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之梦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之梦卜-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承听完顿时不着急了,过了一会肚子也不再感觉刺痛。他红着脸,道:“谢谢师兄,不疼了。”

    邹继移开手掌,给他倒了杯水后躺回木凳。“这个肚子疼的毛病,等我忙完这阵给你找个好大夫瞧瞧。”

    邹承眨了眨眼。月光洒满院子,睡长凳的已经入梦,竹床上那双眼仍流光溢彩灿若星辰,心里只愿:此生此夜长好,月圆月缺同眠。

    。。。
………………………………

044 密诏

    所有书都进了松鹤堂的书房,曼烟要看的时候就取出一两本。崔婆子那边不见什么新动作,一切都很安静。

    曼烟细读那册云州地方志,发现里面记载的云州很下面仅有三个县,昭镇、雄镇和云蒙山附近的云蒙县。相传是因为此地经常云雾缭绕,故得其名。昭镇和云蒙县就是大丰的边境,与南诏国一江之隔。此江名为金江。书里还记载了南诏的都城有个非常动听的名字,叫古古美城。

    她拿起竹刀画了一张云南省的轮廓图,西北和东北两块呈现凸起,估计云州就在南诏东北尖那一片小地方。云南省也算得上幅员辽阔,不知道这个古古美城究竟在南诏腹地什么位置。这些古籍都没有标页码,曼烟方才走了个神,书卷一合上就不知道看到哪里了。已经看了一半,她就从书册的前面往后翻,逐行逐字寻找。忽然看到一段突兀的话:

    “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毁坏宗庙,瘟疫蔓延,哀鸿遍地,朕甚惧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天佑一朝,大丰之丧近百万民众,乃朕一人之罪,无及万夫。以安太平且警后世,朕留下此密诏。兵乃国之大凶器也,慎用。”

    曼烟又默读了一遍,这显然是一封罪己诏,古代皇帝常用来自省检讨的文书。由于地震,由于死了近百万人,下了这封罪己诏。是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这个死亡数字,看不出来。可是这封罪己诏感觉没有写完。她细细咀嚼起一列文字,“朕留下此密诏”,脸色大变,这、这是一封密诏,应该还有一半。那这个“朕”难道就是先皇?

    曼烟立时心头发凉,浑身犯软跌坐到地上。安平侯府藏有先皇密诏,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密诏里有对现任皇帝不利的内容,安平侯府怕是要抄家灭族了。

    拂尘听到响动跑进来,看到曼烟脸色煞白,担忧地问道:“小姐怎么啦?”

    曼烟呆呆地望着拂尘,一脸木然。许久方才恢复正常,道:“你去拿点冰块来,我估计是有些中暑,浑身没力气。”

    拂尘风风火火跑了出去,曼烟这才拾起书本,思索对策。

    等到拂尘抱回冰盆,曼烟捏住一块冰狠狠覆在额头上,冰一冰果然镇静不少。接下来她佯作无事地午休,吃完晚饭又和平日一样踢腿拉筋。过了几日,她才去到书房里继续翻找,在诺州地方志里找到了密诏的另外一半。

    “五万羽林卫镇守京畿,八大卫各自于所处疆域守卫戒备不必赘言。朕生恐大丰再度生灵涂炭,京城内两万禁军飞燕骑为朕之大忧患,无此令不得肆意调动。凭此密诏盖上大国师之印,方可调动飞燕骑离京。天佑十五年八月十五。”

    曼烟将两张纸扯下来放在一处比照,一字一句细细读了几遍,确定这份密诏跟安平侯府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便不再那般提心吊胆。这份密诏针对的是飞燕骑的调动,对朝政与民生貌似没有太大影响。她不明白先皇为何要单独留一份这样的密诏。

    想不通的问题可以放放,她扯掉这两张纸也容易,倒是这份密诏该如何处置,叫人犯难。给崔婆子,谋一份人情?不行,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烧掉一了百了?更不行,万一得罪了后面的大人物,以后只怕不得安宁。暂时藏起来?可是藏哪呢,她现在出去都不敢揣着这两张纸,以崔婆子的功夫,取物杀人于无形应该都不难。

    曼烟在书房苦思冥想,只想快点离开这个憋闷的屋子。

    最后,她还是带了本书出了书房,然后去老夫人卧室连着的碧纱橱躺着了。碧纱橱本来就是老太君为她专门布置的歇息地,她小的时候常睡在此处。

    没人能看出来三小姐心中的风起云涌,看着和平日没有半分不同,陪老太君、看书、逛园子、跟丫鬟一起跳绳打太极,若非要说不同就是去了一趟“雨霖轩”逗九少爷。一直苦撑了五六日,曼烟才出门去了朴居,将一只香囊塞进墙上梅花图的竹筒卷轴中。她实在想不出哪里适合藏这个烫手山芋,干脆扔在朴居大厅挂着好了。最后叫宝伞做了几道好吃的菜,才将这几天消耗的能量补回来。一吃完,三小姐感觉自己满血复活了。

    第二天,曼烟就带着郑先生和秀儿去了茫荡山寻宝。上次来找枸树的时候她发现茫荡山脚有很多适合做菜的植物,尤其是蕨类植物,凤尾蕨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品种简直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野菜,都是她的心头好。若是能移栽一些到庄子上,明年应该就能吃到蕨菜。

    想起蕨菜的鲜嫩,曼烟满口生津,激动地伸手指着凤尾蕨。“先生,这个,这个,要多挖一些,估计不好成活的。回去我们要搭几个茅草棚子保护它们,这些宝贝可不能让阳光直接直射。”

    见郑先生将母株全部挖出,曼烟提醒道:“我看书上说,植物分株有的需全部挖走,有些只用半分株,好像将母株根系剪成几小株,带着根移栽也能成活。回头您可以找一些不珍贵的花草试试。”

    曼烟只会动嘴,郑先生拿着剪刀铲子忙得手不停息,却毫无怨言。三小姐时不时提点他一二,他从中受益匪浅,对于种植一道,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曼烟半跑半跳,像飞出笼子的小鸟,上次太仓促,今天她可以好好瞧瞧。不一会,又在山石边上发现了小铁线蕨,虽然不能做菜,但是做盆栽挺好。她喜欢小铁线蕨的叶子,远看如同蝴蝶停歇不动,有一种寂静之美。

    “先生,这个野草您可以帮我移栽回花盆里吗?养这个泥土要湿润,土里还要撒上石灰跟鸡蛋壳。”

    郑先生已经习惯曼烟三不时的奇言怪语,但听到鸡蛋壳还是好奇。“三小姐,石灰和鸡蛋壳做什么用?”

    “这种植物喜欢钙,鸡蛋和石灰里面就含有钙这种东西。”

    “三小姐真是名实相符的女神童,所言老夫都不曾听闻。”

    曼烟吐吐舌头,自嘲道:“先生您千万别这么夸我,真正移栽分株的都是您,我就是嘴上把式,其实什么都不会。”

    “三小姐谦虚了。上次你说挖一条灌溉的沟渠,那些佃户挖完没多久,天就下了几天雨,整好那些改良过的土就喝饱了水。”

    曼烟不再辩解,她心里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就行了。挖出来的植物不能离开土里太久,一行人便匆匆回到庄子,将挖出的母株移到湿润的泥土里。最后,曼烟心满意足抱着那盆小铁线蕨回了侯府。

    。。。
………………………………

045 中元节

    贞武十年的这个夏天同前几年一样,炎热少雨。自从六月下了一场大雨后,已近一个月未见雨水。曼烟不由担心起前不久移栽的凤尾蕨,眉宇间添了几分愁绪。好在小铁线蕨抱回府里养着,自己可以精心照顾。她拎起喷壶轻轻浇洒,小铁线蕨得到滋润,茎干都站直了些,叶子也展开了卷边,一扫先前的没精打采。

    木鱼好奇地问道:“小姐,这就是你说的水养植物吗?水水绿绿的,看着确实凉快呢。”

    曼烟道:“这个不是。栀子花、水仙、绿萝那些才是。”

    檀香见三小姐似有些懒怠,担心她是嫌天气太热,打扇子便更加用力。猛烈的气流拉回曼烟的神智,她做了个手势,“不用扇了,你去歇会吧。”

    “小姐,天气这么热,你就让奴婢伺候吧。”

    曼烟也觉着这天叫人心烦气躁,但不想丫鬟们这么辛苦,道:“我去看看佛经静静心。”檀香这才无奈地退下,小姐念佛经时不喜欢人在身边。

    木鱼却悄悄走到曼烟跟前:“小姐不用发愁,庄子上种的那些好着呢。前些天绿柳去庄子看了秀儿一趟,秀儿说先前挖的蓄水池子还有水,墨香斋摆在院子里的空缸子也接满了雨水。”

    曼烟听完眉头松却,笑道:“鬼精灵。”看来武庄头这段日子果然听话,在庄子上办了不少实事,挖了池塘沟渠、让工匠盖好墨香斋要的院子,相当不错。胡三也有几分本事,将佃户们拧成一根绳,大家苦活累活都抢着干。至少,以后用人方面不需发愁。从实践里练出来的人办事才让人信任。

    曼烟没清净多久,檀香就来报说老夫人叫众人都到松鹤堂去。她一边走一边算,今儿七月初八,不是什么特别日子。

    出乎意料,三房齐聚,除了姨娘外一个不少。府里的孩子从二少爷到九少爷是第一次这么齐全,最难得的是,二叔三叔居然也在。曼烟见众人均无异样,猜测应是要举办什么家族活动。人都到了,老太君开口道:“七月半快到了,各房都将院子打扫干净,近几日不要采买荤食;老二家的,你从库房里找出太老爷生前喜欢的几幅字画,明早去祠堂挂起来;还有,最近就不要穿红戴绿了。”

    曼烟一细瞧,王氏果然是满头珠翠明铛,一张涂脂抹粉的娇嫩脸蛋好似被祖母一句话泼了满脸水,瞬间五颜六色。

    为免自己笑出来,她赶紧低下头,不意瞥见一道紧紧盯住她的视线,一扭头,发现是六妹傅曼华。六妹妹的眼神里有困惑,有探究,还有敌意。曼烟淡淡一笑以示好,傅曼华这才尴尬别开头去。

    老太君继续说着中元节的事宜。“从今晚开始,这些小的都留在松鹤堂写袱包。明日到祠堂祭祖,后日上坟,十一烧纸钱送先人。过了十二要放水灯、听****还是去三官庙,你们就自行安排吧。”

    曼烟正惊叹中元节的花样如此之多,忽听二夫人开口道:“老太君,幽儿还让她晌午过来写袱钱单子,夜间还是回翠园就寝吧。还有年哥儿白天要上课,怕是不能天天过来这边。”老太君阖上眼皮,一言不发。二房平时老嚷着将几个孩子给她带,现在有机会亲近又往外面推。

    二老爷重重瞪了一下王氏,恭敬道:“但凭母亲安排,哪家的公子小姐有这么金贵的。”二夫人不悦地努了努嘴,也没再坚持。

    老太君这才缓缓道:“那就分几日写,晚间都各自回自己的院子。”

    大人们散去后,几个孩子围坐到一起开始写袱包。曼烟没写过,先认真看其他人怎么写,看了一会心里就有数了。接着,曼烟就写了三十六张纸:恭逢中元之期,孝女傅曼烟虔备冥财,上奉三十六包,故显考傅公讳沐恩老大人收用,早登仙界,远离诸恶,天运贞武十年七月十二日化。

    还真是个体力活。曼烟写烧给母亲的袱包时,几个弟弟妹妹都叫着手酸了,道明日再写。其实她们写的远远没有曼烟多,她们是烧给大伯,只用写十二张。不过曼烟用惯了竹筒笔,写得比她们都快。

    九少爷傅司严第一次写觉得有趣,见三姐姐不停,他也继续捏着细毛笔,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奈何年纪他刚开始学用毛笔,很多字也不认识,等曼烟将烧给卓氏的写完时,他总共才写了一张,脸上衣服上都沾了墨汁,像只花脸猫。见三姐姐将一叠纸堆得整整齐齐,脸上还带着揶揄的表情,不服气地抗议道:“三姐姐的笔比我的好,我也要用那个。”

    曼烟瞅瞅他肉乎乎的小手,笑道:“你看你手指短,捏都捏不住,等你长大了才能用。”又用帕子替他擦了擦污渍,轻声道:“明天再写吧。”

    月娥便欲带着九少爷回去,快迈过门槛时九少爷挣脱月娥的手,恋恋不舍地望着曼烟,祈求道:“三姐姐,我想吃上次那个包子。”

    曼烟粲然一笑应了。然后独自一人,将烧给祖父的袱包纸快速写完。她得赶紧去趟朴居,这个中元节听起来很是了不得,但众人都习以为常,她若向丫鬟打听,定会惹人生疑。这事,还是问秦彻最合适。

    这会正是地面返热的时候,下半身烘烤的热意比正午骄阳更让人难受。秦彻一收到慕年的消息便赶来了,还带来小半袋干辣椒。听完曼烟的问话,他觉着不可理喻,这么着急忙慌地叫他来就是为了这么个人尽皆知的问题。

    “中元节是大丰最重要的节日,不仅全国斋戒、家家户户要祭祖,各个寺庙的禅师都会下山讲经传佛。所谓大****,每年的七月十三到七月十五这三天,洛京附近州县的百姓都会齐聚京城,各大禅师就地静坐念佛,明心性、证菩提,此乃大丰建国就有的习俗;不仅如此,这三天,儒生也会齐聚国子监外,大声诵读孝经;三官庙大开道场,有道门天尊宣讲《易经》《太平经》,除教导百姓清静无为,还免费义诊三日;另外就是,司天馆的学子会停课三日,齐聚到洛河下游沐浴,一同观察讨论天象。”

    曼烟瞠目结舌,天啦,她是到了个什么神奇国度,听起来如此壮丽诡谲。各家各派使出浑身解数来传法布道,这是开放时代才有的大气象。她强抑住内心的兴奋,问道:“你上次说大丰以佛治国,为什么其他的教义流派还能存在?”

    秦彻斟酌了一会回答:“你觉得一家独大是好事吗?”

    曼烟没去细想他的问题,也没有继续沉浸在大丰几家争鸣的激动中。她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美国迈阿密精神病院的医生阿诺德・l・莱伯在《月亮效应》一书中指出,每当满月时,医院里的精神病人会变得极为烦躁不安。他的结论是:月亮的引力会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产生“生物潮汐”。人体中80%是水,而人体内的“潮汐力”会使人的行为飘忽不定。

    虽然此理论最终被证伪,但她们心理学的学生曾私底下讨论,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月亮对人的情绪确实存在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影响,在现代七八月是犯罪高峰期,满月时就医的人数会上升。而大丰朝各家流派在七月这三天的活动,都有助于安抚人心、减少犯罪,这大丰的和尚道士看来并非是招摇撞骗之辈。

    秦彻见她不知神游到哪里,不再管她,自己倒了碗绿豆水,喝下去顿感凉快不少。曼烟转了不少圈,猛然回头问道:“那个沐浴是怎么回事?”

    秦彻的脸色黑了几分,“三小姐以为呢?”

    曼烟心想,我不知道啊,不然问你干什么。她实在对这个习俗比较好奇,从来没在书里看过。得寸进尺道:“那个洛河沐浴,我可以去看吗?”

    秦彻愈发感觉无语,吐出两个字:“可以。”

    曼烟毫不顾及对方怎么将她想象成一个有怪癖、一个低级趣味、一个对沐浴二字想入非非之人,继续虚心求教:“不念大师可会下山讲佛?”

    秦彻冷声讽刺:“你变蠢了些。”然后一言不合选择转身离去。

    曼烟楞了一下,那就是不会下山。这位大师究竟多么超凡脱俗,不与世隔绝不能证其深不可测是么?

    曼烟离开的时候,宣布大****期间朴居打烊三天。都全国集体吃素了,开着也没生意,不如让宝伞她们放假休息。最后回府时,专门带上了九少爷要吃的包子。

    。。。
………………………………

046 疯症

    曼烟本是好心,想满足九少爷的口腹之欲,结果几个包子闹出一场不愉快。

    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