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身为皇帝,一心算计别人而失策,导致李老儿身死,谋逆者逃之夭夭,那就狗熊了。
怨谁谁知道。
至于你说的谋逆者杀到陇伊村,不存在的。
这么说吧,我收服了金银双鹰,个个都比我强,守护陇伊村固若金汤。
因此,你就陪我站在这里等消息吧!”
王浪军屹立在大堂顶端,沐浴骄阳,严肃的看着秦琼夫妇说道。
原本收服金银双鹰只是一个意外,他不想说出去。
不过金银双鹰参入袭杀围攻陇伊村的禁卫军,暴露了,他不在意说出金银双鹰的实力,震慑人心。
显然,这让秦琼惊诧莫名,失声说道:“真的,金银双鹰被你收服了?
那可是凶唳之物,怎么可能……”
“没什么,我觉着凶禽猛兽比人忠义万倍,只要得到它们的认可,那就是生死相护的交情。
不像李二的金口玉言,下旨让张国舅赔偿我的损失,不但没给钱影响我开办私坊,反而设计陷害我的亲朋好友。
这个账有的算了……”
王浪军视感秦府外面小跑过来的人,刻意扬声说道。
秦琼若有所感,转向秦府大门看去,遥见小太监携带圣旨而来,心中一突说道:“该来的总会来的……”
“可惜本公子以德报怨,换不来诚心相顾,反而加深误会,仇视升级咯……”
“唉,浪军高义,只是太上皇薨了,事态恶化,只怕……”
(本章完)
………………………………
第265章 朝堂争议
“圣旨驾到,秦琼接旨!”
小太监呐喊着被侍卫拥入秦府。
秦琼不敢怠慢,抱着夫人跃下堂屋接旨,余下王浪军淡漠的看着小太监耍宝。
宫斗事件该收尾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逆贼袭杀太上皇,罪不可恕,与之牵连的相关人等移交大理寺受审。
违抗者诛九族,钦此。”
小太监当众宣旨,余光有意无意的偷窥屋顶上的王浪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浪军宛如浊世神仙,屹立在屋顶上迎风沐阳,衣带飘舞,散发出一层淡淡的光罩,惬意若仙。
“呼呼”
劲风吹拂。
其风力吹气沙尘弥漫开来,乌烟瘴气的。
极速游走,刮在墙角屋檐上呜呜作响,似是在悲鸣,哭泣。
这种风力沙雾,吹在王浪军身上被先天罡劲隔绝开来,处在罡劲气罩空间内与世无争,无风飘舞。
俨然与下方的人与物格格不入。
他就这么超然于上,揣摩李二的圣旨意图,看来李二又在利用秦琼做文章,有意思么?
秦琼跪地接旨,视感到浪军的不屑,以及小太监眼中的阴毒与狡黠之色,心中不忿的说道:“秦琼接旨,敢问公公有哪些人受审?”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李二没提,没说明,也就透着深意,让他难以接受与想象。
最直接的臆测,就是李二给他下旨,试探王浪军的反应。
毕竟这份概括相关人等的圣旨,最主要的是针对王浪军,故而很是隐晦。
也可以说是阳谋手段。
一种变相的逼迫王浪军采取行动,以便朝廷伺机问责王浪军。
毕竟这是当众宣旨,昭告天下。
若是王浪军当众违抗圣旨,免不了落人口实,造谣生事,以天下悠悠之口问责王浪军。
相反,王浪军不低头受审,就必须违抗圣旨,与朝廷对着干,从而入套,接受阳谋的惩罚。
或者说,这是李二对实施的下马威,投石问路也不为过。
以便李二安定人心,树立威信,顺便探探王浪军的底细,再伺机出招。
对此,王浪军不屑一顾,落入小太监眼中变了颜色,阴森的说道:“秦琼,你要知道太上皇遇刺而薨,皇上悲伤过度处理朝政。
文武大臣伴驾在皇上身边料理后事。
无论是处理宫斗事件,还是料理太上皇的后事,都在悲痛之中忙碌,审案。
至今,皇上已得知太上皇从秦府内离开,带着一副棺材,直达丹凤门外便遇刺身亡了。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
以及是谁促成,逼迫太上皇走出秦府步入危机之中,是否与逆贼一伙谋害太上皇?
逆贼的目的又是什么?
仅仅只是谋害太上皇吗?
对此,皇上起了疑心,满朝文武也很愤恨,包括禁卫军一起联袂请旨彻查此案。
因此,皇上下旨带走一切相关人等。”
“哦,公公的意思是说带走秦府内所有人?”
秦琼怒了,站起身来,怒视小太监,加重语调问道,心说有完没完了?
尽说废话,说了半天还是模棱两可。
摆明了针对王浪军,想干什么?
强势逼迫王浪军低头认怂,展示李二的龙威吗?
这会儿,他想明白了李二的意图。
无非是逼反王浪军,再以天下人声讨王浪军,戳脊骨,便宜行事。
王浪军不反抗,也就是向天下人宣告,王浪军认怂服软了。
纵然是先天高手,也诚服在皇权之下。
先天高手都被李二摄服了,天下谁敢不服?
这无疑是破釜沉舟之计,抱着被王浪军一怒斩杀之危玩火。
但细心推敲,不难看出,李二看准了王浪军重情重义的个性,王浪军为了亲朋好友的安危,一定不会斩杀李二。
至少在宫斗事件善后之际,不会杀他。
否则,王浪军与其亲朋好友,必将承受李二的心腹的怒火,占据大义,号召天下人追杀王浪军与其亲朋好友。
故而,这是李二立于不败的阳谋。
在这种阳谋之下,他也没有幸免,反而成为王浪军的负累,从而对李二的算计异常恼怒,怒怂小太监。
小太监吓得面色苍白,但忍着畏惧之心,颤声说道:“秦琼,你要抗旨不遵吗?
再说了,你对洒家吼什么?
洒家只是替圣上传旨,同时也就带了十几个侍卫相护,无论是圣上之心,还是洒家的能力,都没有强迫你们的实力与心思。
这只是所有人的心声,为追查逆贼党羽,替太上皇报仇雪恨,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试问你没有义务替太上皇追查逆贼吗?”
“哼,狡辩……”
秦琼怒而呵斥,但又无言辩驳,暗自焦虑起来,但愿浪军不要为此生事,越闹越大就无法收场了。
先天之威不可犯。
但如今……
王浪军见他为难,俯视阴邪的小太监说道:“哈,李老儿死了也不让人安生,真是阴魂不散。
貌似在他生前就派人围困秦府,还有太子与朝中官员参入进来,一起围困围攻秦府,欺压百姓,算什么勾当?
不说他们对秦府内的所有人进行盘剥,欺凌,单说在他们的欺压下,秦府内的所有人未曾离开秦府一步。
不,这不包括李老儿抓走秦怀道,而怀道至今生死未卜。
由此可见,秦府内的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也是事发地。
说白了,要查案可以有,让李二带人过来办案。
办案不察现场,是不懂办案程序,还是另有企图?
再说了,本公子已达先天境界,比起那些隐于山林之间修道的化劲宗师,高了不知多少倍。
他们都是朝廷不敢招惹的存在。
何况是本公子的先天身姿,谁敢暗射龇牙,作死乎?”
“啊,你,你这是藐视朝廷……”
小太监仰视王浪军的强势惊骇莫名,心惊肉跳的说着话就哑火了。
王浪军抬手制止秦琼插言,鄙夷的看着小太监说道:“听着,你滚回去告诉李二,给本公子一个交代。
同时,你可以带着秦琼夫妇去给李老儿奔丧,守孝。
至于查案,让李二亲自过来搭话,若是给本公子耍心机,乐意奉陪,滚吧。”
“啊,滚,我滚……”
小太监说着话仓惶而逃,不敢触怒王浪军作死。
(本章完)
………………………………
第266章 再现阳谋
传旨太监仓惶而逃。
秦琼看着这闹僵的形势,不安的收回观看小太监狼狈逃离的身影,转向屋顶上的浪军说道:“这样好吗?”
“你想多了。
不如换个思路想想,李二怎么针对隐于山林中的的化劲宗师,是否是敬而远之,各自为政的局面?
换而言之,宗师高手偏安一隅,收徒帮衬朝廷稳固江山,图什么?
不外乎中华情结,忠义侠心。
最不济也能掌握朝廷动态,换来一世美誉,安稳的生活。
而朝廷对他们敬仰有加,秋毫不犯,两相其安,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朝廷武将全拜宗师培养,闹僵了对谁都不好,反被番邦贼子所乘。
说白了,这是上位者的默契。
一旦破坏了这个平衡点,势必牵连很多人遭殃,内乱不止。”
王浪军不想他夹在中间受屈,也是想让他们夫妇传话李二,故而耐心的解说。
说到底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上位者的角逐而已。
只不过牵扯太多,包含了亲朋好友之情,以及忠义名节。
身在其中,谁又能免俗呢?
秦琼不能不闻不问,旋即说道:“浪军现已是先天高手,比之化劲宗师高贵数倍。
且重情重义,一再为朝廷铲除隐患而不懈努力。
只可惜奸人阴狠歹毒,挑起内部矛盾,实为可恨。
这些人不死,就会伺机挑拨朝廷针对浪军,不可不防,不杀之泄恨。
对此,秦某一定奏请皇上给浪军一个交代!”
“有心了,但愿你能劝服李二以国事为重,少一分算计,多一份和谐,靜平天下。”
王浪军知他言外之意说给秦夫人听,意味深长的回道,心说,秦夫人还算开明,但会不会为了李老儿的死而记恨,从而成为某些人利用的棋子?
毕竟皇家人的尊严不可亵渎,再加上亲情牵绊,难免怀恨在心而被人盅惑,节外生枝。
若是秦夫人一力指认他谋害李渊,捏造事实,宣告天下,那就说不清了。
要知道秦夫人一直都在秦府内,与所有人呆在一起,见证了一切,做起伪证来,事态就恶化了。
因此,他意会了秦琼的忧虑所在,隐射性的解释。
秦琼一边安抚悲泣中的夫人,一边继续说道:“浪军说得好。
好比化劲宗师教徒效忠朝廷一样,为全忠义名节,利智善存,两相受惠,壮我中华。
浪军更甚宗师一筹,身怀掌控草木枯荣的超能力,若是为朝廷改良农作物与草药的产量,势必给朝廷带来史无前例的功绩,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种丰功伟绩的壮举,唯有浪军可以办到。
只可惜浪军屡屡被人算计,不得发挥。
这都是掩藏在暗自挑拨离间的逆贼所害,导致皇上误会浪军,受屈受累。
对此事,秦某一定借助为太上皇守灵之际,向皇上澄明,给浪军一个交代。”
“善,说来惭愧,想我月前还在为一家老小的安危伤神费力。
虽然博来一面见官大一级,终身不涉政,为赚钱逍遥于外而谋算,但是与如今的我来说,那些都是云烟。
哈哈,可笑李二任用小人,残害百姓,设计于我反受李二下旨严办,可是他们抗旨不遵,不但没有偿还我的损失,而且继续设计于我,李二非但没问,反而试图挑战我的底线,可笑至极。
如今,我问心无愧,只想要个交代。”
王浪军当众宣扬内幕,索要交代。
一番话下来,秦夫人对王浪军的怨恨烟消云散了。
似乎明白了,一切都是皇家人作死,自作自受。
事到如今还在为了皇家的利益而算计王浪军,执迷不悟。
这不是诚心逼反王浪军吗?
一旦形成事实,抛开王浪军抱起斩杀皇家人的危机不说,单论王浪军离开大唐,依仗超能力打天下,迟早会吞并李唐江山。
毕竟皇家人与满朝文武都在针对王浪军,没完没了。
这种压迫算计,无论谁都受不了。
何况王浪军已达先天境界,无论尊严身份,还是能力都不允许外人说三道四,反弹是必然的结果。
而李二与文武大臣忌惮,嫉妒王浪军不为自己所用,即便王浪军离开大唐也会设计陷害王浪军的亲朋好友。
若是持续演变下去,王浪军岂能容忍?
因此,秦夫人算是听明白了,也看开了,唯剩下亲情的眷念,悲泣不止。
在这种情况下,她觉着羞愧,替皇家人羞愧,不敢对王浪军说什么了?
因为她没能力,也无法代表皇家人向王浪军赔罪,哪怕是说上一句对不起,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她悲泣的拉扯夫君向外走。
秦琼陪她赶往皇宫奔丧,临走之际与王浪军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浪军看着他们夫妇走出秦府,莞尔笑道:“李二啊李二,但愿你别玩火自焚。”
抛下一句自语,他临空飞渡,抵达后院与狄韵叙话,互诉衷肠,谈情说爱不在话下。
…………
且说小太监被王浪军吓得半死,赶回皇宫向皇上回话,添油加醋的说王浪军凌驾皇权,当众羞辱皇上,大逆不道云云。
对此,李世民摆手挥退小太监,巡视满朝文武说道:“众爱卿对此有何异议?”
皇上问话,无人应答。
场面很微妙,似乎人人都怕了王浪军,不敢妄议。
即便是最恨王浪军的长孙无忌,此时也默不作声,不知道在想什么?
于是乎,满朝文武垂首静候,使得金銮殿内的气氛逐渐压抑。
好一会儿,正当李世民的喘息声逐渐上扬,隐有火山爆发的前奏之际,魏征出班奏禀:“皇上明鉴,王浪军身在秦府,未曾离开。
他与行刺太上皇的逆贼同时现身两地,足以证明逆贼乱我江山,图谋不轨,与王浪军无关。
相反,王浪军已达先天境界,身份超然,但他没有追究以往的恩怨,反而以德报怨,借助禁卫军围困秦府之际略施惩戒,诱导逆贼现行,功不可没。
这份胸襟气魄,臣无颜以对,只因臣未能在王浪军替皇上夺取天书之际,没有阻止禁卫军围困秦府,威逼王浪军的人而闹出天大的祸事。
臣有罪,恳请皇上降罪,还王浪军一个公道……”
“魏丞相,你这话就不对了。
和着你对王浪军无颜以对,替他讨公道,我们算什么?
你这是在暗射我们无能与陷害王浪军,讨公道,也就是让皇上惩戒我们,是吧?
你说个一二三出来,或是解释王浪军没有涉及谋朝篡位的证据?”
长孙无忌火大了,怒视着魏征声讨,心说这是要翻旧账的节奏吗?
“臣附议,王浪军的胭脂茶堵死太子妃,不能不追究……”
(本章完)
………………………………
第267章 皇上赐婚?
金銮殿。
魏征正直无私的死谏,力保王浪军,试图化解矛盾,为皇上开创盛世打基础。
毕竟他认为皇上依仗王浪军的超能力治理天下,就跟开了挂似的。
相反彼此死磕到底,最终的赢家只会是王浪军。
人家王浪军已达先天境界,玩死李二不算什么稀罕事。
因此,他以大局为重劝谏皇上化干戈为玉帛,开创盛世打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