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骄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骄阳-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110章怀才和怀孕不一样

    宋江叹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血腥还少吗?居庙堂之高者,哪个脚下踩的不是累累白骨?他们的一句话就会死好多百姓,这就落入上乘了?”

    辩论般谈了一会儿,闻焕章突然问道:“你怎么对他们了解这么多,莫非……?”

    宋江拱手道:“实不相瞒,在下就是宋公明,这次是专门请先生上山的!”

    闻焕章一惊,起身拱手道:“在下才疏学浅,怎能担当大任,请大王另请高明。”

    闻焕章拒绝后心中暗暗叫苦,真是祸不单行,绿林中的规矩就是将知其身份者灭口,甚至灭门。今拒绝宋公明,接下来岂不是有灭顶之灾?

    宋江见他虽然拒绝,但拒绝前双眼中有忽闪而逝某种东西,看得出他曾心动过。今见他虽故作镇定,却怕大祸临头得样子,也不揭穿,只是笑着说道:“连先生这样的人都算才疏学浅,我想不到世间还有谁算有才。怀才和怀孕不一样,时间长了别人能看出来的是怀孕。先生的才能,总不能死后放在棺材里吧?我想先生不会喜欢在毫无意义的忙碌中消耗掉自己的生命,先生渴望成就自我,加入清风山就能实现梦想,等招安后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岂不正是先生所渴望的么!”

    闻焕章左右为难,不答应怕连累家人乃至村人,答应又不愿意落草为寇,沉思好久,还是拿不定注意。

    宋江提意道:“要不先生先去清风山了解几天,如若不喜欢,我亲自送先生回来,绝不食言!”

    闻焕章无语,思忖片刻说道:“那我去家里说一声。”

    宋江见闻焕章想开溜,便笑道:“先生这是要带我们去你家么?先生就不怕这样我将你家人为质?在下认为先生一人上山合适,如果愿意留下,来接闻大嫂也不迟,如果不愿意留下,也没必要接她了。”

    闻焕章无奈道:“那就上山看看。”

    宋江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动身!薛永,去给闻大嫂送点银子,就说闻先生出外,旬日即回。”

    闻焕章皱着眉头看了宋江一眼,宋江笑道:“先生莫要误解,我不是在绑架先生,也不是去绑架你家人,此地离京城较近,由于在下身份特殊,不便多留。而且先生若回家和娘子分别又会浪费时间,故而希望速行!”

    闻焕章只能接过警卫牵过来的马,随宋江而去。

    武松回来了。

    几个月不见,武松看起来更加壮实了,满脸冷峻尽显男人阳刚之美。幸不辱命,他带来了周侗和岳飞。

    宋江见周侗六十多岁,穿着朴素,二目炯炯有神,颌下三缕长髯随风微拂,透出仙骨道风。岳飞十几岁的样子,圆脸蛋,高鼻梁,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浓眉下闪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东张西望瞅着,但脸上有一种孩子所未有的老成。

    宋江在和周侗的交谈中了解到,去年汤阴县发洪水,致使农田受淹,农民颗粒无收,村庄被冲,房屋倒塌,牲畜人员死伤无数。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农民,现在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勉强盖了茅草房子安身,但肚子不饶人。官府的救济粮被克扣后少的可怜,人们纷纷外出逃荒。

    周侗是灾难过后到汤阴县的,看到洪灾过后人们生活的情景,他难以抑制心中的伤感,毅然留下了帮助他们共建家园。

    在永和乡孝悌里他碰到岳和一家,他的长子岳飞给周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诗词文章一教就会,武术也耍得有模有样。周侗见岳飞聪悟绝人,而且小小年纪就有与年龄不相符的镇定,是个可造之材,隧让他拜师教习武艺。

    无奈生活窘迫,时常为生计东奔西跑,还是食不果腹。恰在这时武松去了,他带去的银两解决了岳飞一家的温饱,武松也正式拜周侗为师,和岳飞以及岳飞的弟弟岳翻同时习武。一晃几个月,当武松描述清风山的情况后,周侗也大为惊讶,决定带岳飞来看看。

    闻焕章的惊讶溢于言表,他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个强盗聚居地。牢固的防御体系,宽敞的新式马路,如狼似虎的军队军容整肃,看的出来以后绝对是一支意志坚强,勇猛强悍,无坚不摧的铁军。清风山百姓安居乐业,笑容可掬,到处传来欢歌笑语,见到宋江都起身问好,可见宋江绝对是清风山人们心中可信赖的灵魂人物。

    再看大宋内部,军民那有这么和谐。老百姓视军队猛于强盗,军队打击侵略者是望风披靡,一触即溃,洗劫老百姓是炉火纯青,出类拔萃。

    禁军在高俅的折腾下都变成摆设,军士银样蜡枪头,有本事的军官纷纷被调离岗位或者定个罪名赶出这个圈子,禁军都成高俅的私家军。皇帝只知道享乐,不理政事。大臣们在朝堂整天相互攻击,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费在口水战上,遇到外夷入侵只知道割地赔银子,和自己人干架的硬汉形象荡然无存。

    可怜啊,这个不着调的朝廷!

    想到这儿闻焕章留下来的想法更浓烈,有朝一日真若是招安,在这样一支铁军里出谋划策,功绩绝不在孙武诸葛之下。

    然接下来详细了解又使他瞠目结舌,清风山居然有自己的兵工厂,先进的新式武器闻所未闻,连弩、远程硬弩、手雷、各类火炮、千里镜……还有正在研究的其他火器。

    医院、养殖类产业、食品加工类产业、服装厂……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土匪窝么?

    不是,简直是国中之国,是大宋心脏旁边暗藏的一颗钉子,随时都会扎得心脏千疮万洞。

    这里离汴京只有几百里路程,如果突然发难,大宋羸弱的防线能顶得下来清风山的几轮攻击?如今内忧外患折腾的大宋满身创伤,宋公明如若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人岂在少数?而大宋朝廷岂不支离破碎?

    宋公明想要干什么?莫非他有意逐鹿中原?

    若如是则为大宋的灾难,大宋的黎民百姓将又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悲惨世界里,现在自己助纣为虐,到时岂不成为大宋的奸佞?

    想到这儿闻焕章不由地打了个冷颤,如此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年,清风山的实力将升级为超级无敌。

    闻焕章内心矛盾重重,留下来辅佐宋公明,时常提醒他少干危害大宋的事情,也是正确的选择。但人的欲望会随着实力的增长而膨胀,实力强悍到一定程度,他还会满足于招安后的封侯拜将么?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此时闻焕章脑中不断闪烁着曹操和荀彧影子,大宋难道又会出现一个乱世的曹阿满么?

    “哎!”

    闻焕章叹气道:“还是离开这场纷争,眼不见为净,免得留下遗憾。”

    可他心里明白,离开也会留下遗憾,而且是今生最大的遗憾。

    闻焕章苦笑,现在自己心里盘算遗憾有点太早,也太天真。用脚趾头都能想清楚,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思想,而是宋公明的行动,他怎么可能放自己走?

    他已经清楚清风山的若干事情,走后透露消息就是敌人,宋公明不可能蠢到这种地步。若要强行走,只能有两个结果,软禁或砍头。那只能留下来做一个一言不发的徐庶了?可他怎会甘心。

    煎熬的折磨真不好受,数天后闻焕章决定认命,放弃这场将来可能会带给自己盖世功名的富贵,即便是宋公明要砍他头,也要坚持回家。
………………………………

第111章以雨下酒,岂不痛哉!

    闻焕章走的那天,天气也摆出一副留客的样子,阴沉沉的毫无朝气。

    闻焕章恋恋不舍离开清风山,宋江数次挽留,无奈闻焕章去意坚决,宋江亲自骑马相送。一路上宋江不断长叹短嘘,尽显闻焕章离开的失落感。

    闻焕章心中也不由沮丧万分,感到自己如同一片枯黄的秋叶,在荒芜的土地上随风飘零,繁华总与自己擦肩而过。

    心情如同阴沉的天气,一点都提不起兴趣欣赏风景。薛永阴沉着脸咕囔道:“宋大哥何必对一个酸儒看的如此重要,清风山人才济济,缺他一个何妨。如此不识人抬爱,理他作甚!?”

    宋江斥道:“薛永休得胡言,闻先生文韬武略,当世无人可比。他心中自有雄兵百万,绝非等闲之辈!”

    闻焕章摇头苦笑道:“宋头领抬爱了,闻某那有这种才能!”

    几人无语走了几里路,闻焕章突然问道:“宋头领难道没想过将闻某软禁在清风山,慢慢收服?”

    宋江浅浅笑道:“强留下的只是先生的躯体,宋江需要的是闻先生灵魂和躯体的完美结合,故而不会让先生做强扭的瓜!”

    说完又看着闻焕章涩涩说道:“叵耐先生视宋江为曹操,宋江却不愿先生做徐庶。”

    又走了数里,闻焕章仍没有发现宋江要解决自己得迹象,再次问道:“宋头领就不怕放闻某回去,泄露山寨的机密,给山寨带来灾害吗?”

    宋江道:“当然怕了!然先生大才,灭口是大宋莫大的损失,故而我宁担风险也要护先生周全。今生宁可先生负宋江,宋江也不负先生。”

    闻焕章闻言长叹,然后无语,随马机械行走。前前后后送了十几里,闻焕章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宋头领请回吧!”

    宋江道:“也罢,闻先生走好,清风山的大门一直对先生敞开,等有朝一日招安了,宋某必定去村里请先生出山。”

    二人拱手分别,宋江一直看着闻焕章背影消失,才依依不舍转头回去。

    闻焕章不断感叹自己的命运,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刚有一个识货的,却被自己的担忧拒之于千里之外。

    “哎!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呀!”

    想想自己就像一朵冬季开放的花朵,初一吐蕊就被严寒无情的袭击,无奈的凋落。我就这样默默的走了吗?

    他突然想起宋江说过的一句话:“如果非得让我做强盗,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宁愿做强盗。这个世界是人民创造的,没有人民一切都是浮云。达官富人是踩在人民头上的蛀虫,我们要一个个把他们挑出来,一巴掌拍死,人民才会有好日子过。我们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粉身碎骨都不惧怕,何必在乎青史!”

    对呀!

    如果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何惜这身臭皮囊?何惜一个浮名?清风山的好汉们不正是为这个目标在奋斗么!

    我要和你们一同战斗,我要把我的才学奉献给这个目标,为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奋斗!想到这里,他调转马头快速追向宋江。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还在沉闷中的宋江,他转头一看是闻焕章追了过来,心中一喜喊道:“是闻先生!”迅速催马迎了上去。

    二人相遇后,闻焕章下马下拜道:“闻某已想清楚,从此愿随宋头领沙场点兵,枪林弹雨无所顾忌!”

    宋江下马扶起闻焕章道:“我宋江有先生强似千军万马,从此清风山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闻焕章道:“过几天我修书一封,宋头领可派人取回我的家人,从此清风山就是我的家!”

    宋江大喜道:“马上要下雨了,我们迅速回山。天公作美,好一个留客天,回去和闻先生以雨下酒,岂不痛哉!”

    细雨绵绵如琼浆,天为酒壶地做杯。

    干杯!

    蔡九知府火急火燎,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这些该死的骷髅盗,简直就是隐身人,来无踪去无影。

    水上巡逻时不见其身影,稍不留神商船就被劫持,就连劫持的财物也不见其出售。尤其劫持的许多生铁,就如同被他们吃了一样,在市面上根本没有见流通过。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捕快也毫无进展,好像劫持完他们就失踪了,人抓不到,货呢?莫不成他们把货物沉入大海,劫持一趟为了寻找刺激?

    已经几个月了,骷髅盗的案子原地踏步,毫无头绪。此时他父亲蔡京重新入阁,在此事上做文章的大臣大有人在,如不是父亲压下来,不知道多少弹劾的折子又在朝堂乱飞。

    再不尽快破案,江州知府的乌纱帽就要换人头了。

    这日蔡得章正在抓耳挠腮,门子来报:“无为军黄通判特来相探。”

    蔡九知府知道黄文炳有些智谋,他正急得无聊,便请其至后堂相见,说不上无心插柳,闲聊出捕盗策略。

    黄文炳拿些时鲜水果,无非是西瓜、梨、葡萄之类。蔡九虚做客气道:“每次都坏通判的银两,怎好意思!”

    黄文炳道:“微不足道的乡村野物,上不了台面,何劳知府大人称谢。”

    蔡九让座看茶后,黄文柄说道:“闻听大人近日着急上火,特拿些败火水果,为大人除烦止渴,养心安神。尤其西瓜是败火宠物,俗语云:‘吃上两块瓜,药物不用抓’, 其作用颇大,大人不妨多吃几块,心中烦躁必除。”

    蔡得章叹息道:“枉费通判一番心意,可惜水果治标不治本,难除我心中的无明业火。”

    黄文炳道:“大人可是为骷髅盗着急上火?”

    蔡得章闻言心中暗喜,感觉到黄文炳定有妙着,忙忙问道:“通判可有妙策?如若解决眼前危机,蔡九必让通判官复原职,甚至官升一级也未尝不可。”

    黄文炳虚谢后道:“盗匪劫货无非是为了求财,他们需要把物品换成银子,大人可派捕快到各市集商铺巡查。查到可疑地点不要打草惊蛇,放长线钓大鱼,暗中埋伏,抓住时机,一次撒网,大鱼小虾皆尽捕获,案遂告破。”

    “通判有所不知。”

    蔡九见黄文炳之言无建设性,略带遗憾道:“此计我已用过,但贼人劫持的货物音沉大海,不见市面出售,亦不见囤货之地,故无从下手。”

    黄文炳笑道:“大人已惊蛇,货物怎么浮出明面。不才若猜得不错的话,大人派的许多捕快肯定是着公装,大摇大摆在市场搜查。试想贼人怎能拿出赃物配合大人破案呢?”

    蔡九一听有理,忙问道:“依通判之意,该如何搜查?”

    黄文炳道:“大人可假意放松,暗中派便衣查访,贼人必认为州府已松懈,便急于将赃物脱手,那时候就是大人的机会。”

    蔡九连称好计,随后又叹气道:“可惜远水不解近渴,计策虽好却无法解燃眉之急,群臣会以此事攻击父亲,说不上父亲为大局会丢车保帅,将我下放。”

    黄文炳道:“这事好办,大人可买通一死囚,许以财物给其家人,称其为盗匪,砍头上报。然后来个拖字诀,说其余贼匪正在追捕中,不就解决了么!”

    蔡九大喜道:“解决眼前事,必定请父亲为通判复官,蔡九绝无食言!”

    黄文炳起身躬身答谢,眉开眼笑道:“那就有劳大人了,小可以后为大人排忧解难,唯大人马首是瞻。”二人笑得跟花儿似的。
………………………………

第112章朝廷的笑话,却是清风山的佳话

    清风山服装厂终于生产出第一批时装——旗袍。

    侯健根据宋江的描述,设计了图纸,宋江再对着图纸指指点点,把前世自己了解旗袍的特点详细说明。侯健不断的改进,宋江终于对他设计的旗袍满意了,所以服装厂首次小批量的生产了旗袍。

    看着文艺兵穿起这些服装,宋江顿时有些沮丧。本以为会欣赏到像《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那种带着落寞、凄迷,在花色各异的旗袍下,淋漓尽致地展现的万种风情。但女兵们没见过世面似的,相互叽叽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