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奇笑答一语:“若是把我抓到牢狱之中,我倒也是不怕的,死罪也不怕,大不了在牢狱之中待上一年半载,一年半载之后,我不就出来了吗?”
“你你你……”程颐气得是七窍生烟,大袖一挥,转头喊道:“走,如此无耻之徒,与之为伍,自降身价。都走,此去,我洛阳学子当去上书请命,无君无父之徒,定要叫他罪有应得。”
说完话语,程颐转头就走,一帮洛阳学子,立马随行而去。
甘奇长长舒了一口气,转头落座,接过了李定送来的一杯茶,一饮而尽。
今日甘奇这一番言论,必然闹得整个汴梁城鸡飞狗跳,起轩然大波,争议不断。
甚至还会有无数清流名士起来指责甘奇。
但是,要问今日是甘奇的封神之战?还是甘奇名声扫地、一败涂地之战?已然不在当场,更不在任何人的争议。
此事只在一点,那就是老皇帝赵祯。
甘奇今日几番话语,没有一句是不在道理之上的,仁宗赵祯,是一个内心之中有大仁大义的皇帝,更是一个内心中公平公正的皇帝。
即便赵祯做了许多错事,也不能掩盖赵祯这个人的人格魅力。不论什么人,也不可避免做错事。
皇帝,或者任何一个人,都是需要有人点拨的,需要有人讲事实摆道理的。
甘奇今日把事实摆出来了,把道理也说出来了。
那是非对错,就由赵祯去定夺了。
甘奇对于赵祯,有信心。为何?一来,赵祯是一个真正以君子为准绳的人,二来,赵祯不再年轻,三十多年的皇帝,五十多年的人生,已然看透世间百态,已经有了足够的人生经验,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只要赵祯把今日甘奇所有的话语一字不漏听到了,只要赵祯能明辨是非,那今日甘奇,就不会败。
甘奇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今日所言,一字不差,甚至还要多加补充,都发表在报纸之上,让赵祯有个真正的了解。
虽然甘奇还有一点点担心,但是甘奇已然觉得,封神之日,已然不远。大儒甘奇,就在眼前。
。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洛阳程颐,可能也要崛起?
洛阳程颐,说出来的话语,自然会去做。
东华门外,请命的程颐带着一大帮洛阳士子,写好了奏帖,往门内送去。
守门的军汉去通知内官的太监,内官的太监去给皇帝禀报。
皇帝又派太监出来取奏帖,也把领头之人程颐召了进去。
读书人当真就是特权阶级,闹起来连皇帝都不会怠慢,至少仁宗皇帝是不会怠慢他们的。学生闹事,那是宋朝的传统,以北宋末年的太学生领袖陈东最为有名,北宋末年“诛杀六贼”这个口号,就是陈东喊出来的,蔡京童贯王黼等人,最后都伏法伏诛,虽然不能说是陈东造成的,但是陈东出力甚大,起了导火索一样的作用。
程颐带着年轻人的热血冲动,满怀气愤,哐当一声,便是长跪不起,口中疾呼:“陛下,请拿文贼甘奇甘道坚问罪!”
噗通,头已经就磕下去了。
老皇帝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连忙把帖子打开来看,帖子由程颐手书,记录了甘奇在道坚书院大逆不道的言论。
老皇帝看得眉头大皱,也不知自己到底哪里就把甘奇得罪了,让甘奇这么喷自己。
也是因为程颐写的帖子里,带着程颐自己的角度,并未对甘奇的言语作详尽的记录,只记录甘奇一些大逆不道之言,比如甘奇说皇帝以小仁而负大义。
也是把老皇帝看得一愣一愣的,甘奇他也见过好多次了,每一次都是毕恭毕敬的,还帮老皇帝赚外快来着,也不像那么大逆不道之人啊。
“起来说话吧,具体是何事啊?细细道来。”赵祯开口说道。
程颐爬了起来,义愤填膺:“陛下,甘奇之辈,文贼尔,此贼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竟敢说陛下是那不仁不义之君,此贼不除,必生大乱。”
赵祯叹了一口气,又道:“把事情经过细细道来。”
赵祯都当了三十多年皇帝了,也被人骂了无数次,岂能不知什么叫作一面之词?
要说事情经过,程颐想了一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学生头前与甘奇有约,在那道坚书院坐而论道,学生带着一众同窗好友欣然赴约,本以为此乃汴梁士子与洛阳士子之盛世,未想,甘奇那厮,既然在当场大放厥词,放肆无度……”
“说具体事情。”赵祯这个皇帝,也是真难当,若是什么事情都这么去说,他每天一个时辰掰成五个时辰,那也不够处理国事之用的。
程颐也是没有见过真正的世面,以为这种事情就跟打小报告一样,到皇帝这里说甘奇骂你不仁不义,皇帝就会火冒三丈,把甘奇好好惩治一番,什么夺了功名,永不录用之类的。
事情兴许也可以是这样,但是得分皇帝,仁宗这个皇帝,这一套是行不通的。仁宗这一辈子也没有这么做过事。
呃……也有可能是仁宗赵祯这辈子被人骂习惯了。其中也有赵祯对甘奇印象太好的原因。
“陛下,此贼目无君父,行事放荡,出言不逊,定要惩戒啊。”程颐有些激动,声音又加大了不少,好似有理只在声高。
“他到底为何说朕不仁不义啊?”赵祯又问,耐心倒是不缺。
“陛下自登基以来,历年都有赦囚之事,甘奇便是说陛下赦囚之事,是不仁不义之举。”程颐又道。
赵祯点着头,又问:“他可有说个一二三的理由出来?”
程颐激动又道:“陛下,甘奇自是有其歪理邪说,那都是荒谬之言,学生也记不得多少。”
赵祯又是叹气,摆摆手:“回去吧,把你那些同窗好友也都带回去,此事朕知晓了。”
小孩子到长辈这里来告状,又不能真正说出个所以然,不能真正有理有据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这叫长辈怎么处理?自然得先就这样了,再去问问,查一查再说。
程颐却还不走,又道:“陛下,盗匪之贼,只为祸一事。文坛之贼,遗祸无穷,还请陛下一定要严惩此贼。”
君子嘛,就得死谏,如此才是风骨所在,不能因为君王不喜,便放弃自己的原则。欧阳修常常如此,包拯次次如此,胡瑗时不时也来一下。哪怕韩琦,也是如此,管你皇帝内心之中时不时伤痕累累,韩琦戳着皇帝的心窝子,也要不断谏言立储之事,以为社稷安稳。
赵祯有些头大,又摆摆手:“会考在即,早早回去读书备考,此事朕会有定夺的。”
程颐此时方才罢休,一躬身,慢慢出门,然后昂头阔步,今日以举子身份得见天颜,还行君子直谏之事,何其荣光?
出得东华门,一众洛阳士子已然围了上来。
“程兄,可有见到陛下?”
“见到了,当面而谏,直言不讳。”程颐此时的双手负立,颇有点为国效死又何妨的气度
“程兄可有把那甘道坚狂妄之言一五一十与陛下说清楚了?”
“那是自然,如此忤逆之贼,其言其行,岂能不报陛下知晓?”
“程兄果真君子也!”
“程兄乃吾辈楷模!”
“这回看他甘道坚还敢不敢如此狂妄!”
程颐摆摆手:“算不得什么,走吧,各自回去备考,此番定要高中。”
左右之人皆是心情大好,也有人奉承一语:“以程兄之才,高中自是不难,我等就不一定了,看运气了。”
“不可妄自菲薄,你我皆是苦读经年,高中之事,且看临场发挥,更看考官喜好,愿诸位与我,同中皇榜。”程颐拱手,左右致意。
“若是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不过程兄这进士,那是稳妥了,想来陛下此番也对程兄印象深刻,好事将近矣,我等先行为程兄道贺了。”
“恭喜程兄!”
程颐露出了一点点笑意,又连忙收了回去,在此左右回礼:“不敢不敢,此事算不得什么,皆仰赖诸位,在下谢过!”
文人博出位的办法,还真不少,甘奇大概也是在东华门外请命而真正入得皇帝眼中的,程颐这般,不知道是不是学了甘奇。
:。: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扎心了,皇帝扎心了
这桩事情,对于甘奇来说是大事,对于程颐来说也是大事。
但是真到了老皇帝赵祯这里,就不一定是大事了。
一个长辈,被小辈骂了一句,还有人跑来告状,赵祯也没有那么生气,甚至也说不上生气这回事,昔日蜀地,还有当官无门的书生到处游说蜀地官员拥兵自重,割地称王。这样的事情赵祯都没有放在心里,甚至还给这个书生赏赐了一个小官去当。
今日这件事,对于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来说,就更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赵祯还是心中时不时想起这件事情,若是旁人骂他,过去就过去了。但是甘奇为何要骂他?
甘奇骂他,这件事情赵祯就不得不想来想去了,就是想搞清楚甘奇为何要骂他?是什么理由让甘奇要骂他?
忙忙碌碌一天就过去了,到得晚上赵祯又想起了这件事情,第二天大早,解惑的报纸就来了。
赵祯看着报纸里的文章,大喷子甘奇,从官员犯罪,论到赦囚之事,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七八千字,说得是事无巨细,还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举例证明。
看到赵祯是眉头直皱,这甘道坚还真把自己拿来喷了?这小子也太不厚道了一点,还真说出了自己这个皇帝“以小仁而负大义”。
赵祯心中很是不爽,这辈子被人喷了无数次,没有一次这么难受的。别人都喷事情,唯有甘奇把赵祯最在意的东西拿出来喷了一顿。赵祯最在意什么?那自然就是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也是赵祯人生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情。
赵祯有些心痛,扎心了。
久久恢复不过来。
越是扎心,赵祯越是要再看一遍,看看甘奇到底凭什么扎自己的心。
又看一遍,赵祯这个心啊,难受得如蚂蚁在咬,气得那是七窍生烟,大手一挥,把报纸扔在了地上,口中说道:“岂有此理!”
一旁的小太监李宪,那是极为见机之人,连忙笑脸问道:“陛下可是为甘道坚生气?”
赵祯抬手指着地上的报纸,气道:“这小贼,简直无法无天了!”
皇帝生气了,李宪自然要给皇帝宽心,又道:“陛下,那甘道坚可是包中丞的弟子,那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陛下何必与他一般计较?”
“骂得好,这小贼就是茅坑里的石头,不仅他是,连包拯也是,都是一丘之貉,臭气熏天,臭不可闻。”赵祯这辈子,难得这么骂骂咧咧,骂小贼甘奇很爽。
但……主要还是骂喷壶包拯更爽,这大概是仁宗第一次真正骂包拯,受了这么多年的鸟气,发泄一下,浑身舒坦。
“陛下所言极是,他们那些文人,哪里知道陛下的辛苦,他们都是一丘之貉,臭不可闻之辈。”李宪也跟着骂。
把老皇帝都骂笑了,抬手一指:“你这个小奴婢不错,深得朕心。”
“只要是惹陛下生气之人,那都是奴婢的仇人。”李宪一脸的笑。
没想到赵祯笑意一收,又换了一个沉重的脸色,抬手指了一下地上,叹道:“唉……去把那报纸捡过来,朕再看看。”
李宪又连忙俯身去捡报纸,皇帝的心思,是真猜不透。
赵祯再一次把报纸摊开,看得片刻,忽然开口问李宪:“你说说,这牢狱囚徒之辈,果真都是十恶不赦之徒吗?难道赦免之,当真就是为祸百姓吗?”
李宪不明所以,却也知道这题该怎么答得皇帝舒心,连忙说道:“陛下赦免囚徒,那是陛下宅心仁厚,不忍多造杀孽,更不忍百姓妻离子散,此乃仁义之举也。”
赵祯点了点头,又问:“容人之量,非旁人所系,乃受害者之德。这一句话,有没有道理?”
“啊?这个……陛下,奴婢……”小太监李宪,一时之间没有听明白。
赵祯直接说道:“朕是说,你若被人欺辱了,朕却把那欺辱你的人赦免了,你心中会不会记恨于朕?”
李宪连连摇头:“奴婢岂敢记恨陛下,奴婢万万不敢记恨陛下,陛下所做之事,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都是利国利民之大事,奴婢只会感陛下之恩德,岂还会记恨陛下?”
“唉……”赵祯又是摇头,再问:“牢狱囚徒,放出去之后,作恶者众,还是为善者众?”
李宪见得赵祯摇头叹气,便也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答案有些不满意,这回再答,就不敢随意而说了,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皇帝之后,李宪有些为难。
为难片刻,李宪想了一个折中的答案:“陛下,为恶为善,那只在个人,有人作恶多端,有人痛改前非,这都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不过陛下乃大仁大义之心,愿意给这些人痛改前非的机会,千古难有之圣明。”
赵祯在问一语:“如此年年有赦免,是否那些作奸犯科之徒,当真就不怕律法了?所以导致恶人越来越多了?”
小太监李宪低着头,苦着脸,这一题,超纲了。他一个小太监,又不是当朝相公,这种题,不是他一个太监该答的题目啊。
这真是为难人,李宪心中不断在想,想来想去,答了一语:“陛下,当这些作奸犯科之徒在牢狱之中受得皇恩浩荡,想来大多都会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赵祯依旧叹气,摆手说道:“罢了,你去吧,朕也不为难你了。”
李宪是如蒙大赦,急忙出门而去,站在门外等候召见。
却听书房里面的赵祯,又是气得大骂:“着实不当人子,这小贼实在可恶至极。出了一个包拯还不够,缘何又出得这么一个又臭又硬之辈?朕是被这个毕恭毕敬的小贼给蒙蔽了,早知他是这等人,岂能与之有好脸色?”
赵祯是后悔不已,出了一个包拯还不够,他妈又来一个。还来一个“人面兽心”之辈,看起来人模狗样的,实际上比包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祯一边骂着,一边一遍一遍看着报纸之中的内容,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
………………………………
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级喷子与低级喷子的区别(感谢搬砖大咖万赏)
自从甘奇在书院里说出了那一番言论之后,书院里是人心惶惶,甚至有一些胡瑗请来的老学究都在课堂上把甘奇明里暗里拿来抨击了几番。
最奇怪的事情是以往门庭若市的甘家,这几日也冷落了不少。这汴梁城里的人,消息当真是灵通,也怪甘奇自己,非要把那一番言论登在报纸之上,这回整个汴梁城都知道他甘奇把皇帝的道德品质给喷了一顿。
皇帝一怒,什么结果?
所以许多人心中所想,还是观望一下比较好,至少在事情明朗之前,一点要观望一下。
至于甘奇所言,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就说甘奇那一句抨击皇帝的“以小仁而负大义”,这就足以分辨是非了,特别是那些读书读得半吊子的,自己没有真正的思考能力的人,甘奇已经就成了他们反对的目标。
仁宗皇帝道德有失,这是全天下的人不能认同的事情。
而赵祯自己,却也一直并未表态,一件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