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骄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骄阳-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文艺兵穿起这些服装,宋江顿时有些沮丧。本以为会欣赏到像《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那种带着落寞、凄迷,在花色各异的旗袍下,淋漓尽致地展现的万种风情。但女兵们没见过世面似的,相互叽叽喳喳,评头论足,并排站着,哪有张曼玉展示时装的半丝魅力,倒是很像前世的站街女。

    看来什么事情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只能把事情弄糟。时装是个复杂完整的组合体系,这里面还包含很多的内容,服饰相互的搭配和模特的素质也是时装成败的关键。

    看看宋代的女子,本该小白兔发育的时候,却让女孩用紧身红肚兜束缚,故意改造为飞机场,没有凹凸起伏,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

    看来宋时女子以小为时尚,三寸金莲加小樱桃,卧槽!这种变态的审美观,使多少女孩子肉体和精神受到迫害。很难想象三寸金莲走路的痛苦,如果厕所远一些,会不会休息数次才能进去,进去后能蹲得住么?

    宋江又想到花紫薇那一对玉兔,只有在晚上才能出来透透气,便越想引导大宋服饰的潮流,文胸和高跟鞋跃然脑中。旗袍、文胸、高跟鞋再配合发型,才能凸现出女人天生的曲线美。

    于是宋江让宋玉莲训练模特,用猫步展示时装,可是宋玉莲也不会,没有办法宋江只能亲自指导。

    猫步是模特儿的一种经典步法,说起来简单,看起来简单,走起来却很难。宋江除了知道走直线外,根本就没有实践过,在地上画了条线,指导女兵走了半天,除了别扭根本看不出一点韵律美。

    倒是李师师聪颖,她每次见宋江摇头后总要思考片刻,不断纠正下居然走得有点模样。宋江见到突然想起好像不是纯直线,就让李师师左脚踩线偏右一点,右脚踩线偏左一点。

    这一次师师姗姗踏步,凸显出模特的影子,宋江仿佛看到东方女性的古典气质,那种含蓄、高雅、婉约、清新的魅力。

    李师师成为女兵们走T台的教师,熟练后又让配上音乐,这样优美的步伐和音乐节拍结合起来,窈窕、高贵顿显。

    宋江让女兵们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设计出适合她们的T台动作,只要把女性的美艳和服装的个性合为一体,就算是成功的表演秀。

    侯健做的就多了,改进旗袍的式样。旗袍襟形变化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领有高领、低领、无领;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各式各样,花色各异的旗袍。

    同时侯健还要设计文胸和高跟鞋。文胸因女士着装后需紧贴身体,又要做到活动时不变形、不移位、运动后透气好,因此在设计上要注意材料选择,人体的结构等许多事项。

    高跟鞋在唐代书籍中也有记载,但与前世高跟鞋相差甚远,宋江让他设计的就是类似前世那种高跟鞋。好在前世女士都喜欢穿,宋江也能大概说个差不多。

    比如:设计时鞋尖要微翘,鞋掌的厚度要合适,鞋跟高度要因人而异,鞋子的稳定性要好,尤其足弓设计一定要合理,要让脚在高跟鞋中也能像在平底鞋一样舒适。

    服装厂也不是侯健一个人在奋斗,现在服装厂中有许多设计高手和制作人员,都是从穷苦百姓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对这种前所未闻的服饰充满好奇,各抒己见增补缺陷,相信用不了多久,时装就会成为清风山上的又一朵奇葩。

    岳飞确实是军官得好苗子。

    他每天跟着军官们学习文化课和军事课,尤其在军事课上他写写画画,听课时还时常提出许多问题,有时一堂课就会变成辩论课。

    朱武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课,这样才能使一个人的军事素养上台阶,比干巴巴的听效果高多了。

    于是后来的军事课他干脆变成一半时间讲授,另一半时间让大家辩论,把历史上某个失败的战例拿出来,让军官们假设成失败的指挥官,重新指挥如何胜利。

    刚开始大家的反败为胜都有模有样,有理有据,但那是站在敌方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射靶子,纠正射击的错误自然可以中的。

    后来朱武曾大难度,分为两派,一方为失败方,另一方是胜利方,双方在不断变化中唇枪舌剑。这时排兵布阵,临敌应变,出击还是防守就会凸显出来,在不断的辩论中军官们的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岳飞虽然人小,但见解却不小,在辩论中他往往把大人都辩的哑口无言。朱武心中也是喜欢,用不了多久,一个帅才就会在清风山诞生,也不由地对宋江更加佩服,他的眼光真毒。

    出来好几年了,周侗很思念家乡,他决定要去陕西老家看看。走时将岳飞托付给宋江,武术由武松教授,武松、岳飞依依不舍,含泪送别师傅。

    祝龙的女儿祝苗苗也两岁多了,整天在乱跑乱动,没有片刻安静。本来宋江给找个老妈子专门抚养,但这丫头顿不顿就哭着喊着找妈妈,抱到花紫薇跟前立刻止哭,钻到怀里只叫妈妈。

    花紫薇结婚后就把孩子接过来,索性当作女儿,取乳名静静,宋江给取名宋静心,希望能平心静气地成长。

    该推广清风山的罐头了,宋江找来陶宗旺,仔细询问了罐头厂的情况。陶宗旺表示现在水果罐头也已造出,味道鲜美保质期长,现今罐头制作技术日趋成熟,罐头厂大批量生产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销路。

    宋江道:“马上就有销路,你把一部分水果罐头送到青州韩伯龙打理的酒店,让他出马,在孔家商铺和酒店先行试销,看看行情再说。”

    陶宗旺道:“这个没有问题,可是肉罐头很难经销,让人心焦。”

    宋江道:“你安顿好罐头厂的工作后,带些肉罐头和水果罐头去一趟东京,去天然居找萧让。我修书一封,罐头的具体推销由他负责,等销路跑好,你就专门负责罐头的生产和经销。罐头厂的经销量如何,就看这次东京之行,你们一定要灵活应变。”

    如今萧让和东京的公子哥们打成一片,酒楼和酒铺的生意十分火爆,加上高衙内和蔡攸插手,没有人敢来寻不开心。高衙内和蔡攸白手入股,每月得到不菲的报酬,心中暗自欢喜,对萧让的各种提议满口答应,只要有好处,什么都好说。

    萧让看完宋江的信默默沉思,这次的任务有些棘手,但完成后对山寨的贡献确实巨大。宋江之意是打通蔡京和高俅的关节,把罐头变成军需品,让清风山罐头厂变为大宋军队的供货商。

    这是个很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想法,如果成功将是大宋朝廷的一个笑话,却是清风山的一段佳话。

    萧让安排陶宗旺等人吃饭休息,他静静地筹划一个合理而又妥善的方法,把这次任务顺利完成。

    孔家在青州根深蒂固,生意浸淫各个方面,孔仁、孔德深得乃父生意经,虽算不上“取九州四海财宝”,但在青州可算手眼通天。

    水果罐头到青州后,孔仁先在城内进行了一个水果罐头展销会,展销的三天期间免费品尝,买三送一。

    孔德是青州诗词会赞助商,水果罐头是孔家推广的商品之一,每次诗词会桌上摆着水果罐头,主持人第一句话是:“本次诗词会是由孔家商铺赞助,心田蜜水果罐头,用甜蜜浇灌你的心田。”

    由于味道纯真,推广的好,水果罐头在青州一下子畅销。送心田蜜水果罐头成为青州时尚,大有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心田蜜的势头。

    心田蜜罐头在青州一炮打红,清风山罐头厂的员工们兴高采烈,心中的压抑一下子跑到九霄云外。罐头厂加快生产水果罐头,来应付供不应求的市场。

    品尝完罐头的高衙内和蔡攸赞口不绝,这可是有史以来的极品。

    萧让趁热打铁说道:“想想我大宋将士为抵抗西夏、辽国等外夷,头顶边关月,情系大宋安,终日守护在边防第一线,多么辛苦。如果能吃上这些罐头,他们一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士气大增,外夷安敢入我境内!二位公子可有办法将罐头变为军需品?”

    二人顿时有些傻眼,这可得皇帝点头,他俩说了不算。于是你望我,我望你,心中犹豫不决。

    萧让明白这些有奶便是娘的家伙有了利益才会出头,现在是玩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理战术。于是他说道:“在罐头生意上二位公子也算入股,每人两成的好处,只要朝廷订购,每一批货都有提成,户部把银子拨下来立刻兑现。”

    兔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二人立刻活泛起来。蔡攸是徽宗寻欢作乐的领路人,皇帝跟前能说上话,但这得大臣先提议自己才能吹风。三人商议决定高衙内和蔡攸分别搞定自己的老爹,让他们联络群臣在朝堂上说话,蔡攸在暗中扇风。
………………………………

第113章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吃腻了宫廷的各类御膳,罐头在宋徽宗眼里变成玉盘珍馐。他慢慢咀嚼,享受着罐头的软嫩滑腻,闭眼回味罐头悠长的香味,感到唇齿留香,另有一番风味。

    蔡攸满脸堆笑道:“陛下再尝尝这个红烧牛肉,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

    宋徽宗吃了口连声称赞道:“如此美味朕怎么能独享,一会儿给皇后和太子送几罐,让他们也尝尝鲜。”

    说着对蔡攸补充道:“蔡太师也给带几罐去。”

    蔡攸忙跪下说道:“下官没有陛下旨意,私自给父亲留了几罐,请陛下赎罪!”

    徽宗呵呵一笑道:“本朝以孝治国,你孝顺父亲何罪之有?爱卿不但没罪而去有功,让太师看看那儿有缺你去补上。可别忘了以后多弄些美味给朕,平身吧!”

    蔡攸假惺惺地道:“下官不愿做高官,只希望天天侍候陛下,给陛下带来欢乐,做陛下的开心果。”

    宋徽宗心中很是受用,他笑眯眯道:“谁说做了高官就不能侍候朕,空闲时再来陪朕去找乐子,可得防着那帮言官。”

    蔡攸迎合道:“微臣明白!微臣明白!”

    徽宗和蔡攸说得正欢,内侍进来欠身奏道:“启禀陛下,蔡太师求见!”

    “快请进来!”

    说完宋徽宗开玩笑道:“这正应了那句俗话,说曹操曹操就到,哈哈哈······”

    蔡攸见陛下把父亲比作奸臣,只能尴尬地陪笑。徽宗意识到自己打错了比方,便止笑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太师今天是有口福了。”

    正说着蔡京提着个箱子进来,宋徽宗疑惑不解。蔡京放下箱子下拜道:“微臣蔡京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徽宗道:“蔡爱卿快快平身,卿乃国之股肱,且年岁已大,以后见朕就免去叩拜之礼。”

    蔡京谢恩,徽宗赐坐,蔡京落座后道:“犬子攸今日给老臣送来些食品,好像叫什么······名字挺怪的,老臣一时想不起来了。老臣······哦,想起来了,叫罐头。老臣品尝后觉得滋味特别,而且从未见过此种食品,故老臣不敢独享美食,拿来请陛下品尝。”

    徽宗喜冲冲道:“蔡爱卿真乃朕之忠良,有卿朕何惧大宋不兴旺,不过这罐头朕也吃过,味道确实不错!”

    蔡京惊奇地抬头看着徽宗道:“原来陛下早已吃过此种食品,老臣还认为是稀罕之物,看来是老臣孤陋寡闻,见识离陛下越来越远了。”

    徽宗道:“朕也是刚刚尝过,蔡攸给卿和朕都送了罐头,实乃忠孝两全,太师看看哪儿有空缺,给他升一升。”

    蔡京假意推脱道:“犬子德薄才疏,堪当大任,陛下还是不要升迁的好。”

    蔡攸也附和推让,徽宗道:“太师不要谦虚了,朕意已决,你拟个折子呈上来,朕必准奏!”

    君臣三人寒暄一会,蔡京突然露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叹气道:“想我数万大宋将士驻守边关,血洒沙场,誓死保卫国家,他们才是我们大宋的功臣。可惜呀……”

    蔡京叹息不语,徽宗惊奇道:“爱卿可惜什么?”

    蔡京道:“据说边关战士们常常吃不上肉,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营养一点都跟不上。如此下去战斗力肯定下降,陛下应早作打算啊!”

    徽宗忙问道:“以太师之见该如何?”

    蔡京道:“今日老臣吃这罐头时突发奇想,如若将罐头作为军粮,时常送之边关,边军必定对陛下感恩戴德。如此,士气大涨,军心大盛,胡马安敢度阴山!”

    宋徽宗听完道:“家有一老是块宝,爱卿真乃朕的臂膀,时常替朕解忧,明天拟个折子,朝堂讨论,朕必准!”

    蔡京道:“若如是,乃大宋之兴!陛下德比三皇,功过五帝,虽尧舜禹汤不及也!”

    徽宗听罢心中乐呵呵的,如同盛开了一院花朵。

    蔡京见皇帝满意,便道:“其他大臣不知罐头的滋味,空头说起来未免有想法,本来利国利民的做法,在他们想来可能会变味。”

    徽宗询问道:“以爱卿之意该如何?”

    蔡京道:“明日在朝堂上开几罐罐头,群臣品尝后我再上折子,这样有理有据,说服力可能强一些。”

    徽宗道:“就依爱卿之言。来人,备膳,朕今日与太师父子共进膳。”

    蔡京果然老奸巨猾,朝堂上群臣品尝完罐头,都纷纷点赞。在一片赞扬声中,突然提出以罐头为军粮的事情,让许多大臣措手不及。

    高俅是第一个顶蔡京的。说什么太师心系社稷,是群臣的表率,大家以太师为榜样为陛下分忧。然后蔡京和高俅的摇尾系统又大唱赞歌,一阵马屁拍的宋徽宗晕乎乎的,真觉得自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连连斥责了几个唱反调的大臣,拍板准奏,一切交给蔡京全权负责。

    蔡攸见父亲没有提及给自己升官的问题,心有不快,退朝后去蔡京跟前询问。他先拐弯抹角的说徽宗真好忽悠,父子唱出双簧就搞定了。现今父亲在陛下和群臣中威信大增,军粮中利益丰富,他又可以升官,真是一箭三雕。

    蔡京哪能听不出儿子的意思,他善于玩弄权术,这个城府不深的儿子总给他些难当大任的感觉。他数落了猴急的儿子,要他沉住气。啥事情都不能一次做完,太锋芒毕露惹起群臣的妒忌,岂不是惹祸上身,现在不是给他升官的时候。

    蔡攸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这个官是他巴结皇帝赚来的,皇帝都说了,你蔡京凭什么压着。心中顿时对父亲产生一种恨意,他又想起蔡京平日对二弟蔡绦大力培养,俨然培养蔡家接班人的样子,因此这种恨意更甚。

    知子莫若父,蔡京瞬间读看懂了蔡攸的心,随即他严厉斥责了蔡攸,举例论证父子都手握大权的危害。蔡攸听罢明白父亲是为蔡家好,忙跪下来认错,但心中的失落不言而喻。

    蔡京看在眼里不由叹气,谁人面对高官厚禄不动心,长子沉不住气,只能另辟蹊径了,于是他对着蔡攸的耳朵说了几句。

    蔡攸听罢先是愕然,然后明白过来后跪在地上哭泣。

    蔡京扶起儿子道:“孩子你记住只有如此做,蔡家才是最安全的!这就如同在篮子里放鸡蛋,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篮子翻了,所有的鸡蛋都会碎掉。而且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拎的话,左右不平衡,不便于拎,也不便于行。倘若放在两个篮子里,左右平衡,便于拎,更便于行。以后你应忍辱负重,为父的篮子在明,你的篮子在暗,咱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