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的女儿在宋朝可没有那么好娶的,驸马爷也没有那么好当,娶回来可是得供着养,那是姑奶奶。宋朝皇家女儿的飞扬跋扈,那是连宋朝皇帝都看不过眼的。
宋英宗赵曙,也就是现在的赵宗实,临死之前的遗言,竟然都不是交代什么家国大事,而是跟自己的太子赵顼交代,一定要让宗正司这些有关的部门好好管理皇家女儿,要改规矩,要让这些公主郡主们知道伦常有序,不可在婆家不遵长辈,飞扬跋扈。
但是宋英宗死后,这件事情却还没有解决,有关部门还是没有管。
大宋皇家的女儿,那是真惹不起,不是个别惹不起,而是全都惹不起。甘奇这般思想之人,岂能真娶一个姑奶奶回来供奉着?大好青春,总不能供着一个姑奶奶过一辈子?连生理上的事情还要看姑奶奶的脸色。到时候娶个妾都不敢娶,这日子还怎么过?
甘奇听得苏轼之语,没好气说道:“要不子瞻你代我?”
苏轼岂能不懂这些?连连摆手说道:“我不要,还是甘兄你福缘深厚,消受得起,”
苏辙笑道:“若是那姑娘长得美,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若是长得难看,我劝甘兄赶紧躲一躲。”
甘奇连连摇头:“交友不慎,交友不慎!也不知道到底如何就教她看上我了。”
“甘兄不是说紧紧是可能吗?可能而已。不必太过着急。”苏轼安慰一语。
此时门口忽然见得苏洵走了进来,还未进门,已然高兴大呼:“喜事啊,喜事啊,我儿好生厉害,运道不凡,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苏洵几十岁的人了,蹦蹦跳跳就进了家门,当真喜不自禁。
苏轼闻言问道:“爹,什么事情让您老这么开心?”
苏洵见得甘奇在自己家,也不意外,已然再说:“为父头前又去了一趟欧阳学士府中,你道如何?那欧阳学士一见为父,直把你三人夸个不停,还说昨夜在汝南郡王府里,汝南王也直夸你三人,还吩咐人去请你们,却落了个空,汝南王好生失望。昨夜诗会,整个汴梁,就属你们三人最是出彩了。”
甘奇与苏轼苏辙对视几眼,三人各自点头,这就算是明白了,连甘奇也明白了。
甘奇面色一沉,一拱手:“伯父,在下先行告辞。”
说完甘奇出门就走。
苏洵愕然片刻,指着甘奇的背影问道:“子瞻,甘奇这般匆匆而走,是有何急事不成?”
苏轼闻言大笑道:“爹,这段时间怕是看不到甘奇了。”
“为何?”
苏辙也大笑道:“他躲命去了,此番若是躲不过,甘奇这一辈子怕就是毁了。”
苏洵一脸懵圈,问道:“甘奇这是犯了什么大案子?杀人了不成?”
兄弟俩相对大笑不止,前仰后合。
已然走到街上的甘奇,喃喃自语:“他娘的,这回看来是真要躲上一躲了,杀人老子都没有躲过,写首词出来还得去躲。附庸风雅,附庸个毛的风雅啊。”
边嘟囔着,甘奇边往城外飞奔,出城,过桥,准备上大道回家收拾几件衣服,到附近寻个地方躲上一躲,天下第一武道会开幕在即,还不能躲远了。
一边走一边算计的甘奇,刚刚走下拱桥,忽然听得身后一身呼喊:“甘奇,站住,正好寻你。”
甘奇回头一看,连忙低头假装没有看到,抬腿就走。
“甘奇,站住,快快快,围起来围起来,莫教他跑了。”呼喊之人,正是带着十几个小厮的赵宗汉。
十几个小厮闻言,蜂拥而上,码头人多得比肩接踵,甘奇还未穿出去,就被堵个正着。
“我说你跑什么呢?我大姐要见你,随我走一趟。”赵宗汉开口说道。
甘奇捏着拳头,正在思考……要不要动手。
………………………………
第四十九章 你可是看不起我老赵家
甘奇抬头看着赵宗汉,赵宗汉看面相不是一个凶戾之人,还颇有点白面书生的味道,甘奇微微松了双拳,开口说道:“世子,不知你家大姐寻我所为何事啊?”
赵宗汉答道:“倒也不知有何事,我回去与大姐说了,说你家豪富,你生得高大,长相不丑,见着我也是不卑不亢,所以我大姐有吩咐我来把你带去见一面。”
“我……我可不可以不去啊?”甘奇问道。
“不去?不去也得去,你若不去,我回去还有得好?我大姐的竹条子抽起人来,心狠手辣得紧。”赵宗汉答道。
“你怕你大姐?”
“这怎么能叫怕呢?我这是尊敬。”赵宗汉虽然这么答着,脸上却还是下意识露出了心虚。
甘奇是故意这么一问的,听到这里,已然在想,这赵家的姑娘,看来是真个顶个的惹不起,有这么一个大姐,那小妹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趟去不得,甘奇可没有当小受的癖好。
“那我回家换一身衣服,如此显得郑重。”甘奇转着脑筋说道。
“换什么衣服,你这一身就极好,不用换了,走吧,随我去。”赵宗汉手一挥,已然要上来搂住甘奇的肩膀。
甘奇连忙一躲,再问一语:“世子,你扛不扛揍的?”
赵宗汉嘿嘿一笑,颇为尴尬:“自小挨打,顶抗揍,但是我大姐打起人来,还是有点扛不住,帮帮忙,走一趟吧。我大姐可不会打你,放心。”
甘奇是真想一咬牙一跺脚,把挡在面前的赵宗汉揍一顿,然后撒丫子就跑,但是……但是甘奇这拳头如何也捏不起来,且不说赵宗汉看起来还真有点可爱,下不去手。就说这世子的身份,还真随意打不得,得忍。
所有甘奇左右看了看,但是赵宗汉又上来搂肩膀了,还嘿嘿笑道:“兴许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走吧走吧。”
“你大姐……或者说你小妹到底看上我哪一点了?”甘奇又躲了躲热情的赵宗汉,问到了问题的关键点。
“你有才!”赵宗汉答得铿锵有力。
甘奇点点头:“哦,有才是吧,那走一趟吧。”
问题的关键在这里,这一趟得去,不去的话往后兴许无数的麻烦,谁叫这天下都是他们家的呢?
但是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甘奇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有才变无才,那不就了结了吗?
赵宗汉终于搂住了甘奇的肩膀,笑道:“走走走,你只要过了我大姐这一关,往后十有八九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没事我就出城来寻你玩,你那个相扑场,着实厉害,你得与我说说,到底如何赚钱。若是真能赚钱,哥哥我也掺一份,有钱大家赚,哥哥我可不会亏待你的。”
这是?塞一个姑奶奶供奉,还要分钱?
“就怕你家大姐看不上我。”甘奇答道。钱可以分,比较汝南郡王府可不是一般人家,但是这姑奶奶,是万万要不得。
“看得上看得上,我都看上你了,我大姐就喜欢你这样的人。”赵宗汉似乎真把甘奇当妹夫了。
甘奇已然一头黑线:“是你大姐找夫君还是你小妹找夫君啊?”
“我大姐说了算,我父王就听我大姐的。”赵宗汉答道。
原来是这般,甘奇心思稳住了。只要搞定大姐,事情就简单了,要有才吗?没有才就是了。
一行人又过桥进了汴梁城,直往内城而去,并不去汝南郡王府,而是去长乐大姐的家。
长乐县主赵宗梅,正笑呵呵围着甘奇转圈,一边转还一边说话:“膀大腰圆,好身板。家里有多少产业啊?”
甘奇也不躬身,直接答道:“老宅一座,田二百亩。”
长乐微微皱眉,看向赵宗汉。
赵宗汉连忙开口:“大姐,当真豪富人家,城外有一座巨大的相扑场,他家的产业,跟一座小城池一般。我还在开封府打听到他们家还是书香门第,他父亲以往就中过举。”
长乐点点头:“嗯,有才有钱,模样也不赖。配得上,配得上。”
甘奇看着围着自己打转的长乐县主坐回了座位,方才开口说道:“大姐,您看错人了。有才的是那苏轼,昨天都是误传,那《木兰花》是苏轼写的。他长得又漂亮,人品又好,真正的书香门第,文才也是绝顶,今年必然中得进士。苏轼好,比在下好上百倍。”
“苏轼?我家小妹不喜欢苏轼,就喜欢《秋兰赋》。”长乐答道。
“秋兰赋?什么秋兰赋?”甘奇一脸无辜。
“你写的秋兰赋啊?”
“冤枉啊,我没有啊,我哪里写了什么秋兰赋,那也是苏轼写的,苏轼苏子瞻,蜀地最有名的才子,大姐你若是不信,随便问一个蜀地来的人,冠绝古今之大才也。”甘奇竖着拇指在夸。
“胡说八道,开封府包待制说那《秋兰赋》是你写的,这岂能有假?”长乐似有些不爽。
“包待制说的?他是年老,记错了。当真是苏轼写的,这是一个误会。大姐你可以到码头上随便问问,码头上哪个不说我甘奇是个好勇斗狠之辈?自小在街边与人厮斗,下手极其狠辣,如今这码头上人人对我又敬又怕。自小没有怎么读过书,打架是把好手。”甘奇一通说。
长乐算是明白过来了,左右看了几番甘奇,忽然面色一怒,问道:“你可是看不起我老赵家?”
甘奇闻言一愣,看了看赵宗汉,又看了看长乐。
赵宗汉也开口怒道:“甘奇,你看不起我赵家不成?我妹妹自小饱读诗书,温文尔雅,人见人爱,长得又美若天仙,配你不是绰绰有余?”
这大宋朝,看不起哪家都行,唯独不能看不起老赵家。甘奇有些失算,赵宗汉是一个好打发的人,没想到有这么一个不好打发的大姐。
甘奇脑子再转,忽然躬身一礼:“大姐,会试在即。我只是怕自己此番会试不中,辱没了您家门楣。不若会试中了之后,再谈此事?”
长乐闻言面色舒展了许多,似乎真把这句话听进去了,沉默片刻,答道:“如此也好,我家那位,当初都说他才华满腹,我才嫁给他。没想到是个呆子,会试几番都考不中,后悔不及。此番你若考得中进士,此事就这么定了。”
甘奇连连点头:“好好好,大姐,一言为定。”
长乐转了一个笑脸:“嗯,努力备考,一定要上榜,哪怕是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也足够了。”
“告辞!”甘奇已经后悔来这一趟了,头前当真轻敌了,以为长乐与这弟弟赵宗汉是一路货色。当真轻敌了,好在暂且也拖了过去,会试甘奇是考不中的,因为甘奇压根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试。
“小弟,送一送甘奇。”长乐还吩咐着。
“得嘞。”
………………………………
第五十章 甘奇、甘奇开门啊
甘奇是想得好,反正每年参加会试的人几千上万之多,想那长乐县主此时也只会等着考试放榜。
到时候甘奇榜上无名,事情大概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赵大姐自己在家中却琢磨得不对味道,想了又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路过书房,正见得夫君吴承渥倚窗苦读。
赵大姐停住了脚步,想了想,对着窗内正在备考的吴承渥说道:“夫君,你一个人在家苦读,年年如此,闭门造车怕又是一年空劳碌。”
只见此时吴承渥连忙起来与自己的老婆见一大礼,畏畏缩缩问道:“不知夫人所言何意?还请夫人直白。”
“近来汴梁出了个名叫甘奇的才子你可知晓?”
吴承渥点点头:“嗯,昨夜刚刚听闻,一曲《木兰花》填得极好。”
赵大姐又从怀中掏出了一份誊抄的《秋兰赋》,走进书房之内,把赋放在书案之上,说道:“你看看,这是甘奇的文章。”
吴承渥拿起来就看,越看越是心惊,直以为这位赵大姐要又拿自己与别人比较了,这是要发难了。
赵大姐问道:“如何?”
“好赋,好文采,绝顶的好。”吴承渥夸是在夸,心中却知道要倒霉了。
未想赵大姐忽然嫣然一笑,说道:“夫君,你若是同此人一起备考,不懂之处多多请教,此番会试,是不是考中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吴承渥听得自己夫人并非借此对比发难,心下一喜,连忙说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就怕他不愿意与我一同备考,如此搅扰,多有不便。”
赵大姐闻言连连点头:“嗯,甘奇此人倒是好打交道,只是有些滑头,事情我来安排,你往后每日就到他家去备考,也盯着他,教他也认真备考,不得懈怠。”
这才是目的,长乐县主是准备让自己的老公去盯着甘奇备考,怕甘奇这个滑头读书不用功,错失了好机会,最后落得个名落孙山。
要说赵大姐,当真是个热心肠的人,什么心都操。操心自己妹妹的婚事不说,还操心起了甘奇备考。
家庭妇女的优点,她都聚齐了。
吴承渥唯有点点头答道:“夫人安排就是。”
这个家,吴承渥看来是一点地位都没有。这平常礼节且不说,甚至连上床睡觉,吴承渥都要有礼有节请示一番,若是长乐不高兴,吴承渥还得去偏厢一个人独守空房。
这样的日子,岂是甘奇能过的?
甘奇当然要努力摆脱这种悲剧,这一天甘奇过得是心惊胆战,生怕一个不慎,下半身的幸福生活就毁了。
回到家中,吴巧儿前后伺候着,甘奇不知为何看着吴巧儿,忽然感觉格外的亲切。
还听吴巧儿随口问道:“乖官今日都到哪里去了?回家换个衣服就不见人了。”
“唉……今日遇见好大的麻烦事,差点抱恨终身。还好我机智,及时化解。这读书啊,还得躲着读,不能到外面去抛头露面。”甘奇答道。
吴巧儿一脸疑问:“乖官这说的是哪里话呢?读书人自然要多多出门,广交朋友,积攒名声。有名声,才会让那些学士先生们看重。”
甘奇连连摆手:“你不懂,你不懂,名声大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乖官胡说,哪里来的歪理,莫不是你有后悔不愿读书了?所以才找这般借口来搪塞与我?”吴巧儿一边收拾着甘奇今天穿的骚气大粉红,还一脸幽怨看着甘奇。
“我这就去书房,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甘奇倒也不是安慰吴巧儿,是真准备认真读一读书,恶补一下基础。
吴巧儿自不用说,茶水点心,一样不缺,灯油也是一勺一勺在加,尽量把这油灯挑得亮亮堂堂。
四书五经自然就是基础,甘奇倒是真能看懂个八九不离十,但也时不时直皱眉,有些内容,还真不是有注解就能看得明白的,特别是如《春秋》这一类的书,多说历史,又极为简洁,没人认真讲解,只能读个囫囵吞枣。
春秋的简洁难懂,甚至还衍生出了一个词叫作“春秋笔法”,意思就是一笔带过。所以春秋才出了许多“传”,如《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都是解释阐述与添加补充。
甘奇囫囵吞枣在读,想求甚解也没法,不免想起了苏家兄弟,看来还得找个伴读之人,时不时发问几句。
一夜无话,早起,甘奇与周侗开始练习拳脚,如今也加上了枪棒之类。
周侗教得极为认真,甘奇也学得极为认真。
只是这枪棒还未耍得几头,就听得门口有人喊叫:“甘奇,甘奇开门啊,我知道你在家。”
甘奇一听这声音,有点熟悉,还在想来人是谁,不想周侗眼疾手快,上前几步就把院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