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谋远虑,实则是诛心的话。

    李玄本来也以为这个看似尖嘴猴腮的大臣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应该是个忠臣。但杨伦受过他的恩惠,不忍心看他被表象所迷惑,附在他耳边解释了一番。李玄这才知道,自己仅凭他人一言一行就判断这个人是好是坏的的做法有多幼稚。

    果然,杨广和一众大臣听了虞世基这一番话后,皆面色大变。若真的不幸被虞世基言中了,那么大隋便将一下子损失三十多万精锐府兵,这个沉重的代价大隋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

    “虞大人严重了吧,高元小丑接连丢了十几座城池,早已被我大隋的强盛兵锋吓坏了,怎敢在此亡国关头戏耍我大隋,他就不怕灭国吗?”裴蕴冷哼一声,逼望着虞世基大声道。

    “高句丽行诈降这一举动早就不是一次两次了,若他真有此打算,我大隋三十几万府军精锐便有覆灭之危。请问,裴大人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虞世基回瞪了他一眼,与其争锋相对。

    闻言,裴蕴冷汗直冒,辩论并非他的强项,但他却不愿就此服输,拂袖怒气冲冲道:“虞大人此话可谓诛心!下官只是希望早日签订盟约,好让东征大军安全撤回,又何罪之有?”

    “裴大人或许无罪,不过远在泊勺城的那一位是否如裴大人一样明事理就不得而知了。就怕他贪功心切,不将我大隋数十万府军将士的安危放在眼里!”虞世基阴声阳气地说道。

    “你……”裴蕴怒急指着虞世基大叫。

    “够了!”杨广听得窝火,抬脚把案台踢飞了出去。桌上,笔墨、纸砚、奏折、文书,乱纷纷齐飞,洒得到处都是。

    众大臣见到这一幕,已经知道皇上给气坏了,纷纷噤若寒蝉。裴蕴和虞世基两人平素虽然得宠,此时也不敢放肆,赶紧站好,同时躬身赔罪:“微臣一时情急,御前失礼,请陛下责罚!”

    “呵呵,责罚?朕怎敢责罚你们!你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么?”杨广冷冷一笑,手指着他们,气得浑身上下直哆嗦。

    看到堂堂一代帝王气急败坏的模样,李玄才知道皇帝也不好当。你看这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有几个想着为国事而谋。不是谋自身的权位,就是谋其家族利益。再不就是文臣结党,武将抱团。总之,没一个好东西。

    这些大臣在后方多争吵一分钟,就代表着前线数十万将士将多一分危险,李玄想了想,实在不忍心置前线数十万将士安危于不顾,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不管高句丽是真降或是诈降,当务之急乃是派出一个钦差前往泊勺城。若高句丽真的投降,那么便可签订盟约,也好让我东征的将士早日归来。若是高句丽诈降,也能尽早识破其小人面目,或进攻或撤军便能早做决断。”

    杨广今天召集群臣议事,本就是想议出个合适的人选,代表他前往泊勺城签订盟约。被大伙如此一闹,最初的想法早就忘了,李玄这么一说,他先前的念头又重新冒出。

    他目光扫了眼李玄,满意的点点头。还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年轻人靠谱,从不会想着结党谋私、互相打压之类的,只有这样的年轻人才会真正替国家着想,自己果然没看错人。

    “爱卿所言极是,诸卿说说朕该派出哪个大臣前往泊勺城代表朕签订盟约?”杨广目光扫过众人,徐徐问道。

    一众大臣纷纷低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每个人都尽力不与皇上的目光接触,以免做了这个出头的椽子。偌大个厅堂内,只剩下了众人的呼吸声。

    每个人都意识到出使高句丽,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高句丽人的阴险狡诈他们再清楚不过,若是高句丽诈降,这趟泊勺城之行便是九死一生;即便高句丽真的投降,愿意与大隋签订盟约,这份大功也将由前线的几位大将军平分,落到这个钦差头上的功劳也不是说没有,但少得可怜。没人愿意为了这一丝的可能性以及那一丁点的功劳把命赔上。

    所以,杨广问了半天,没一个人开口。

    看到大臣们这副模样,杨广心头怒火再起,正在他即将爆发之际,司农少卿李渊出列,奏道:“陛下,臣愿意担任钦差,出使高句丽!”

    杨广大喜,道:“唐公真乃朕的肱骨之臣,单此一言,外边那些谣言便不攻自破。朕便命你为此行钦差,负责与……”

    话未说完,左侯卫大将军杨伦急急出列,禀道:“陛下,唐公负责三军粮草、军械等事宜,这些关系着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存亡。一旦派唐公出使,这些事情便没了着落,而若要交接这些事宜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前线将士等不及啊!”

    “请陛下三思!”这次,满朝文武突然齐了心的开口请奏。倒不是他们和李渊有什么过命交情,不舍得他去冒险,只是这粮草事宜可不仅关系着将士们的生死,也关系着这些大臣能否吃饱穿暖,他们自然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诸卿所虑甚是,那么该派何人为好?”杨广皱了皱眉,没让他这个表兄担任此行钦差,他心中多少有些不甘,但却不得不承认卫王杨伦说得有道理。

    李渊低下头,悄悄擦了把冷汗。

    “陛下,臣推荐冠军侯!”
………………………………

第五十四章 剑指高句丽

    “陛下,臣推荐冠军侯!”一道突兀的声音突然间在大厅中响起。

    众人闻声侧目,看着驸马都尉宇文士及,心中皆不得其解。

    这宇文士及和冠军侯好像没什么过节,为何要害他?这是一些大臣心头的想法,而更多的大臣则是心中暗喜,他们巴不得看到宇文阀和最近新崛起的冠军侯交恶。

    作为当事人的李玄则一脸平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理由呢?”杨广凝望着宇文士及,脸色平静,让人看不出喜怒。

    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宇文士及缓缓说道:“臣以为,担任此行钦差的人应有一定的威慑力,最好能够让高句丽人感到畏惧。冠军侯在辽河一役和辽东城破城之战中表现神勇,威名早已传遍了高句丽,在高句丽人中有着锤魔的称号。若派冠军侯出马,高句丽人在签订盟约的时候必不敢搞小动作。而且……”

    “而且什么?”杨广喝问。

    “臣不敢说。”

    “说,朕赦你无罪!”

    “而且,若高句丽人真的耍诈,要对我前线数十万将士动手,有冠军候和他的冠军营出马,或许还能救回一些将士。”宇文士及咬了咬牙,说出了自己心头最大的担忧。

    其实,他这次回来的目的就是想奏请杨广让李玄前往泊勺城,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臣他都会站出来反对。这其中自然有他的私心,但更多的则是因为他确实不希望看到那数十万同胞被高句丽人弄死在泊勺城。

    “冠军侯,你怎么看?”杨广将目光从宇文士及身上收回,投向了李玄。

    “臣听凭陛下吩咐!”李玄出列,抱拳朗声道。

    这最简单的一句“听凭吩咐”让杨广心情大悦,望向李玄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嘉许。果然还是自己提拔的年轻人好,懂分寸、知进退,不像那些世家中走出的大臣,个个都是老油条,变着法子替自己或家族谋取利益,一旦到了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刻,却一个个躲得比谁都快。

    “好!”杨广收回目光,环视众人,大声下令道:“朕便任命冠军候为辽东慰抚大使,替朕前往泊勺城与高句丽签订盟约。同时,冠军候将全权负责前线一切事宜,诸路大军皆要听其号令。在辽东和高句丽境内,冠军侯有权调动一切军队!”

    大臣们越听越是心惊,这皇帝给予李玄的权力太大了,大得让他们不安。

    “陛下三思啊……”一众大臣皆出声反对。

    “怎么,难道虞爱卿想担任这个辽东慰抚大使?”杨广将目光投向叫得最大声的黄门侍郎虞世基,冷着脸问道。

    “臣,臣不是这个意思……”虞世基急得满头大汗,连忙急中生智道:“臣的意思是,冠军候对前线不大熟悉,陛下可以任命驸马都尉为副使,让他协助冠军侯,有驸马都尉帮忙,才能确保此行万无一失!”

    杨广颔首道:“虞爱卿所言有理,就依你的意思!”

    “驸马,你觉得如何?”

    “臣谨遵陛下旨意!”宇文士及躬身回答。

    三日之后,辽东城外,大梁河河畔。北风卷地,波涛汹涌。

    杨广领着满朝文武和各国使节,在此为李玄和宇文士及,以及那三千冠军营将士送行。

    不知为何,看着脚下这条澎湃的大河,李世民想起了战国时期,在易水河畔,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前往咸阳刺秦的悲壮一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无独有偶,在荆轲刺秦失败后,燕太子丹曾逃至此地。因此,这大梁河又名太子河,倒是十分的应景。

    李世民此刻的心情就如这条太子河一样,颇不平静。他既希望李玄此行能够成功,带着大隋数十万将士从高句丽的虎穴中平安归来,却又不希望看到李玄再立大功。

    与李玄的赌约,李世民已经输了,而且输得极为彻底。这让一向高傲的他曾数次颓靡过,但每次都很快重抖起精神。

    在李世民看来,李玄之所以有现在的权力和地位,靠的不过是武力。而成大事者,单靠武力是绝对不行的。作为臣子,更要懂得为臣之道。就比如和皇帝的关系,李世民相信自己比他这个弟弟要更得杨广的喜爱和信任。这是他的资本,也是他日后反败为胜的筹码。

    杨广走上前来,递上一杯酒给李玄,朗声道:“爱卿多多保重,且饮薄酒一杯,权当朕和诸卿为爱卿和三千将士饯行。”

    “谢陛下!”李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上马,起军!”李玄目光扫过诸位大臣和各国使节,最后落在杨广身边的李世民身上,朝他点了下头,随即收回目光,翻身上马,朝将士们大声喝令。

    作为李玄名义上的父亲,李渊以押运粮草分不开身为由,没有前来送行。这虽然在李玄的意料之中,但心头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抹苦涩。

    或许,他和李渊的父子情谊真的到头了!

    冠军营的大旗迎风飞扬,战马在风沙中嘶鸣,踏过茫茫原野,朝东边奔驰而去。

    望着身边这支日渐强盛的兵马以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玄心头渐暖,双腿一夹马腹,一人一马快速融入浩浩队伍中。

    有了上过前线的驸马都尉宇文士及带路,冠军营第一天的行程还算顺利,除了有几股游骑远远地跟着外,倒没人敢前来挑衅。一个白天奔出两百多里。

    辽东城距离泊勺城约有八百里,按照这个速度,如果途中不出现意外的话,再过三天,队伍就能到达泊勺城了。

    冬季快到了,白天越来越短。

    太阳落山的时候,李玄下令全军就地扎营,为明天的赶路养精蓄锐。

    宇文士及心系老爹的安危,提议连夜赶路,等到队伍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再停下来休息,但遭到李玄的拒绝。

    “现在敌我未明,本侯不会让麾下将士以疲惫之态去应对任何未知的危险。驸马大人若是心急的话,大可自己赶路,我必不会相拦!”李玄如是说道。

    宇文士及虽然是宇文成的叔叔,但其同李建成一样,身上有一股世家公子高高在上的傲气,让李玄看着很不爽,李玄自然不会因为好兄弟的关系,给他这个叔叔面子。

    李玄这番话直把宇文士及气得牙痒痒,俊朗的面容一阵青一阵红,却又无可奈何。他自然不敢独自上路,即便他安然到达了泊勺城又能如何?若高句丽人真的图谋不轨,他去了也只不过是给高句丽人多送去一条待屠的生命罢了。

    既然劝不动李玄,宇文士也就安分下来。宇文士及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多年,有着丰富的行军经验,指导大军背靠一座小山扎下了营。并且让士兵们在营地外围放下了许多鹿角、栅栏之类的器械,将营地团团护住,说是最大限度的防止敌军袭营。

    这点,李玄倒不反对。只要是为了他麾下这支兵马好,他都会欣然接受。
………………………………

第五十五章 穿越第一人

    暮色渐沉,无云的天空转为铅灰般的暗沉,然后逐渐没入黑幕。

    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挂在天空,一轮新月跟着升起,这让冠军营的将士们多了很多方便,埋锅造饭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辽东的夜晚,天很冷。

    又是在这荒郊野外,北风肆掠,更添几分寒意。幸好将士们都带了大量的衣物,特别是那厚厚的重达十斤的御寒棉衣人手都有一套。

    这是李玄特意吩咐的。他让麾下将士每人都带足衣服,至于粮食,每个人带上二十斤,够吃到泊勺城就行。

    众将士当时听着都十分不解,但李玄在军中的威信没人敢怀疑,因此皆是一一照办。

    此时,将士们才知道,他们的这个主将果然有先见之明,让他们不会挨冻。至于粮食,他们完全不担心,二十斤足够吃到泊勺城了。

    营地里燃起了篝火,舔着夜色的火舌将暗中的一角轻轻撩开,驱走了大伙身上的几分寒意。除了负责守夜的士兵外,将士们三五成群围着一处篝火轻松地聊天、用餐。

    营地的一角,宇文士及双手抱着身子,孤零零一人守着一簇火堆,仍是止不住地直打哆嗦。他没有想到这辽东的天气会变得如此之快,前一阵子还是酷暑,怎么这一晃眼功夫就到了深秋,而且看情况寒冬似乎也不远了。

    他此行只顾着带吃的,衣服仅带了几套,而且都是那种锦衣玉服。美观倒是美观,但御寒效果远不如寻常士兵身上的棉衣。

    宇文士及盯着眼前不断跳跃的火苗,恨不得将整个身子凑到火里。

    “呐,将军让我将这件衣裘给你。”就在宇文士及冷得瑟瑟发抖时,一道天籁般的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

    宇文士及闻声扭头,看到苏烈伸手递过来一件黑色的大裘。

    他脸上一喜,连忙起身将裘衣抢了过来,迅速地披在身上,然后裹紧身子,重新在火边蹲下,低声道:“替我谢过冠军候!”

    苏烈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身子不怎么冷了,食欲也随之而来,宇文士及从随身包裹上取出一大袋食物。里面东西五花八门,有烤鸭,有腌肉,有鸡腿,几乎全是肉食。

    这些食物一拿出来,香味顿时弥漫开来,让许多只带了一些窝窝头和粗饼的普通士兵羡慕得直流口水。

    虽说现在冠军营将士的待遇很好,但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因此除了给自己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外,大部分的金钱都是寄回老家让家人不会挨饿受冻。他们从不敢铺张浪费,这些随身携带的干粮还是从军中伙房拿的,不用钱。

    普通士兵虽然羡慕宇文家的公子吃得好,却打从心眼里瞧不起宇文士及这种含着金汤匙出身,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凭借着门阀出身,认得几行大字就能当大官的人。

    宇文士及自然也知道,所以没有自讨没趣和那些士兵凑一起,而是独自起了口炉灶,一个人默默地吃着美食。但隔壁不远处的一波人却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冠军营的几个高级军官,包括李玄在内,一伙人围坐在一处篝火前,喝着用火温过的石冻春,有说有笑。

    宇文士及只顾着带食物,竟忘了随身带点酒水,看着他们喝酒颇有些眼馋。不过,更吸引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