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大事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大事记-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风平浪静地过了半年,有一天,市局周局长突然让办公室直接通知王立和县局禁毒大队队长一起到市局来一趟。

    一切,就此而改变。

    在市局,周局长和市禁毒支队队长一起见了他们,四个人关上门整整从下午两点谈到了晚上十点,中心任务就一个,禁毒。

    毕源县地处边境,翻过一座山就是另外一个国度。在那里的某一片区域,历来是毒品的种植和生产的策源地,当地村民吸食者也不在少数。

    可仅仅一山之隔的毕源县辖区内,却很少有人吸食毒品,近年来也从未听说过有涉毒案件的发生,一直以来,毕源县一直是整个庆州市有名的禁毒样榜县之一。

    可庆州市局所处的新阳区却是一个深受毒品危害的重灾区。

    这次谈话后,任务交下来了。

    据可靠的情报分析显示,近年来,整个庆州市内约有一半以上的毒品,均是经毕源县流入境内的,这让王立听后,后脊梁冒出了冷汗。

    周局长明确要求,从即ri起,毕源县局要开展一场禁毒专项整治斗争,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斩断这条黑sè的魔爪,还庆州一片干净的天空。当然喽,届时,市局也会视情况,抽派人手共同参与。

    回到毕源后,王立重新调派了jing力。重点放在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边境线和几个交通关节点上,力求从源头上卡住;另一个方向,就是本县的著名企业,毕源县水泥厂,当时的厂长正是庞勇强。

    据市局的情报显示,水泥厂其实早已卷入了运毒的旋涡,可究竟是如何参与的?如何组织运输的?又是如何具体cāo作的?一直苦于没有实证,可现有的种种迹象显示,庞勇强就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

    庞勇强,王立当然是认识的,他这人,一直给人以平和、守法,好为公益的印象,在县里口碑很好。

    在邵局长在任时,为了改善县局的办案条件,他还主动向县公安局捐赠过100辆自行车。在九十年代初期,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字,惹得同处一市的、庞勇强老家所在地陇江县局都羡慕不已,更不用说其它县局。

    现在要对庞勇强采取措施,很多人心里上、面子上均有点挂不住了。
………………………………

第三十七节 那件事(2)

    ()  那件事(2)

    专项整治工作开始半年后,也许是庞勇强自觉公安机关并没有真正抓到自己的任何把柄,想找机会,尽快结束这场猫鼠游戏,也许是庞勇强感觉到了压力,想缓和缓和气氛,突然有一天,他提出要请王立局长吃饭。

    而这半年来,就毕源县而言,大量的jing力投放下去后,却收效甚微,除了零星抓到几起外省人跨境藏毒运毒外,几无所获。

    市局周局长倒是还算满意,说了,虽然没有破大案,但自从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新阳区的涉毒案件却在明显地大幅度下降,市委、市zhèng fu对此均很满意,好几次,还在公开场合表扬了市局。

    当然,美中不足的,周局长说,就是得想法尽快搞条大鱼了。这大鱼是谁,王立心中很清楚,所以,王立婉言谢绝了庞勇强的邀请。

    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市局的这一部署,正好打在了庞勇强的七寸上。

    ……

    庞勇强与境外毒犯有生意上的来往,已经很多年了。以前,他一直是以陇江县为其毒品的主要聚散地,可惜的是,由于在刚刚起步阶段,眼光太浅,做了一件令他终身抱憾的事情。

    在将毒品经陇江县大量销往外县甚至外省的同时,他竟然没有考虑到,连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何况是人。当时,为了一点眼前看得着的利益,想也没想,三下五除二,他们一伙也同样将毒品在本地照卖不误。

    银子当然是大把大把地赚进来了,随即,名声由此在当地群众间大受影响不说,连陇江县也被省市两级有关部门同时列为打击毒品犯罪的重点整治县之一。

    事已至此,后悔也晚了。尽管庞勇强后来在家乡投入了数倍于当初所取走的金钱,着实做了一些好事,可惜,其名声,仍然在当地民间一直无法扭转。

    无奈之下,庞勇强只得放弃了陇江,重点经营毕源。

    这一次,他学乖了,一方面大力搞好与当地党委、zhèng fu,特别是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关系,捐赠自行车就是其中一例;另一方面,他对手下人及同道中人下了一个死命令,从此后,不许哪怕只是一克毒品在毕源县当地交易。

    你要吸食、你要出货,我不管,统统到外县去做。这里,毕源县,只能是一个中转站,只能是一个干净的聚散地。

    为此,他甚至不惜与同行着实火拼了几次,借此铲除和吞并了一些小股团伙,巩固了其在毒品界的霸主地位,当然,这无形中,倒也促成了毕源“无毒县”的美名。

    庞勇强万事理顺后,在毕源,出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zhèng fu很满意,自己辖区内没有了其它边境县毒品泛滥的困扰;老百姓很满意,多年没有根治的毒害大为改善不说,由于大量jing力可以腾出来用于本县的治安防范,整个县域内治安案件大幅下降,居民安全感陡然升高了好几个百分点;县公安局年年被评为人民群众最满意单位,受到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表彰。各种外来投资客也对毕源兴趣渐浓,县财政大为受益。

    ……

    现在,公安机关的工作重心转了向,庞勇强是知道的,在刚刚得到准确消息后,他敏感地及时指挥手下人彻底收手、偃旗息鼓。不过,在他看来,几个月后,顶多半年,公安机关玩腻味了、疲了,就会收手。这每天几十号干jing撒在外面,吃点苦不说,那是很费财力的。谁没事儿老爱搞一些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项目呢!做生意如此,搞革命工作也同样如此。

    他的算盘打得jing,算来算去,却算漏了一个人,王立。

    王立是那种坚决服从上级命令不打折扣的主儿。市局的任务,那是得一丝不苟地执行的。

    所以,耗了半年后,庞勇强首先就有点憋不住了,想找王立谈谈。倒不奢望通过一次谈话就能谈出个什么好的结果,最起码,摸摸底,探探口风,或者,有可能的话,对其施加点影响。

    这些可能xing,还都是有的嘛。因为他早听人说,王立其实从来就不是个干一把手的料,自己没有主心骨,只不过是一贯听邵原平局长的话,亦步亦趋,像跟屁虫似的,这才当上了局长。

    对拿下王立,他还是有点信心的。不曾想,约了几次,王立尽然不肯给面子,这一点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过,他手里有的是牌,倒也并不犯愁。

    又过去了一周,县里以前一直分管公安系统的一位已经离休了的老领导,主动打电话过来,也是约王立吃饭,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县局的另一位副局长,在这位老领导眼中,这位副局长就是自己一直看着长大的“小鬼”嘛。

    酒过三巡,老领导从挂在椅子后背上的外套里,抖抖索索、好半天,摸出一叠复印件,递过来让王立看。

    这是一封以基层干jing名义写给县里主要领导的信。信上没有落款,信里涉及到的县领导名字也已经被用黑笔涂抹过了,看不出是谁。

    大体意思却还是很明确的:这半年多来,县里大量jing力被抽调出来,用于虚无缥缈的所谓禁毒斗争。成果不彰且不说,毕源县域的社会综合治安状况却在大为下降。干jing们长时间在边境线、交通线上蹲守,收效甚微不说,家庭也得不到照顾,可谓是身心俱疲。

    信里,这位干jing强烈要求,县里、县局都应重新调整工作思路,要以百姓利益为重,以百姓安全为重,以百姓幸福为重,早ri结束这种劳民伤财的所谓“斗争”。

    信末,这位干jing写到:“我是一名公安干jing,我更是毕源县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还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我并没有生活在真空里,孩子需要父亲、妻子需要丈夫、老人需要儿子,我需要过正常的生活。如果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出政绩、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就置上百名干jing的正常需求而不顾。那么,这样的领导、这样的‘神仙’,就让他快点见鬼去。”

    王立看完信,也递过去,让坐在老领导另一侧的那位副局长看了。

    老领导问:“我想请问在坐的两位领导,你们有何感想哪?”

    副局长笑了笑,抢先说:“老领导,王局,不瞒你们说,现在下面干jing的情绪是很大。对市局的这项工作安排,我们也不能说没有认真执行,可是半年了,大家有目共睹,收效甚微啊!可以说是要战果没战果,要成绩没成绩,谁心里不憋气?”

    “再说了,长期以来,由于咱们一直顶着‘无毒县’的帽子,市局在资金的划拨上、在jing用装备的分配上,在许多关键问题的处理上,咱们与其它县局相比,那差得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就说上个月,我们收到线报,说有一辆运毒车要经咱们这儿走,县里jing力因为专项治理的需要,又空前的紧张,这不,到最后,连交jing都上路了。事后,我听说,有一名交jing当时就说:‘幸亏是没遇到毒犯,要真遇上了,咱连件防弹背心都没有,就凭手里的jing棍,怎么干得赢人家?当时在路边站着,这小腿肚子可是一直在打颤。再这么搞下去,只有转行了。’”

    老领导听完这位副局长绘声绘sè地表演,微笑着说:“王局长,情况我想你都是清楚的。应该说,这半年来,咱们县公安局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已经投入了全部的力量了,对市局,我个人觉得,说得过去了。”

    “可正如这位基层干jing所言。干jing也是人呀,也有七情六yu。你们作为领导,就更应该主动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呀。而且,咱们都有目共睹,这半年多来,这县城里,啊,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甚至多年不见的抢劫,喔,还有强jiān,都出来了,就差死人了。”

    “王局长哪,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咱们的工作重点是得有所调整了。再按着他们市局那一套走,吃亏的肯定只能是咱们毕源的老百姓,吃亏的肯定只能是咱们自己的公安干jing,吃亏的肯定只能是你王立!”

    (回家吃粽子了,周四见呗。各位大大粽子节快乐!)
………………………………

第三十八节 那件事(3)

    ()  那件事(3)

    看着王立低头不语,老领导使了个眼sè,副局长站起身来分别给老领导和王立都敬了一圈酒,不紧不慢地又从其它几个不同的角度劝说了王立几句。无非还是要见好就收,最不济,也可以给市局来个阳奉yin违,应该把jing力抽回来放在ri常的工作上云云。

    看看时机差不多了,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王立局长啊,我都已经是退下来多年、离休的人了,早就该闲在家里享享清福了。只是这一次,实在是受县里几位主要领导之托,不得不再次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啊。”

    “你知道,他们处在那个位置上,这一次,又是市局下达的命令,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由我这个糟老头子出面来多说几句了,是不是?”

    “小王哪,不过,你放心,市局那边,由我去说,我就不信,在我们基层开展工作,怎么老是要以这种劳民伤财、‘运动式’的方法来推进呢?一项工作,啊,怎么就能总是这么没完没了呢?公安机关身负着人民的重托,又不是只有禁毒一项工作嘛。王局长,你说,是不是?”

    王立使劲地抬起头,笑一笑说:“老领导,你说的,都很有道理,如果站在咱们毕源的角度来看,句句都对。可是,要是站在全市的角度来看呢?站在全省、全国的角度呢?恐怕结论就会是另一种情况了。而且,如果我们每一个边境县,均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王局长,我刚才说的,可是代表县里的态度的,请你认真考虑清楚!”老领导严肃地说。

    “老领导,我考虑过了。”王立尽量放缓语气说:“其实,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反反复复已经考虑很多次了。曾经一度,我也想,是不是应该撤了?”

    “可是,老领导,当你去市里看看那些因为毒品而支离破碎的家庭,看看那些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吸毒人员,你还会这样想吗?我想应该是不会的。”

    “目前我们开展的禁毒工作,的确是碰到了瓶颈,但这并非就是不可逾越、不可克服的困难嘛。上个礼拜,我专门去了一趟市局,就近阶段的工作,向周局长作过一个全面的汇报,同时,也听取了周局长的指示。”

    “老领导,从全市的角度而言,禁毒专项工作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至少新阳区当地的压力就减少了不小,这也不能说就没有我们的功劳。至于我们干jing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需的一些jing用装备,我也都向周局长做了详细汇报,周局长答应……”

    “王局长,你是归周局长领导这不假,可你也不要忘记了,你吃的可是毕源的米、喝的可是毕源的水,你也是毕源人,毕源县委、县zhèng fu同样也能领导你!”老领导声sè俱厉地说。

    “老领导,您先别动气。我想,县里目前的担心和对我们工作暂时的不满意,都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局的支持和我们工作的局部调整来化解的。比如刚才说到的治安问题,回头我们一定认真研究落实,争取……”

    “好了、好了,就这样。我还有事,先走了。”老领导站起身拿上衣服向外走。

    临出门时,他停住脚步,站在门口狠狠骂了一句:“屁股还没坐稳就不知天高地厚!”

    本来准备追出去,送一送老领导的王立,呆呆地立在了桌前。

    ……

    过了约摸一个月,王局长家出大事了,王立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被人绑架了。

    妻子刘琼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说是让她赶紧准备好三万块钱,否则就等着收尸,之后,对方就没了动静。

    收到报案,局里当然很重视,成立了专案组,白天黑夜等着绑匪再次联系王家。

    又过了几天,王立家收到了一个包裹,当天,王立并没在家,妻子由于情绪不好,这几天一直请假在家,收了包裹,回家打开来看,却是一盘录像带。

    当王立下班回到家时,发现妻子竟然昏倒在自家客厅的地板上,客厅的电视还在开着,显示屏上却只有一片雪花点。

    将妻子送进县医院救醒后,妻子已经疯了,嘴里只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宝宝,宝宝。”

    第二天,王立回家收拾东西时,发现了那盘仍就留在录像机里的录像带。放出来一看,王立当即大叫一声,整个人从沙发上弹了起来,随即又重重地跌坐回沙发上,当场也差点没背过气去。

    录像带上,一名蒙面人死死按住被捆坐在一把长靠背椅子上的儿子,然后挽起袖子,拿出一把尖刀,不顾儿子的哭喊和哀求,在一点点地、活生生地剥着儿子的头皮……

    ……

    事件发生后不久,王立申请了调动工作,在周局长的亲自安排下,到另外一个县继续当任局长,妻子从此病休了,送进了省里的jing神病院继续治疗。

    又过了一段时间,听说绑匪被市局邵副局长亲自带队围住了,第一时间,王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