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是斩杀你们口中的所有人,你们这是在逼宫造反…”
“啊,皇上息怒,臣不敢,臣一心维护皇家尊严,失据失察…”
这样也行?张大人心惊莫名,吓出一身冷汗,叩首表忠心。
开什么玩笑?
蛊惑,纵容,错判,误导皇上杀人,这罪就大了去了。
扯上逼宫…李大人惊慌失措的接话奏报:“启奏皇上,臣等带有证人,证物。
皆可证明秦琼伙同那个小崽子劫持皇后,困在慈恩寺内。
再伙同僧人制造动荡诱皇上出宫,欲图不轨。
恳请皇上传人证觐见,公断此案。”
“宣人证,携物证觐见。”
这就是木板上提到的敲打贼人狗急跳墙?李世民心中有数,神态自若的侧眸小德子传旨。
小德子跟随皇上多年,了解皇上的一举一动。
皇上要一网打尽了,小德子欣喜的传旨招来人证,物证,退到一旁侍奉皇上。
这是那奏报上来的并蒂莲花?李世民瞅着板车上的彩色莲花,真心惊喜莫名,太美了。
彩光氤氲,灿灿生辉,不是仙花胜似仙花。
世上怎么会有这种奇花异宝?
太美了,观音婢一定喜欢…李世民闻香身轻体泰,不忍的挪开观赏并蒂莲花的视线,侧眸跪地之人说道:“你们既是人证,一一奏来。”
“皇上圣明,小民狄奎献花为证,状告老匠头与其徒弟王浪军,私藏重宝,勾结恶势力劫持皇后,图谋不轨。
此中内情,小民的孙子狄文知道一些。”
哼哼,小崽子这回看你还不死,狄奎奏报出一个大概,便踢出皮球脱身于外。
老狐狸,李世民没有言语,微微颔首让狄文作证。
生死荣辱在此一搏,狄文压下内心中的亢奋,跪禀皇上说道:“小民启禀皇上,有人谋逆篡位。
有诗为证:
红日沐浴生紫烟。
伴驾春游逸飘仙。
君梦楼兰彩环巅。
行唐鸳鸯乐飞天?
诗词以红日开头,意在高高在上俯视天下,再以伴驾、君梦、行唐、飞天做陪衬,反意昭昭,意图凌驾皇权?
这首反诗仅一个时辰传遍长安城,人皆议论,传唱。
若是形成歌谣满天飞,似是历代爆发战乱的预言,前兆。
而这首诗出自那王浪军之口。
王浪军作诗暗射皇上,请皇上圣裁?”
“皇上,此人反意昭昭,且伙同秦琼劫持皇后,证明其心必异,请皇上圣裁。”
张李二人跪奏,衙役响应,吓得侍卫与官兵跪了一地。
好像生怕不跪就与反贼扯上关系了。
摊上谋逆大罪,铁定身首异处?
这是众望所归,还是亲身体会的结论?李世民愣在当场,细品诗词,还真是反意昭昭,暗射朕?
朕的江山,岂容小贼窥视?
那小贼、王浪军找死呼……
………………………………
第43章 维护之情?
古有刘邦斩蛇起义,今有武昌起义,皆因谣言而成事。
足见反诗歌谣的威力,不容忽视。
一旦歌谣深入民心,粗发作诗歌谣者登高一呼便可成事,揭竿起义。
那将是一场灾难…李世民忌惮的侧眸寺内,思虑着该怎么处置观音婢收的义子、王浪军?
寺内,王浪军亦是听得苦笑连连,侧眸见义母温怒的看了过来,抬手耸肩,无幸的说道:“义母蕙质兰心,绝对不会听信哪些小人的谗言?
小人无智短谋,但最善揣摩名流英雄、破坏才子佳人的好诗与话语,添盐加醋予以攻击,寻找存在感。
也就是心理不平衡,犯了失衡症。
从而无事生非的宣泄,发泄。
谓之丧心病狂。
疯狗咬人。
人自安。
心态。
雅。
这是文人雅士,名流才俊应有的气度。
从不与小人一般见识,跌份、堕落。
以他们那种堪称糜烂的才情,怎么可能理解我这种天生奇才,赋诗抒情的意境?
那首诗分明是抒发雨过天晴、骄阳戏雾霾生紫烟的时刻。
正值春末,小生伴随在马车旁游街观景。
只见骄阳悬挂在宫羽楼角之巅,彩环琉璃,好生绚丽。
犹如彩纱帐幔中的羞人风景、羞答答的若隐若现。
再嗅到马车内飘出的女儿香,痴迷为鸳鸯戏水、芬芳飞仙气…”
“呀,浪军别说了!”
羞死人了,狄韵扭捏的揽住浪军的胳膊,娇羞而甜蜜的垂下头低声提醒。
不解释要砍头的?王浪军很无奈的畅享着韵儿带来的温香,可惜被香荷卡在中间说道:“啐,公子不知羞,放开小姐…”
“我,我画圈圈…”
胸脯露半拉,思想老保守…王浪军感觉日子过的酸溜溜的,看都要含蓄,欣赏都是越礼、登徒子…
违心的做君子,书呆子,装作一本正经没看见,就想像…
书中自有颜如玉…
啥时候是个头?
再摊上义母…
军儿不小了,皇后含羞带怯,略显燥热的嗔怪:“军儿又在妄语失礼,做君子自当约束言行。
不可乱说,行越礼之事。”
“义母说的是,我作诗抒情红日沐浴的奇景,与皇上的飞龙在天,龙威吞日不一样。
皇上与义母在我这般年纪,孩子都打酱油了…”
为啥不能说?王浪军摸着下巴装无幸的说道,很是委屈。
这孩子的心思…皇后实在是有点受不了,洋怒着剜了义子一眼说道:“打酱油是什么事?
军儿快说,快书写木板替皇上解围…”
“解围容易,诱敌入瓮有点难度,不如这样……”
不好玩,早点结束吧,王浪军坏笑着凑义母耳畔,皇后扭捏羞臊,耐不住想知道义子的计谋安出,忍羞静听。
可是越听越惊心,冲散了羞臊,换来一阵阵恐慌。
这怎么能行?皇后心惊肉跳的侧眸义子,压低声音怒诉:“军儿是在给本宫开玩笑吗?
这种计策你也敢说出来,你不知道这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论罪当满门抄斩…”
“义母稍安勿躁,先不要生气,听我一句再做定论。
试问这长安城内有几人胆敢逼宫篡位?
据我所知,寺外的那位没有兄弟具备造反的能力。
相反表为杀兄逼父上位的例子…”
义母太心善、想当然了,若是…王浪军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打着比方的劝谏义母,以免发生不该发生的惨剧。
毕竟男权治下,女人总是受害者。
历代如是,似乎没有例外。
君不见寺外的那位霸占了兄嫂,收容了前朝四任皇帝拥有过的皇后。
这种皇后承受了夫亡子灭之痛,人伦道德之苦。
当真是见证了人性的卑劣。
在心神上烙印下创伤。
乃至麻木不仁。
变成刮骨刀。
专刮男人。
对错难以说的清。
而她自己承受了多少、多少苦难?
没有人可以理解。
这位前皇后还活着吧?
若是她变成义母皇后活生生的例子,哪怕是尝到逆子杀夫的滋味,也难以接受现实。
若是如此发展下去,天知道要经历什么悲剧?
因此,为了帮义母谢绝悲情剧上演,王浪军算计着砸台子,砸皇子或是太子的戏台子。
貌似距离太子李承乾谋逆篡位还有几年时间?
难道提前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皇后一惊色变,满面苍白,冷汗淋漓,摇摇欲坠。
在义子的搀扶下,稳住了倾倒下去的身子。
侧眸义子严肃点头的面容,皇后真心悲苦莫名,这难道就是皇家人的宿命吗?
为了争夺皇位,可以抛弃一切?
杀兄弑父,霸母占嫂……
不敢想象,太可怕了。
若是乾儿、泰儿谋逆篡位…皇后不禁泪奔如洗,凄楚的说道:“军儿,会不会是我们想岔了,乾儿泰儿一向恪守成规…”
“以防万一呀义母,天知道是不是他们要谋反?
即便不是他们要谋反,真正的主谋迟迟不出面,拖下去恐怕有变。
无论是谁要谋反,到那时都难以收场。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这不是猜谜,抓阄,论人性的事,王浪军见义母凄楚的模样心有不忍,坚定的说道。
李承乾是太子,现年二十多岁了吧?
正值血气方刚之龄,谋反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而太子的亲弟弟李泰,年龄也不小了,一直都在与太子暗中较劲,不甘失去唾手可得的皇权霸业。
他们都是嫡出的皇子,具有正统的继位资格。
继位争上位,谁也不会留情,相让。
都想着坐上皇位,为所欲为。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是个男人都想的事。
何况是对他们这些距离皇位仅一步登天的身份,只要窥见上位的机会就会发动政变。
再说了,皇家无情,无论发动政变,还是失去继位资格,都有可能被亲兄弟处死,没有好下场。
在这种死亡威胁下,谁都想拼一拼。
拼出一个王朝霸业,一世英名、风流。
因此,太子与皇子发动这次政变的可能性很大,远非皇后义母想得那么单纯,王浪军可不想卷入其中。
该来的还是来了吗?皇后悲愤欲绝,感觉教导皇儿循规蹈矩、遵循君子之风太失败了。
君子坦荡荡,以礼相让,不适合皇家儿郎吗?
为什么一定要自相残杀?
皇位就那么重要吗?
为何不能做到能者上,庸者辅,相亲相爱一家人。
如此一来,给天下人做表率,岂不是众望所归,盛世景象?
看来还是被军儿说中了。
皇家就是民众的一个笑话,谈资?
不,还有机会,本宫要阻止这一切,皇后一念至此,拉住义子的手说道:“军儿,就按照你说的办。
可是你甘冒欺君之罪实施计划,将要面对皇上问罪,满门抄斩之危。
事后怎么办?
要杀头的…”
“还杀头呢?
给义母治病疗伤,免不了肢体接触,犯了皇家天大的忌讳。
虽然义母认我为义子,子为母疗伤触及身体为尽孝道,不算冒犯天颜。
但是义母当知那位爷是皇上。
皇上只能霸占别人的女人,怎么可能容忍皇后被人亵渎…”
皇上戴绿帽能行吗?王浪军没有越轨,但人言可畏,保不齐被别人说成私会皇后,罪就大了,无幸的解释。
唉呀,真是…皇后五味杂陈,深深地感触到义子的救护之情,不惜以身犯险,那可是满门抄斩的死罪啊!
搁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避之不及,可是军儿义无反顾,莫非…皇后心潮迭起,抛开遐想说道:“军儿既生出舍身取义之计,维护本宫。
本宫就与军儿联手施展计划,诱敌入瓮。”
“这就对了,为人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为外人道,只为君子道,问心无愧浪一波…”
为了保命赚钱过日子,哥容易么?王浪军一改严肃的面容,笑着扶起义母登塔,高兴的说道。
这孩子又在说疯话,皇后倍感义子的舍身情义,不忍心的提醒:“军儿不可妄语。
更不要在这生死关头乱说话,惹上杀身之祸。
只怕到那时死无葬身之地…”
………………………………
第44章 敲打之计
寺内,皇后协同义子王浪军为了逆转乾坤,登塔实施计划。
寺外,李世民被各位大人联合将军的谏言,以及兵卒的跪请烦透了。
不禁动了虐杀王浪军的心思。
这小崽子胆敢写反诗,占观音婢的便宜,就该碎尸万段。
再剁碎了喂狗,以消朕的心头之恨!
“沙沙”
春香复出,传递木板妙法。
再观新木板,李世民越发怜惜、疼爱观音婢了,感觉观音婢想出的妙法越来越精彩纷呈了。
遂敛去杀人之心,端坐在太师椅上,侧眸狄文说道:“你揣摩诗意不足以取信与人。
若想坐实王浪军的罪行,道出你所知道的一切。
别耍心眼欺君罔上,小心你的项上人头。”
“嘶嘶,小民不敢欺瞒皇上。
皇上学究天人,远非常人可比,自知万物生长自有定律,出奇则有妖。
而这妖出在半壁碧翠山青翠变枫林,狄家桥兴风作浪毁于一旦之上。
还有这些实证:河莲幻彩莲,柳木变板车。
物证皆在眼前,请皇上细看这朵并蒂彩莲奇花,晶莹剔透,精巧溢彩。
而这板车轱辘中的颗粒珠子,木质硬度如铁等形状结构绝非本朝之物,违背了自然常理。
若非妖孽施展法力所变,还会是什么情况?”
该死的,看来以王浪军的反诗说事不起作用了,狄文咬牙暗恨不已,遂一一借助实证解说,蛊惑皇上。
这些都是稀罕物件,不可思议,李世民试拉了一下板车,感觉此车可节省十人以上的体力。
若是套上水牛,拉一车物资堪比几十个人的劳动量。
这在于板车车轴中心的弹珠,减少阻力,耐磨实用。
比起当朝的马车,牛车强到天上去了。
这是天降奇物,天佑大唐啊。
大唐得此奇物神车,可推进全国工农业的发展速度,价值不可估量。
可谓是大功一件,何来妖孽作祟一说。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所幸观音婢传信提醒,要不然…李世民看得欣喜若狂,遂敛去笑容,惊怒的转身怒指着狄文呵斥:“大胆刁民,欺君罔上。
在此妖言惑众,混搅视听。
你真以为朕眼瞎、耳聋、手下无人、不知京兆尹审案的内幕消息吗?
再看看右边那位是不是京兆尹的郑大人,现已掌嘴掌成猪头了。
他的罪行刚刚开始惩戒。
而你是下一个。
是死是活…”
“啊,这不关我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狄文瘫在地上颤悸,侧眸皇上威仪的尊容,吓得冷汗淋漓,哭诉起来。
做人为什么这么难?
原本自己生于山区,以打猎为生,饥餐不定的过日子。
还要接受乡里豪绅的盘剥,欺凌与羞辱,不得安生。
万幸自己被狄老过继为孙子,自此福寿安康,得享荣华富贵了?
可是好日子刚开始,就看见了狄韵的绝世容颜,痴恋,神往…
爱也爱错了吗?
可是姑表亲,出了五服的族亲还婚配来着,狄韵与自己毫无关系,为什么就不能结为夫妻?
原本自己可以拥有狄韵享受挚爱人生,可是狄韵被王浪军那个小崽子给抢走了。
若是没有他从中作梗,一切都在本少爷的掌握之中。
更不会让本少爷摊上皇上,再追究下去就死定了…
死鸭子嘴硬,李世民怒气勃发,强压着怒火念及观音婢的计策,越想越震惊,观音婢怎么猜的那么准?
似乎猜准了这次慈恩寺坍塌事件,事发突然。
料定谋反之人没有充裕的时间策划、筹备齐整的军力发动政变,谋朝篡位。
谋反之人临时抱佛脚,勒令、蛊惑所有参与人员,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封口自裁的准备,否则杀无赦。
迫使这些跳梁小丑相继登场,蓄谋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