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权倾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权倾天下-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貌够狠的,什么时候他们也有了大队的骑兵了?

    这和情报说的不一样啊,看来这小子不可小觑啊,保密工作和装逼是一个能手。

    这个时候出骑兵想要干什么,城门都没破,还没有到决战的时候,骑兵出现,只能成为城墙上弓箭阵地的靶子,方貌不会真的以为自己是契丹人了吧?

    这么自信的出骑兵,一定是有原因的。

    顺着骑兵奔跑的方向,韩世忠终于看见,西南口的城墙上被硬生生的砸开一个大口子,刚好能容纳两匹马并行驶进。

    这还了得,要是让骑兵全部冲进来,他们就完了。

    可是现在过去支援已经没有意义了,骑兵的速度很快,已经到了城墙跟前,要是没有一个方阵的弓箭阵地,很难阻挡的住这样的骑兵。

    好在他们不是契丹人那么善射,对站在城墙上的宋军还构不成威胁。

    要是换成契丹人的话,就算你在上面有弩箭阵地,也不能对它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好在那边的将官还不糊涂,听见马蹄声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事情要糟糕,早早的调来了一个营的弓箭手埋伏。

    等到他们全部进入进入到射成范围之后,才亮出獠牙,成排的箭矢开始有效的反击。

    城下的骑兵没有想到宋军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一时间没了注意,临来的时候,将主没有说遇见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稍稍一停步,后面的骑兵就冲上来,把前面的人撞下马,踏成了肉泥。

    一时间,马阵乱成了一团,本来就没有经过正式训练的敌军,这时候自相踩踏,死伤无数。

    这轮冲锋算是失败了,等到他们退下去的时候,三千骑兵只剩下几百匹马跑了回去,其他的全部被踏死在了城墙之下。

    西军迎来了围城之后的首场局部胜利,就这样也高兴的不得了。

    将官严令他们不许骄傲,小心敌人乘势反扑,现在等敌人还没有上来,换班下去吃饭。

    晚饭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其实是中午饭,只是没有时间吃,一直放到了晚上。

    三天了,终于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了,韩世忠这边只留下二十人在守城,其他人全部下去吃饭。

    大牛下去的时候,答应韩世忠帮他从死人堆里淘点酒壶回来,说不定那一个没福享受的死鬼,还没有等到喝他藏起来的酒,就一命呜呼了。

    韩世忠的心情很沉重的像上坟,摆摆手,让他赶紧走,如果能不回来的话,就算当了逃兵,他也不会责怪大牛的。

    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虽然胜了一阵,接下来敌人还会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

    韩世忠不认为他们能从这样的高压下活下来。

    晚饭过后,迟迟等不到敌人的进攻,西南城墙破开的豁口前,兵卒们在重新修缮城防。

    人多力量大的威力在这个时候提现的淋漓尽致,不到半个时辰,一睹完好的城墙就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来这里曾经蹋过。

    一直到了后半夜,仍然不见敌人进攻的嚎叫吹起,他们也不敢睡觉,始终瞪着眼睛看着前方,生怕敌人发起偷袭。

    天光大亮的时候,遥遥望去,哪里还有敌人的影子,斥候慢慢的下来城墙,撒出去之后回来的斥候说敌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撤了三十里。

    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这下大家心里更没有底了,这算什么?要和他们打阵地战了么?

    阵地战西军可是他们的祖宗,方貌不趁着这个机会一股脑儿的破城的话,他就熟了。

    即便人家摆出了决战的阵势,从童贯那里回来的将军还是摇着头叹息说童大人不允许出城,待在城里等援军到就好。

    这是一个被吓破了胆子的主帅,跟着他注定没有前途。

    将士们等着拿功劳光耀门楣,现在机会就摆在眼前,尽然不允许出城,这是什么打发,韩世忠还从来没有见过。

    只能大清早的喝着兄弟们剩下的酒排解苦闷了。

    又过去了整整三天,还是没有动静,斥候回报只有一句话,敌人按兵不动,甚至连小规模的试探都没有了。

    又过了两天,斥候回来的时候,脸上尽然有了笑容,连喝了两大碗水,才说道:“敌人有序的开始退兵了,正是往苏州方向退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韩世忠一听这话,知道自己这些天的死守没有白费。

    他们退兵只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吴帅的兵马已经兵临苏州城下,如果这老小子不退回去救援的话,苏州老巢就要被他一锅端了。

    午饭过后,他们又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三十里开外发现了一支骑兵,领头的是淮阳军的副指挥室刘子山,前锋部队已经和方貌的主力部队接触上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湖州的围就解了。

    来的好快啊!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老子不干了

    韩世忠分析的不错,淮阳军确实已经兵临苏州城下了,可是吴熙只是围着,没有发起哪怕是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做做样子就好了,攻城的消息最好还是让敌人的斥候带给湖州的方貌才好。

    吴熙的时间算的很好,斥候到湖州的时间比刘子山的骑兵早到两天。

    得到消息的方貌势必坐不住了,分兵是大忌,但是,苏州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不亚于丢了湖州。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他不做,于是就有一部分人回兵苏州。

    这样就同时减轻了刘子山骑兵的压力和城内守军的精神压力。

    这样一来,不管是刘子山还是童贯,看到这样的战机,方貌哪里还能抵挡的住?

    等他缓缓退兵,全力想要苏州的时候,吴熙绝对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的。

    方七佛空有一身本事,却是一个战术上的盲人,个人的勇武从来在吴熙这里讨不到好处。

    你想要在阵前一对一的解决战斗,我就让三四个悍将上去把你剁了喂狗,这样的打发从古至今没有见过,所以当得知阵前的人是吴熙的时候,没有人愿意一对一的个他拉开架势对阵。

    畏惧的就是他的手段和毫无规则的战术。

    吴熙毁了他们对于战术的三官,这小子打起仗来从来没有什么规则,你个他讲规则,他和你乱战,你和他乱战,他和你讲规则,完全把不住他的脉。

    古人在心中有一套德信的体系,每个人都在小心的维护着,不轻易的去破坏,要是有人不遵守了,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已经是个死人了。

    可是吴熙的到来给他们多年的坚持带来了冲击,带来了不可你转的风向标。

    方七佛自然是吃过苦头的,所以尽管大军围城,他就是坚守不出。

    吴熙也没打算让他出来和自己硬碰硬,城里有王大麻子,这几天陆陆续续进去了很多人,就是为了把他斩杀在苏州城,要是这次再跑了,进城的那些人也就不要再回来了。

    二狗子的斥候队还在五十里之外严密监视着方貌返回的大军的动向。

    牛眼娃作为前锋军,盔甲不离身,枪不离手的守在苏州城下,只要城里有信号传出来,第一时间就会对苏州成发起攻击。

    板牙和红孩儿埋伏在了方貌的必经之路上,一边发出最为激烈的战斗报告,说苏州城已经危在旦夕,让他们的斥候回报给方貌,让他加快步伐速度回援,这样将主的围点打援战术就能发挥到极致。

    等到真正开战的时候,苏州其实剩下的能战之兵已经不多了。

    用火药开城,众将士打马而入的时候,苏州基本上算是平定了。

    这样下来的战争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死的人少啊,留住了大部分的有生力量,来对付北部南下的蛮子,胜算还是很大的。

    后世关于北宋灭亡原因的时候,期中一个原因就是平方腊的时候,大宋消耗了太多的兵力,导致兵源严重不足。

    当然指挥失当和整个朝廷对待此次金军南下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但是,只要你立于不败之地,就算是态度再怎么不好,也不会让人家把整个赵氏家族全部掳往北国吃风拉屁来的好吧?

    盛章处理完了常州的事物,紧跟着也来到了苏州,一方面为了监视吴熙对于朱勔的杀伐,另一方面,他也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分的一杯羹。

    他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待的太久了,要是再不得寸进,接下来就该退休了。

    他还年轻,现在还不想那么早的过退休后的生活。

    后代都还没成气候,如果不留下一个能让后世敬仰的功绩,他百年之后,他们盛家恐怕就要日落西山了。

    来到苏州之后,见到吴熙悠闲的坐在湖边喝茶品酒,根本不把攻城放在首位,心里就有些不痛快。

    虽然没有当面说,在监军司马林的跟前一直在告状。

    平常人话,这就有作用了,监军是皇帝身边的人,就算是主帅不给面子,也要看在皇帝的面子上,给予一定的尊重。

    很多监军直接影响到了主帅的战术决定,导致整个战术形式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可是在淮阳军来说,这种情况不存在,这里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吴熙的话。

    司马林在军队里,没有任何的威信可言,就算是 他下命令进攻,没人会听他的,还会引来一阵哄笑。

    这就是人格魅力的问题,也是对主帅的一种信任。

    一个军队有两个声音的话,这支军队基本上就被废了。

    司马林也清楚盛章的意思,这一次盛章跟的人算是跟对了,虽然没有战功,但是这一路下来,工作开展的很顺利,从来没有用到强硬手段,当地的百姓就自动回归到了大宋的怀抱。

    想必另一路跟着童贯的安抚使,就显得非常吃力,基本上战战兢兢的过日子,往往都是童大人已经拿下了州城,还不见安抚使大人的影子。

    盛章想想其实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个人的分工不同,得到的功劳自然也不相同,细细想来,这次他的功劳已经不小了,何必还要和那些悍卒们去抢呢?

    想着能在这小子这里抢一点指挥上的功劳,但是人家根本就不给你机会,别人是一个小娃娃,鬼精鬼精的厉害,一不小心,自己的那一点安抚的功劳也要变成他的了。

    所以很多人无不对他恭敬有加,和他说话的时候都很注意,因为你也不知道那一句话里埋着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可是盛章对于司马林的这种平和的心态表示不理解,问道:“司马大人,难道你对吴将军就没有一点怨言,看着他大把的捞功绩,你就不眼红?”

    这就是典型的挑拨离间。

    司马林不以为然的说道:“打仗我不懂,官家让我来只是看着吴熙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只要他仗打的好,又没有二心, 我没有理由改变人家的战术啊?

    再说了,万一因为的一句话而使得战局大乱,不能及时的让江南恢复生产的话,这个罪责谁来承担呢?”

    盛章勉强的笑了笑,说道:“宫里的办法多的是,随便一个借口,就能让吴熙吃不了兜着走,难道你还害怕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司马林明显面露不悦了,冷言冷语的说道:“这大好的江山可是皇上的,好不容易出个打仗的人才,这样坑他恐怕不妥吧?”

    一句话说的盛章老脸微红,但是真的很佩服他这种气度,抖了抖袖袍,说道:“朝廷自有自己的运数,不是一两个名将就能反的了天的,和天抗衡是没有好下场的。”

    这就属于大逆不道了,也属于抬杠的话了,司马林怒了,在温顺的老虎也有发威的时候,更可况盛章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在他的眼里只有那个是不是就会下雨或者下雪的天。

    “盛大人,你这样公开质疑皇权,是不想要急流勇退了啊,我不是喜欢嚼舌根的人,但是你这样给我挖了一个大坑是什么意思啊?”

    盛章当然是为了把司马林排挤出宦官的队伍而专门说的话。

    如果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肯定是司马林打了小报告,那么他的后台集团就会全力对付司马林,让他在后宫之中没有一席之地。

    甚至可能被人残杀。

    他能说出这话,就是想把司马林牢牢的钻在手里,为自己所用,要么你鱼死网破,要么你乖乖听话。

    “呵呵,司马大人,不要动气嘛,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我们其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要看清楚现在的形势,要不然,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司马林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这不是自己的意志,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但是现在这种意志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命了。

    就是一次随意的对话,就让人家抓在了手里,他也是太不小心了。

    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化解,那就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了,到时候自己还是不是现在的自己,那就不是自己能知道的了。

    毕竟时间很长,自己的年龄还这么小,以后的路还很长,名利这种东西最能让人偏离原来自己对未来的路的设想,虽然现在很单纯,但是时间越长,保不齐自己就会被那些东西所腐蚀。

    盛章笑呵呵的走了,对于这种小蚂蚱,一个小手段就能收服,这下有监军给吴熙施压,看他还能悠闲到什么时候。

    司马林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马上就找到了吴熙,给他提了一个很无厘头的建议,说是他收到了皇帝的密旨,要他明天开始对苏州城发起攻击,不得延误。

    吴熙很陌生的看着司马林,淡淡的笑了一下,说道:“那好吧,指挥权全部交给你,出了事情,你负全责。”

    然后站起来把手里的虎符印信全部交给了司马林,一副撂挑子不干的节奏。

    和我玩,你们还嫩点。
………………………………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个故事

    清冷的月光下,小河边点上了一堆篝火。

    南方湿冷的天气,树木树枝都没有北方那么干燥,柴火绕烧起来会出现很多烟雾。

    在柴火上浇上一点猛火油,很快就能引燃,燃烧的时间还会很长。

    火堆的两端竖起了两根枯木,上面加了一口大铁锅,里面煮了一只牛眼娃下午从山里打来的野猪。

    吴熙手下的猛将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开心。

    手里都端着一个银色的酒杯子,这杯子是钱万成从西域贩卖过来的,酒杯子里面盛着吴家特酿的白酒,有些不伦不类。

    将士们可没有因为这不伦不类的酒杯就觉得宴席有什么遗憾,反倒觉得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放纵。

    反正现在军队是司马林当家,吴熙这些家将自然也就卸下了重任,放肆在这个夜晚。

    牛眼娃给大家伙美美的服务了一把,亲手宰杀的野猪,又亲手烹制好,给大家夹在面前的碗里,分散给了每一个人。

    虽然有吴熙的指导,但是一锅子肉让他做的实在没有办法下嘴。

    众人喝的差不多了,也吃不出来好赖,可能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也为了尊重他的劳动成果,一致竖起大拇哥给他加油。

    竖大拇哥这个动作是吴熙的专用,直到大家都知道这是称赞别人的时候用的手势,于是在子午营里面慢慢的就传了开来。

    牛眼娃乐呵呵的和给大家敬了一杯酒,然后抓起一只野猪腿便啃了起来。

    还没嚼两下,把手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