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猛虎-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情成了,甘奇大喜说道:“多谢先生。”

    “不必谢老夫,此举大善,有才之人何其多,却又有多少人苦于没有门路一展才华,文人之事,你都愿意倾家荡产了,老夫岂能袖手旁观?”胡瑗心中只念,这样的好学生,再给我来百八十个。

    说着说着,两人已经来到了内舍学堂,学堂之内,正有老博士在讲经,太学博士可不是名头,而是官名,官名就是博士,七品官。

    老博士见得胡瑗来了,连忙停了讲经,起身施礼。

    胡瑗示意不必多礼,然后走进学堂,学堂很大,能坐百人有余,鸦雀无声,这个时代的课堂,尊师重道自不用说,交头接耳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有人都起身与胡瑗见礼,胡瑗方才介绍起身后的甘奇:“此乃甘奇甘道坚,如今也是太学生,尔等都是同窗,当亲近友爱,多多交流。甘道坚乃世间少有之大才,尔等与之交流,必然获益匪浅,太学能来如此大才,也是幸事,都来见过。”

    胡瑗这一通捧,甘奇都不好意思了,连忙先与众人行礼:“在下甘奇,见过诸位。”

    所有人都看着甘奇,有服气的,有仰慕的,也有不服气的,甚至也有不爽的。

    这次落榜的刘几,自然就是那不爽的,不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他刘几本是这太学首席,忽然间来了一个甘奇,胡瑗还亲自带来,当着众人的面一通夸,隐隐就把甘奇夸成了这太学首席。

    虽然太学首席只是个虚名,但是这个虚名的用处可不小,带来的好处多了去了,刘几平常口中说着无所谓,但是心中岂能真不在意?

    “见过甘兄!”

    “甘兄有礼!”

    胡瑗见得众人见礼,捋着胡须在笑,低头抬手一指,说道:“道坚啊,往后你就坐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以后就专属你一人了。”

    众人抬头一看,皆是惊讶不已,为何?

    因为胡瑗指的位置,竟然是老博士的右边,这个位置,一般坐的是太学直讲之类的人,也是讲课的老师,比如司马光,就做过太学直讲,等于是讲师,博士不讲课的时候,讲师会来讲课。或者博士讲课的时候,讲师也会在一旁陪同辅助。

    “这个位置,不合适吧?”甘奇说道。

    却听胡瑗一摆手,说道:“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坐此席,当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不可辜负了众人。”

    甘奇看着满场众人,往那个位置走了一步,又停住了,说道:“先生,当真不合适。”

    “坐,坐下。”胡老头还有些不高兴了。

    甘奇一屁股坐下,抬头一看,呜呜泱泱一百多号太学生在下,这种感觉……嗯,还不错,有点香。

    胡老头这便算是满意了,左右挥挥手臂,说道:“继续上课,继续讲经。”

    老博士姓龚,礼送胡老头出去之后,回到自己座位,却又频频转头去看身边的甘奇,似乎有些不习惯一个胡子都没有几根的人坐在自己身边,老博士倒也不是看不起,就是有些好奇,刚把书翻开,却又顿了顿,转头与甘奇说道:“甘道坚,你初来乍到,要不要说上几句?”

    甘奇愣了愣,摆摆手:“博士,这般不好吧,还是您说,您说。”

    “不必拘礼,说上几句。”老博士笑道。

    说什么好呢?一众太学生在下,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大宋朝未来的栋梁之才。

    说四书五经?惹不起。

    说历史故事?还是有点惹不起。

    说地球是个圆的?可能要被人喷,慎重慎重。

    说个笑话段子?这个行,就是有点不合时宜。

    不说?不说也不行,甘奇还得忽悠一帮小弟拿笔卖命,这么好的机会,不说点啥震慑一下众人,那就亏了。

    那到底说点啥呢?

    。m。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让甘道坚到中间来

    甘奇还在想着该与这些栋梁之才们说点什么?忽然智慧之光一闪,开口说道:“诸位同窗皆是朝廷栋梁之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在下甘奇初来乍到,不敢托大,但是博士非要在下说上几句,在下不敢谈圣贤之道,不敢言古往今来,在下近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便与诸位同窗一同探讨一二。”

    老博士见得甘奇开口了,便接道:“道坚不必如此客气,往后皆是同窗,当与大家熟络一些,是何问题,但说无妨。”

    甘奇点点头,说道:“学生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到底我辈为何而读书?为何非要读圣贤之书?又为何非要人人都读圣贤之书?”

    这个问题,乍一听,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连老博士都微微皱了一些眉头。

    那些听过甘奇一些传说故事,本还对甘奇稍微有一点崇敬之心的人,也大多一些失望,失望甘奇问了这么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

    不爽甘奇的刘几,却是立马开口答道:“甘道坚,这般问题,莫不是问那蒙学孩童的?”

    “哦,原道在下还没有想清楚蒙学孩童之问,惭愧惭愧,便听刘兄指教一二。”甘奇一脸谦虚谦虚,还拱手,好似真心发问。

    刘几微微站起,扬头四顾,然后答道:“我辈读书,那自然是为国为民,学圣贤之道,知天地轮回,明道德高尚,教化众人,使政稳国强,使安居乐业,才乃吾辈读书人之夙愿。”

    答得好!

    甘奇也连连点头,但是这算不得很好,甘奇早就说过更牛逼的概括了,便听甘奇说道:“吾有一言,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本以为此言之后,便知为何读书。为何要读圣贤之书。奈何近来陡然多想几番,却觉得还未解惑,实在惭愧。”

    老博士闻言,立马说道:“道坚此‘四为’之言,已然道尽读书人所有追求。难道这还不足以解惑?甘道坚还有何惑?”

    刘几微微沉脸,他自然记得起甘奇说的这四句话,比他概括得好。

    甘奇忽然面色一正,问道:“在下心中之惑,便是为何非要人人都读圣贤之书?”

    刘几听得这一语,忽然有些惊喜,这么发问,难道没有大逆不道之嫌疑?不读圣贤之书?还要读什么书?难道甘奇是看不起圣贤?对圣贤之道起了怀疑之心?

    刘几哪里还能放过这么一个大问题,开口问道:“那依你所想,不读圣贤,读什么?读歪理邪说?圣贤不敬,你还敬什么?”

    甘奇看着有些激动的刘几,懒得去管,自顾自开口:“后来,我终于是想明白了,为何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何古有华夷之辨,而今却无?为何八千里江山,一去数月不达之地,依旧能归心归德?为何整个国家民族能聚在一起?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是读书的根本。”

    老博士闻言,已然又问:“何解?”

    甘奇答了一语:“国大以刀兵服之,必分崩离析。民心以刀兵压之,必大乱从生。何以凝聚人心?乃思想也,众人同思想,便可千秋万代。众人异思,百里外便成异国,何况八千里?此乃读书之本质也。圣人言,天下大同。此大同者,依我之思考,便是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才是读书之本质。”

    在后世,不知有多少人在喷儒家,因为儒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儒家就算有再多的问题,但是他的一个功劳便可掩盖所有问题。这个功劳就是天下大同。

    全世界有多少个民族?多少种文化?多少种文字?多少个国家?

    这些民族,这些文化,这些文字,这些国家,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又有谁还在?又有谁一直保持着延续,又有谁一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是,又有哪个国家与中国一样,一直保持着极为庞大的领土?

    儒家的洗脑,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洗脑,应该是个褒义词。罗马帝国去了哪里?波斯帝国去了哪里?迦太基帝国去了哪里?拜占庭帝国去了哪里?查理曼帝国去了哪里?奥斯曼帝国去了哪里?横贯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又去了哪里?

    文明崛起之地,除了中国,哪一个地方不是成了破碎一片?大小国家林立?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巨大国家,几个月走不到边境的国家,在没有通讯手段的时代,一封信今年寄出去,明年还不一定到得了,该如何保证永远凝聚在一起?

    儒家洗脑的功劳,是不是在这一刻凸显得淋漓尽致?

    连宗教这种真正最为洗脑的方式,都做不到这一点。基督教也能分成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也会因为这些问题互相攻伐,破碎一片。***世界,就更不谈,什叶派、逊尼派,更是仇敌。

    唯有儒家,永远是那个儒家,虽然儒家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但是却没有东正儒家,没有新儒家,更没有东正儒家中国,也没有新儒家中国,几千年后,中国还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中国,就算在短暂失落之后,再复兴崛起也比其他国家简单而又快速得多,统一思想的力量之大,不必多言。

    儒家早已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虽然有许多进步,抛弃了许多糟粕,有了许多新的东西。但是中国人本质上,依旧还是儒家思想在引导整个社会的运作。

    比如中国人有别于西方许多国家的家族家庭理念,比如中国人对于婚姻的理念,比如中国人对于长辈、家长、政府,乃至国家的理念。都与别人不同,好坏不谈,只说这些理念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来自儒家的影响。家国天下,千年之后,依旧还是家国天下。这些特有的东西,身在其中,只觉得再正常不过,但是一旦真正有机会与别人交流对比了,才知道独一无二。

    今日这太学之中,第一次有人这么来解析儒家,解析为什么读书。已经脱离了儒家的内容,直接解析儒家的本质。

    其实这个本质,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就是甘奇最后的那句话“统一思想”。儒家的职责,就是统一思想,甚至谁接受了这个思想的统一,谁就是中国。这也是华夷之辨的根本所在,你接受了这个思想,你就是华夏,这种办法,也是同化其他民族最佳手段。

    一旁的老博士听得愣住了,他讲了一辈子的经典,讲的都是儒家的内容而已,从未跳出儒家的内容去深入思考过儒家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本质。

    老博士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满场也是寂静一片。

    唯有甘奇看着这般场面,心中一喜:嘿,镇住了,可以,这效果不错,小样,我还治不了你们?

    还真治住了!

    门外忽然传来老学究胡瑗的打破平静的声音:“好,说得好。读书之道,在于统一思想,原来圣人所言天下大同,便是这么一个天下大同,妙啊,实在是妙!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甘道坚,你实乃不世之大才,千百年一遇之大才也。”

    原来这老头一直就在门外没有离开,甘奇见得胡瑗走了进来,连忙起身:“先生过奖,先生过奖。”

    胡瑗走了进来,直接走到讲台之上,说道:“龚博士,你让一让,让甘道坚到中间来,让他继续说,继续讲。”

    甘奇连连摆手:“不了不了,说完了说完了。”

    “诶,岂能说完了?有此大道之思,岂能不详细解析?来来来,继续说,继续说。”胡瑗热情非常,连连作请。

    “不敢不敢,学生些许小道,此来进学,当多听博士讲经。”甘奇还在摆手,心中在想,大爷,我霸气已经侧漏完了,效果也达到了,算了算了。

    胡瑗见得甘奇百般推脱,转头又与老博士说道:“龚博士,刚才甘道坚之语,你当记下送来我这里,此般大言,当著书立说传世。”

    甘奇想要岔开话题,连忙上前去请老博士,口中还道:“博士请,博士讲经,学生洗耳恭听,洗耳恭听,学生读圣贤,疑惑甚多,还请博士多多解惑。”

    不想老博士闻言,忽然说道:“先下课,先下课,待老夫记下甘道坚适才之言,着实教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一声下课,许多学生都从座位而下,涌上头前,直接把甘奇围了起来。

    却看那刘几,见得甘奇众星拱月,只觉得心中满是酸意,自己这太学首席,难道就要这么拱手让人了?

    。m。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弟何琛何文敬,见过道坚兄,有暇一叙共饮!”

    “好好好,有时间喝酒,有时间喝酒。”甘奇手拱个不停。

    “在下冯乐冯子鱼,道坚兄喝酒一定记得带上我。”

    “好好好好,一定一定。”

    “道坚兄有礼,小弟李进山,还请多多指教。”

    “好好好,指教指教,一定指教。”

    “见过道坚兄,小弟万得安,见过见过。”

    “嗯?你哪一年的?今年几岁?”甘奇看着万得安满脸的大胡子,问道。

    “小弟今年二十有七,惭愧惭愧。”

    “你是大哥,我是小弟,我今年十九。”甘奇拱手谦虚。

    “诶,达者为兄,达者为兄,小弟有礼,小弟有礼。”

    “客气了客气了。”

    忽然有一人冲到甘奇面前,左右看了看,轻声问道:“听闻道坚兄有考试的绝技秘法?可是当真?”

    “没有没有,考试哪里有什么绝技秘法?都是别人瞎说的。”甘奇解释着。

    “诶,往后道坚兄与小弟就是同窗了,若是有秘法,一定不要忘记了小弟,小弟名叫孔子祥,家中有钱,家中有钱。”

    “有钱?有多少钱?”

    “大名府外,良田万顷。”孔子祥几乎把嘴巴凑到了甘奇的耳根。

    “哦,这秘法也不是一定没有,有还是可以有的,私聊,私聊。”

    “好,多谢道坚兄,多谢道坚兄。”孔子祥高高兴兴转头去。

    老学究胡瑗说道:“下堂课,道坚你来讲吧。”

    “先生,实在抱歉,学生稍后还有要事要办,下次来讲,下次来讲。”甘奇已然起身,拱手作揖:“告辞告辞,下次再来拜见先生。”

    胡瑗一脸的可惜,点点头:“去吧去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吧。”

    “多谢先生。”话语说完,甘奇已然转头而去。

    胡瑗满脸遗憾,说道:“这甘道坚啊,什么都好,就是懒,太懒。”

    龚博士从讲台起身,把一张纸送到胡瑗面前,说道:“先生,甘道坚之言,学生已经记录完毕,这著书立说之事?”

    原道龚博士本是胡瑗的学生,龚博士也可以勉强算是礼部官员,这胡瑗的门生,当真是把礼部都占得差不多了。

    胡瑗摆摆手道:“著书立说之事,看来这甘道坚是懒得费心了,罢了,老夫来带他写吧。如此才思,不传与天下人知晓,实在可惜了,天下大同啊,这一句圣人之言,直到甘道坚这里,才算真正解出了其中之意。明日考试,就考这一句‘天下大同’。”

    “学生这就去安排明天考试之事。”龚博士一礼而去。

    再看满场众人太学生,一个个臊眉耷眼,待得胡瑗也走,立马嗡嗡一片。

    “考试,唉……”

    “又考试,要人命啊。”

    “考考考,先生的法宝。”

    “考考考,跑不了。”

    太学内舍学堂里,哀嚎遍野。

    甘奇还在为自己一番装逼而高兴不已,总算是把这帮太学生给镇住了,水军在手,天下我有。

    接下来甘奇考虑的就是该喷谁呢?又该喷点什么事情呢?

    大喷子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