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贵族听到他这个话心里一定会不舒服,你这个县令的儿子还想跟我家玩,够资格吗?李东升却没有这个想法,笑道:“能让狄县令挂在嘴上,那令郎一定优秀,改天一定要认识一下。”
李四维在家里就是独子,平时也就是李家的那个妹妹跟着他,玩的人真比较少,现在听说可能有个比他大的人跟他一起,立刻激动起来:“不知道大哥姓名是?”
“他叫狄仁杰。”
听到这个名字,李东升震惊了。为什么说听到狄县令的名字这么熟悉呢,原来是狄仁杰的老爸啊。他忍不住就问道:“狄县令是并州太原人?”
“不错,侯爷如何得知?”狄知逊好奇了,自己的名声有这么大吗?连名满天下的李探花都知道我。
我不知道你,我是知道你儿子啊。狄知逊的祖父狄叔湛在东魏担任过帐内正都督、平西将军,并封爵临邑子。父亲狄孝绪深受高祖李渊器重,曾先后充任过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诸军事、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临颍男,在唐初地位相当显赫。所以狄仁杰也算是官宦子弟。
这位宦海浮沉了几十年的狄仁杰历史评价非常高,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让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及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也算是李东升的偶像了。
寒暄了一阵,狄知逊道:“侯爷刚才听到你说什么亩产千斤?难道你说的就这个东西?”他指了指堆在路边的红薯堆。
“你就不要叫我侯爷了,我叫你狄兄,你就叫我东升。不错,这个叫红薯。是我从西域找回来的作物。今年在家中试种,看看效果然后就推广出去?”
“你是说这么一堆东西就是一亩地产的?这个东西能吃不?”作为亲民官,他关注的就是治下的百姓的衣食住行,听到这个话立刻激动了起来。
李东升想叫张虎切一个红薯,却发现他早就躲后面去了。李东升笑笑,到底是官本位,他们不怕主家,就怕官府,看到县太爷就怂了。
张勇拿起一个红薯切开挖了一块递给狄知逊,他拿起来就塞嘴里,咀嚼了几下道:“甘甜多汁,好吃。”
然后李东升带着他在红薯地里现场查看,看着那些佃户手里沉甸甸的红薯,狄知逊激动地大叫道:“天佑我大唐!天下竟然有这么高产的作物,侯爷请受我一拜!”
李东升赶紧一把捞住:“狄兄何必这么激动。”
狄知逊却坚持拜了下去:“我这是替天下百姓拜的,从此以后,我大唐再无饥荒困扰,都是东升你的功劳。”
“哪里有那么夸张,这也只是对粮食的补充而已。”
狄知逊跟着李东升后面看,然后不停的问,李东升没有办法,让张虎把自己写的种植方法还有要求的书直接给他,让他自己去看。
李四维今天玩疯了,一个一个大棚的钻,看到吊在枝头的黄瓜,地面上的西瓜还有改良后的大白菜,每一个植物都让他打开眼界,有些东西他都吃过,但是真正长成什么样子还真是第一次。
闹哄哄的玩了一天,实在是却不过村民的热情邀请,一家人在张虎家用过晚饭,回到以前的老宅,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李东升感慨万千。自己的穿越就从这里开始,虽然不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但是也算是自己到这个时代的新手村,然后带着李四维到处走,一处处的告诉他自己当年的各种事情,把儿子逗的哈哈大笑。
第二天上门拜访的人就开始络绎不绝,从当地的富商、李东升的同学还有各种没有听说过的亲戚,反正是忙的头昏脑涨。现在他身份高贵,但是这些人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在自己老家也不能摆谱,只能硬着头皮接待。李东升终于知道李林氏夫妇为什么不愿意回来了,实在是太累。
中午的时候,狄知逊就把帖子送到李东升这里,邀请他晚上去县衙中赴宴,其中特地说明是家宴,不是那种人多的聚会。
李东升等到晚上带着儿子就去了蓝田县衙,李四维还是第一次跟着父亲出去吃饭,反复的练习细节,看的李东升呵呵直笑:“就吃个饭而已,要练习什么?练习抓筷子吗?”
李四维鄙视的看了眼自己的老爸:“父亲,你就是这个不好。我第一次出门当然要练习,要是因为紧张而失了礼,那不是丢你的脸?你不但不鼓励还笑话我,这是做父亲的样子吗?”
听了自己儿子的话,李东升都愣住了,他是那种后世的作风,就是随意散漫,工作时间除外。平时对各种繁复的礼节深恶痛绝,能免则免。现在却被自己的儿子教训,他是接受正统的大唐教育,所以对礼是非常看重。李东升本来想纠正,但是转念一想,儿子平时接触的都是大唐的老师,如果自己把思想强加给他,那李四维就是学校里的另类,对他的成长不利,他摸摸李东升的头道:“不错,能指出别人的错误,又坚持自己的原则。你很不错。”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最新章节地址: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全文阅读地址:/126614/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txt下载地址: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手机阅读:/126614/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626章 请受我一拜)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知道是谁占谁的便宜
李东升带着儿子到了蓝田县衙的时候,狄知逊已经在门口迎接了。双方客气了两句,狄知逊就把身后的一个少年给拉了出来:“东升,这就是犬子狄仁杰。”
李东升微笑着看日后的宰相,神探现在还是一个安静的美少年,眉清目秀,但是举止落落大方,上前一礼:“见过蓝田候。”
李东升笑道:“果然是人杰。”他这话一语双关,说的即是狄仁杰的名字又是夸狄仁杰是人才。
狄知逊看自己的儿子得了名满天下的李东升这么高的评价,也十分高兴,给狄仁杰介绍道:“这个就是蓝田候的公子,叫李四维,以后你们就要多多来往,共同学习。”
李四维也一本正经的上前行礼道:“见过狄家哥哥。”两个小大人一样的见过礼,手拉着手就谈笑着进了县衙,狄知逊看两人还算融洽,并没有那种两个骄傲的人到一起互相别苗头、看不起的那种情况,笑着对李东升道:“里面请。”
狄知逊说道做到,就在县衙后方的住所花厅里摆了一桌家宴,就他们四个人,他夫人亲自下厨做的菜,狄家在唐初也是赫赫有名,李东升这样突然兴起的家庭跟人家几代官宦比根本没有底蕴,酒桌上狄知逊谈古论今,令李东升如沐春风,这就是真正是君子之风。
李东升还很奇怪,这样的人才怎么会才做到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在长安见过的那些名气大的风流才子也不少了,但是有这样谈吐风度还真没有。
他好奇的问道:“狄兄我看你胸藏锦绣,怎么会才是一个县令?”
狄知逊苦笑了一下,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原来这还是太子李承乾事情的余波。谋反案把长安城弄的风声鹤唳,就算是李世民不想搞扩大化,但是实际办事的官员们怎么可能就这么结束,不多抓几个人,不拉几个王爷下水怎么显示出我认真办事不畏权贵的品格跟能力。于是郑王李元懿这个和汉王李元昌关系非常好的亲王,肯定就被人盯上了。
下面官员把事情一汇报,陛下一纸诏书,郑王就要去郑州担任刺史,而且不允许带着王府老人,只准孤身上任。狄知逊原职是郑王府兵曹参军,也跟着受牵连先被贬谪到蓝田做县令,刚做了一个多月,今天又收到第二道诏书贬至越州剡县,担任县令。那越州剡县,就是后世的浙江嵊州市,那可不是后世鱼米之乡,在唐朝官员的眼里根本就是荒凉的地方,而且还有当地僚人不服教化,传说中还有瘴气什么的,自己说的也是心里慌慌。
李东升皱眉道:“令尊大人没有去陛下面前求情吗?你只是王府兵曹参军,又没有参与具体事务,怎么会处罚这么重呢?”
狄知逊苦笑道:“唉,这都是王家捣的鬼。”原来狄家在太原,太原王氏是世家大族,一千多年传承了下来,在太原当地是庞然大物。狄家也就传承了几代人,底蕴远远比不上太原王氏。几十年前两家因为田地里水源的问题起了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处理好,所以这一次王氏就看准机会在谋反案里硬把狄知逊给牵连进去,处置的特别狠。狄知逊道:“就这个结果还是父亲在陛下面前苦苦哀求的,我的同僚们都已经削职为民。”
说完振作精神:“来,我敬你一杯,早就听说小李探花的名声,可惜一直到今天才有缘相见,可惜又要分别,就用这杯酒来表达我的心意。”
两人一饮而尽,李东升道:“你去越州赴任,那狄仁杰怎么安排呢?”
狄知逊道:“他就要去长安崇文馆读书了,到时候在长安还要你多关照。”
李东升转头看狄仁杰跟李四维,两个人正做在桌子的下方,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他笑道:“那是一定的,我已经打定主意不想出仕。到时候就让他经常跟四维走动,有什么学问上的事情尽管问我。”
狄知逊闻言大喜,李东升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想收狄仁杰为学生了。李东升文名满天下,诗歌大唐人人传唱,听说那倭国、以及周边各国也是非常的崇拜他,有这样的人做老师,那自己儿子的前程还差的了吗。
连忙让狄仁杰过来给李东升行了礼,抓紧时间把关系确定下来,自己去越州上任就再没有后顾之忧,看着激动不已的狄知逊父子,李东升心里笑:还不知道是谁沾了谁的便宜呢。
在老家呆了几天,李东升又去大棚里看了看,在张虎他们佃户家吃了几次饭,看着自己家的佃户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他心里也很满足了,自己能做的就做,改变大唐就从身边做起。
李东升又给张虎们谈了红薯的存储,把具体的细节都给他们一一讲清楚,听的佃户们啧啧称奇,自己侯爷什么事情都知道,真是神人也。
看着在房前嗮太阳无所事事的村民,李东升随口问道:“冬天大家都这么闲着?”
“是啊,又没有活干。官府安排修的水利都干完了。我们大棚现在也都不需要太多的人,要开春了才有事情做。”
李东升想起来要把这个红薯给推广出去,也是要一定的名气,他说你把铁匠找来,我给你们弄个来钱的活计。
张虎大喜,侯爷亲自给他们安排赚钱的活计,那是多大的荣耀啊:“我现在就去。”
李东升让铁匠打造一个铁皮圆筒,里面摆上架子,然后做了个推车,把圆筒放在上面。没有错,李东升打造的就是后世城市里每个路口都能看到的烤红薯。
在昏黄的路灯下,寒风凌厉的冬夜,能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咬在嘴里那种甜糯的感觉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这几天佃户们也尝过了红薯的味道,非常喜欢。为什么?因为他是甜的。在古代甜味的食品实在是太少了,蜂蜜一般人也消费不起,所以他们就在做饭的时候里面放上点。现在李东升给他们又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直接烤,口感又不一样了。
“你们就按照这个造型做,然后推着在周围的县城或者长安去卖。一个冬天也能有不小的进账。”
“那侯爷这个卖多少钱呢?”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最新章节地址: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全文阅读地址:/126614/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txt下载地址: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手机阅读:/126614/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627章 不知道是谁占谁的便宜)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这个理由也太站不住脚了
卖多少钱?”李东升想了一下道:“就卖五文钱一斤。”
“五文一斤?”张虎他们一算,一亩地产三千五百斤,要是全卖出去不是要卖十几贯钱?这是暴利啊,种别的哪里有这么高的收入,这是侯爷给他们的恩典。一群人赶紧上前施礼。
把事情忙完,又送走了狄知逊,李东升就准备带着狄仁杰回长安。不回去不行了,每天上门的人要把他烦死。狄仁杰跟李四维是一见如故,从早到晚是形影不离。狄仁杰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无论是谈吐还是做事都是让人信服,李四维对自己的这个哥哥崇拜的很,在李东升面前说了几次要跟他学习的话了。
一家人回到长安,把狄仁杰送到他祖父哪里。自己在家还没有休息两天,魏叔玉匆匆忙忙的跑过来:“东升,你被御史弹劾了。”
“我被弹劾?”李东升呆住了:“我都卸任在家这么长时间了,还有人弹劾我?这是要置我于死地吗?用什么理由弹劾的?”
“说你有良种作物不敬献宫中,私下偷偷种植牟利,心无君上,有不轨之心。”
“我曹他码,是那个这么说的?”李东升真是被御史恶心坏了,这个理由也太站不住脚了吧。
在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新唐书·百官志三》有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御史的这些家伙官品级不高,但是他们什么事情都可以管甚至连皇帝的事情他们也可以问,反正就是整个大唐就没有他们不管的!他们最自傲的就是可以“风闻奏事”!
风闻奏事这几个字,起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称为“谣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到了唐朝,已经成为国家律例。
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只要听说了,就能作为弹劾的基础,而且事后不会被追究造谣的责任。就问你怕不怕?
上次李东升西域归来,御史台在朝辩中大败,被撸下去好几个。这简直是御史们的奇耻大辱,大唐立国几十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人敢这么做。你李东升不是牛嘛,千万不要有把柄落在我们手里。于是专门有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可惜李东升是宅男,一天到晚就呆在家里,偶尔出去也就是去长乐坊跟房遗直他们几个谈谈修书的事情,那些大人物的贪财好色,下人们的飞扬跋扈,家里人的仗势欺人竟然一个也没有?
御史台的惊讶了,这是什么人?你年纪轻轻的过的跟个老头子一样,这么注重自己的名声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这个造型历史上有个现成的例子,他叫王莽,你是不是想跟他学,把自己的名声做的这么完美,一定是包藏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