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对于阿佤军寨增加防御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知道李察哥在行动,只是不知道对方这次的胃口究竟有多大,不管这个西夏晋王胃口有多大,这次都要硬碰硬的对阵一次,这次的对阵主战场就放在阿佤军寨。
刘法之所以把决战的主战场放在阿佤军寨,最主要是这个地方狭窄,地势不平,骑兵压根就冲不起速度来,这种情况下,骑兵就成了靶子,战斗力甚至还不如把步兵,这样以来,整个战役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
第一天到达阿佤军寨之后,刘法并没有立刻发起进攻,而是让士兵组建攻城设备,虽然这个地方地势不适合大型攻城设施,但是小型的投石机,攻城车还是可以使用的,而且这种小型攻城设备不仅好携带,而且组装起来也简单,攻城的时候也比较好展开。
当天晚上,刘法就召开战前动员会,看到下面的将领都到齐了,他就说道:“小小的阿佤军寨,压根就不需要我们太重视,最多三天就可以拿下。可是,西夏的骑兵应该就在附近,要么游弋,要么已经安营扎寨。所以这一战最主要是把西夏的骑兵拖住,因此,进攻阿佤军寨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用投石机,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在把城寨的寨墙,寨门砸平之前,尽量别往上冲刺。”
这些将领们一时间还是有点摸不清楚头脑,一口气拿下阿佤军寨多好,何必这样磨磨唧唧的。
刘法见下面的人不解,于是就说道:“一旦我们进入阿佤军寨,那么就成了西夏军进攻,我们防守了,阿佤军寨压根就是易攻难守,谁防守,谁吃亏。况且那座军寨是没有退路的,一旦被困在军寨之中,那就是死地,除非有援军,否则是不可能杀出去的。”
现在既然统一了思想,刘法就下令道:“李俊可,你率领三千士兵分成三队进攻,这个地方地势狭窄,人数太多了也不利于开展进攻,但是一定要做得逼真,不要给人的感觉就是佯攻。”
“是!”李俊可都统下去准备了。
刘法接着说道:“宋军在,你率领斥候去摸查一下牛头山,看有没有西夏军队,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军令一个个的安排下去了,可是刘法心中有点不安,至于为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早饭过后,士兵们就开始陆续把投石机缓缓地超前推进,后面的攻城车还开始缓慢地推进。李俊可亲自率领三千士兵准备发起冲锋,分成三队,第一队是清一色弓弩兵,而且还推进了十个床弩,摆出了一副强攻的架势。
床弩又称八牛弩,号称是一杆三箭,不管是守城,还是攻城,这都是一件利器。这个床弩推进的时候十分缓慢,但是它的存在对于守城一方是巨大的心理震慑。只可惜,守城的西夏军却没有床弩,一方面是因为寨墙上的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就是床弩制作工艺复杂,成本极高,那不是没藏覆海能够城受的。这就是西夏军制最大的缺点,八大部落要自己出钱,朝廷向来是只收钱,是绝对不出钱的。不仅阿佤军寨没有床弩,朔方城也没有。
随着牛角号的吹响,宋军的进攻正式拉开序幕。
………………………………
第95章 血战拉开序幕
没藏覆海早早的就上了寨墙上,这么多年安逸的生活,让这个家伙都忘记了阿佤军寨是在战争的前缘,不过今天既然面临宋军的进攻,他一定要全力以赴,毕竟军寨被攻克的话,整个部族都会遭殃。
两千西夏士兵上了寨墙,一个个如临大敌,弓箭上弦,随时准备开战。不过寨墙太窄,没有办法安置投石机,一开始就注定要挨打,这就让西夏士兵防守压力很大。
随着一颗二三十斤重的石头在军寨门前落下,投石机已经准备发动,显然刚开始只是在调试距离。
三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动,三十块大石头呼啸着砸向阿佤军寨的寨墙,尽管士兵们早早的做好了躲避,但依旧有几十个士兵被击中,不过这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毕竟这种进攻维持不了多久,没有攻城士兵攻上寨墙的话,所有的进攻都没有实际意义。
在投石机的进攻的同时,床弩也开始发威,这种三尺长的大箭带给防守士兵最大的是心理震慑力,对于进攻也是很好的鼓励。
一千宋军开始快速地超前推进,他们在攻城车的掩护下,很快就推进到了距离寨墙两百步的距离,这个时候城墙下的西夏士兵开始放箭。进攻,防守双方的弓箭进攻同时拉开序幕。
宋军弓箭手在盾牌的掩护下半蹲在地上,呈现四十五度抛射,离弦之箭飞向寨墙。这种抛射,箭矢下落的时候速度加快,穿透力很强,采取密集覆盖的方法来压制寨墙上的西夏弓箭手,来配合宋军攻城,一队队的宋军扛着云梯超前推进。
西夏士兵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弓箭手不断地朝城下射箭,密密麻麻的箭矢铺天盖地射了过去。尽管大部分箭头都被盾牌震飞,但是依旧有很多宋军被射中,这种弩箭对射,本来就是进攻一方伤亡巨大,而防守一方压力并不大,只要是进攻一方没有攻到城头,守城方压力都不大。
就在攻守双方互相射箭的时候,一队队的宋军就开始冲锋了,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则继续向前,这种前赴后继的冲锋,这种血性,在大宋军队之中也只有西军才有。
虽然并没有具体的攻城目标,但是这些士兵们并不知道,进攻的鼓声不停,进攻的步伐就不会减缓,没有鸣金收兵的锣声,士兵就是战死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也依旧在冲锋。
在西军有一句话,那就是够爷们就死在冲锋的道路上。
很快李俊可的弟弟都头李俊武率领着兄弟们就冲杀到了城寨的下面,士兵推高云梯,这个人高马大的家伙第一个领头朝上冲,很快他就冲到了城寨的上面,看到一柄柄长枪刺来的时候,这个家伙就挥刀砍断枪头,然后跳上寨墙。
眼见有宋军冲上了寨墙,西夏士兵就从四面八方围杀了过来,。将是兵的胆,李俊武挥动长刀拼命的砍杀西夏士兵,后面的宋军也开始反击,虽然冲上寨墙只有四五十个宋军,但是就像是四五十只猛虎一般,不断地冲击西夏士兵。
双方一旦陷入肉搏战,那就预示着弓箭对射告一段落,而且投石机也结束了进攻,现在只有双方的混战。
眼见有士兵冲上了寨墙,在下面的李俊可就下令加紧进攻。
寨墙上的西夏军数量众多,一开始就占据主动。不过李俊武等西军作战勇敢,一个个尽管身上带伤,可是依旧在拼命,不过由于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最终这冲上寨墙的四五十西军全部战死,尤其是李俊武双臂被斩断,这个家伙临死还用牙齿咬断了一个西夏士兵的脖子,最终被西夏军乱军砍死。
在城寨下指挥进攻的李俊可亲眼目睹了弟弟的惨死,丧弟之痛的他就像是一头被激怒的雄狮一般,大声指挥士兵冲刺,再冲刺。
每一次冲刺,都会有无数士兵的倒下,后面的士兵踩着前面士兵的尸体继续冲刺。
西军一次又一次地冲上寨墙,一次又一次地被杀退,就这样在损失了四百人之后,第一天的攻城战就这样落下序幕。
第一天的进攻谈不上是失败,但总是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尤其是负责主攻的李俊可失去了亲弟弟,整个人情绪低落。
虽然进攻无果,但是刘法还是发现了问题,那就是西夏军死守城寨的决心很坚决,守城的士兵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显然对方早就做好了准备,看样子绝对不是说强力攻城就可以拿下阿佤军寨的。
最后刘法得出来的结论是,西夏军没有放弃阿佤军寨的计划,看来西夏军这次是信心十足,认为即便是野战也可以获得胜利。可是西夏军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就在刘法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斥候营主将宋军在回来报告,这个家伙发现了隐藏在牛头山后面的西夏军,足足有两三万之多。
这下,就解释通了,很显然是李察哥亲自率军前来,之所以不放弃阿佤军寨,就是想死死地把宋军钉死在山寨门前的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好完成全歼的合围。
凭什么呀!凭什么呀!李察哥凭什么在军队人数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全歼的合围呢?刘法在这个时候,觉得要么是李察哥狂妄自大,要么这个家伙有了缜密的方案。
很显然,被誉为西夏战神的李察哥绝对不是狂妄自大,那就说明是有全歼的方案了。这个时候,刘法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一开始就错了,这个阿佤军寨压根就是李察哥抛出来的诱饵,目的就是引诱自己上钩。
如果自己这边拿下阿佤军寨,那么西夏军就会完成包围,最终将西军困死在阿佤军寨。反过来,这边如果僵持不下的话,那么西夏军队就会从后面掩杀过来,那时候西军就是腹背受敌,进退维谷,会被卡死在这里的。这个时候,刘法算是明白了童贯这个混蛋到派自己出兵的时候,这个消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传到了李察哥耳朵里面。
进退两难,现在撤军也许还来得及,可是真的来得及么?刘法可没有那么愚蠢,西夏军都是骑兵,一旦西军离开了阿佤军寨,那么在平地遭遇西夏骑兵,那才是灭顶之灾。
进退两难,面临被敌人歼灭的情况下,刘法心中有了一个及其大胆的计划,既然已经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那么还不如破釜沉舟赌一把。如果这一战赌赢了,那么就可以打破李察哥不败的神话,而且说不定能够一举拿下朔州,当然了,这需要冒险,因为赌输了,这三万西军就交待在这里了。
刘法也是一个狠角色,在无法全身而退的情况下,他决定破釜沉舟,于是就把将领召集起来开会。
这一次,刘法讲话言简意赅,那就是明天天一亮就发起进攻,而且这次的进攻是分成三批,不攻破军寨决不收兵,他的堂弟刘义率领一千刘家亲兵,作为第四梯队,在天黑之前没有攻克阿佤军寨的情况下,第四梯队发起最后的攻势。
宋朝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患有夜盲症,当然了总有一批人是没有夜盲症的,刘家这一千亲兵就是专门为夜战准备的,这在大宋朝的军队里面是极其罕见的,西夏,辽国,乃至于后来的金国也是如此。
五更天,西军就开始做饭,等吃完早饭的时候,天还没有亮的时候,西军就把投石机,攻城车,攻城锤,巢车,斗车全部推了出来,摆出来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昨天的守城战,给了没藏覆海很大的信心,他现在明白了在阿佤军寨这个有坡的地方,宋军的攻城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只要是自己严守军寨,那么宋军绝对是杀不进来的。
西夏军的守城没有做任何调整,依旧和昨天一模一样。有点自大的没藏覆海甚至都没有出现在城头,关键是晚上被小老婆榨干了,有点疲惫没有出现在城头指挥防守,这个家伙把防守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没藏启亮。
没藏启亮是一员猛将,勇猛无比,只不过脑袋少根筋,办事不转弯。他第一次主持全军,整个人激动的不行,想要好好的表现自己,证明给父亲看。
进攻,进攻,这次的进攻,刘法亲自擂鼓助威。
杀弟之恨彻底激怒了李俊可,这个家伙一上来就命令投石机把所有的石块全部打出去,要彻底摧毁阿佤军寨的城头。
石块翻滚着砸到阿佤军寨的寨墙上,守在寨墙上的士兵躲避起来十分的吃力,昨天还躲避的很好,今天,投石太密集了,而且是一轮接这一轮,摆出来了亡命的架势,这给西夏士兵带去了很大的压力。
第七轮投石机进攻之后,寨墙上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被摧毁了,西夏士兵处于无法防御的状态,几乎都进入了西军弓箭射杀的范围之中,不断地有士兵被射杀,防御压力巨大。
………………………………
第96章 血色残阳
西军像打了鸡血似的,一层又一层的弓弩手在盾牌兵的掩护下层层逼近,这种用盾牌兵掩护弓弩手前进的战法是刘法独创的,需要两个兵种配合默契,要不然的话不仅延缓进攻速度,伤亡也会加大,而且只能在特定的场合使用。
地形狭窄,而且是坡行地势,如法快速冲击的阿佤军寨就适合盾牌兵掩护弓弩手前进的阵法,再加上寨墙上敌军没有太多的滚木雷石,才适得这种战法发挥了巨大的优势,相反在朔方城就不能这样做,因为在哪里没有速度的话,伤亡巨大,压根就别想破城。
没藏启亮这个时候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他一边派人去通知父亲,一边下令增加一千人上城头来加强防御。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城头上的空间本来就不叫狭窄,现在增加一千人,简直就成了活靶子,在宋军大密度箭矢的覆盖下伤亡更大,并没有起到加强防守的作用。
在付出起五六百人伤亡代价之后,西军终于掩护攻城锤到了山寨门口,开始用巨大的攻城锤撞击寨门。
整个山寨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寨门又能结实到什么程度呢?在攻城锤持续的撞击下,山寨门轰然倒塌,西军犹如洪水般窜入阿佤军寨,双方在狭小的空间内展开了撕杀。
寨门的门洞只有一丈多宽,却很深,里面堆积了西夏士兵,这些士兵拼命地用弩箭射击,来阻挡西军进攻。
刀车,这个巷战之王的攻城设备终于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这个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类似于刺猬一样的工具就是古代的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闯,为例巨大。
刀车大概有两米多高,一米多宽,前面的挡板上有一尺多长的几十把尖刀,后面是半空的,士兵可以站在里面朝外面射箭,后面有十几个士兵推动,即不怕防守士兵的弩箭射击,也不怕长矛,长枪的阻挠,只是一点点的超前推进,在巷战之中,就像虎趟羊群一般,在不断地碾压冲击西夏士兵。
一旦城门失守的话,那就意味着阿佤军寨守不住了,此时此刻的没藏启亮有点杀红眼了,这个家伙亲自率军下了寨墙朝寨门冲杀过去。
如果晋王李察哥知道这一幕的话一定会气的吐血,身为守城主将的没藏启亮就这样轻易的放弃了城头的防守,使得城头上的防守出现了混乱,漏洞百出。
比寨墙还要高出好几尺的巢车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寨墙外,用巨大的钩子钩住寨墙之后,上面的弓箭手从上朝下发射弩箭,士兵迅速把木板搭在城墙上,西军在弩箭的掩护下,飞快地冲上城头,双方在寨墙上展开了最激烈的血战。
一辆辆的巢车逼近城墙,无数的西军冲上城头,此时此刻本来就已经拥堵不堪的城头上到处都是士兵,到处都是血战。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了任何战术,只有拼战斗意志,拼体力,不是杀死对方,就是被对方杀死。
彪悍的西军每次冲上城头之后,就像是下山的猛虎一般拼命地冲击敌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击力越来越大。
西夏士兵是保家卫国,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山寨被攻克,老婆孩子都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个时候骨子里的血性彻底被激发,一个个就像疯狗一样朝西军发起进攻。
两支不要命的军队,在寨墙的狭小空间展开撕杀,双方杀的是昏天黑地。等到没藏覆海来到城墙上的时候,就大势已去,毕竟先前没有统一的指挥,防守混乱不堪,被西军一点点地蚕食阵地,这种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