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七护了护自己的裆部,道:“不会吧,东家,要不,您提示一下?”
罗明成道:“我说得已够多了,再说,我正在出痘,不能出去,所以,这个问题必须由你们自己解决。我希望我出完痘后,你们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把减压阀做出来。”
陈七道:“那当太监的事儿?”
罗明成笑道:“跟你开个玩笑,不过,谁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必有重赏。
找小说素材就到”
陈七道:“什么重赏?”
罗明成道:“到时侯再说。”
陈七见罗明成说话有点不耐烦的样子,就道:“那好。东家,我这回去就跟大家说说。”
罗明成道:“那好,你去吧。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来告诉我。解决不了,就不要来找我。”
陈七拱手而去。
七月十六日,东京那边信鸽传书:冷千云为罗明成诞下一女,要求取名。想了一夜,罗明成也没想出个合适的名字,于是,第二天回书:自己取名。
刘小云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了罗明成。道:“你怎么能这样啊,生了男孩你就给取名字,生了女孩就就不管了。”
罗明成道:“我实在是想不出来,再说。我也没见到那个孩子,长得是丑是俊也不知道。要不,你给想一个?”
刘小云道:“我才不管呢,不过,你用信鸽回书时。怎么着也得解释几句,不能只回个字:自己取名。那样的话,好像对冷千云生了女孩十分生气的样子。”
罗明成道:“那好,就这么回书:乳名自取。
找小说素材就到字号长大了以后再说。”
…………
七月二十二日,罗明成终于好得差不多了。脸上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几处痘痂。虽然这算是“种痘”的完美成功,但罗明成总觉得不劲儿。因为,他的记忆中,“种痘”是种在胳膊上的,而且好像没听说“种痘”得窝在家里休息这么时间才能好。
无论如何,这“种痘”是成功的,罗明成收拾心情,走出了家门。
街上的行人一点儿也不见得比前少,尽管石湖村本身的好多人“种痘”之后在家休息,但却有好多外来人在排队等侯“种痘”。
那些“种痘”的自然都是上次派出去进行“种痘试验”的麻子们。
罗明成觉得这么多人在石湖“种痘”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再说,“种痘”得的钱财都归“麻子”们所有,与罗明成没有关系,于是他就吩咐士兵把做“种痘”生意的“麻子”们都赶走。
王麻子跟罗明成比较熟,他见罗明成要赶人走,道:“罗大人,这样可不太好吧。您是出完痘了,可是石湖还有许多人没种痘呢。”
罗明成道:“他们可以到别的地方找你们种痘。不过,你给我种的痘可是很猛呢,弄得我半个月没法出门。你看痘痂还没掉干净呢。”
王麻子道:“大人,你这还算是好的,有的人还狠,到现在还窝在家里呢。”
罗明成道:“不对,你这个种痘之法还得改进,这毒也太猛了些,你得想办法弄点儿弱点儿的毒。”
王麻子道:“怎么弄?”
罗明成道:“这个得你想办法,不过,我想,你取一些发病弱一些的病人身上的痘痂“种痘”比较好。发病弱,说明毒性弱,种起痘来自然会毒性更弱一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麻子道:“罗大人真乃天人!一语道破天机。那么,请罗大人将您脸上的剩余的痘痂揭下来给小的一用。”
罗明成道:“王麻子,你要干嘛?”
王麻子道:“大人的出痘就比较顺利,正好用您的痘痂做传接之用。”
罗明成道:“算你聪明,不过,我脸上痘痂好像还到掉的时侯呢!”
王麻子竟然突然动手从罗明成脸上揭下一块痘痂,道:“大人,得罪了。”
罗明成道:“王麻子!你竟动手?”
王麻子道:“不好意思,不过您脸上的痘痂比值钱,以后,它将是“痘苗”的正宗,哈哈。”
罗明成无语,踢了王麻子一脚,道:“去你的!”
王麻子道:“小的还有一请求。”
罗明成道:“什么事儿,快说。”
王麻子道:“大人尽管将别的种痘的麻子赶走,但请留下我,因为石湖还有许多人没种痘呢,再说,我本来就是您的人,您把我赶走了,让我上哪儿去?”
罗明成道:“好,好,好,留下你就是了。”
王麻子道:“谢罗大人。”
辞别王麻子,来到铸炮工场,发现一群人正围在那个蒸气机旁指指点点。罗明成过去一看,一个工人正在试验自己新制的“减压阀”,那基本是个铜制的物件,镶在蒸气机的气缸的内壁,物件中间有个弹簧片,原则上,只要气缸内的蒸气压力到推动弹簧片变形,就能从中释放出蒸气,而当压力推不动弹簧片时,那弹簧片就会推动减压阀合拢,从而阻止气体逸出。
试验正在进行,据说,当初安上这个装置时,漏气很多,现在经过打磨,已渐渐地不漏气了。
罗明成觉得这个办法可行,问了那设计这种方法的工人的名字,得知他叫吴胜利,当场将他提为“锅炉制造作小组”的组长。
永久地址:
………………………………
第三百三十六节 杨志来访
虽然这个方案可行,但明显,弹簧片不如弹簧好使,所以,罗明成就开始跟工人们研究制造弹簧≥*书*吧)
弹簧自然得由铜丝做成,首先第一步是得到钢,而钢是种很贵的东西,中国古代得到到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百炼成钢”法,就是用锤子对铁块不断进行锻打,把其中杂质全部去除才能得到。
所以按民间的说法,铁虽然很便宜,但钢却是种比金子还要贵的东西。
好在罗明成的兵器作坊里有钢,那是专门为兵器上的刀刃准备的。
得到钢后,先把钢想办法拉成钢丝,再想办法把它弯曲。
工序得一步一步地做,就是如何把钢弄成钢丝也是个极为困难的问题。
下午,罗明成正在跟众人一起想办法“拉钢丝”,刘小川过来说:“罗大人,杨军使来了!”
罗明成一听,问“在哪儿?”
刘小川道:“在水军衙门。”
罗明成道:“你先回去,我这过去。”
刘小川走后,罗明成对众工人道:“你们都来想如何才能拉出出钢丝,拉钢丝可是制造弹簧的关键一步,谁如果能成功做到,我就帮助他建‘弹簧厂’,到时侯,有收入了,五五分成。”
众人听了,都很兴奋,其中那个已被任命为“蒸气机制作组”组长的吴胜利道:“那我呢,蒸气机如果有收入了,我也能有分成吗?”
罗明成道:“蒸气机如果是你发明的。我也跟你五五分成,不过,可惜是我做出来的,那么。除了工资外,给你一成的收入,当然,前提是咱们做出来的蒸气机能卖钱。”
吴胜利道:“那太好了,这蒸气机只有我们有,到时侯,您可得把价定得高一点啊。”
罗明成道:“那是。好了,不跟你们说了☆军使在水军衙门还等着我,我得过。你们继续努力啊。”
众人都拱手相送。
过了一会儿,罗明成来到水军衙门,衙门里多了许多的陌生的面孔。都穿着标准的厢军军装,其中的军官还扎着武装带,估计都是杨志带过来的。
进了水军衙门的议事正厅,杨志果然在里面,徐宁正在作陪。
罗明成一进门就道:“杨兄啊。好久不见!”
杨志起身道:“明成来了,我也想你了啊!”然后走过来跟罗明成抱了一下。
罗明成受了杨志一抱,道:“杨兄,你的力气还是这么大。”
杨志笑道:“呵呵。明成谬赞。其实我早就想来看你来了“一段时间去了玉山一趟,回来后。就想来看你,结果这边正流行天花。听说现在那天花竟被你制住了,这才敢来。”
罗明成道:“哪里,只是能预防而已,谈不上制住,而且代价不小,你看,我脸上还有些痘痂没去干净呢。”
杨志看了看罗明成的脸,只有星星点点的几处,其它的地方都很光滑,道:“痘痂掉了后,是不是跟以前一样?”
罗明成道:“那是自然。”
杨志道:“这就是神技,这种以毒攻毒的法子也只有明成能想出来,这世间,依我看,没有能难住明成的事情。”
罗明成道:“杨兄谬赞。”
徐宁道:“先喝口茶,过会儿再说。”
三人喝了几口茶,罗明成问:“大鹏呢,他怎么不在?”
徐宁道:“正窝在家里出痘呢。”
杨志道:“说起这个杨大鹏,我觉得他有点多管闲事,上次台南那个蛮族,我本想把他们统统抓为奴隶,他这一去,好了,双方各退二十里地,倒是给了他们休息生息的机会了。那些蛮族,你敬他一尺,他欺你一丈,实在不能这么姑息。”
罗明成道:“杨兄,怎么,你觉得那些平埔族人咱们对他们太好了?”
杨志道:“平埔族为分很多支系,我觉得没必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属于大甲部支系的,你对他们好点儿,我能理解,毕竟你身边儿有他们的人,可是其它支系,我觉得没必要对他们那么好,应当跟以前一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罗明成想了想,说不定来自浙江的难民潮就要来了,到时侯肯定会有土著为汉人移民空出地方,让双方太太平平的和睦相处无疑是痴人说梦,就道:“那就按你说的办,除了大甲部及其近支氏系,其它的全部视同蛮人处理。”
杨志道:“这就对了,那帮家伙,你不修理他,他还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了。”
罗明成笑了笑,道:“听说你前段时间去了玉山?玉山是哪儿?”
杨志道:“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山顶上常年云雾僚绕,冬季时还会下雪,所以我们汉人相约管它叫做玉山。”
罗明成道:“原来是这样,你去那边干什么?”
杨志道:“我作为台湾一任知军,自然得去那台湾最高的山上,可惜带的人里没有石匠,否则,如果能刻石立碑就好了。”
罗明成道:“有空的话,我也,可惜这边的事情烦多,脱不开身。”
杨志道:“是应当,那边可是消暑的好地方,我估计,整个东南也没有那么高的山。而且,当地还有一种特殊的玉石,我拿出来你看看。”说完,杨志,招了招手,一个卫兵走进议事厅,打开了一个包裹,里面一堆极为纯净的黄色玉石。
罗明成看了看那玉石,颜色跟橘子肉有些相似,但摸起来却有点儿像石英石,道:“是挺好看的,不知能否像其它的玉石一样加工?”
杨志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罗明成道:“那就当作贡品送到东京去吧,说不定官家会喜欢。”
杨志道:“那倒不必,前段时间朝廷派人到了我那儿,取走一些了。”
罗明成道:“朝廷派人到你那儿去?我怎么不知道?”说完,转头望了望徐宁。
徐宁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杨志道:“那帮人应是故意瞒着你们。”
罗明成点点头,道:“朝廷派人去你那儿干什么?”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七节 造船计划
杨志道:“不是我那知军之职有三年的大考吗,那官吏名义上是来考校我,实际上是去看看台湾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多大的利益,估计是想把我调走,换上他们的人。*”
罗明成道:“不知不觉已是三年了啊……,你是怎么应对的?”
杨志道:“我跟他们说,台中寨的蛮人势力强大,跟你关系特殊,如果来新的知军替我,我不敢保证他们会服从,说不定会出什么乱子。”
罗明成急道:“朝廷的人怎么说?”
杨志道:“那家伙也是个油滑之人,了解情况后,说知军也算是军职,可以五年一迁,就问我是愿意现在就走,换个地方做知县,还是做完五年再走…………”
罗明成急问:“你是怎么选的?”
杨志道:“我自然选择做做完五年再走。”
罗明成道:“这样最好,能拖一年是一年。”
杨志道:“老是这样下去也不行,我听说京城的好几个大臣都得到了‘开府’的权利了,明成,你什么时侯也去要个‘开府’?这样以来,事情会好办得多。”
罗明成道:“我知道,但事情要一步一步地来。*开府的那些人,无一不是官家身边的弄臣,那个圈子,我挤不进去。”
杨志沉吟了一会儿,道:“时机成熟后,我们就跟它来硬的,让朝廷明白:不给你‘开府’的权利是不行的。”
罗明成道:“我知道,但能不惹毛朝廷。就尽量不要惹毛他们。我们就再等两年,我相信,两年之后,我们的势力会更大。”
杨志点点头。
罗明成看了看窗外杨志带来的那些人。道:“你这次带人不少啊,是不是信不过这边啊。”
杨志笑道:“哪能啊,那些都是我的亲兵,留在鹿港也无用,我就带他们来了,顺便让你给他们弄弄,让他们也能防天花。”
罗明成道:“你说的是‘种痘’吧,我也不会‘种痘’。我的‘痘’也是别人给我种的,要不,我派个会‘种痘’的郞中随你们去鹿港就是了。”
杨志道:“那更好,不过。最好还在这边种上,听说,种上之后七天才发作?”
罗明成点点头。
杨志道:“我这次来还带了老二的一封信。”说完,从怀中拿出一署名“武松”的信给了罗明成。
罗明成拆开信看了一下,把信交给了徐宁。
杨志道:“信上说的什么?”
罗明成道:“没什么大不了的。武松说他觉得他的台北寨与福州府之间进行对渡比较近,要求在那边建一个成规模的据点,同时设一个稳定的航班对渡,以方便人员、物资的往来。”
杨志道:“那样的话。台湾的南北长度,朝廷一眼就看出来了。怕是有些不妥。”
罗明成道:“不过。那样的话,确实比绕道鹿港近得多。再说,武二哥写信明说要在那边设个据点,自然是要把那据点的控制权交到我手中,所以依我看,就由徐宁派个可靠的人在那边设个点吧。那边的点要求不高,只要求为准备去台湾的移民提供些食宿就行了。”
徐宁道:“明成,我过会儿就找人去福州办这件事。”
罗明成道:“明州距浙江更近,虽然风向不太顺,但也是可行的,更有利于来自两浙路的移民到达台北,不如那边也设个点吧。”
徐宁点点头,道:“有大人的三角帆船,估计这事儿能成。”
杨志道:“这样以来的话,鹿港岂不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
罗明成道:“怎么没用?我们主要的物资生产基地不是在石湖么,鹿港起码能起来台湾的物资转运中心的作用,再说,来自福建南部与两广的移民还是主要从鹿港上岸的。”
杨志道:“那倒也是,还有就是来自南方诸岛的黑奴也主要在鹿港上岸吧。”
罗明成点点头,道:“来自内地移民多了,那些黑奴要不要也无所谓了吧。”
杨志道:“有总比没有要好一些。”
徐宁道:“以现在人力来看,有黑奴自然是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