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单介绍一下,不展开了,免得说烟雨水,没见过的,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而那些村民,在看到李愔拿出的压水井的部件之后,不由啧啧称奇,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而等李愔命人将长长的竹节通入水井之中,然后上端封闭起来之后,乔七连忙上前制止。

    这可是盐井啊,你将上面密封起来,到时候还怎么打水啊?

    而李愔则是微微一笑,让乔七退后,待会自然就明白了。

    接下来,在周围百姓疑惑的注视之下,他们按照李愔的命令,将压水井的部件装好。

    全部装配完成之后,李愔将压水井的压把高高抬起,抬到最高的位置,然后向出水口的圆筒里面,倒入一瓢水。

    接下来,李愔一上一下,大力压起了压把。

    没压几下,李愔就感觉到,开始从井里出水了。

    哗啦一声!

    有井水从上端喷出,倒是吓了那些村民一跳。

    这是,大都督刚刚倒进去的水洒出来了嘛?

    而就在此时,出水口开始有亮晶晶的水流流出。

    哗啦哗啦地流入事先放在哪儿的水桶里面。

    咦?

    这难道也是刚刚大都督倒进里面的那一瓢水吗?

    可是,大都督明明才倒进去一瓢水啊,现在怎么可能会流出来这么多呢?

    而随着大都督不但的压着压把,水流源源不断地从出水口流出。

    一桶水,很快便被装满。


………………………………

第304章 咸!真咸!

    旁边的乔七,赶紧换了一个空的木桶。

    周围的百姓,纷纷看傻了眼。

    天呢!这么神奇的吗?

    为什么向那个圆筒里面倒了一瓢水,然后用力的上下压,就有水源源不断的流出呢?

    足足压了五六桶水,足够煮一锅盐的量,李愔这才停了下来。

    而周围的百姓,无不被这神奇的压水井给震惊住了。

    李愔微微一笑,把压水井的使用办法教给乔七。

    而接下来,就该开始真正的煮盐了。

    以前他们煮盐,先是将打出来的井水自然沉淀,沉淀下来的清水,放入锅中开始煮。

    最终蒸发掉水分之后,剩下的就是粗盐。

    但是,因为盐井的位置不同,里面含有的杂质是不一样的。

    而有一些杂质,是同样溶于水的。

    用蒸发结晶的办法,根本就祛除不掉这些杂质。

    所以,有些地方的盐井,因为含的杂质少,没有毒素,这些盐井煮出来的盐,就能够食用。

    但是有些地方的盐井,因为富含很多有毒的杂质,用这些盐井煮出来的盐,是没办法食用的。

    而这一大片的盐井,就是含有有毒物质的盐井。

    不然的话,也不会到现在都是荒滩一片。

    而李愔,早在井水被打出来之后,早就用系统探测过,着里面含有什么杂质了。

    而这些杂质,可以用加入碳酸钡和氢氧化钠也就是烧碱的办法,进行祛除。

    并且就连用量,系统都给计算过了。

    接下来,李愔将事先从系统里面购买出来的碳酸钡和烧碱交给乔七。

    这些碳酸钡和烧碱,都是一包一包分好了的。

    每一锅里面,分别加入一包碳酸钡和一包烧碱就好。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他们会计算错分量了。

    李愔当着乔七的面,将一包碳酸钡和一包烧碱投放进锅内。

    然后让他们等上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将上层的清液取出,就可以进行熬制了。

    一个时辰之后,这一锅井水底层,出现了好多沉淀。

    乔七命人将上层的清液取出,放入另外一口锅里面,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煮盐了。

    这几天的功夫,那些分工砍柴的村民,已经砍下好几大垛的柴火。

    现在煮盐,有的是柴火用。

    不过李愔也知道,这煮盐,效率是很低的。

    这一大锅盐,大概要整整煮上一天的时间。

    因此,李愔并没有再现场盯着,而是转身去休息去了。

    到了第二日,李愔起来赶到现场之后,发现煮盐工作,已经来到了尾声。

    等盐煮好之后,锅内底层,顿时出现厚厚的一层,洁白如雪的细盐。

    看到这些盐,这些煮盐的百姓,不由的都被惊呆了。

    天呢!

    这,真的是他们煮出来的盐吗?

    可是,怎么能这么细,这么白呢?

    他们以前吃的盐,都是大颗大颗的粗盐。

    并且这些粗盐的颜色,泛着暗黄色,吃起来,有种苦苦的涩涩的味道。

    那颜色和他们此时煮出来的盐,根本就是天上地下啊!

    而此时的乔七,忍不住伸手捏起一撮盐来,放入嘴中。

    吃过之后,乔七激动的,眼角都开始泛红。

    周围的村民忍不住紧张地问道:“老乔,味道怎么样?”

    “咸!真咸!”

    就只有咸吗?

    乔七的话,让这些村民心里不满意。

    这老乔,话说一半留一半的。

    煮盐的这些村民,不由的纷纷伸出手来,捏起一撮盐,放到嘴里。

    而接下来,他们的表情,几乎和乔七如出一辙。

    都是激动的眼圈发红,吃惊地说道:“咸!真咸!”

    怪不得,刚才乔七只说咸,并没有说其他的。

    原来这盐,就真的只有咸而已。

    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苦或者涩。

    也就是说,他们煮出来的盐,给大都督送给他们治病的盐,居然是一模一样的?

    居然一点都不苦涩,这盐根本就不是毒盐,而是上好的精盐!

    这种盐,在大唐以往可是从来都没出现过的。

    哪怕那些世家之中,也吃不到这么精致的细盐。

    世家只人,吃的自然是上好的盐。

    然而他们吃的盐,哪怕再上等,没有化学药剂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有害杂质都过滤出去。

    他们煮出来的这种盐,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和他们的吃惊相比,李愔也过去捏了一撮盐品尝了一下,不由皱了皱眉头。

    这煮出来的盐,还是有一点细微的异味的。

    不过,也只有像李愔之中吃刁了口的后世人,才能品尝的出来。

    像是大唐这旮沓,天天吃哪种又苦又涩的粗盐的百姓,根本就偿不出什么异味来。

    当然了,哪怕是稍微有点异味,在大唐也是独一份了。

    如果李愔愿意的话,绝对能够卖出一个极高的价格出来。

    在大唐,盐的价格,因为是专营,所以价格是极贵的。

    一斤盐的价格,是一斤大米的十倍!

    一斗大米售价五文,一斗盐售价五百文!

    在大唐,一斗大概是十二斤,那么每斤盐的价格,大概是五十二文!

    一斤盐的价格,最起码折合后世的一百多块钱啊!

    从这个价格,就可以看出,世家是有多么黑心了!

    如果不是因为盐虽然是必需品,但是食用量极少的话,大概百姓连盐都吃不起了。

    而李愔煮出来的这种精盐,哪怕是卖一百文一斤,哪怕是二百文一斤,都会有哪些富豪争相抢夺。

    但是,李愔决定将售价大大降低下来,将食盐的价格,直接降低到三十文。

    让这食盐价格,降低到比市价所卖的粗盐还便宜的地步。

    到时候,李愔倒是想看看,太原王家究竟会怎么接招。

    如果他们不降价的话,拿什么来和李愔竞争?

    而他们降价,哪怕降低到二十文,恐怕也会有很多人愿意买李愔出手的精盐。

    而不会买王家手中的盐。

    而李愔制造这些盐的本钱,其实低廉的很。

    除了先期的投资之外,其实李愔需要支付的,无非是一些人工费而已。

    但是每人每天十文钱的工钱,简直不要太便宜了。

    就算每人每天平均只能煮出二十斤盐,再去掉他们的伙食费,每斤盐的成本也就在一文钱左右。


………………………………

第305章 呸!呸!(两更毕)

    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命村民们多开灶台,火力全开,加快煮盐的速度。

    这盐绝对是一本万利,只可惜的是,现在效率还是太低了。

    只能一点点的用锅煮,就算一个人能看三四个锅,这效率也快不到哪儿去。

    就凭他们现在的效率,应该差不多能供应整个剑南道食用,但是再多的话,他们根本就煮不出来。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愔才决定,将食盐的价格,降低到三十文钱的地步。

    因为产量的限制,他不可能在食盐上一下子打死王家。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先让王家难受一下子吧。

    ……

    此时,在整个益州城中,则是流传着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引发了益州城,无数百姓的恐慌和不满。

    原来,他们现在才知道,这几日,益州城里断盐,害的他们没盐吃的罪魁祸首,居然便是新来的大都督的缘故。

    原来,他们吃的盐,基本上都是从岭南道运送过来的。

    而岭南道那边,最近盗贼横行,商路都他们给断掉了。

    这时候,赵家本来正准备组织大量的人手,重新打开商道,让益州的百姓,都能吃的上食盐。

    但是这时候,新来的大都督,居然盯上了赵家,一心要整的赵家家破人亡,将他们家产统统据为己有。

    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准备重新打开商路的赵家,不得不全力应对大都督,根本就无心重新打开商路。

    所以,恐怕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只怕都吃不上盐了。

    这个消息,在整个益州越传越烈,很快就传播的几乎家喻户晓的地步。

    当然了,其实小河村的人,自然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

    只不过,小河村现在再次被封闭,他们的人根本就没有出去,自然也不会听到外面的传言。

    其次,就是当初李愔审案的时候,在场的那些百姓,对这个消息自然是半信半疑。

    因为他们亲眼所见,那赵县令,其实本来就是个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贪官。

    人家大都督整治他,根本就不是为了私怨。

    但是一来,见到那一幕的百姓,毕竟只在少数,只局限于一县之地。

    二来,胆敢怀疑这个消息的人,都被人打的相当凄惨。

    甚至还有人消失不见,不知道去了哪里。

    于是,怀疑的声音,彻底消失。

    整个益州,可都是被林抉和世家牢牢掌控在手里。

    世家想让他们听到什么消息,他们就只能听到那个消息。

    这里,是世家的天下。

    这些百姓,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群情激愤。

    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甚至要堵到刺史府去闹事。

    总之,如果新来的大都督不给他们一个交代的话,他们就一直堵门。

    ……

    刺史府里的上官仪,并没有跟随在李愔身边,而是在刺史府里,正在熟悉整个益州的情况。

    李愔在的时候,都被林抉给全面架空,更不要说现在李愔不在,只有上官仪自己了。

    只不过,在李愔拿下赵有才,抄了赵有才的家之后,让刺史府里,那些并非是林抉嫡系的官员,不知不觉中就犯了嘀咕。

    这个大都督,似乎也是个狠人啊。

    他们神仙打架,自己小胳膊小腿的,就尽量不要参与了吧?

    因此,益州的一些基本材料,上官仪还是看的到的。

    而现在,上官仪一边将李愔带来的几个家丁,撒出去打探消息。

    一边努力地进行拉拢着,一切可以拉拢的益州官员。

    只不过,现在这位新任大都督似乎还处于下风。

    对于他和刺史林抉的交锋结果,并不被人给看好。

    所以,上官仪的进展始终极为有限。

    不过,这几日,上官仪并非一无所获。

    至少目前他对益州的情况,比刚来的时候,了解的详细的多。

    而此时,上官仪派出去的家丁,忽然打听到一个消息,匆忙前来汇报给上官仪。

    上官仪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由的大吃一惊。

    当下不敢怠慢,连忙备马,直奔小河村而去。

    来到小河村之后,上官仪连忙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李愔。

    上官仪的脸色,不怎么好看,眉头紧皱,似是陷入了哭思之中。

    没想到,林抉会这么狠,根本就不愿意节外生枝。

    林抉如果求稳妥的话,只要等上一两个月,等到大多数百姓,真正的断盐之后。

    根本就不用他挑唆,自然会乱。

    而现在,林抉居然连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都不会再等。

    这样一来,使的他们连缓和的时间都没有。

    ……

    令上官仪没有想到的是,得知这一消息的李愔,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上官仪微微皱眉问道:“殿下,你现在还笑的出来?”

    李愔微微一笑,直接拉着上官仪的手腕,径自向仓库的方向走去。

    上官仪也不知道李愔想拉着他去看什么,心里十分疑惑。

    不多时,上官仪就被李愔拉进了仓库里面。

    进入仓库之后,上官仪就发现,地方放着篷布,上面堆放着一层雪白的粉末。

    看到这个,上官仪不由纳闷地问道:“殿下,你到底想让我看什么?”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上官长史,你尝尝就知道了。”

    上官仪疑惑地蹲下身来,抓了小半把放到了嘴里。

    “哎——哎——”

    看到这一幕,李愔连忙试图阻止他。

    结果,没想到上官仪的速度太快,没阻止的了。

    上官仪脸上流露出疑惑之色,似乎在问,殿下你哎哎喊我,到底想说啥?

    而同一时间,则是顺手将白色晶体丢进了嘴里。

    呸!呸!

    下一刻,上官仪就死命地向外吐着白色液体……

    死命地咳嗽着……

    半晌之后,才停止咳嗽,不过再说话的时候,嗓子一下子沙哑了好多。

    上官仪不无幽怨地说道:“殿下,你干嘛不早给属下说这是盐?”

    李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咳咳,本王不是想给你一个惊喜么?那想到你这么实在,让你尝一下,你居然会一下子抓那么多……”

    上官仪不由问道:“殿下,你的意思是,这些盐,都是你在盐井里面煮出来的?”


………………………………

第306章 阴险的父子俩

    当然了,最令上官仪奇怪的,还是煮出来的盐,会什么会那么精致?

    要知道,上官仪之所以没有认出这是盐来。

    完全是因为在上官仪的印象之中,盐都是大块大块,黄不拉几的那种晶体。

    就算买来的粗盐,放在碾上压过之后,都不会有这么细,更不会有这么白。

    要不然的话,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一下子抓那么多盐放到嘴里呢?

    不过,这里产出的,不是全都是苦盐吗?

    殿下是怎么把这些苦盐提炼出来的?

    并且制造出来的盐,质量还如此上乘?

    比现在大唐最精致的细盐,还要精致数倍啊!

    有了这些盐,那些世家的伎俩,自然是不攻自破了。

    ……

    此时,李愔还有权万纪的奏报,都抵达到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看过之后,发现这两人的奏折,大同小异,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