他们只要提前将益州还有周边州县得粮食,悄悄收购。

    让那个益州一直处于缺粮得状态,等到缺粮得危机一旦爆发之后,整个益州,必定会发成动乱。

    到时候,他们或者浑水摸鱼,或者是伺机而动,可以做出很多选择。

    当然了,这件事情,单凭他吐蕃和吐谷浑,做不了。

    因为他们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在大唐购买一部分粮食。

    但是如果想要大肆购买的话,肯定会被大唐发现。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就只能借助其他的势力。

    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找五姓七望最合适不过了。

    松赞干布心怀雄心大志,野心勃勃。

    他对大唐的朝堂还有大唐的各势力,都极为熟悉。

    他也非常清楚,目前这位蜀王殿下,和他们大唐的五姓七望几大世家,有着很深的矛盾。

    五姓七望,恨不得将这位蜀王,置于死地。

    如果能给他们一个合适的机会的话,相信他们,必然不会放过。

    而这一次,松赞干布找到吐谷浑。

    就是为了联合吐谷浑,然后和五姓七望搭线,让五姓七望暗中收购粮食。

    当然了,这种事情,他们自然不方便公然出面。

    必须暗中派人联络,必须要慎之又慎。

    此时的李愔,还不知道,原本的老冤家吐蕃和吐谷浑,竟然因为来自他的威胁。

    暂时性的联手一处,共同商议针对他的阴谋诡计。

    ……

    此时,李愔正在忙着制作香皂和香水。

    至于贞观桌和贞观椅还有味精,因为有成熟的工艺,早就制作了出来一批。

    至于香皂和香水,其实工艺也并不复杂。

    只不过制作香皂和肥皂,需要用到猪油,而目前,益州养猪的并不太多。

    受制于原材料,目前他们的制作量有限。

    不过,应付暂时的市场推广,应该是足够了。


………………………………

第361章 五姓七望的反击

    一路风餐露宿,魏征终于回到了长安。

    这一次,事关一干弹劾蜀王李愔的大臣,另外一边是蜀王李愔。

    为此,李世民专门准备了一次大朝。

    在早朝之上,魏征专门就这件事情,向太宗李世民,做了一次汇报工作。

    “启禀皇上,微臣来到益州之后,发现益州的百姓,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很多人都手里捧着一本书卷诵读。”

    “而诵读的书籍叫做三字经,乃是微臣从来都未听说过的一本书。除了三字经之外,还有百家姓和千字文。微臣曾问过他们,因何而读书。他们的回答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听到这几句话,整个朝堂之上,不由得为之一静。

    因为,这几句话,竟然是出自一个乡野之民。

    而这几句话,纵然是朝堂之上的那帮文臣,可能都总结不出来。

    没想到,在益州,随便出来一个农夫,就能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来。

    这时候,王信忍不住站出来质疑道:“这四句话,振聋发聩,可以说是流芳千古的名言,寻常的村间乡夫,怎么可能说的出来?”

    听到王信得质疑,魏征不屑地说道:“这,自然是蜀王的教化之功了!”

    “你们口口声声弹劾蜀王,说益州教化松弛,老夫倒是想问你们,你们真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吗?还是,你们就是凭空捏造?故意往蜀王身上泼脏水?”

    听到魏征得话,王信不由又惊又怒地问道:“郑国公何出此言?”

    魏征冷笑道:“老夫在益州所见,民夫之中,在田间或者做工的间隙,看书之人比比皆是。而益州更是建立起一座益州大学,所有适学儿童,都可以入学。不但免收学费,并且还管食宿!”

    “一座益州大学,目前收纳适龄学童,足足有六七千人之多!试问,整个大唐的州郡之中,可有州郡,能够比的上益州的教化?有吗?”

    “如果说,益州的教化都不行的话,那么整个大唐,又有哪里的教化,能够比得上益州呢?”

    听到魏征得话,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的官员,不由得哑口无言。

    其实,他们弹劾益州的教化,还真的不是信口开河。

    而是他们打听到,益州的百姓,都变得向钱看。

    那时候,益州大学还没建立,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也没有问世。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到了现在,时过境迁,益州居然发生了如此大得变化。

    这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苦难言。

    就听魏征接着说道:“微臣还查探到,蜀王根本就不是在建造王府,而是在建设新城。益州大学,就是在新城里面建造的。而这一切所费,都是蜀王自掏腰包!”

    “那些百姓,都是蜀王掏钱雇佣。做工之人,不但每日三餐管饱,晚餐有肉,每日的工钱还达到十文钱。那些百姓对蜀王,无不感恩戴德,并没有出现他们弹劾得情况。”

    听到魏征得话,王信等五姓七望的官员,脸色愈发的难看起来。

    而此时,李世民得脸色,变得森然起来。

    李世民不由看向王信,森然那地问道:“王爱卿,这件事情,不知道你怎么解释呢?”

    王信连忙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只是听人提起,并不曾亲眼所见,原来只是以讹传讹而已。不过,臣等本来就有风闻言事得权利。”

    “不过,微臣相信,蜀王建造的铁路,的确是劳民伤财,非但毫无用处,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微臣建议,让蜀王马上停止铁路的修建,并且将炼钢的技术,上交出来。”

    额,这王信得最终目的,除了搬倒蜀王之外,大概也少不了这个炼钢的技术吧?

    而一旦搬倒蜀王之后,何止是炼钢术?就连制造玻璃的工艺,也必须要抢夺到手。

    听到王信得话,李世民得脸色,不由得更加难看起来。

    李世民不由向魏征问道:“郑国公,铁路的事情,不知你调查的如何啊?”

    魏征不由说道:“启禀皇上,蜀王说,铁路修建完成之后,蜀王会制造出火车。这火车,就在铁路上行驶。这火车,一个车头,可以带着几十个车厢。一次可以运输几千上万人。或者,可以运送几十万斤得货物。”

    听到魏征得话,李世民不由得眼睛一亮。

    而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的官员,则是脸上露出冷笑。

    因为李世民曾经听李愔说过,他要制造出一种运输能力出众的运输工具。

    想必,说的就是这火车和铁路了。

    既然愔儿这次敢这么说,那足以证明,火车必然真的能够制造出来。

    不过,那些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的官员,可就不会这么想了。

    听到魏征得话,王信顿时夸张地说道:“皇上,诸位同僚,请问,大家相信,一辆车可以拉上万人,或者是几十万斤得货物吗?”

    “大家,真的会相信吗?蜀王,很明显的是在说谎!他这就是在劳民伤财,耗费无数的钢材!我大唐一年才能锻制出多少钢材来?而被蜀王浪费在铁路上的钢材,要比我大唐一年的钢材产量,要多上十倍百倍!”

    “这蜀王,难道不是我大唐的罪人吗?微臣建议皇上,要彻查蜀王,马上停止钢材的浪费,将炼钢的方法上缴上来!”

    这五姓七望之人,还真的是无耻啊!

    只要有好东西,有新技术出现,他们必然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李靖不由出面说道:“这钢材,明明是蜀王自己炼制出来的,又怎么会成为大唐的罪人呢?”

    李世民也是森然说道:“你们,又怎么知道蜀王制造不出火车来?制造出来的火车,运送不了这么多的货物呢?”

    听到李世民得话,现场的文武大臣不由得都是一愣。

    实在是,这蜀王所说的话,他们都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谁当真。

    一次运送上万人,或者是几十万斤得货物,这,又怎么可能呢?


………………………………

第362章 李元芳

    蜀王吹这么大得弥天大牛,已属不智。

    而李世民作为皇上,居然也顺着蜀王这么说,这偏袒,也未免太过了。

    而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派系官员,听到李世民得话,先是一愣。

    不过很快的,他们脸上,便是露出狠辣之色。

    “皇上,蜀王之言,乃是无稽之谈!微臣敢以身家性命保证,蜀王所说的火车,绝对达不到蜀王所承诺的运载能力!只要到时候蜀王的火车,能够运送一千人外加十万斤货物,微臣便以死谢罪!”

    这王信,果然狠辣!

    为了断绝皇上对蜀王的偏袒,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弹劾蜀王。

    殊不知,此时李世民心里,同样在冷笑。

    李世民不由看向王信身后的,和王信一起弹劾蜀王的官员,森然问道:“那你们呢?”

    那些官员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看到了坚定之色。

    “臣等,同样敢以性命为保,蜀王所说的火车,必然达不到他所说的那种运载能力!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运送一千人外加十万斤货物的话,臣等皆愿以死谢罪!”

    看到这帮官员的表现,李世民得脸色更冷。

    这些五姓七望派系官员,真的丝毫没有将皇权放在眼里啊!

    既然如此的话,那也休怪朕心狠手辣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冷笑道:“你们可知道,在朕的面前,没有戏言!到时候,一旦蜀王制造出来的火车,真的达到他所说的运载能力,到时候,你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听到李世民得话,以王信为首的五姓七望派系的官员齐声说道:“臣等,愿意立下生死文书!不过,如果到时候蜀王制造的火车,达不到这样的运载能力的话,还请皇上治他的欺君之罪!同时,也要蜀王将炼钢的技术,上缴上来。”

    一方面是以命做保,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治蜀王的欺君之罪。

    这可以说是和蜀王不死不休了。

    这五姓七望派系的官员,一步一步,将皇上逼迫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这时候,皇上已经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朝堂之上的官员,面对五姓七望派系官员咄咄逼人的架势,心有所思。

    最终,李世民似乎是恼羞成怒,不由拂袖说道:“好,那就立生死文书!”

    不多时,在满朝文武的见证之下,以王信为首的官员,立下了生死文书。

    而这一次,也是五姓七望,对皇权逼迫最狠的一次。

    ……

    此时,益州开始招兵。

    此时的大唐,正处于府兵制将要崩坏的边缘。

    府兵制,将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将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而现在,李愔拥有持节权。

    益州的大小事务,可以说全部都在李愔的掌控之中。

    而现在,李愔就准备在益州,实行募兵制。

    李愔准备,在整个益州,募兵五千。

    这五千军队,只要训练出来,虽然人数还是少了点,但是至少能够确保益州足以自保。

    甚至,如果真的达到李愔想要的训练目的地话。

    就凭借这五千人,也足以冲锋陷阵,上阵杀敌。

    而这一次募兵,李愔给出足够高的军饷。

    每人每月足有五百文钱。

    这些钱,可是相当于后世的一千块钱。

    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军饷了。

    这个军饷,在大唐,绝对是独一份。

    并且,蜀王李愔还承诺,在军中,只要立下军功,必然会有晋升。

    立的军功多了,甚至还可以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此时,蜀王李愔,在整个益州百姓心目中得位置,几乎相当于神灵。

    蜀王李愔下达了招募令,顿时前来应召得百姓云集。

    光是这军饷,就足以让绝大多数的百姓,为之垂涎不已。

    更不用说,还是跟着大都督做事。

    在他们看来,能够跟着大都督做事,是他们这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真要发生了战斗,死了也就罢了。

    不死的话,说不定就能建立军功,博取一个出身,一个前程。

    该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

    负责招募这些新军的,自然是薛仁贵。

    招募的条件,也极为严格。

    首先,岁数必须在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

    家里独子的不要。

    不能举起八十斤得石锁得不要。

    个头太矮得不要。

    身体有疾得不要。

    所以,尽管前来应召之人很多,在招募处排起了长队。

    这队伍,甚至一眼都望不到边。

    但是真正招募到的人数并不多。

    往往几十个人,才能招募到一个士兵。

    而就在招募现场,突然发生了争执。

    原来是一个小家伙,长的稚嫩的很,明明没有十六岁。

    但是却是非要说自己已经十六岁了,非要参军不可。

    不过这个小家伙,倒是真的有膀子力气。

    八十斤得石锁,在他手里被耍的滴溜溜乱转。

    步伐也是非常矫健,身上似乎有武艺在身。

    不过,这年龄明明没有十六岁。

    因此,尽管他其他方面都已经达标,但是在年龄上,被卡了下来。

    那些负责登记的士卒,自然不肯通融。

    但是这个少年,则是非要参军不可,双方就僵在了这里。

    就在这僵持不下得时候,李愔走了过来。

    李愔深深地看了这个少年一眼。

    发现这个少年,大约十三四岁的模样。

    但是在同龄人之中,身高明显要比他们高出一头。

    身材消瘦,手脚都很长,身体匀称。

    明明站在哪里,却是给人一种,他似乎正在不停移动,随时都会发出致命一击得感觉。

    这个少年,倒是有些意思。

    李愔不由饶有兴趣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少年,似乎已经认出了李愔。

    听到李愔的询问,忽然单膝跪地说道:“回大都督,草民叫李元芳!”

    嗯?

    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