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福-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应着赶紧派人去了。

    林芷萱这才先回了自己屋里去,其实林芷萱知道,此时的傅为格还不是十几年后的那个穷酸道士。只是他竟然身上还挂有官职,这是自己不曾想过的,如今的他或许家人还在,也并不曾对天花付诸太多的心血。

    可是自己所知所晓的东西,都是他教与自己的,若是自己此番将一切都据为己有,那日后,这个该因为防治天花而名垂青史的人该何去何从。

    况且,他该还有个师父,自己从前常听他追念先师,说师父医术精湛,通晓民间偏方古理,只是不知道如今能否找到他所谓的这个师父。

    才回了自己屋里,等在屋里的冬梅与林芷萱道:“姑娘,管家方才命人传话来,说姑娘的吩咐已经办妥了。”

    林芷萱点头,才看见被一堆箱龛围着,坐在火炉边的椅子上,已经打着瞌睡睡着了的阿如,眸子亮了起来。

    秋菊瞧着那样没有规矩的阿如,已经去叫了她起来,阿如却只仿佛被人惊了好梦,十分不甘地瞪了秋菊一眼。

    林芷萱这才对阿如道:“阿如,你即刻领着秋菊去一趟王府,跟王爷要两个人。”

    阿如大梦初醒,一脸茫然,秋菊却通晓了林芷萱的心意。

    魏明煦府里,怎么着也该有几个宫里的老嬷嬷,便是没有,也有法子弄到明日礼节章程的单子。

    秋菊点头应着,与阿如一同赶紧出去命小厮套了马车,往敬王府去了。

    没多久,林鹏海屋里来传话,说找到这个傅为格了,好在林鹏海为了进京述职,官职簿册的东西都让师爷带齐全了,一面不时之需。

    毕竟夜深,男女有别,林芷萱又是待嫁之身,师爷立在门外不敢进来,可外头天寒露重的,林芷萱便只让人在屋里设了屏风,请师爷进来在屏风外喝茶,一边听他缓缓道:“傅为格是延平十三年的秀才,之后屡试不中,延平十九年凑钱捐了个候补知县,一直没等到缺,还不曾任职。”

    林芷萱闻言也是喟叹,只又问道:“那他的家人可还在吗?”

    “这个……”师爷见问,复又翻起了官员簿册,只听着书页哗哗响了几声,“都死在了延平十六年的那场天花中。”

    林芷萱闻言缓缓点头,已经五年了,这五年,他在做什么,又做成了什么。

    “你即刻派人……你亲自回趟济州,务必给我找到这个人,问他是否研习过医术,他的师父是谁,若是他研习过医术,便将他们师徒二人,一同尽早接来京城。快马加鞭,即刻去办。”

    师爷一听林芷萱这样说,自然不敢再耽搁,躬身领命去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章 争执

    敬王府,乐善堂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朝局,已经争论半天,却依旧相持不下。

    魏明煦坐在高位,听着众臣言语,事发突然,如今的形势错综复杂,若是皇上与太子同时驾崩,有本事与自己争夺皇位的除了皇长子魏延亭,还有如今依旧拥护者众的义亲王魏明善,他毕竟曾经是太子,又有十个子女,还代为抚养前朝故太子魏明英的子女。

    而沐华裳既然敢如此做,是因为魏延亭站住了立长立嫡的先机。

    但是,无论魏延亭,还是魏明善,他们比自己缺的是兵权,京畿重地的兵权。

    若是自己动手,发动兵变,无人能出其右。这是左磊综的主张,若论实权,只要出其不意,左磊综可以即刻以防治天花为名包围京城沐家和义亲王府。甚至包围所有胆敢反抗魏明煦的大臣的府邸。

    不降则杀!

    对外就说是身染天花而暴毙!

    等魏明煦黄袍加身,再无人敢说个不字。

    蔡永严却抵死反对,若是魏明煦当真这么做,千载史册之上该如何记这一笔?

    “成王败寇,等王爷成为皇上,史书上如何记载,都是王爷一句话的事!”左磊综拍案说着。

    蔡永严却气得面红脖子粗,直站起来道:“汉刘聪杀兄篡位超纲崩坏,王莽外戚夺权,宋刘劭杀父、刘骏杀兄篡位,隋杨广篡位,终为为部下宇文化及兵变缢杀,留下杀父弑兄的千古骂名!从古至今,兵变攒政者不胜枚举,可历朝历代,史官手下的一杆笔,放过了谁?

    便是斩杀史官,粉饰太平,可有谁能逃得过天下众生悠悠之口?野史杂谈里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今年天不怜我大周,国运不兴,地动、瘟疫、旱涝、饥荒、连年征战,因着寒冬将至,蒙古粮草不济,武英侯打了一场胜仗,蒙古终于休战。

    实则不过是武英侯走投无路,领着将士们拼死一战,虚张声势,震慑西北各部罢了。他们却不知道,这仗咱们国库空虚,也早就打不起了。

    这几日,因着天寒地冻,百姓无粮过冬,无衣御寒,江南各处早就有难民纠结起来,出现了零星的义军,好在都被各地知府官吏轻而易举地镇压了下去。那折子一直压在内阁,没敢往上递。

    可是如今京城又出现天花,民心浮动。若是朝中再兴兵变,以至内耗,无人出来主持大局,周济赈灾,压制地方叛逆,怕是会出大乱子。蒙古各部说不定也会趁机卷土重来,到时候,你们就是大周朝的千古罪人!”

    “你放肆!你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污蔑当朝敬王爷!”左磊综直站了起来,眼看就要拳脚相向。

    魏明煦终于开了口:“舅舅息怒,蔡阁老所言未必全无道理。”

    左磊综见魏明煦发话,止住了步子,却依旧还想说些什么来反驳,李淼生见状,趁机开了口:“蔡阁老所言有理。

    况且若是当真依仗御林军,要过的第一关还是宫门,皇位易主之时,定然会召集众亲贵大臣在宫中议事,宫中守卫由领侍卫内大臣王景生的一千七百侍卫掌管。

    若是宫中侍卫先动手,拔刀相逼,血溅朝堂,除非御林军逼宫,杀进皇城,否则只在宫外围府之威,终究比不上金銮殿上的真刀实剑。

    再者这大位之争,若是数诸武力,就已经是落入下成,可威之以势,却绝不可短兵相接,否则,定会让王爷千古英明蒙尘啊。”

    应郡王魏明济闻言眉头紧锁,也是开了口道:“李大人和蔡阁老妇人之仁,本王不同意,既然民不聊生,举国不安,十四弟更该以雷霆之势,夺得皇位,控制大局,杀伐决断,绝不能瞻前顾后。

    只要御林军攻城,我们就有必胜的把握,为何还要听你们这些文官在那里大辩朝堂,争论不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左大人所言甚合本王心意。”

    蔡永严心中暗骂着无知莽夫,口中却只道:“王爷胸怀天下,所言甚至,只是却太过不以敬王爷为重,难道,您就丝毫不吝惜王爷的名声,要让敬亲王也与那些史书上的乱臣贼子一样,名不正言不顺,千年之后依旧为人诟病,被人指指点点吗?”

    “你个老匹夫!你胡说八道!”魏明济豁然站起了,眼看就要拔刀相向。

    魏明煦见状复又开口道:“王兄稍安勿躁,蔡阁老在本王面前向来畅所欲言,他并非有意不敬,只是就事论事。

    本王此番叫众卿前来,也是想听听诸位心中所想,没必要因为政见不合而伤了同僚之情。”

    魏明煦声音虽然不徐不疾,却十分的低沉,聊是魏明济都站住了脚,按捺下了性子,却一言不发。

    争了一晚上的众人,见魏明煦终于开口,也都看着魏明煦,等着他给个定论,此事到底该怎么办。

    摇曳的烛光下,魏明煦的眸子越发的幽暗深邃:“虽然事发突然,我等难免准备不足,但是此番朝堂之争,依旧有五分胜算,而另五分,有三分在王景生。

    换言之,若是真的到了短兵相接的那一步,谁控制了大内侍卫,谁就胜券在握了。”

    左磊综站了起来,道:“我去杀了他。”

    魏明煦没有说话,只漠然抬眸,看了左磊综一眼。

    对于自己这个舅舅,魏明煦也颇为无奈,左磊综与左太后,其实并非汉人,而是建州女真乌拉部主满泰子女,当初曾与蒙古勾结入侵大周,被先皇亲自帅军大败乌拉部,十二岁的左太后被自己的叔父布代占嫁与大自己三十一岁的先皇和亲。

    左太后不仅姿容秀美,而且她三岁丧母、七岁丧父,被叔叔抚养长大,从小寄人篱下,颇有机变手段,入宫不过一年,便从和亲时入宫的嘉妃,被封为贵妃,没多久便为先皇相继生下了魏明济、魏明煦和魏明穆三个孩子,宠冠六宫。竟至于在魏明煦两岁的时候,布代占复又兵变反叛,大举兴兵来犯,先皇带兵剿灭了整个乌拉部,却并没有动摇左太后在宫中的地位。

    而左磊综是左太后的亲哥哥,当初见布代占大势已去,毅然带兵归降先皇,言道,他与左太后才是兄妹一心,在乌拉部都是被杀父篡政的叔父布代占威逼造反,才犯下大错。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一章 动作

    先皇竟然以左磊综是左太后亲兄之由,不仅没有杀他,还将他带回京城,赐姓易族,加官进爵,左磊综又骁勇善战,十多年后,得先皇信任,再加上宫中的左太后相助,左磊综京能坐上九门提督一职,掌京畿重地军权,已然成为先皇心腹。

    后先皇去世,魏明泰登基之时,左磊综也曾又有异动,曾被魏明泰以心怀不轨为名,革除此职,后来又因为魏明煦得魏明泰宠信之故,闲赋在家数年后又官复原职。

    可是宦海浮沉,他的性子却一如既往,没有多大长进。好在这些年,他对自己的这个侄子还是十分的满意,也颇为信服,瞧着魏明煦这般看着自己,左磊综才轻轻咳了一声,复又坐了回去,听魏明煦将话说完。

    魏明煦见左磊综安静下来,才继续道:“此时皇上已是强弩之末,他依旧只当自己偶然风寒,但是一旦他察觉事情真相,定然会做垂死挣扎,第一个要见的淡然就是王景生。”

    众人心中一紧,却依旧默然看着魏明煦,无人插话,只听他将话说完。

    “沐家的人既然敢对皇上动手,想来在宫中是有几分把握能控住局势,只要控制住皇上贴身的内监,传召王景生的旨意就传不出来。

    但是,若当真宫中出现异动,或是天花事发,十二哥派人即刻将他暗中拿下,软禁起来。”

    魏明济闻言才要点头,魏明穆却看着魏明煦出声道:“这事儿我来办。”

    魏明济是个武夫,起脾性与左磊综十分相仿,但魏明穆不同,他天资聪颖,有勇有谋,三兄弟中,幼时是他最得皇上宠爱,一度有将他立为太子之想,只是无奈魏明穆年纪太小,当时魏明煦兄弟三人都未成年,根本无法与几个战功卓著的兄长们相抗。即便是立为太子,传位于他,这个皇位他也坐不住。

    魏明穆的意思,魏明煦自然清楚,此时若是交给魏明济去办,定然能办妥,但是王景生在魏明济手中,就只是软禁。

    而如果在他手中,或许能被他说动,臣服于魏明煦,站在自己这边。

    可魏明煦对此事并不看好,王景生是个明白人,在自己事成之后,良禽择木而栖,王景生定然不会负隅顽抗,会顺应大势。

    但是在如今这个情势晦暗不明,他又占据左右大局地位之时,他辅佐谁都不会辅佐自己。

    但是魏明穆既然主动请缨,魏明煦也不好拂他的面子,况且,以魏明穆素来的行事,也比魏明济更周全些,此事事关重大,魏明煦也只看着魏明穆点了下头,道:“也好。”

    魏明煦才对左磊综道:“天花之事一旦泄露,京中达官显贵定然纷纷安排家眷离京避痘。御林军不许有半分阻拦,一律放行,对于朝中三品以上朝廷官员,及皇室宗亲家眷,均派兵护送。

    派去的人不必多,只要知道他们在何处落脚即可。御林军非得我命,不得轻举妄动,若是皇上先得了消息,派人来收缴京畿兵权,只管将来人软禁!记住,软禁即可!”

    李淼生听得心惊胆寒,魏明煦的手段比左磊综更圆滑老练,这种时候若是大动干戈兴兵围府,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御林军此番一番好意,以护送之名,行监察之实,却更意在震慑,魏明煦手中有私属,若是想知道他们妻儿老小落脚何处,完全可以不动声色地做到。

    但是此番,他让御林军护送,是想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他知道他们的妻儿老小在何处落脚,至于动不动,如何动,就看他们的立场和言辞了。

    左磊综应下了。

    魏明煦复又吩咐孟建秋道:“在皇上昏迷之前,尽量瞒住天花之事。留意沐家的举动,必要时可助沐家一臂之力,但最要紧的是切实拿住沐家把柄。”

    坐在最末位的孟建秋起身躬声应是。

    心中却是惊涛骇浪,魏明煦的话说得很隐晦,因为在坐的人当中,知道魏明煦当初打算的不过五指之数。即便是魏明济与魏明穆都不知道魏明煦养瘟疫,打算暗害魏明泰之举。尤其是蔡永严这样耿直的老臣,魏明煦信他们,用他们,但也不是所有的事都会让他们知道,就譬如血滴子暗杀之事,在坐的人也知之甚少。

    魏明煦要孟建秋做的不仅要在药剂脉象表征上帮沐家瞒住宫中天花之事,更有甚者,万一沐贵妃想更进一步,借机对皇上投毒,他可以帮,也可以不帮,但最要紧的事拿住沐家弑君的把柄。

    孟建秋冷汗连连,面上却依旧强撑着泰然自若,复又坐下。

    魏明煦才对左磊综道:“加派两倍人手封锁昌平,将病患隔开。再派济世堂的大夫去昌平,想方设法控制住天花,不要危及京城百姓。

    事发之后,加派人手,全城戒严,以免京城因天花而发生恐慌动乱,无法收拾。”

    左磊综点头应下了。

    寒冬已至,京城即将风云变色,却不知道能在这场翻天覆地中屹立不倒的,究竟会是何人。

    阿如领着秋菊过来的时候,魏明煦还在乐善斋与众大臣商议计策,派遣命令,管家不敢打扰,只让阿如和秋菊姑且在茗园候着,等魏明煦那边散了再过去。

    可这一等,就是漫漫无期,秋菊知道林芷萱那边事情紧急,急得坐立不安,阿如瞧着她的模样,也是站了起来,道:“不等了,我领你过去。”

    说着,便领着秋菊出了茗园,问了个小厮王爷在哪儿,那小厮却只摇头说不知道,阿如便想领着秋菊自己去寻,却不想才走到雅园,便瞧见大半夜的,乐善堂里竟然灯火通明,私有人头攒动。

    阿如才要领着秋菊进去,便被人拦住了去路,阿如抬头一看,发现竟然是沉着脸的肃羽,肃羽见有人没头没脑地撞进来,原本要出声呵斥,可是借着灯影一看竟然是阿如,眸子倒是亮了亮,唇角也不禁带了一丝爽朗的笑意:“你不是去王妃府上了,明儿才回来吗?怎么现在回来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前夕

    “你不是去王妃府上了,明儿才回来吗?怎么现在回来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阿如瞧见是肃羽,这才不再横冲直撞,止住了步子,道:“王妃说有急事,我们已经等了半天了,你去通传一声,别耽误了事。”

    肃羽面露为难之色,如今怕是没有什么事比如今王爷正在商议的事更要紧的了。可肃羽犹豫再三,终究对阿如点了下头,往乐善堂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