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哪里见过这一套,来的领导那个不是吃拿卡要,竟然破天荒的要帮他解决问题,不过他也做了这么多年的管理,阵仗也见的多了,反正就知道一条—领导说的话你千万不能当真。笑着道“这么多年做下来,什么关卡都熟悉了,也没有什么困难。”
休息了一会,李东升提出去采石场看看。王虎为难的道“大人,哪里又脏又危险,还是不去了吧。附近有一个山沟,哪里风景秀丽,不如去哪里转转,大人文采风流,小人还想着如果大人诗兴大发,可以给我们留下墨宝,也是一段佳话。”
“大人想去看,你还阻拦?”高健道“说这么话有什么用,还不快去安排。”
看看铁了心想进采石场的李东升,王虎一咬牙“大人稍等,小人这就去安排。”说罢匆匆的转身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高健笑道“大人,人家不想让我们看啊。”
李东升无所谓的道“来转过就行了,哪里事事都能尽如人意。”
过了好一会,王虎才赶了回来“大人见谅,因为要涉及到各位大人的安全,所以安排的时间长了点,现在请跟我来!”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在广场上走着,旁边干活的人却头都不抬,就这么默默的干着活。李东升对王虎道“王管事好手段啊,把人管理的服服帖帖,有什么诀窍吗?”
“小人哪里敢说什么诀窍啊,就是用心做事而已。”
穿过广场,来到李东升刚才看到的瞭望塔边上,这里有一道大门,高有六、七米,看到王虎过来,瞭望塔上吹了一声牛角号,然后大门慢慢的打开了。
眼前的一幕把李东升他们都给震住了。一座巨大无比的采石场映入眼帘,外面的广场大概有几万平米,就比较震撼了,里面的场地比门外面要大十几倍,而且是人来来往,川流不息。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看到李东升他们几个呆滞的表情,王虎的眼中闪过一丝鄙视“大人,这个就是我们的采石场了,就是乱了点,又脏又危险。”
“高大人,看这个样子你以前也没有来过?”李东升问高健“不应该吧,你做县氶好多年了。”
“下官哪里有这个资格哦。”高健也从呆滞中恢复了过来“以前都是金县令自己来,好像刺史大人他们也来过,下官还是跟大人沾光呢。你说是吧王管事。”
“嘿嘿,高大人说笑了,小人只是个管事,大人们要来,我接待好就行了,至于那个领导来我就不知道了。那是东家的事情。”王虎轻轻的就把高健的话给推回去了。
“哦,这个采石场的东家是谁啊?能有这么大的手笔,本官倒是想认识一下。”李东升笑着道“这里有几千人了吧?这么多精壮聚在这里,王管事你的责任重大啊!”
“大人放心,他们都是登记在册的本地人,都有文书在县里。我们就是卖苦力,管理十分严格,你看门都有两道。”王虎赶紧解释道。又偷偷檫了下头上的汗,这个小白脸县令太毒了,一句话就差点把这个采石场给毁了。
………………………………
第297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古代皇帝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有人造反。闪舞而聚集人多的地方最容易被人挑衅,从秦始皇修长城、程胜吴广揭竿而起基本上都是一群壮汉聚在一起,然后有人一蛊惑,就开始了造反。
隋末的教训还在眼前,李世民也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对这个人多的矿场啊、修河道啊特别的关心,李东升他们刚才被震住了也是因为这个,因为他们看到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这个采石工坊在县里的备案人数。
瞄了一眼王三,他隐蔽的摇了摇头。李东升笑道“看一下就行了,看里面那么乱,要是被个石头给崩一下,那就亏了。哈哈。”
“就是,就是一群男人在哪里干活,我看他们都用锤子钎子,也是辛苦。王管事啊,这么热的天在户外干活有没有给他们准备点绿豆汤解渴啊。”高健还关心了工人的生活“那么这么大的工坊,这点小钱不会舍不得吧。”
“高大人说笑了,你看,我们的水桶都放在哪里呢,谁渴了自己去喝。这个时候不是最热的时候才干活的,最热的时候他们都找个阴凉的地方睡觉。”
“能做到这样也不错了,王管事还是能干啊,什么事情都想的周到。”李东升夸奖了一番,又不经意的道“刚才问你这个工坊的东家是谁,你还没有说呢。”
王虎欲言又止,挣扎了一番对李东升道“我们东家是好几家合作的,我知道的就有两家,一个姓崔,一个姓孔。”
“孔?就是那个孔?”本来以为就是几个世家的李东升听到这个姓也是吓了一跳,怪不得这么嚣张,原来把孔家给拉进来了。
“就是那个孔!”王虎点点头,肯定的道“他们每年来查一次账,平时不过来的。”
突然冒出了这个大神,把李东升以前的想法全给打乱了。这个孔家就是孔子的后代,汉代以后,那就是圣人之后,历朝历代都对其家族给予无上尊荣,以食邑租税祭祀孔子,以后历朝或侯或公,世袭罔替,奉祀不绝,所有圣裔亦“免税免役,非同齐民”。宋仁宗赵祯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传至民国。
这样的庞然大物可不能轻易的去得罪,会犯了天下读书人的忌讳。回到县衙之后,李东升问王三“在采石场你朝我摇头是什么意思?”
“里面的闲人太多,虽然衣服不一样,但是肤色一看就看出来了,都是监视那些苦力的,应该是怕他们乱说话。”王三回忆道“那个了望塔的人一直在做信号,还有一个了望塔上的人都拿了弓箭,我怕大人冒险就阻止了。”
“这个采石工坊是有问题,我提出进去看看的时候,王虎的表情十分为难。同意了之后,你说的那个了望塔也有动作,最后还搬出了孔家来吓唬我,到底他们想隐瞒什么呢?”
李东升想了半天也没有头绪,把高健叫了过来“高大人,这么大的采石场一年叫多少税赋?有这么大的采石场在县衙里也不至于穷成这个样子吧?”
“大人,这个采石场是不交税赋的。”高健骑了一天的马腰酸背痛在哪里轻轻的用手锤着腰。
“为何?”这么大的工坊不交税,还有天理嘛,还有王法嘛?看工坊门口的广场上那稀稀落落的石材,就知道采出来的石头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如此产销两旺的好企业竟然不交税?
高健苦笑道“因为世家啊,这个采石场我听说前隋就开采了,因为石材料子好,一直供不应求,在战乱的时候他们勾结县令把这个山已经买下来了。后来不知道朝堂里谁建议的,世家经商还有免税权,就导致现在县里一分钱也收不到。”
“真是岂有此理,如此大户竟然不收税,却要从那些辛苦劳作的农人收税,真是”李东升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人,习惯了就好。”高健安慰他道“不只是我们县,全天下都是这样的的,没有办法,自认倒霉吧。”
送走了高健,李东升把户房的主事叫了过来,让他认真的汇报了整个掖县的税收情况,比如总额多少,缺口多少,那个行业多?那个行业少等等,把个户房主事问的浑身是汗,很多的名词都没有听说过。
过一会又把以前的案卷全找出来翻看。想看看在案卷里能找出点什么。日子过的很快,很快就到了秋收的时候了。李东升这段时间过的很惬意,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看看公文,这个小县城又没有什么事情,日子过的十分舒心。
抽空给小萝莉写写,还能收到她们书信,字里行间都是思念。思念过后就是催更,言辞激烈,李东升哀叹写手的生活太惨了,要知道这个可不是后世用电脑打字,而是用毛笔写啊。李东升也想发明个鹅毛笔,,后来发现那个写字还比不上毛笔快呢。毕竟小楷自己的写的熟练了,这个西游记有几十万字,还好自己记忆力超群,就是直接写,要不然的话还不知道要写多少年呢。
县氶、县尉以及各房主事都下去忙秋收的事情了,这个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大事,税赋的八成都是秋收的时候上来的,对官员的考核也有很大一部分在这个方面。李东升两辈子都没有种过地,具体收成多少他也不知道,也听说过什么大小斗啊,什么收粮的时候衙役要上前一脚收点辛苦费什么的,这些事情都是多少年积淀下来的毛病,初来乍到,也没有说一下子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你都几个月不发钱给人家了,还不准人家捞点外快?只要把事情做完了就行,最少也要平静的渡过几个月,先站稳脚跟。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生活总是有各种意外出现。这天李东升正在房间里奋笔疾书,写的正嗨的时候,高健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大人,出事了。衙役们下去收粮被堵在乡间,农民们把他们给围住不放,非要县令大人你去解决。”
………………………………
第298章 你算什么东西
“什么?”李东升小笔一歪,墨迹拉了一个长线,不由得哀叹养气水平还要加强啊。35xs
高健满头大汗“捕头林纬带着两个衙役去丰密收粮,却被当地村民围住,说他们故意换斗,处事不公,骚扰乡里,要求大老爷出去给他们一个说法。”
李东升深呼吸了一口气“那他们有没有换斗呢?”
高健道“这个,,,,还真说不好。大人你知道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嘛。”
“嗯,我知道。彭大人呢?”
“彭大人带着人在昌邑呢。估计他是赶不过来了。”
“好吧,这个事情解决宜早不宜迟,不等他了,高大人,你就坐镇县衙,我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村民指名道姓的要我去解决问题。”
高健转身出去的时候,李东升又问了一句“高大人,上次开掉的两个衙役是丰密的吧?”
高健回想了一下“不错,大人,那两个人就是丰密的。”
“嘿,叫板。”李东升笑了“当时彭大人说给我听的时候我还不信,现在还真的跳出来了,好,我就去见见这个地头蛇。”
叫上了王三他们几个,又喊了个小吏带路,几个人往丰密走去。闪舞小吏名叫金荣,名字不错,也是世代相传的吏员家族。三十出头,是礼房的,掌管祭祀、考试、学校教育,旌表节孝,教化民众,对掖县的各种地理、轶事十分熟悉,一路过来,指着各种村庄讲的头头是道,听了王三几个人是津津有味。
李东升看他对情况这么熟悉,就问他“丰密的这个事情你了解吗?”
“回大人,丰密收粮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当地最大的地主姓崔,据说是清河崔家的旁支,一直就以世家自居,看不起我们衙门里的人,每次去收粮都有事情,不过像这次把捕头跟衙役都扣着,还是第一次。”金荣想了想道“应该是为了乔大嘴的事情。”
“乔大嘴是谁?”一个陌生的名字,李东升都没有听说过。
“就是上次被开革的两个衙役之一,他是崔家族长崔灿的小舅子,一贯游手好闲,还是前年收粮时金县令跟崔灿不知道怎么谈的,把他招进了县衙。不过这个家伙来了就偷鸡摸狗,大家都不喜欢他。”
丰密也不远,走了半天就到了。这个庄子环境不错,一条河流从庄子前面流过,沿着河流向下游走上几十米,就有个木桥,过了桥就进了村庄,大中午的还看有佃农在田地里劳作,一帮衣着破烂的孩子也正在跟在干活,就是帮忙抱着秸秆,捡捡地上的穗子什么的。
看到李东升他们几个人走了过来,所有的孩子都用怯生生的眼光看着他们,这些孩子好多头大身小,就像二十一世纪电视上看到非洲难民一样,看得李东升心中发酸,这个就是他治下的百姓,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盛世大唐。
再往前走了几百米,转过几间土屋,就看到一片大大的场地,边上种着几颗高大的树木,下面隐隐约约的好像坐着几个人,还有一大群人站在旁边,红色衣服的几个人孤零零的在日头下面,坐在场地中央,就是捕头跟衙役了。
看到这个情况,李东升心头火起,实在太过分了,这么大的太阳就把人扔在下面嗮,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怎么办?还不是要他这个县令来背锅。
那一群村民也看到李东升一行人过来,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领头的一个又高又壮,脸上一撮黑毛在下巴上,敞着衣服,露一黑乎乎的胸毛,看到李东升也不下跪,就大刺刺用手指着道“你们。”
李东升看也没有看他,轻声道“掌嘴。”
王三跟周宁翻身下马,一人抓住他一个胳膊,腿弯上踢了一脚,就跪在地上了,那个大汉刚抬头,商成就正反抽了八个大嘴巴。周围的百姓一看这个架势群情激奋都围了上来,金荣上前道“见到本县大老爷还不下跪,你们想要造反吗?”
一听是县令大人,一群人都跪在地上叩首道“拜见大老爷。”那个壮汉本来还在挣扎,听到金荣的话也萎了,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李东升冷脸道“见到本官竟然不跪,还用手指,本来想治你个藐视朝廷之罪,念你初次,暂且记着,给我滚一边去。”
这个时候就听到一阵哭喊,两个衙役连滚带爬的扑过来“大人,你可算来了,他们太欺负人了。”
“是啊,我们是被冤枉的。”
那个最后的应该就是捕头林伟了,他四十多岁,脸色黝黑,看到李东升很不好意思“大人,小人无能,还劳烦大人来救我们。”
李东升还没有说话,就有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李大人好大的官威啊,一到乡里就指使人员殴打忠厚乡人,也未免太不把我们崔家放在眼里了吧。”
“大胆,见了县令大人也不行礼,这个就是你们世家的家风吗?”金荣大声呵斥道。
转过身去就看到一个油头粉面的家伙带着几个站那里,手里竟然还拿了一把折扇,看到李东升转身,他弯腰拱手道“学生崔韬,见过大人。”
弯了半天腰,也没有听到李东升说声免礼,也不敢抬头,就这么弯着腰都酸了。偷偷的抬起头一看,肺都气炸了。李东升已经转过身去跟捕头跟衙役说话。崔韬直起身子道“李大人,这就是读书人的礼仪吗?我对你行礼,你竟然不理睬,这是对我们崔家的侮辱。”
李东升个子比他高,直接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你是读书人?可考上进士?还是有什么佳作传了出来?你不过就是认识几个字而已,在我的面前跟我谈学问,你也配称读书人?”
崔韬刚想说话,李东升又给他一击“再说我是官,你是民,竟然见官不跪,谁给你的胆子?还说我看不起崔家,你能代表崔家吗?你算什么东西?要不是我给崔家面子早就跟那个黑皮一样掌你的嘴了。”
一连串的重击把崔韬给怼的无话可说,这个时候又一个声音传了过来“韬儿你退下。”李东升知道是正主来了,转过去一看,一个人穿着深色澜衫,大步走了过来“李大人大驾光临,真是丰密的的荣幸,请大人先到宅子里歇息。”
………………………………
第299章 听的懂不?
等人走近了,李东升发现竟然是一个帅大叔,身高也有一米八的样子,皮肤白皙,细长的眼睛非常有神,留着长须,梳理的整整齐齐,笑道“小人崔灿,见过大老爷,犬子不通事务,冲撞了大老爷,还请大人原谅。35xs”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