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良鼻子一酸,带着哭腔说道:“之前,也没人跟我讲程序。找我谈完话,就让我下去了。怎么现在……不就是想回来省局上班嘛,倒要讲起程序来了?”
魏局长这一下,可真是哭笑不得了。
眼前坐着的这个孩子,难道真的会是张副部长的公子吗?他真的是表示怀疑了,怎么看,他身上也没有半点儿张太光的影子啊。
很无奈,魏局长又开始耐着xing子做张子良的工作。谁说当领导的没有耐xing?那得看是跟谁?跟什么事?
可张子良今天就是认了死理了,就是一根经,一条道偏要走到黑,不答应决不罢休。
最后,魏局长只得把心一横,暗想,是脓包早晚都得流脓,还是趁早挤了吧。于是,他拿起桌上的签字笔,刷刷刷,飞快在他的辞职报告上签了字。
签完字,魏局长考虑的首要问题就已经不再是如何面对张太光了,毕竟,这会儿,他人还在国外嘛。在他回国前,自己应该已能搞清楚张子良辞职的真正原因,到那时,有的是时间再想对策。
………………………………
第七十二节 紧急会议(2)
紧急会议(2)
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系统内,乃至于在其它一些有关的圈子内,尽可能地消除掉因为张子良突然辞职而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如何给省委组织部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张子良下去锻炼,省局事先是把名单正式上报过省委组织部的。
好在,那里有张太光在,关系到他自己的孩子,他应该会出面做一些工作,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这方面,问题看来不会太大,他毕竟不会跟自己的儿子过不去吧。
倒是系统内,现在看来,这已经直接关乎到了省局的威信、关乎到了他本人的威信,这才是一个当前亟待解决好的问题。
一直考虑到中午,魏局长才有了较为成熟的看法,这才临时让办公室紧急通知各位党组成员,下午召开局党组会,他要在负面消息还没有扩散前,就将这个恼人的窟窿尽可能地堵住。
……
杜副局长介绍完了,讨好地看了看魏局长。
这样的眼神,这样的态度,让魏局长心里很是受用。
如果放在一两年前,杜副局长是决对不会对他这样卑躬屈膝的,看来,这几年恩威并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他魏中华当政的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序幕,在这种时候,更不能让张子良辞职此类敏感的小事跳出来搅局。
魏局长故意沉默了片刻,再一次环视全场后,语调沉重地说:“同志们,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张子良同志的突然辞职,让我们省局党组很被动!”
“可是,我们平常讲关心干部,讲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现在,人家身体有了毛病,吃不消了嘛,我们又不能以工作需要的名誉,对他说绝对不允许。同志们哪,革命的人道主义还是要讲的嘛,这种时候,也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人文关怀嘛。是不是?”
在座的与会人员频频点头。
魏局长淡定地说:“早上,小张的辞职报告,我已经批了。能上能下,这也是我们党干部管理上的一贯政策嘛,是不是,戴处长?”
人事处戴处长没想到魏局长突然会问到自己问题,忙一边点头,一边笑着说:“是是是。”
魏局长接着说:“批是批了,可这件事情如果不处理好,难免就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拿出来做文章,难免就会有人故意说闲话。你们办公室,最近要充分注意内网上有没有什么不良的反应,坚决不允许有人借此事来说三道四!”
倪宽合上笔记本,诚恳地说:“这一点请魏局长放心,我们做得到。一天24小时,我都会安排专人盯住内网,一发现有动静,马上删掉,并坚决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只是……”
倪主任迟疑了一下,说:“只是外网,我们就不好控制了。”
魏局长在心里叹了口气,外网,互联网,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办公室,恐怕,连省里也都是没有多少办法可想啊。当下,恐怕也只能是在系统内尽量堵住大家的议论罢了。
魏局长摆了摆手,接过话头说:“你们尽力做就行。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下一步,我们省局党组应该怎么办?”
看着大家都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魏局长不想再耗时间,直接抛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说:“我想,无外乎就是两条嘛。一是,就此将这一个挂职点撤了,省局不再安排下派干部锻炼。这看似最简单可行,可问题是,省委组织部门那里如何交待?当初我们报的可是三个挂职点、三个挂职名额嘛;另一个考虑嘛,就是仍然坚持继续下派。可随之而来的问题,当然就是应该怎么派,派谁?能不能收拾得住眼下这个局面?大家可以围绕这些考虑,都谈谈,畅所yu言、言无不尽啊。讨论嘛,有什么意见,都是可以提出来的。”
会议进行到此,应该说,对其他党组成员而言,今天的党组会还是相对轻松的。
又不是讨论什么重量级职位的人事安排,或者是副处以上干部的任免,一个小小的科局级干部,还并不在诸位班子成员的眼里。
当然,具体到这种形式的下派,对下派的当事人而言,肯定是很有前途的,回来以后,基本上就能很快升任副处。
可再怎么说,那起码还是两、三年以后的事儿,人这东西,是最不靠谱的,两、三年的时间,谁知道又会有怎样的变故?犯不着现在就刺刀见红,况且,魏局长的态度也还不是很明朗,冒然出击未必就能占得先机。
这是一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很多人内心里,其实也很愿意看到魏局长在系统内外好好地出一出丑,甚至暗自希望此事收不了场才好,因此也就存了一份幸灾乐祸之心。
一时之间,会议室里反而安静了下来。
应付这样的局面,魏局长可谓驾轻就熟。
中午,他特意事先找来了分管人事的杜副局长,并做了周密的安排,必要时,将由杜副局长按照自己的意思,率先提出动议,最后自己再拍板,这就叫官场的艺术。
心中有底,魏局长就显得很随意。
他弹着烟灰说:“大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嘛。省委这项培养后备干部的任务,关系到省委的形象,也关系到省局的形象,如何妥善地解决好,也算是对大家把握大局能力的一个小小考验嘛。”
听魏局长这么说,有的人心里就活动了起来,是不是应该在这个时候抢先跳出来表现表现自己的能力呀?
果然,有人抢先发言了,可话锋所指,倒不是想表现自己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智慧,而明显是给别人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倪副局长干咳了两声,看着崔副局长说:“张子良同志呢,一直就是崔副局长所分管处室里的干部,魏局长,我们是不是先听听崔副局长的意见哪?”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一起望向了崔副局长。
倪副局长这话说得就颇有点奥妙了,既可以理解为,这是主动向崔副局长示好,把表现自己的机会主动让给了崔副局长;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为崔副局长出了一个小小的难题,毕竟,一把手的意图还没弄清,仓促表态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崔副局长果然微微一愣。
原本,今天下午他是不准备发言的。此项工作是魏局长亲自主抓的,分管人事的又不是自己,说好了无非是锦上添花,说的不好,会同时得罪魏局长和杜副局长,犯不着!
可是,倪副局长硬逼了上来,现在自己就不能不有应招了。
于是,他慢慢举起水杯喝茶,一边飞速地在头脑里组织着下一步所要讲话的内容,电光火石间,他想到了一个人。
………………………………
第七十三节 紧急会议(3)
紧急会议(3)
然后,崔副局长缓缓放下杯子,微笑着说:“小张是我分管处室的人,不错。可是我原本想,今天讨论的是人事问题,所以就没打算首先发言。不料想啊,倪副局长比我还着急,硬是要我说,那我就抛砖引玉,谈谈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魏局长决策时参考吧。”
说着话,他微微冲杜副局长点了点头,意思是,这可不是我想抢风头,请多包涵。
杜副局长报以旁人难以察觉的点头回应。
崔副局长说:“我的看法是,此次下派干部挂职锻炼,是省委的统一安排,是省委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干部管理制度方面的大胆创新,也是我们省局在选拔干部上的首次尝试。所以说,只应成功,不能失败。”
“当初,我们向省委组织部报了三个名额,现在,如果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就主动申请减掉一个,省委组织部会怎么看我们?省委会怎么看我们?下面的同志会怎么看我们?这就太不严肃了嘛。所以,我赞成刚才魏局长提到的第二套方案,那就是:继续派人,坚持到底。”
崔副局长的讲话里,明显是偷换了个概念。刚才,魏局长的发言,并未提到方案的问题,仅仅只是两种考虑。崔副局长一举将其上升为方案,而且从语气上加以了强调,有着明显地拉虎皮作大旗的味道,让人感觉,这第二套方案仿佛才是方才魏局长讲话的本意。
可妙就妙在,别人心里虽然清楚,只要魏局长不否认,当着魏局长的面,大家还不好就此说些什么,否则就是低级的抬杠了。
魏局长当然是听出来了,也不点破,默默地吸烟,一言不发。
接下来,围绕继续下派干部、推进省委“干部选拔培养30工程”的必要xing,崔副局长又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他们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都干到了这个份儿上,大会小会也不知道参加了有多少次?各种会上,也不知道讲了有多少回话了?哪怕就是根木头,天天老这么熏着,也早已熏出点官味来了。一旦打开话匣子,轻轻松松、完全可以说上一个下午。
听着听着,倪副局长首先就不耐烦起来,并不想听崔副局长再把大道理继续说下去,就打断他的话头说:“崔副局长,既然你赞成继续下派干部,就请谈谈你认为合适的人选吧。”
这就进入了问题的关键。
会前,魏局长与杜副局长也有过探讨。全省局的人员,扒拉来、扒拉去,总感觉没有特别合适的。甚至,杜副局长还提出了是不是适当放宽一下年龄限制,只要现在不满30周岁的,均可以加以考虑的想法。
魏局长权衡再三,当时也只得是暂时倾向于此种考虑。于是,经魏与杜的一番商量,两人心目中有了几个初步的人选,只是魏局长一直还在心里反复琢磨,总觉着有什么地方似乎总不是太令人满意。
崔副局长缓缓地说:“说到人选嘛,我这里其实是有一个的。上一次之所以没提到他,那是因为当时有更合适的,现在看来嘛,这位同志一定也是合适的。”
说到此,崔副局长转头冲着魏局长说:“我觉得,办公室的范毅同志一定可以胜任。”
实际的情况是,上一次之所以没有人提名范毅,是因为在第一轮的挑选中,在征求各处室领导意见这一关时,他就早早地被倪宽以参加工作年限太短,工作能力不强为由而否决了。
而另外的三人,有两位是明摆着的官二代,还有一位就是信息中心的罗正义,这是一位按邓家辉的说法是钻研领导讲话比钻研软件技术更卖劲儿的主儿。
据说,总局、省局,每一位局领导的几乎每一次讲话,他均不遗余力地收集来潜心研究,终于是到了随口就能说出某位领导对某个问题在某个场合是如何表态的地步,让人望尘莫及、敬而远之。
但在众多领导的心目中,这样一位如此关注自己一言一行,并热烈为之鼓与呼的干部,这样一位写起讲话稿来能大段大段套用总局领导的讲话、并信手拈来的干部,那才称得上是一位踏实肯干、可当重用的干部。
所以,他也理所应当地挤身于下派干部之列。
这时,崔副局长重新提到范毅,让魏局长不觉地眼前一亮,忍不住说:“哦,是范毅吗?他年龄应该不成问题吧?”
后面这一问,问的却是杜副局长,杜副局长只好默默地点了点头。
魏局长兴奋地说:“老崔,说下去。”
这是一种明显的鼓励,崔副局长更是全面放开,说:“范毅同志参加工作至今刚刚三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从这一次参加省委组织的驻村扶贫工作可以看出,范毅同志是很有组织领导能力的嘛,并不像有些人说的,工作能力只是一般嘛。”
说着话,崔副局长瞟了瞟倪宽,倪宽低头只顾记录,似乎根本没有在意。
崔副局长继续说:“前不久,在所有驻村干部的评比中,省委还授予了他个人先进驻村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嘛,是不是老杜?”
杜副局长回应说:“是的,当时的会议我参加了。”
崔副局长说:“这也是我们省局,乃至全省国税系统的荣誉嘛,全省一共就16位先进个人,我们省国税局就占了一席之位。而且,从工作上我与他的接触来说,我认为,范毅同志是很有想法、很机灵的一位同志。”
说到此,崔副局长脑际再次回忆起当年一位老上访户缠住自己时,范毅替他解围的情景,当然,这种事情,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崔副局长说:“现在宝因县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个什么情况?我们还不是太清楚,小张同志因病辞职后,后续工作开展起来,应该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就要选派一名经验老到的同志去主持大局;要么,就需要有一位有闯劲、有急智的能人干将去打开一片新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个人很赞成选派范毅这样的同志下去工作。”
………………………………
第七十四节 着手准备(上)
着手准备(上)
从杜副局长办公室出来,范毅感觉脑袋有点发懵。
今天早上,刚一上班,就接到了人事处的电话,让他马上到杜副局长办公室去一趟。
范毅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驻村扶贫工作方面,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向领导汇报的地方?为此,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资料带上,结果却一样也没用上。
杜副局长和戴处长两个人一块儿在办公室等他,谈话的主题只有一个:就组织上准备委派他下到启宁州宝因县国税局当任局长一职,征求他本人的意见。
范毅很是惊诧。事前没有听到一点儿风声,而且,正派的事情,不是早已经完成了嘛。
在听过了戴处长简单的解释后,他明白了,之所以现在想起让自己去接替张子良,这是要让自己去收拾一个烂摊子啊。
可是,身在官场,都到了组织谈话的地步了,此时,还能有什么意见!
谈话其实只进行了十来分钟,范毅的回答当然只有一个,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做好组织上交给的下派锻炼工作。
……
懵懵懂懂地走进电梯,范毅忽然想到,是不是应该找老邢谈谈?听一听他对此事的看法和建议。对,老邢是老人儿了,虽说一直没当任过实职,可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于是,范毅直接摁了征管处的楼层。
老邢正在认真地看一张报纸,见范毅进来,就放下报纸问:“小范,工作有新安排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