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隋-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数的隋军将士蜂拥而出,越过护城河,踏过同胞们的尸体,向辽东城冲去。

    高句丽守军成群结队的赶了过来,试图将隋军拦在城门处。

    但论阵地战,汉人可谓高句丽人的祖宗,他们从未将阴险的高句丽人放在眼里。隋军将士带着满腔的怒火和仇恨杀向高句丽人,这一他们刻好似无情的收割者,手中长矛和大刀铿锵飞舞,每次挥出便带起一道血浪,兵器的入肉之声,噗哧噗哧地响起。

    隋军好似虎入羊群,对高句丽人展开一面倒的屠杀,辽东城城门处瞬间已是化作一处人间地狱。

    李玄领着冠军营将士登上城楼,斩杀了一队队想要拉起千斤闸放下石门的高句丽士兵,而后迅速占领了城楼各个险要位置,并顺利从敌军的包围圈中救出沈光。

    李玄快步走到沈光身边,在他身前蹲下,望着这个浑身是血的男子,虎目中不自觉湿润起来。

    沈光抬头看着李玄,满脸的自豪,咧嘴笑道:“冠军候,卑职不负所托!”

    李玄面上微微动容,轻拍着他的肩膀哽声道:“你是大隋的英雄,是汉人的骄傲。下去好好休息,养好伤后我要和你不醉不归……”

    “来人,送沈将军下去养伤,并找来最好的军医给他医治!”李玄大声喝令。

    两名冠军营士兵大声答应,搀扶着沈光走下城楼。

    城楼上,渊世荣满面悲凉,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同胞倒在血泊中,却已是无能为力。(http://)。

    “罢了!此战我们败了,投降吧!”渊世荣颓然地挥手,唤来一名亲兵,让他在那高高的城楼上竖起了一幡大大的白旗。

    一场大战过去,太阳已经西下,只留下最后一缕夕阳。李玄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墙上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大隋龙旗,感受着颊边吹来的阵阵清风,心情从未如此轻松过。

    “将军,敌军主将带到!”杨炎和张天宝押着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将领走了过来。

    李玄抬头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位俘虏,一身青铜色的明光宝铠,外面披了一件白袍,头戴一顶牛角金盔,颔下蓄须,面色白净。若没有头上那顶牛角金盔,李玄会将他错认为是隋军的一名将领,因为除了那顶丑陋的牛角金盔外,其余完全模仿隋人。

    渊世荣也在暗暗观察李玄,见他就是那个挥锤破开城门的年轻将军,不由苦笑道:“我小看了你,才有此败!若我一早命人射杀你,城门就不会破,辽东城就不会失守!”

    “你错了!”李玄笑了笑道。

    渊世荣面露疑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迎着渊世荣疑惑的目光,李玄朗朗说道:“你错在招惹了汉人,与汉人结怨。这世间,没有我汉人攻不破的城!”

    “押下去,交给皇上处置!”李玄眺望远方,意气风发地说。
………………………………

第52章 犒赏3军

    辽东城一战,以隋军大胜,夺取了辽东城而落下帷幕。

    这一战,隋军一共斩敌两万,俘敌两万。其中更是俘获了褥萨一名,大模达三名,其余大小官员无数,可谓出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

    长达一个月的辽东城攻防战终于告一段落。捷后统计,从七月上旬爆发的第一场攻城战到现在,为了攻下了这座高句丽的西部坚城,大隋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府军战死两万,从军战死十万。

    如今,辽东城内的精锐府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而四十万的从军也一下子锐减到三十万。

    但这不足以影响到隋军的光辉战绩,攻城本就艰难,何况那号称东北第一坚城的辽东城,这种损失还在众人的预料之内。自从入驻辽东城后,上到皇帝陛下,下到隋军普通将士,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喜悦,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入城后,兵部和民部迅速接管了辽东城的各个仓库,统计战利品。

    最后,隋军从辽东城搜刮出军粮四十五万石,蒙古马一万匹,明光宝铠一万具。另外,大刀、长矛、强弓利矢无数,还有价值数十万贯的金银铜钱,可谓大丰收。

    当听闻兵部和民部联合汇报上来的丰硕战利品后,皇帝陛下笑卓颜开,决定犒赏三军。

    李玄和沈光,无疑是辽东城破城战中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勇士。

    前者凭一人之力,举锤击门,轰开了辽东城那道号称不破的千钧大铁门,神威赫赫。后者万军之中两次登上城楼,戏耍高句丽,箭射绞盘,打开石门,可谓神勇非凡。

    两人的威名传遍隋军上下,无人不知。

    杨广加授李玄为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赐紫袍三梁冠金鱼袋,赏黄金千两,封地依然是辽东郡不变,只是将其食邑扩大到五千户。

    这个封赏对立下破城大功的李玄来说还是太轻了些,但李玄坦然接受。一个人若爬的太快,只会引起其他人的嫉妒,遭到群起而攻之,李玄虽然不惧,却也不愿在这征讨高句丽的关头遭到小人惦记。

    对沈光,杨广钦赐他“大隋国士”的称号,并擢授从五品的朝散大夫,赐宝刀、精甲、良马,并要将他调入骁果营中任校尉,但遭到沈光婉拒,说是要上阵多杀高句丽人,替数十万战死在辽东的同胞报仇。

    杨广见他说得在理,不仅不怒,反而大加赞誉。

    李玄出列,奏明麾下正缺一名校尉,请求皇帝陛下能允许沈光到冠军营中担任校尉一职。杨广自觉对李玄有愧,便故作大方,点头答应。

    冠军营将士身先士卒,率先攻入城门,立下赫赫战功。所有冠军营将士皆官升一级,队正以上将领赏铜钱百贯,队正以下士兵赏钱十贯。同时,皇帝陛下准许李玄在从军队伍中挑选合适士兵补充到冠军营队伍中,补齐一营三千人的标准规模,并允许冠军营将士优先挑选军库中所有铠甲和武器。

    作为攻城的总指挥,左侯卫大将军杨伦,其爵位由郡王升为亲王,食邑扩大到一万户。

    李世民虽然未在攻城中出力,但皇帝陛下力排众议,以他护驾有功为名擢升为武贲郎将,统领所有骁果。

    一众随行的文武大臣也均有赏赐,包括金钱和战马以及辽东城中的高句丽美女。

    就连那从未出过力的各国使节,只是在破城时说了几句恭维的话,意气风发的天朝皇帝杨广大手一挥,便赐下他们无数金钱。

    将辽东城局势安排妥当后,最后则是关于两万高句丽战俘的处置。不少将领都上表请求皇帝陛下将他们尽数杀之,为同胞报仇。不过杨广没有答允,说大国应当有大国的气度,怎能和一个番外未开化的蛮夷小国一般见识。你被狗咬了一口,难道就要反咬它一口吗?

    对皇帝陛下的这番言论不少大臣都嗤之以鼻,但没人敢反对。

    攻下了辽东城,隋军在辽东总算有了一处安身之所,全军上下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但李玄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这几天,接连有朝中大臣登门拜访李玄,冠军营的帅帐大门都差点被踏破了,幸好有苏烈帮忙应酬,李玄才打着哈哈将这些大臣一一送走。

    他发现,应付这些大臣真是遭罪,简直比打仗还艰难。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李玄根本不怕,可这些大臣个个心怀鬼胎,表明上对你笑哈哈,背地里可能想着怎么整死整残你。

    这天傍晚,李玄拉着苏烈、沈光等几个将领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在他看来,还是和这些并肩战斗过的兄弟在一起舒服些。

    众人初始还有些生疏,但接连互灌了几大碗酒后,感情也就出来了,有说有笑。

    酒至半酣,张天宝举碗对着沈光笑道:“以前听人说起,咱们大隋军中有个‘肉飞仙’,能沿竿上爬十几丈,腾空而下,用手掌拒地,走出十几步后还能安然无恙。原先我还不信,当日见识了沈兄晃绳跃墙的惊险一幕,才肯定实有其事!”

    “只是少年时行走江湖,学了一些杂技,大伙抬举我而已!”沈光面上一红,举起碗和张天宝对干了一碗。

    众人却都来了兴趣,纷纷侧目望着平素最爱八卦的张天宝,等他说起这个趣闻。

    李玄虽然为一军之主,但毕竟少年心性,也来了兴致,将手中酒坛放下,轻轻抓起一块猪头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等着听故事。

    张天宝用目光扫了扫沈光,见他没有不悦的表情,笑了笑,和大伙说起这个典故。

    “沈大哥年轻时骁勇敏捷,闻名乡里。当年,他路过禅定寺的时候,恰逢寺中有高达十余丈的幡竿上系幡的绳索断裂,没有人能够接上,寺中的僧人都很着急。沈大哥看见后,二话不说,从僧人手中接过绳索。但见他口衔绳索一端,搂定幡竿,双手如天仙揽月,两足似蛟龙剪尾,噌噌噌地攀缘而上,直到幡竿之顶穿挂绳子的龙头。他把绳子系完,手足放开,腾空而降,宛如飞燕滑翔,又若流星堕地,眼见快要跌落地面,说时迟那时快,沈大哥双掌疾探,往地面一撑,顺势向后如鹞子翻身,倒退了几十步,方才卸尽下坠之力。围观的人看得既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无不嗟叹惊异於沈大哥的好身手。于是都唤他作‘肉飞仙’。”

    众人见张天宝说得精彩,纷纷鼓掌叫好。

    “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年纪小,爱出风头,现在只怕再也做不来了!”沈光脸皮薄,被人当众说出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脸红到耳根子了。

    “肉飞仙?飞仙倒是不假,不过肉吗,沈兄还需努力才是。”录事参军张秀笑着打趣。

    众人侧目看了沈光一眼,见他身材颇为消瘦,确实和“肉”字有点不大相符,顿时皆哈哈大笑。

    “好了,不要再打趣沈兄了!时候不早,大伙早点歇息吧!”李玄笑着制止了大伙的玩闹,一边拨弄火盆中的木炭一边下了逐客令。

    这辽东天气变化得厉害,才刚过九月(农历),气温便骤然直降,如今已接近后世的零摄氏度,离下雪的日子似乎也不远了。(http://。)。外边北风刺骨,外出都要披件裘衣,窝在营地里也要生盆炭火来御寒。

    幸好,深入高句丽腹地的东征大军接连不断地传回好消息。

    先是远征军的先锋,鹰扬郎将宇文成率领三千骁骑在野外奇袭了一支五千人的高句丽兵马,将他们全歼,并假冒成高句丽士兵,骗取了安市城,为东征大军立下头功。

    接着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攻下了建安,左武卫大将军王仁恭夺取了石城,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在绕阳河一带大破高句丽伏兵,斩敌八千,并一举占领了积利城。

    而从海路进攻的来护儿大将军率军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南端登陆;对卑沙城发起突袭,斩敌数千,俘敌万余人。

    如今,左诩卫大将军宇文述率领的十几万府军已经与来护儿大将军率领的二十万水军汇合,向马訾水(鸭绿江)挺进,一路进逼平壤。

    大军所过之处,部落村镇皆望风而降。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但不知为何,李玄心底总有一丝不安,或许是他杞人忧天,但后世的经验告诉他,一个人居安思危并无任何坏处。况且,此时距离历史上的大隋王朝崩塌已经不远,若大隋征辽真的大获全胜,朝廷携大胜之势回朝,大隋王朝应该不会这么早灭亡才对。

    “将军,陛下在城主府召集众将议事!”一道急促的声音在营帐外响起,打断了李玄的独自沉思。
………………………………

第五十三章 钦差人选

    “这么晚召见,莫非前线出事了?”李玄心中冷不丁冒出这个念头。

    他随手取了件白色貂皮大裘披上,猫腰走出营帐,跨上士兵早就备好的千里一盏灯,跟在传令的内侍身后,往城主府方向疾驰而去。

    本来,杨广给李玄在城中安排了一栋豪宅,但李玄以战争情况下不宜与将士们分开为由推辞掉了。现在他和冠军营的一众将士被杨广安顿在城西大营中,离城主府有一段距离。

    城主府大厅,杨广端坐在高位上,表情严肃。李世民昂首挺胸侍立在皇帝身侧,一众文武大臣皆已在大厅中就位,个个敛神屏息,大气都不敢出。

    大约一刻钟后,李玄从外健步走入,正要下拜行礼,杨广一摆手道:“事态紧急,所有礼节暂免,冠军候请入列!”

    李玄应了声是,走到杨伦身后站好。

    有意思的是,李渊正好也在场,和李玄相对而立,李家父子三人可谓同列一殿。

    “驸马都尉,宇文大将军要你传什么话,你说给诸卿听听。”杨广右手轻叩着身前案台,沉声说道。

    宇文士及出列,朝着杨广拱手一礼,朗声道:“不久前,我军攻下泊勺城和泊勺水寨,正要渡过马訾水,进逼高句丽都城平壤。高元突然派人请降,说愿意向我大隋称臣,并割让马訾水以北所有城池给我大隋。几位大将军认为高句丽人阴险狡诈,高句丽使者的话并不可信,他们的意见是直接渡过马訾水,兵临平壤,先擒住了高元再说。但裴大人不同意,取出密旨,说身负陛下重托,若高句丽投降当欣然接受,双方签订城下之盟,而不是继续东进,以免大军陷入战争泥泞,抽不开身。”

    杨广点点头,道:“没错,是朕让裴世矩如此行事!”

    宇文士及道:“陛下的旨意臣等自然不敢违背,因此几位大将军皆按兵不动,着手准备与高句丽签订盟约的事宜。但高元派来议和的大臣却提出条件,要求陛下派出使者携带传国玉玺前往泊勺城,要我大隋使者先在盟约文书上盖章,他们才肯签字盖章。”

    杨广沉吟了片刻,说道:“高句丽蛮夷小国,此举纯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我天朝上国理应有大国风度,不与蛮夷小国一般见识,答应他便是。”

    “陛下所言极是!”宇文士及不声不响拍了个马屁,接着一脸担心地奏道:“但我东征大军一共有将近三十五万兵马,除了在各个攻占下来的城池留下部分驻兵外,泊勺城中仍有将近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巨大,军中存粮只怕撑不过一个月。”

    “对于高句丽此举,诸位爱卿怎么看?”杨广居高临下看着一众大臣,问道。

    民部侍郎裴蕴率先出列,禀道:“陛下,高句丽愿意投降是好事。如今我们只需选出一个信得过的大臣携传国玉玺前往泊勺城,在盟约文书上盖章便可。而高元小丑一旦在盟约上盖了章,他便不敢毁约,一旦毁约便是失信于天下,他堂堂一国之主必不敢如此行事。如此,东征大军便可早日撤回,我大隋百万雄师也可尽早班师回朝,接受万民庆贺!”

    “裴大人想法虽好,但这未必不是高句丽人的缓兵之计。若他们假意投降,目的是拖到我远征大军粮草告罄,等我军军心不稳时,再发动突袭。如此,我数十万府军精锐危矣!”黄门侍郎虞世基出列说道。

    外人若听了虞世基这番话,皆会认为此人敢在皇上面前报丧,定是个大大的忠臣,是国之栋梁。

    但知悉内幕的人却不会这么认为。

    众所周知,裴世矩和裴蕴皆出自河东裴家,是北方世家门阀的代表,而虞世基则出自江南门阀。两家虽皆为世家望族,却一直存在暗中争斗。

    大隋一旦真的与高句丽达成盟约,那么前线的裴世矩便等于立下了大功,而裴家的势力必将更加壮大,这是虞世基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所以才说出这么一番看似深谋远虑,实则是诛心的话。

    李玄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