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命运-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副将颜聚急忙拦下赵将赵葱的鲁莽行动。

    “将军,赵国大将死的死、走的走,你可别犯傻。大王知道事情后,也会宽容您的。何况,这又不是您的过错,实在是秦人太卑鄙了。”

    “是啊,将军。赵国将领本来就所剩不多了,你一定保全有用之身,来日再向秦军讨回公道。”周边的亲卫也吓得一起劝阻道,毕竟主将自杀了,他们还有活路吗?

    赵将赵葱只是一时想不开,想起赵国还没有一败涂地,“走,咱们回邯郸,向大王请罪。”

    赵将赵葱兵败,面面羞愧,逃回邯郸。

    秦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赵国重镇阏与。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北路秦军主帅王翦笑眯眯地说道,“蒙毅,你这小子,鬼主意真是太多了。”

    “大帅谬赞了,阏与的地形情况太特殊了,切断敌方水源,方才如此功效。另外自然少不了大帅的统筹规划。否则,怎么会如此轻松地拿下此地。”蒙毅谦虚地回答道。

    蒙毅想起了后世三国时期的“马谡失街亭”。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亲率大军北伐魏国,攻打祁山。因蜀军一路军纪严整,士气高昂,接连得胜,曹魏南安、天水、安定等陇西三郡叛魏降蜀,一时响震于关中。魏明帝曹叡急忙从都城洛阳赶到长安,命大将张郃领兵抵御。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不料,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曹魏大将张郃得知蜀军凭高扎营,驱大军一拥而进,四面围困,断绝了下山取水的道路,困蜀军于山。一场街亭争夺战与此展开。魏军乘势攻山,马谡料难固守,持续数日之后便带乏兵突围而逃。扎营山下的王平欲领兵相救,适逢张郃拦路厮杀,又因势孤兵寡,只好仓皇而逃,撤退于天水。结果,蜀兵大败,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从天水退回汉中。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好在赵云亲自断后,人物损失较轻。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斩了马谡,给赵云以降职处分,同时,上疏“请自贬三等”。

    马谡失街亭——言过其实。

    蒙毅觉得还有一句评价更为贴切,叫纸上谈兵。
………………………………

第68章 臭气熏天

    想当年中国长平之败就是因为“纸上谈兵”始祖的赵括所导致的,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为赵括“鸣不平”:战国粮草不足,必须速战速决,赵括也是逼不得已。但是大家好好想一想:一个从无大战经验的纨绔子弟,能够承担这么大的战事吗?这是国运之战,不是儿戏!

    也许赵括和马谡都可以称为“高级幕僚”,但是他们缺乏实战经验,怎么能妄自“挑大梁”?

    卫青、霍去病尚且懂得在上林苑练习战术,没事还跑去“客串”假将军,可见没有天生的将领,只有准备好还是未准备好的区别!

    蒙毅不禁感慨:“古代战争,最毒莫过于绝粮断水,最狠莫过于火攻水淹!”假如赵括死守长平,赵国或许能像晋国阻挡秦国一般,继续成为秦国绊脚石;假如马谡未失街亭,那么蜀汉就能收复雍凉二州、中兴汉室。历史,真的是有太多的假如!

    赵国重镇阏与城外,赵将赵葱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顺便排放了不少“尾气”。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蒙毅情不自禁歌唱起来《两只蝴蝶》,可惜赵国荒野没有玫瑰花,否则一定很应景!

    “哪里来的花香,哥哥都快被赵军熏死了,真他娘的臭啊!”王贲在一旁打着喷嚏,满脸怨言地说道。

    玫瑰原产亚洲东部地区,野外玫瑰还是不少的。平阴玫瑰栽培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始于汉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玫瑰花名字的由来,《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玫瑰玉玫玫瑰瑰”的说法。

    “我说你怎么不追啊?前面的赵军将领,一看就是大鱼,你不是想着晋升爵位吗?”蒙毅好奇地问道。

    “追什么追?对方一看就是没有中毒的样子,而且一人双马,等我追上去,恐怕大家都到了邯郸城下。”王贲没好气地给了一个白眼,“不过说实话,巴豆真是神物啊。以后攻城前,我们先派人秘密狂投巴豆,估计敌人要受大罪了。”

    “我兄长蒙恬搜刮了附近方圆千里的药店铺子,甚至还派人从关中采购,总购也就只够阏与一座城池所需的用量。所以我们暂时无法奢望再使用此等计谋。何况敌人又不傻,以后碰到类似情况,肯定会有所防范。”蒙毅提醒道。

    “你不是说巴豆无色无味,无法检测出毒性吗?敌人如何防范啊?”王贲好奇地问道。

    “很简单,每次烧水做饭,先让数名士兵先提前饮食,要不了片刻,就能知道饮食有没有问题。”蒙毅轻笑地解释道,“行军打仗,终究还是要靠整体实力才能最终压倒对方。奇谋妙计,也只能逞能一时而已。”

    “原来如此,我差点以为巴豆计谋无解呢。”王贲一拍自己的大脑袋,哈哈大笑。

    为将者,自古分为很多种。蒙毅比较赞同诸葛孔明的分法,总结为五种:平庸将领、仁义将领、拼杀将领、智谋将领、帅才将领;

    “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将将者,谓之帅也。”

    帅才与将才的区别就在于:帅才更高人一等,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帅才更善于机会的把握,更知微见著!

    例如,军帐里边,一个人面向众人,手执令牌发号施令:某某,命你带多少人马去攻城;某某,命你带多少人马到哪里埋伏……这个下令的人就是帅,而口称“得令”奉命行事的那些人,就是将,这是最直观的说法。

    与将相比,帅要考虑的事情多得多。

    战前筹备阶段,他要考虑:天气怎么样?地形怎么样?敌方将帅怎么样?敌方战力怎么样?粮草怎么调配?人马怎么调度?将领怎么使用?敌情怎么刺探?军营怎么安扎?军令怎么传达?军心怎么稳定?

    战争中,帅还要负责排兵布阵,以及协调指挥将领作战,,紧要关头必须作出决断!

    战后,帅还要负责赏功罚过、汇报战况、总结经验等等。并不是说以上这些事,帅都要事必躬亲,但是这些对帅来说,都是基本功!

    帅是统筹战争全局的,是军队首脑、第一责任人,故又称“统帅”、“元帅”。真正的“帅才”,须知天文、识地理,通晓军务,还要料敌于先,临阵决断,是一位全能型人才。

    至于将,偏重于执行层面,相对简单一些,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带好手下的兵,二是执行帅令。士兵接触更多的是自己的将,所以作为一个“将才”,首要的是为士兵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让士兵服你。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独当一面。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当初刘邦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麾下人才济济,在行政、参谋、外交、军事各个岗位都有顶尖人才。其中,大将军韩信就是一位罕见的帅才,萧何说他“国士无双”,并不算过誉。而像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周勃这些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

    反观项羽团队,就要逊色很多,军事方面有将才而无帅才,所以尽管军队战斗力很强,但战略战术都有欠缺,所以败给了刘邦。至于刘邦本人,是帝王之才,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当然比韩信还是要差很多。

    在古代战场上,帝王选帅,帅统将,将带兵。

    秦王嬴政此刻手中只有两个帅才:王翦和桓齮。而王贲、蒙恬两兄弟、李信、章邯、杨端和等人只是比较出色的将领而已。

    公元前236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军北路大将王翦率军10万攻克了赵国重镇阏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太行山战略要地一举被秦拔除,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

    与此同时,秦国中路大军由秦将杨瑞和率领5万偏师,进攻位于邯郸西北面的重镇韩阳,也顺利攻克,这样邯郸的西北方向也失去了屏障。秦军南路大军由大将桓齮率领15万大军从南阳出发,攻占邯郸南面的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国国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

    三条噩耗接踵而来,赵国大将扈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方面赶紧派人向赵王赵偃请求援兵,另一方面集中兵力防守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附近的城池,并在东崮山设置大营。东崮山距离邺城西南十五里。

    赵国大将扈辄明白如果邺城和宜安两座重镇再次失守的话,秦军既可以兵临邯郸城下。所以赵国大将扈辄决定死守这两座城池,如果这两座城池失守,那么他也不无脸去见赵王了,还不如以死谢罪!

    赵国大将扈辄虽然攀附赵国权臣郭开,但是他始终是一名正统的军人,而且是武将世家出身,更懂得以死报君王的恩情。

    各路秦军虽有30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国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经过连续作战,秦王嬴政将原来由南北3支攻赵部队,编为1个独立作战单位,由秦国大将桓齮统率。

    蒙毅此时也终于明白古代权术的厉害,虽然秦王嬴政也明白王翦比桓齮更适合担任主帅,但是对付赵国大将扈辄这种级别的对手,很明显,桓齮也能胜任!比起王翦,桓齮的功劳明显不足,但是奈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道德经》有言: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平衡之道作为帝王权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被各代君主所推崇。玩得好的就像下一盘棋,臣民莫不是棋子,随手摆弄,搅动天下风云;玩脱了的,被棋子拉上棋盘,勾心斗角中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掌控。

    帝王之道,是指作为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是态度,知识,智慧,管理,预测等等能力的综合。为帝王者,一人为天,大权在握,审时度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心宽以容天下,胸广以纳百川。其实说白了,为帝王者应该要有气魄,口才,不一定博学,但不能缺乏常识,不一定会做,但一定要会用人,善于招揽人心。而帝王之术就是就是体现出帝王之道的一种谋略。而帝王之术就是就是体现出帝王之道的一种谋略。帝王心术属于权术范畴。简单来说,帝王之道就像是药方,而帝王心术就是使用说明。做到心口不一,做到心里的想法想让谁知道想不让谁知道,能忍人所不能忍,就算是面对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人在必要时候都要能做到跟亲兄弟一样。

    如今,王氏家族在秦国军方实力深厚,族内精英不断涌现,除了王陵、王龁等大将,还有王翦、王贲父子等,秦王嬴政自然不愿意看着王家一家独大,于是劳苦功高的桓齮隆重登场!

    蒙毅不禁感叹道:“自古的君王都不容易啊!日后横扫六国、功过三皇、德过五帝的秦王嬴政也不能免俗!”
………………………………

第69章 非儒即墨

    那么王翦在攻赵之前,有哪些重大功劳呢?这些都是后世史书明确记载的!

    第一个功劳:计杀魏齐。范雎是秦昭王时期著名的谋士,以“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成为秦相的范雎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秦相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第二个功劳:平定成蟜之乱。秦王政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命王弟长安君成蟜为主将,樊于期为副将率军攻打赵国,不料,长安君在樊于期的唆使下临阵倒戈,举兵反叛。秦王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王翦派说客混进叛军,见到了长安君,递送了劝降书信,情理并用,恩威并施。长安君归降,叛乱平息。樊于期逃奔燕国。但可惜的是,长安君后来并没有保住性命。

    第三个功劳:铲除权臣吕不韦。秦王嬴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少,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吕不韦权倾朝野,又与太后偷情,见秦王嬴政日渐年长怕东窗事发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与太后在秦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生下了两个私生子,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嫪毐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秦王政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冠礼。王翦领兵镇压咸阳,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秦王嬴政离开后,吕不韦在国都咸阳把持国政,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严阵以待,以防吕不韦伺机生变。嫪毐因行为不端宫闱的罪行败露,发动兵变,进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史称“蕲年宫之变”。秦王嬴政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抢先发兵平定叛乱,追斩嫪毐,在咸阳清洗了嫪毐集团数百人,因此事涉及吕不韦,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职。不久,在王翦的建议下,将其赐死,秦王嬴政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

    其实还有一项功劳,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太子太傅,也就是教导秦王嬴政的兵法谋略。而且其子王贲,连同蒙恬、蒙毅等人都是太子嬴政的伴读!

    这放到后世就是从龙功臣啊!

    蒙毅思考王翦、桓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祖父蒙骜。

    后世史书存在两种记载,一种说法就是蒙骜活了七十多岁就病逝了,另外一种就是蒙骜蒙骜被赵国老将庞煖埋伏、重伤而亡。

    仔细想一想,蒙毅就释然了:秦王嬴政怎么会允许“蒙骜战死”影响军心士气呢。

    所以这两种记载都是真实的!“重伤”病逝也是病逝!

    先秦历史的记载大多受到王侯将相的影响,很难做到公开公正、如实记载。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西汉太史令司马迁那样刚正不阿、誓死捍卫真实历史,而汉武帝之后的史官受到儒家影响,都尽量记载了一些比较真实的大事件,算是一种进步吧。

    中国从第一个有记录的王朝夏朝就设立史官制度,并一直延续下来。而中国先秦时代有很多史官都秉承着公正的态度,只会写下事实,即便是王侯将相也不能修改他们笔下的历史,他们是群可爱的人,可以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史实。

    这这些史官不畏强权的源头,就来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