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的仁德深得民心,缔造出根深蒂固的李唐江山,绝非谋反的时代。
哪怕是他知道军儿已达先天境界,谋朝篡位不现实。
最后,他察觉满朝文武即便是云集过来了,都来招揽,示好,或是监视他的举措,很可能引发祸事。
为什么呢?
因为利益最大化,唯利是图,是人之通病,朝中官员犹有胜者,若是他一走了之让某些官员以为无利可图,乃至带来灭门之灾,他们一定会殊死一博,所以他凌乱了。
这该怎么办是好?
左思右想,他无奈的向朝中官员抱拳四方揖说道:“各位同僚父老乡亲,泰遭此无妄之灾,还请列位见证则过。
魏丞相,请吧?”
“好,好,王大人请!”
眼见王泰圆滑的行止,魏征老怀大慰,暗送一口气与徐茂公对视一眼,遂引领王泰回府了。
一场闹剧就此消弭了吗?
显然,这场风波未平,暗流涌动不止。
即便是跟在魏征后面的袁天罡亦是忧虑重重,护送改良品种前行,警惕地环视着围拢上来的官员。
“哈哈,袁大师,这箩筐里装的什么啊,怎么这么香?”
“是啊,是啊,这香味百里可闻,定时天地奇物,天财地宝的物什……”
“哈哈,以本官之见,这是皇上获得天书,得上天认可之际降下的瑰宝,此乃天道,皇上鸿福齐天之赐……”
“有道理,皇上圣贤,一通八方六合,即便是宵小作祟,也难以撼动皇上的江山丝毫,且天降瑰宝庆之……”
“那是,天底下唯有皇上得享瑰宝……”
一干文武议论纷纭。
话里话外都在奉承皇上,鄙夷震慑王泰,没拿睁眼看人。
王泰气得七窍生烟,但没言语。
这让徐茂公与魏征变了脸色,心说,这是找抽啊?
还嫌不够丢人现眼吗?
最不应该的是把皇上扯进来受辱,罪过就大了。
可是王泰这位主家不说话,他们二人也不敢越礼代庖澄清此事得罪王泰,适得其反就麻烦了。
不过不能说,他们就给各位同僚使眼色,本意制止议论,反而让同僚误以为表扬,使得官员越发高调起来。
一发不可收拾。
眼见老爷受不了要发飙,袁天罡冷哼一声吼道:“列位,这箩筐里装的是我家公子改良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改良品种原本是我家老爷进献给皇上的礼品,但有人从中作梗,阻挡,抢夺我家老爷给皇上进贡礼品。
如今,你们还在这里妖言惑众,是否说明你们与阻挠我家老爷进宫献礼的逆贼是一伙的……”
“握草,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天啦,老子犯下欺君之罪了……”
“啊,不,不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这是王浪军的改良品种……”
“完了,闯大祸了……”
一干文武凌乱的嚷嚷起来,惊诧,告饶。
可是王泰被他们气坏了,甩袖冷哼一声说道:“徐大人,魏丞相,希望二位大人给我一个交代,他们这是明抢豪夺,还是与逆贼勾结……”
“啊,王大人慎言,本相一定严查到底。”
魏征说着话示意侍卫抓人,掀起追责风暴……
………………………………
第290章 朝堂余波
魏丞相一声令下,原本看戏的侍卫便冲上去抓人。
面对向看傻子一般的侍卫前来抓人,一干文武官员恐惧莫名,但不敢反抗。
直到只会儿,他们才意识到魏征与徐茂公先前的暗示,并非唆使他们羞辱、压制王泰,可惜后悔已来不及了。
纵然有几人求饶反抗,但面对拦阻,抢夺王泰进献给皇上的礼品,还与逆贼串谋,以及拍皇上的马屁拍到欺君之罪上,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变成一大笑话,煞笔作死的挣扎而已。
相反,他们知道魏征与徐茂公为什么没有明言提醒,只为箩筐里的改良品种太过重要,以及发生暴乱之后必须给王泰与皇上一个满意的交代,不得不认清现实,死贫道不死道友。
当然,这件事在魏征与徐茂公心里别有用心,借刀杀人止戈为其一,毕竟他们对这些阿谀奉承的官员看不过眼,死了正好可以堵枪眼。
其二不用说了,那就是为了替皇上招揽王泰,拉拢王浪军而选择的屈服,认怂。
于是乎,丹凤街上乱糟糟的。
如此同时,身在御书房内的李世民得知一切,气得七窍生烟的怒视着跪在地上的密探说道:“岂有此理,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逆贼还在长安城内作乱?”
“啊,皇上饶命,属下事先确实一无所知。
虽然这是属下失察之罪,但是那些逆贼来无影去无踪,在作乱前后都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属下无能,请皇上降罪……”
密探总管跪在地上磕头说道,心里只把逆贼恨到骨子里。
这些逆贼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在谋朝篡位事件尚未平息之际再次作乱,根本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更不要说对他们这些密探了。
不过,他身为密探总管很冤,若非派出大量的密探出入长安城,四处追查逆贼,也不会中了逆贼的调虎离山之计,遭了无妄之灾。
这是因为整个长安城内早已戒严了。
可谓是三军将士昼夜巡查,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不可能让人钻空子的,可是暴乱发生了。
这不是他的罪过,但疏忽了逆贼杀了一个回马枪,让他背上黑锅了。
当然,李世民也没料到逆贼卷土重来,破坏了计划,旋即问道:“哼,朕问你,你们监视各部官员的动态可有结果?”
“回皇上,属下听闻密探汇报,除了长孙大人府上的家丁四处走动,行走在一些官员府邸之外,还有人进出大理寺监牢见太子皇子。
以及一部分八九品的文武官员,似乎都参与暴露事件之中。
他们没有明言造反事宜,但他们以各种理由阻碍官军平息暴露的步伐………”
密探总管吓得面色苍白,颤抖着说出一切。
虽然他说的很隐晦,避开太子皇子谋朝篡位的嫌疑,但是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言外之意就是说:谋朝篡位之人还在蠢蠢欲动……
只不过这次谋朝篡位行动做的比较隐晦。
以袭杀王泰,激怒王浪军与李二死磕而策划,进行的行动。
密探总管一清二楚,这是李世民授意给他监视的范畴。
李世民原本就猜到朝中有人谋反,刻意促成此局,但没想到逆贼横叉一杠,恶化了暴乱的事态。
原本他打算试探出谋反之人,再予以强势捕杀,以绝后患。
但如今闹大了,得罪了王浪军,李世民无比头疼的说道:“王浪军改良后的麦子谷子真的很大,很香?”
“回皇上,他改良的麦子谷子比黄豆豌豆都大很多,而且很香。
这些改良品种,都是他在秦府花园里催生出来的。
据说他催生种子至成熟不到一个时辰,堪称奇迹,不可思议。”
密探总管居实汇报,不敢隐瞒丝毫。
其实他没敢说派遣密探监视秦府,早已被王浪军洞悉一切,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监视,好歹没吓死的事实。
当然,这少不了密探报来的震撼,畏惧王浪军,敬而远之等等信息。
即便是他也对王浪军生出恐惧心里,招惹王浪军那就是作死啊!
而李世民不知道他胆怯的一面,略做沉吟说道:“王浪军又打了一手好牌。
仅以几担改良品种就化解了一场危机。
这场危机,无论是对朕的朝廷,还是对他的未来,都化解到对他最有利的方向。
他这是在逼朕向他妥协。
他如今不但赢得了情义,仁心,而且把朕逼入死角。
朕该怎么做,你说说看?”
“啊,皇上饶命啊!
属下虽然疏于防范,让逆贼钻了空子,闹出大乱子,但是属下斗胆说一句,王浪军不可力敌啊!
他在整个事件发生的前后,一直都在秦府花园与狄家小姐赏花说笑。
而且事先催生改良品种,显然是早有预谋。
还有王泰与徐茂公一行人在渭水上遇险,都有一只金鹰化解危难。
综上所述,针对王浪军只能动之以情,感化其心,方为己用。
反之必生乱……”
密探总管害怕皇上派他去对王浪军动武,无论是袭杀还是施加压力,那都是送死的节奏。
相反,他知道皇上对他不做隐瞒,说出心迹计划,让他感触到皇上的杀心,杀机。
这份杀机,无论是对他,还是对王浪军,皆是一样。
全在皇上一念之间,一念而决。
因此,他也不再隐瞒什么,斗胆劝谏而寻求生计。
只是李世民不甘失败,就此妥协于王浪军。
特别是得知改良品种之后,他无论如何也甘认输,放任王浪军脱离掌控。
于是乎,他思虑再三之后说道:“传朕旨意,严查围攻袭杀王泰的逆贼与相关同谋。
一经查获,杀无赦。
此事交由魏征魏丞相亲自监督侦办,不得有误。”
“是,属下领旨!”
密探总管心头一跳,差点吓个半死,这是要大开杀戒啊?
只为了给王浪军一个交代?
间接的低头认怂?
皇上怎么受得了,那王浪军岂不是高兴坏了?
牛气冲天了?
不,好像皇上下旨魏征督办此事,用意…嘶…密探总管细心推敲之后,冷汗迸流而出,吓坏了。
这是要整事,血流成河的节奏……
………………………………
第291章 狗的那点事
自古就有帝王一怒血流成河的先例。
如今在李世民一道旨意下发之后,不到一个时辰,上千人头落地。
这些人被官军斩杀于菜市场。
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了血流成河的景象。
震撼效应自不必说,却说魏征接旨斩杀逆贼党羽之后,回归魏府向王泰说道:“王大人,你看皇上下旨斩杀了参入袭杀你的相关人等,仅欠缺主谋待查,你看如何处理?”
“哦,魏丞相以为王某如何面对?”
王泰知他言外之意,搁下茶杯,一脸迷茫的说道。
其实他在心里暗骂魏征老狐狸。
一代丞相向一介庶民请示处之逆贼一事,算怎么回事?
这是陷他于凌驾皇权,欺君的境地。
当然,魏征的说词还有另一种暗示,无非是说皇上已经做出选择,斩杀了朝中一部分官员与参与袭杀他的民众,背负着暴君的名头向他认错,问他满不满意?
确切来说,是皇上向王浪军低头,杀人明心,示好求和的拉拢。
一代帝王做到这份上,他还有什么理由回绝皇上的招揽?
说白了就是变相的逼迫。
皇上不惜斩杀数千人认错,他若是不入朝为官,彼此之间就会图穷匕见,鱼死网破了。
这是血腥镇压与警示。
镇压逆贼之际,警告天下人谋逆者杀无赦,李唐不容异心之辈。
他的一家人也在其列。
虽然皇上以这种镇压与警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行者是魏征,但是聪明人都知道这是皇上下达的通牒。
因此,他直接踢皮球,让魏征自个掂量。
这王泰真是油滑……魏征好歹没被他气得吐血,本相替皇上背黑锅斩杀数千人,还有替你背锅昭告天下,敷衍王浪军,本相招谁惹谁了?
这事摊在身上,那就是一身骚,里外不是人。
夹在中间受屈,还得两面讨好。
还让不让人活了?
当然,生闷气可以有,但他没敢表现出来,反而端起茶杯相邀,赔笑道:“王大人,请喝茶,消消火。
不急,毕竟王大人遭人围攻袭杀受惊了,先缓缓再说也不迟……”
“哦,也是,那我就在魏府修养几日,待脑子清醒之后再说……”
王泰暗骂他奸诈,顺水推舟的应了一句。
其实他明白,这是魏征的拖延之计。
因为皇上震怒杀了这么多人,若是还达不到皇上希望的结果,兵戎相见也不稀奇,所以魏征借助皇上撑腰,有底气而无惧。
再说他的处境尴尬,顾虑多多,根本拖不起。
其一,他无颜而又不想面对军儿,惦念着升官发财。
其二,他担忧皇上震怒而牵连一家人无处安身,乃至背上逆贼之名,被皇上斩尽杀绝。
当然,他知道皇上拿军儿没办法,但亲朋好友难逃皇上的制裁。
其三,他在皇上给予的杀伐交代之下,着实没理由回绝。
只不过他要争取最大的利益,也就不能落人口实。
无论是顺水推舟的就范,还是被魏征这种说法算计进去而同意入朝为官,都是一大隐患。
因此,他强压着憋屈拖下去……
魏征见他忧愁的模样,似乎看破了他的顾忌,顺势说道:“王大人既然身体有恙,那就在本相府中修养几日吧!
不过本相必须从实奏禀皇上,免不了被朝中官员误解,说王大人的闲话,那就麻烦了。
你也知道,如今逆贼出入长安城如无人之境,闹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的。
原本就有人因此怀疑王浪军犯上作乱,就是逆贼主谋云云。
诸如此类的臆测不知凡几。
再说了,王浪军的智谋无人能及,聪明的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动机不纯。
就为这,本相曾一力担保王浪军重情重义,乃忠良之辈,不会做出忤逆之举,但遭人非议。
他们说本相与王浪军穿一条裤子,本相冤死了。
因此,本相自身难保,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别人诬陷王浪军,若是王大人……”
“你,好吧,你待我奏禀皇上,我候旨面圣。”
面对魏征亦真亦假,以退为进的说词,王泰妥协了,还能怎么办?
自打卷入政治漩涡,他就再也跳不出去了。
魏征见他同意了,遂入宫见驾去了。
余下王泰招来袁天罡说道:“你觉得我还有退路吗?”
“老爷,您无论做什么,没人阻挠。”
袁天罡一阵无语,你都决定了还问我干什么?
他很郁闷,夹在老爷与公子之间,说什么都不合适。
毕竟这牵扯到亲情,理想,尊严等等各种问题。
无论他偏向谁出主意,最终结果都是吃力不讨好。
这老道尥蹶子,王泰有些凌乱了,遂转移话题说道:“哦,既然军儿没有阻拦为父的意思,那他送来改良品种打算怎么安排?”
“公子的意思是利益最大化。”
袁天罡暗忖公子智计无双,这老爷圆滑无敌,还不要脸,自说自话就这么定了?
什么公子没有阻拦?
明明是阻拦外加救援老爷,老爷却忽略不计,真是没法说了……
这让他都无法向公子交代了。
总不能说老爷无耻,歪解公子的意图,揣着明白装糊涂,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吧?
王泰可没当回事,知道他一张嘴能把死人说活了,不担心他无法向军儿交代。
相反,踢皮球的说道:“哦,那好,我就按照你说的利益最大化处理改良品种,作为王氏兴起的启动种子……”
“啊,老爷,您这是把责任推到老奴身上啊?
老奴无所谓,只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