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猛虎-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臣入宫之时,曹杉正去开封府。”曹佾模棱两可答道。

    赵祯闻言点点头:“你也出宫吧,一并去开封府投案。先投案再说,主动投案者,也能罪减一等。”

    赵祯似乎真把话听成了曹杉去开封府主动投案了。

    曹佾闻言答道:“遵旨,臣这就去开封府投案。”

    曹皇后也起身说道:“官家,妾身陪着大兄去投案。”

    赵祯点了点头,说道:“你陪着去吧,掳掠妇女、杀人获罪,天经地义,能赔则赔,能补则补,尽量让家眷息怒,再来与律法求情。也与包拯说一说,尽量不要宣扬此事,多少也保全曹家些许名声。”

    曹皇后一礼,心中早已感激不尽,赵祯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就已经把情分都念了。

    开封府中,甘奇的手臂包扎好了,手掌也包扎好了,坐在包拯班房之中。

    包拯也在皱眉沉思,这件事情的压力虽然还未来,但是包拯已然就有了预料。

    过得片刻,包拯开口问道:“甘奇,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为妥?”

    此时的甘奇倒也没有想到包拯会突然问自己的意见,虽然有些诧异,却也连忙沉思片刻,答道:“回包待制,此事想要妥当,只怕很难。只能有一个折中之法。”

    包拯问道:“如何折中?”

    “所谓折中之法,便是又要顾及陛下之情感,结果不能让陛下不能接受,又要顾及律法之威严,还要顾及情理,更要对得起死去的受害人。这般之法,便是折中之法。”甘奇答道。

    包拯点点头,叹气:“你这说是折中,换句话,便是要面面俱到,天下哪里有这般面面俱到之法?”

    甘奇再答:“兄弟二人,曹杉必要处斩,如此方能明正典刑,才能让受害者心安。曹佾从罪,虽也罪大恶极,但是其已断去一臂,可另重判之,留其一命,便是照顾陛下之情。余下者,倒是无所谓,该杀则杀,该判则判。”

    包拯摆摆手道:“还有一人,你忘记了。”

    “曹皇后?”

    “对!她就这两个兄弟,一个处斩,一个重判。曹家本是开国功勋之后,她如何能接受得了?”包拯又问。

    甘奇又答:“官家向来仁慈,这份情便留给官家去做。”

    “大赦天下?那这般判罚,还能有什么意义?”包拯问道。

    “所以包待制当一切从速,速判速决,判曹杉斩立决,判罚之时,立马执行,当堂斩杀。”甘奇语气平淡,却又杀气凛然。

    包拯含笑接道:“然后再判曹佾重罪,让官家大赦天下把他给放了?”

    甘奇点头。甘奇之所以能点这个头,是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还在开封府大牢中的甘狗儿,甘奇早就在等着这个机会,一个大赦天下,甘狗儿就能出得牢狱,成为自由身。否则再拖下去些时日,甘狗儿当真就要去大名府的牢城里当配军了。

    可见甘奇心中,不论有多么大的仇恨,曹佾的命,也远远没有甘狗儿的自由重要。

    包拯闻言已然连连点头,脸上难得有了一些真正的笑意,口中说道:“甘奇啊,你当真不错,你若为官,当是一个好官。”

    甘奇看得包拯笑意,似乎明白过来什么,问道:“原来包待制早已心有定计了,刚才不过都是在考教学生而已?”

    包拯含笑不语,只是欣慰点头,又上下打量了一下甘奇,开口问了一语:“你年岁几何?”

    甘奇愕然片刻,愣愣答道:“十九不满。”

    “不满而立啊?小了点,你可有字?”包拯又问。

    有字?什么字?甘奇一时之间反应了一下,答道:“未曾取字。”
………………………………

第一百零四章 甘奇,甘道坚

    “未曾取字,也好,本府帮你取一个如何?”包拯开口问道。

    甘奇此时有些意外,取字这种事情,一般都来自家中长辈,读书人二十岁及冠而字。也有人会去求一些名士大儒来取字,便是为了攀附名声。

    但是鲜少有名士大儒会主动去给一个人取字的。

    包拯主动开口要给还没有及冠的甘奇取一个字,是个什么道理?

    甘奇脑中还在想,口中已然答道:“多谢包待制。”

    包拯又笑了笑,偏头微微一想,慢慢说道:“你单名一个‘奇’字,奇倒也不是不好,但是以奇为主,失了正道。当以正合之,不若取个‘道坚’如何?甘奇、甘道坚。人生无常,道路艰难险阻,愿你坚持正道一心,不偏不倚不动摇。”

    能找这两个字给甘奇,倒也符合包拯为人处世的秉性。

    “甘道坚……”甘奇念了一下,倒也不拗口,其中更有教导警示之意,甘奇点头作揖:“拜谢包待制。”

    包拯极为满意点点头:“为人为官,当坚守正道之心。”

    “学生谨记包待制教导。”甘奇有礼有节再答。

    包拯忽然笑着摆摆手道:“不必生份,若是你愿意啊,往后称一声先生、老师,皆可。”

    甘奇闻言头一抬,这一遭还是真没有想到,包拯意思已然太明显不过。

    包拯不是那种弯弯绕绕的人,想要甘奇拜在自己门下,便直言而说。显然是甘奇在包拯面前表现出来的文才与品格,正好让这位圣贤君子人物看中了。

    包拯今年五十有八,虽然活不得几年了,但是包拯这一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不论正史、野史,或者是民间传说,包拯的评价上,都没有一句坏话。就算有人想方设法去黑包拯,都不知道找什么借口,唯一能黑的,就是把一个面白如玉的人硬生生说成了个大黑脸。

    这样的人,其实本并不适合官场,这样的人历史上有不少,比如明朝的海瑞,下场就不美。但是包拯也是幸运,偏偏就遇见了菩萨心肠的皇帝赵祯,才有了包拯的政治生涯。

    否则换得任何一个皇帝,如包拯这样的人,没事就与皇帝宠臣死磕,没事就破坏官场潜规则,没事就把吐沫星子喷得皇帝一脸的人,哪里还谈什么政治生涯?

    也唯有仁宗赵祯,被包拯喷了一脸的吐沫星子,连擦都不擦,一直忍着,忍到后宫贵妃那里,才背过身去擦脸上的吐沫星子。

    这样的皇帝,才容得包拯在官场上的道路。

    此时的甘奇,愿意拜在包拯门下吗?

    甘奇并没有丝毫犹豫,包拯是真值得人尊敬的那种人,甘奇也没有想过多少关于自己政治生涯的事情,纳头已拜:“学生甘奇,见过先生!”

    包拯笑着点头,下案,扶起甘奇,说道:“好,好啊。好好读书进学,考下进士。有人当官为钱财,有人当官为名声。到得我这里,钱财也无,名声也不好,你却愿意。看来你我,当真是一路人。”

    包拯说自己名声不好,并非百姓中的名声,而是朝堂上的名声,有那么一帮子人,是真的不待见包拯,甚至讨厌,比如欧阳修。

    包拯不惹人喜欢,也是他这又臭又硬又直的脾气秉性。

    不想甘奇答道:“先生不必担忧,钱财而已,学生赚得到,名声之类,学生自己也争得来。”

    包拯听得甘奇之语,哈哈一笑,说道:“你比我厉害,名利自有,便更少了掣肘,仕途之上,洁身自好也就简单了。”

    包拯话语是有道理的,甘奇自己赚钱赚名,在名利之上就无所求,不会想要去贪污受贿听得奉承,自然就洁身自好了。

    这师徒名分就算是定下来了,甘奇颇为开心,但是包拯似乎比甘奇还要开心。

    两人重新落座,还未再交流一番师徒情感,门口已然有人来报:“禀待制,皇后娘娘驾到,已然入府。”

    包拯起身,先深呼吸一口,然后对甘奇招了招手,起身出门去迎接。

    曹皇后已然入内,已然又是大黑脸的包拯才出门就碰上了,躬身大礼拜见。

    曹皇后连忙俯身去扶:“老相公不必如此大礼,快快请起,厅内落座。”

    包拯起身,先看了看一旁抬着的曹佾,还有御医跟随在旁。包拯作请:“曹皇后请!”

    曹皇后点点头,反而也抬手作请:“老相公先请。”

    可见这个曹皇后是个极为知进退的人,今日来有事相求,姿态极低,连称呼都用相公。

    包拯又再作请,如此,曹皇后才先入门口,又回头来请包拯。

    甘奇就这么跟在一旁,待得曹皇后与包拯等人都落座了,甘奇也未落座,只是站在一旁。

    曹皇后自然也看到了显眼的甘奇,问包拯:“老相公,这位是?”

    包拯介绍:“此乃臣之弟子甘奇、甘道坚。”

    “甘奇?”曹皇后回头看了看曹佾,眉头已皱,又问:“读书人?”

    包拯谦虚一语:“颇有家学,未得功名。”

    “嗯?他可是当街持械伤了人?”曹皇后一边说话,还一边回头看曹佾,此时的曹佾也一脸错愕。实在不知道为何甘奇这么一个杀才,忽然就成了包拯的弟子了。

    包拯义正言辞答道:“乃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好,好个见义勇为。”曹皇后语气有些奇怪说完,又道:“且不谈见义勇为之事了,本宫今日前来,乃是带着大兄前来投案的,事已犯下,自当受罚。其中缘由曲直,相信老相公也能秉公查明。见义勇为与否,老相公也当再查探一二,方好定夺。”

    包拯面无表情说道:“这是自然,臣既然掌了开封府印,定当秉公无私。”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曹皇后说完又道:“临来之时,官家交代了一语带来,说多少要顾忌一下我曹家的脸面与名声。”

    这就是圣谕了。

    包拯连忙郑重其事站起,端正衣冠,躬身大拜:“遵旨。”

    “本宫大兄既来投案,便不会有其他多想,念得大兄重伤在身,当许其归家治伤,开堂审案之时,自当前来受审。”曹皇后还是关心着自己的兄长,想要来一个保外就医。

    包拯已然眉头一皱,答道:“如此怕是不合规矩吧?”

    曹皇后凤眼一睁,问道:“如此小情,老相公也要夺了去吗?”

    “老臣只是秉公而已。”包拯当真有些倔、有些轴,旁人看来,兴许也有些过分。

    曹佾却有气无力开口说道:“无妨无妨,既来投案,秉公就是,只要有大夫治伤,死不了的……”

    曹皇后已然站起,双袖一拂,拢于腹前,开口说道:“包待制可勿要谋了私情,本宫会看着你秉公办理。官家那里,也当有个交代。那女子人在何处?唤来与本宫一见。”

    曹皇后这一语,就是打机锋给包拯听了,让他知道来自皇帝的压力,让他好好审理这件案子,不要太过分。

    包拯哪里是领情之人,开口答道:“那女子伤重,昏睡不醒,怕是难以来见。”

    “呵呵……”曹皇后笑了笑,左右看得一圈,吩咐随行之人:“来人啊,把东西抬进来,就放在这里。”

    几个大箱子已然往内而来,包拯问了一语:“不知皇后这是何意?”

    “不必多想,你包待制何等刚正不阿,可不是贿赂与你。乃是给那女子的一点补偿,希望她能节哀顺变,往后能有一个富贵的生活,若是留有子嗣,也能好好养大成人。”曹皇后说完,正了凤冠,抬起裙摆大袖,端庄而出。

    包拯起步相送,甘奇看着地上的曹佾,莫名有一股悲哀之感。

    甘奇心中也在想一个问题:这般的大宋朝,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

第一百零五章 君子当佩剑,推官司马光

    包拯送走了曹皇后,也知道自己是彻底把这位皇后给得罪了,还不仅得罪那么简单,甚至是结了仇怨。

    包拯似乎也并不在乎这些,回到府衙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差人整理笔录。

    伤了左手的甘奇,也留在开封府中,还帮包拯打起了下手。

    因为包拯那个主要的助理而今被贬到西北边境了去,也就是之前的推官。

    新推官还未到,包拯已然上书几次要人,尚书之下吏部却还没有把新任推官派来。

    甘奇算是暂时帮忙做一些推官的差事,整理笔录,核对卷宗,甚至也会去询问一下刘世珍的同窗,但是甘奇并不下牢狱里去盘问曹府的那些羁押罪犯。

    包拯又一次往吏部递送了公文。其实如今,整个汴梁城都知道开封府有大案要查,两帮人持凶街头火并追杀的事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那曹家保留脸面的想法,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衣,事情闹得这般地步,起还能遮得住?

    连得在家备考的苏辙,都听得街坊邻居说起此事,到处跑的苏轼就更不用谈了。

    起初苏轼在楼宇里听人说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甘奇他太熟悉不过,当街杀人?

    苏轼有些不敢相信,即便苏轼知道甘奇平常里也习练一些武艺,但苏轼还是不能想象甘奇当街杀人的事情,更不能想象甘奇竟然把曹家国舅爷的手臂都给砍了。

    事情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是说法不一,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清楚明白的说清楚事情原委,直到悦来客栈住的一众杭州举子从开封府回来,事情的原委才慢慢清晰起来。

    苏家兄弟俩碰面之后,一起往外去打听情况,倒也知道这件事情与杭州举子有关系,所以兄弟俩特地往悦来客栈而去。

    悦来客栈早已人山人海,各处来探消息听故事的人不计其数。

    兄弟俩听到了真正的原委之后,对视几眼,苏轼开口叹道:“甘兄啊甘兄,真是有胆量,如此见义勇为,当真有春秋战国君子之风,大唐游侠气魄。大宋朝百年许,何曾出过这样的人物了。”

    苏辙敬佩一语:“太白有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原道说的就是这般人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苏轼却又摇摇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士族文人,就不配剑而行了。今日甘兄仗剑行,乃古之君子也。”

    显然苏辙与苏轼兄弟二人听到的故事版本,还是与事实有些出入,也是因为甘奇与包拯就没有真正说实话,甘奇只说自己大早入城采买,恰巧碰上了。而今在悦来客栈传的故事版本,便也如此。

    苏辙听得自己苏轼如此说,开口一语:“大哥,不若咱们一起打造一柄君子剑送与甘兄如何?”

    苏轼闻言想了想,答道:“既然你我与甘兄为友,那便打三柄剑,往后三人佩剑行,便要与这世间所有文人不一样。”

    “好,大哥说得好,从周礼以下,君子就当佩剑而行,连唐人挥毫泼墨,都是剑不离身,何以我等不能效仿之?走,大哥,铸剑去。”苏辙激动说道。

    年少热血,不外如是。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年轻人的热血激情?

    兄弟二人听着甘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命守卫人间道义之事,已然热血沸腾。

    铁匠铺内,兄弟二人花了重金,铁匠抛开了所有的事情,先为二人铸剑。

    二人看着铁匠肌肉鼓胀挥舞着铁锤,还有火花四溅,心中也跟着激动不已。

    “待得剑成,你我兄弟与甘兄,才有资格为友。”苏轼说道。

    “嗯,剑成,咱们才有资格往开封府去寻甘兄。”苏辙接道。

    也如苏辙所言,士族,也就是能读书的阶层。在华夏历史之中,从来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春秋战国,读书人骑马上阵,为将为帅,亲手杀敌不在话下。汉时,读书人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