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命运-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秸笾绣蟆⒉健⒊怠⑵锏墓嬖蚍植迹萌肆氲较执笠档淖橹峁雇肌8莸匦蔚厥疲形曳搅α坑攀贫员龋秸蟮耐乘О谡蟛急倍险笠源倍榛畹氐髡耪蠓ǖ谋浠唬宰钣行У姆绞降骷拍诓孔橹试础

    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m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像: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和发挥个人才华是最关键的。铍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约在3。5m左右,持铍的士兵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对手。

    秦军的步兵方阵中,长矛手起到拒敌的作用,利用长度优势杀伤敌人,抵抗战车——当时主要的突击部队;铍手在长矛手身后,当长矛手的阵型被打乱的时候,以较小的突击阵型,利用极强的突刺能力将突入的敌人推出去;戟手则是在方阵陷入混战时,以单兵为单位加入战斗,肃清阵内之敌。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我秦国的步兵方阵真是优秀,居然顶着对方前进。”蒙恬自豪地夸赞道。

    “但是对方也很英勇,死战不退,而且临时还不忘了拉一个垫背的。”蒙毅明显不习惯这种惨烈的战事。

    两军都杀红了眼密集的队形一波接一波地涌向敌人有去无回!战斗陷入了疯狂之中。 在一些丘陵高坡更是是双方争夺的重点,鲜血将每一寸土地都染红了,上面重重叠叠,弃尸累累,双方都死伤无数。

    一天的战斗结束了太阳下班如血的残阳照射在沉寂的战场上到处是尸体许多都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尸骸。遍地的污血浓郁地血腥味传来熏得人头昏眼花。

    “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五万大军出战,最后只能骑兵和弩箭兵成建制地回城了,死伤三万多人,代价太巨大了。”蒙骜老将军直接出言表态道。

    “楚军远来,军士疲惫,除了少数精锐,整体战斗力不强。但楚国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王翦将军分析联军情况,下定决心道,“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

    “这是个办法,但是还是要经过一番血战,才能获胜。代价还是太大!万一楚军死战不退,我军岂不进退两难?”秦相吕不韦出言反对道。

    一直没有发言的蒙毅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各位将军,小将知道一个方法,不如一试?”蒙毅实在受不了几十万人厮杀的场面,心想:反正秦军赢了就行,对历史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什么办法?”秦相吕不韦对蒙毅一向很欣赏,自然乐意听听他的想法。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联军内部勾心斗角、各怀鬼胎,其中以楚军的怨气最大,既没有获得土地,也没有获得大量的财物,早就想退去。不如我们制造假象,让楚军以为我们会优先攻击他们,这样楚军将领肯定会萌生退意。”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老夫拍板了,就这么干!”秦相吕不韦十分高兴,而且他发现蒙骜和王翦都是默认地点头,自然明白这是最好的计策。

    说干就干,蒙毅当天晚上就故意轮番派人袭击楚军的营地。刚开始,只是驱逐楚军的游骑兵,接着又派人斩杀楚军的岗哨,最后又派数千骑兵兵临楚军营寨,观察敌情。

    一波又一波的秦军在楚军营地出现,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楚国将军熊平从不解到担忧,连番多次派人向联军主帅庞煖求援。

    “怎么样?大帅怎么说?援兵什么时候到?”楚国将军熊平正在主营内来回踱步,十分焦躁不安,见传令兵进来,立刻上前拽住他,厉声问道。

    “大帅让您继续坚守,秦军只是故布疑阵而已。联军暂时不会派援军过来,以防秦军声东击西。”这名传令兵被拽得生疼,又不反抗,弱弱地回答道。

    “该死的,居然不肯派援兵!联军答应分给我们楚军的粮草呢?什么时候到?”楚国将军熊平一听十分不满,继续大声吼叫道。

    “大帅说……大帅说,粮草紧缺,请将军多宽限几天。”这名传令兵十分害怕,支支吾吾地说道。毕竟他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兵,如果暴怒的楚国将军熊平将他当成泄气的对象,哪怕是当场杀了他,主帅庞煖也会不闻不问的。

    “哼,宽限几天?这套说辞都是用了一个月了。我楚军即将断粮,难道让我楚国的儿郎天天喝粥不成?”

    楚国将军熊平暴露之下,将传令兵一把扔出帐篷外。

    “你回去告诉庞煖老匹夫,我楚国遭受秦军大规模袭击,粮草断绝,只能撤回楚国了。还不快滚!”楚国将军熊平一瞪眼睛,就自顾自地传令拔营起寨,挥军东去。

    此刻联军主帅大帐内,四国的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

    “楚国人最靠不住了,当年楚怀王三心二意就是最好的例子。既然楚国撤军了,我燕国也不愿意奉陪了。”燕国将军粟成抱怨地说道。

    “比起楚国,你们燕国才是更不靠谱,谁知道你们是想回国?还是想趁机偷袭我赵国的城池?”赵国将军赵葱一直都看不惯燕国人。

    “如果只剩下我们四国,兵力上就处于下风,这场战争的赢面就小多了,不如大家都撤吧。”韩国将军韩平小心翼翼地出言建议道,他可不想冒着战死的风险,继续呆在已经没有可能胜利的战场上。

    “大帅,有没有可能劝回楚军呢?如果仅仅是粮草纠纷,我想四国各自平均匀出一部分粮草出来,就可以解决纠纷。这次合纵攻秦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如果错过,一定会遗憾终身的!”魏国将军吴强还算比较冷静,想尽力挽回不利的局面。
………………………………

第43章 朝歌之战

    “难啊,就算楚军回来,我们的粮草已经快告罄了,五十万大军不可能坚持太久的。除非齐国肯加入,有了齐国充足的粮草,此战必胜!”主帅庞煖十分悲伤地说道,“可惜啊,天不佑我等,如之奈何?”

    诸将皆请退军,联军主帅庞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燕之军先行回国。各国不仅丢弃了占领的秦国城池,也相继放弃了收复的本国城池土地,所以五国联军劳师远征等于无功而返。

    而庞煖怒齐独附秦,率领赵国军队攻取齐国饶安后,才回赵国。

    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蕞城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从此,六国更无法抵御秦国兼并。

    咸阳,秦王宫书房。

    蒙毅、李斯坐在秦王嬴政的下位,三人讨论起今后的军政方针。

    “大王马上就能行冠礼,到时候掌控大权,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中书舍人李斯恭贺道。

    “不错,大王应当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彻底击碎合纵诡计。”蒙毅也怕夜长梦多,自己这么长时间都没找到屠龙王的身影,难道他在乱世挂了?

    “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只要我们秦国坚持远交近攻的策略,六国再也不能联合起来了。东方六国合纵失败,主要是因为六国只顾暂时利益,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联合。反观我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只要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一定能够扫灭六国。”秦王嬴政反而左右言他,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秦国内部的三座大山还没铲除呢。

    “大王英明!”蒙毅和李斯相望一眼,齐声附和道。这是他们难得的统一意见。

    刚刚回到蒙府大门,蒙毅就被女侠董柔截住了!

    女侠董柔依旧一身白色绣花武士服,显得英武而干练,颇有几分男子气概;但是一头如同瀑布般飞散飘扬的黑亮秀发和一双多情的媚眼,又尽显女儿的娇柔迷人。这身奇怪的衣着和发饰,要是在别人身上就是非常的突兀怪异,但是在女侠董柔的身上,竟显得别有一番风韵!直将男儿的潇洒、英武和女儿的多情、娇媚,极为巧妙的融为了一体,真让人拍案叫绝!

    “最近好玩的事情都不带着本大小姐,你是不是想逆天?”女侠董柔十分不满,双手叉腰,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

    “咸阳秋猎是你不愿意去的!说是为了躲避秦王;至于蕞城大战,开什么玩笑?那种情况我都没有十全的把握自保,带你去送死?”蒙毅撇撇嘴,一副完全不买账的嘴脸,看得侠女董柔想揍他。

    “听说秦军又要出征了,凭借大胜的余威,这次应该不会有危险吧?”女侠董柔闪动着明亮的大眼睛,狡黠地问道。

    “你想干什么?”蒙毅一听话外之音,立刻警惕起来。

    “还能怎么样?本大小姐要监督你们。”女侠董柔一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大义凛然地说道。

    “董大小姐,军中自有法度,怎么会受你们制约?就算是秦王也无法干预前线的具体作战。”蒙毅一听顿时头痛起来,急忙劝说道。

    “如果没有制约的话,你们是不是又要乱杀平民百姓?”女侠董柔丝毫不买账,继续声讨地责问道。

    “这次由我祖父亲自领军,我会劝阻他的。”蒙毅只好抛出祖父蒙骜的招牌,蒙骜老将军战功卓著,但是极少乱杀无辜。

    “本大小姐还是不放心。这样吧,这次我娘亲也跟着去,有她协助,蒙骜老将军一定会卖我们情面的。”女侠董柔笑着说道,她的笑容像极了一只狡猾的小狐狸。

    “董夫人也前往?”蒙毅还没消化掉这条惊人的消息,就发现女侠董柔的身影不见了。

    公元前241年年底,秦国为了惩罚魏国借地攻秦,大军一举出关,进攻魏国河内郡。秦国大军一分为三,北路威压赵国和燕国,南路威压韩国和楚国。只有中路大军是出征主力,兵锋直指朝歌城。

    朝歌城,魏国河内郡的治所(首府)。

    商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朝年间,帝乙迁都朝歌,希望这座城市像早上嘹亮的歌曲般欣欣向荣。时光荏苒,帝位传至商纣王帝辛,他好大喜功,征战各方,弄得民不聊生。西周武王姬发,会同八百诸侯集体讨伐帝辛,终于将殷商覆灭。到现在还有摘星台、鹿台、淇水关等遗址。

    朝歌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内外四座城门,淇水围绕城池成为了天然的护城河,再加上城内守军两万人,可以说又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朝歌守将魏成,是魏国宗族出身。

    此刻朝歌城下,中路大军的秦军主将蒙骜正陪同着天机阁阁主董夫人查看朝歌城防。

    为什么是“陪同”?因为蒙骜老将军十分看重的天机阁背后的力量。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天机阁阁主董夫人一生男儿装扮,就连女侠董柔也被迫乔装成了假小子,“蒙老将军,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用?”

    “夫人这么说,想必也有破城的妙计了,我等愿听其详。”蒙骜老将军闻弦歌而知雅意,自然诚心请教。

    “朝歌守将魏成是一个欺软怕硬、贪图享受的纨绔子弟,如果将军能够先展示秦军的威武,让朝歌城生出一种朝不保夕的压迫感,那么就能很容易地招降此人。”天机阁阁主董夫人的消息十分灵通,从秦国出发,就把此次秦国需要的情报掌握得滴水不露。

    “既然魏成是一个欺软怕硬、贪图享受的纨绔子弟,如何能掌控城内的两万守军呢?就算他肯投降,而两万守军如何摆平?”蒙骜老将军打仗经验丰富,立刻指出计策的漏洞之处。

    “光靠魏成一个人肯定不行,但是城内还有几位偏将与我天机阁有交情,只要秦国不吝啬奖赏,此战定然没有悬念!”天机阁阁主董夫人笑着说道。

    “天机阁果然手段通天,如此就拜托夫人了。至于归顺的奖赏,我大秦从不会怠慢有功之人。”蒙骜老将军立刻做出保证。

    第二天天亮之后,十万秦军在朝歌城下摆出阵势,将整座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无数秦军黑衣黑甲,戈戟如林,旗帜如海。

    常言道:兵过一万,密密麻麻;兵过十万,无边无际!十万大军铺在大地上,简直像是铺天盖地的巨大蚁群一般,将双目所能穷极的大地,都遮盖了严严实实。放眼望去,大地上一片巨大无比的黑色,甚至连湛蓝的天空都映得有些黑暗下来!

    “降者不杀,降不降?降者不杀,降不降?……”十万大军齐声呐喊,那巨大的呼喊声犹若山崩地裂、犹若火山爆发、更犹若海啸般轰鸣,令天地而色变,夺日月之辉煌!

    就在此时,蒙骜老将军挥了挥手,如同地震海啸般的巨大呼喊声就立刻停止下来,天地间又恢复了惊人的宁静!

    “我大秦一向赏罚分明,如果魏军投降,除了性命无虞,各位将军还有重赏。就算是平民百姓,只要愿意成为大秦子民,一样可以分田分地。”蒙骜老将军大声喊出优厚的条件,并且让士兵们射入无剪头的劝降书。

    朝歌守将魏成见状,一颗本来提心吊胆的小心脏终于落到了肚子里。他本来就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只是害怕不战而逃,魏王会砍掉他的脑袋。现在秦军围死了朝歌城,他又无胆拼死杀出城去,看来只剩下投降这一条了。

    当然朝歌守将魏成可不敢当众表明态度,万一大家都不肯投降,自己岂不落得身首异处?他慌忙布置防守兵力,然后将众将招到城守府。朝歌守军共有八位偏将,两位副将,再加上一位守城主将。

    “各位也看到了,秦军势力太大,该如何是好呢?”朝歌守将魏成挑明了情况,就想看看众将的态度。

    “将军,我看守城肯定守不住了,不如为兄弟们谋一个出路?”一位偏将也不遮遮掩掩,索性表明了态度,当然把投降换了一个好听的说法。

    “我看秦军只是吓唬人,城内有两万守军,哪能轻易投降?再说大梁还有兵马,一定会来救援我们的!”一位副将不赞同投降,表明态度想要坚守。

    众将于是围绕着投降还是死守,争论不休。

    “咳咳,各位不要吵了。事到如今,本将也不怕把话说明白了。大梁城的守军早就不足了,不会有援军来的。上次合纵攻秦,我魏国损耗粮草、兵力无数,早就疲弱不堪。至于朝歌城内的两万守军具体是什么情况,各位想必比本将还要清楚,士兵们缺乏粮草补给、缺乏装备训练,只是一群拿着锄头的民兵,如何能够守城?”朝歌守将魏成见众将分成两派,心中已然明了,干脆泄露出机密军情。
………………………………

第44章 不战而降

    “大梁城内无兵?这事情是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