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元甫摇摇头,“这种芝麻大的小事情,二弟何必放在心上?”

    朱元骏沉默一下道:“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给大哥提一个醒,范仲淹在朝中还是一个争议人物,非常敏感,大哥在和范家接触的时候,最好能谨慎一些。”

    朱元甫笑了笑,“我知道了,感谢二弟的提醒。”

    话说这一步,朱元骏就不好再说下去了,毕竟范宁不是朱氏门生,和朱家没有关系,大哥和他怎么交往,是大哥的私事,轮不到自己指手画脚。

    要不是今天范宁横蛮抢道,导致柳然的胳膊被擦伤,朱元骏也不会忍不住来找大哥,范宁这种骄横的人品着实令他很不满。

    沉默片刻,朱元骏缓缓道:“阿佩再几年就要谈婚论嫁了吧!大哥没有考虑给她早早定下人家?”

    朱元甫严峻地看了兄弟一眼,“你忘记母亲的遗言了?”

    老太太去世前留下三个遗言,一个是和丈夫同穴而葬,一个是继续每年给灵岩寺奉献灯油,另一个是孙女朱佩的婚事自己做主。

    当然,最后一个遗言并不是她刻意留下,而是朱佩握着老太太的手哭泣时,老太太抚摸她头时说的一番话。

    大家都看到了这一幕,朱元骏苦笑着摇摇头道:“这只是母亲安慰阿佩的话,应该不算遗言吧!”

    朱元甫轻轻叹了口气,“在我看来,这确实是母亲的遗言。”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

    【老高身体不适,今天和明天更两章,周一更三章,请大家谅解!】

    ………………

    解试考过后,县学上舍生们基本上成为放羊状态了,他们的课程都已结束,学校也不再管他们,允许他们住到年底,然后就要腾出宿舍给次年一月招收的新生。

    考完解试后,学生们就迅速分化了,不想再读书的学生就像明仁、明礼一样各寻谋生之路,还想下一届再考的学生则回家卧薪尝胆,发愤苦读。

    所以上舍生宿舍里大都锁着门,只有二三十名学生在县学里继续晃荡。

    苏亮已决定去京城备考,他已收拾好行李,昨天晚上就住到县学里,等范宁到来后一起北上进京。

    两人在饭堂里吃了早饭,范宁喝了口热茶,笑道:“大寿不是打算在县学备考,怎么也想进京了?”

    “现在崇拜他的人很多,估计他有点受不了。”

    这次县学学生考得并不好,除了范宁和苏亮两个参加童子试的县士外,就只有两个学生考上解试,一个是县学有名的才子沈宗望,他考进县学就是第一名,后来一直是第一名,这次考中解试第五名。

    沈宗望考上解试一点不出人意外,但李大寿考上解试便成了县学的传奇人物,他靠增补考试进的县学,平时在鹿鸣书院也就是二三十名的水平,最后居然考上了解试,成为堂堂的举人。

    他现在在吴县的名声已经不亚于范宁,尤其在县学,更成为无数学生崇拜的偶象,他完美演绎了一个平庸学生的逆袭之道,成功实现了无数学生的梦想。

    范宁有些不理解,“有人崇拜不是好事吗?他还受不了。”

    苏亮笑得有点暧昧,向范宁眨眨眼道:“有些崇拜可以接受,但有些崇拜就是受罪了,比如相亲,你知道李大寿一天要赶几场吗?他给我说过,最少的一天是四场,范宁,你别告诉我,这些天你在家里没有相亲?”

    范宁摸了摸脸,故作伤心,“我这个脸蛋估计没有人喜欢,到目前为止,我一次相亲都没有过。”

    “胡扯,你怎么可能没有,连我都——”

    苏亮差点说漏了嘴,范宁抓住他话脚笑嘻嘻追问道:“连我都什么?是不是‘连我都相亲了无数场’,小苏,有没有订下终身大事?”

    苏亮懊恼自己说露了嘴,他气哼哼道:“相亲很正常吧!人情世故,三姑六姨介绍,你能拒绝?相亲了大概五六场,很幸运,我娘一个都没看上,更不用说我自己了。”

    范宁像安抚猎犬一样,捋捋他的后颈笑道:“不是没看中,关键是某些部位的毛还没长齐吧!”

    苏亮气得跳起就掐范宁的脖子,“我要掐死你这个淫徒!”

    就在这时,有人喊道:“李大寿来了!”

    范宁和苏亮停止打闹,回头望去,只见身材魁梧的李大寿走进饭堂,不少下舍生跑上去,满脸崇拜地向李大寿打招呼。

    苏亮有些郁闷道:“我们好歹也是举人吧!你还是童子试第一名,居然没有人上前找我们签个名什么的?”

    “他们对我们没兴趣,要是他们父母在,我们这顿早饭估计就得吃到晚上去了。”

    “有道理!”

    这时,李大寿快步走了过来,“我们到处在找你们,有人说你们在饭堂,我就赶过来了。”

    “吃早饭没有?”范宁问道。

    “在家里吃过了。”

    范宁把一盘肉馒头端过去,“还剩两个,你都吃掉吧!对了,你的行李呢?”

    李大寿抓起两个馒头,一边啃一边含糊说道:“我的行李在船上,船就停在县学外的码头上,我什么时候出发?”

    范宁和苏亮对望一眼,两人起身道:“我们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走。”

    不多时,范宁和苏亮拎着行李从宿舍出来,李大寿身高力大,一手拎一只书箱,三人向县学大门外走去。

    走到门口,他们又回头看了看县学,目光中都有些留恋,虽然之前已经和教谕以及教授们告别,但今天走出这个大门,他们就算和县学正式告别了,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两年半的岁月,充满了无数美好回忆。

    走出校门,李大寿放下书箱,面对勤学楼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拿起书箱笑道:“我们走吧!”

    。。。。。。。。。。

    李大寿的父亲也在船上,他年约四十岁,除了李大寿外,还有个十一岁的女儿,他和儿子李大寿完全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只是年纪稍大一点,一样的高大魁梧,一样的皮肤黝黑,一样的满脸横肉,也一样的心地善良。

    若不是范宁知道李大寿的父亲是吴县李氏船行的东主,他真会以为李大寿的父亲是杀猪的屠户。

    当然,宋朝杀猪的屠户一般也是有钱人,像镇关西、蒋门神之流。

    李大寿的妹妹却长得很清秀,皮肤也白皙,除了身材很高外,其他都和她父兄完全不同,估计她是像母亲。

    李父看见范宁,激动得紧紧搂住他,“我就知道大寿是遇到您这个贵人,这是大寿的福气!”

    范宁没有谦虚两句,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李父粗壮的手臂勒得他直翻白眼,好容易挣脱出来,范宁喘了两口气道:“应该是大寿做事认真,若不是他去乡村认真农民疾苦,他也不一定能考上。”

    “那也是您指点他下乡啊!”

    李父的感激让范宁有点受不了,他连忙岔开话题,“伯父也要进京城吗?”

    “我不去,我就想当面感谢您,进京后,还请小官人多多照顾大寿。”

    “伯父放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李父带着女儿下了船,众人挥手告别,五百石的客船开始离开驳岸出发了。

    这时,范宁忽然看见张若英带着几名教授站在县学大门前目送他们。

    范宁鼻子一酸,连忙挥手向张若英和教授们告别。

    船只越行越远,渐渐地离开了县学码头,转一个弯,驶向大运河,县学和送别的家人都看不见了。

    “我把行李拿进去!”

    李大寿拎着书箱向船舱里走去。

    苏亮悄悄对范宁笑道:“我发现大寿的妹妹很喜欢你啊!她刚才一直在看着你。”

    “别胡说!”

    范宁给了他一拳,低声道:“大寿听到会生气的。”

    “才怪!”

    苏亮撇撇嘴,“他巴不得你变成他妹夫,你以为他爹爹为什么把女儿带来?若是为了送大寿,他娘怎么不来,你这个死脑筋开开窍吧!大寿的爹爹精明着呢。”

    “不管怎么说,这种玩笑以后别再开了,不是大寿难堪就是我难堪,刚刚才组队,你小子现在就开始破坏团结了?”

    “好!好!我不说了。”

    苏亮举起手,“你别动不动就用大帽子盖我,我的小心肝比较稚嫩,承受不起你的打击。”

    “还稚嫩呢?到底是哪里稚嫩,你说错位置了吧!”

    “滚一边去,你这个淫徒!”

    这时,一名年长的船夫走上前行礼道:“我们四个船夫都是李氏船行的伙计,临走时东主再三吩咐,这次北上一切由范官人做主,有什么需要,小官人尽管说。”

    “这一路辛苦你们,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到京城?”

    “顺利的话,七天就到了。”

    上一次范宁进京花了十五天时间,主要是船走得慢,加上夜里都要停船休息,像这种五百石的客船航行比较快,昼夜航行,所以只花一半的时间就够了。

    范宁点点头,“我们不赶时间,按正常速度航行就是了!”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乡遇同僚

    次日,在范宁三人的要求下,客船改变了航行方式,夜间不再行船,而是靠岸停泊过夜,虽然前往京城的时间变成了十余天,但慢行的好处就是不累,对乘客和船夫都轻松了很多。

    航行四天后,船只抵达了润州,此时已是深秋时节,两岸虽然还有绿树,但萧瑟的情形已经明显笼罩着大地,庄稼已经收割,光秃秃的田地里到处是一群群觅食的鸟雀。

    五百石客船最大的好处就是船舱比较多,一共有四个船舱,船夫们用去一个船舱,他们三人每人有一间船舱。

    虽然船舱不大,只有四五个平方,但每间船舱都有小窗和桌子,白天坐在桌上读书学习,或者看看风景,这样的旅行确实很惬意舒适。

    范宁正坐在窗前看书,岸边连续有几个村落,人来人往,显得比较热闹。

    这时,舱门开了,苏亮从外面走了进来,直接在范宁对面的小桌旁盘腿坐下。

    “前面就是京口县了,你说咱们要不要下去走走?”

    京口县就是今天的镇江,前天路过武进县时,他们也下去走了一圈,范宁想了想问道:“大寿去吗?”

    苏亮撇一下嘴道:“那头疯牛,估计哪里都不会去!”

    苏亮认为用疯牛形容李大寿很贴切,从上船第一天,他们就很少看见李大寿了,他把自己关在船舱内没日没夜的练习书法,天色还在四更时分,便听见他朗朗的背书声,每天最多只睡两三个时辰,眼睛熬得通红。

    虽然李大寿总是说他进京是去体验省试科举,但在解试中尝到了甜头,李大寿对自己也抱了一线希望,一上船便开始发疯似的读书学习。

    “好吧!等会儿问问大寿,他若不肯下船,咱们俩下去走走。”

    船只驶入了京口县,京口县是船只驶入长江的最后一站,这里的航运业和仓储业十分发达,漕河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码头上到处可见仓库出租的牌子,各种房子几乎一半都是仓库。

    除了仓库外,码头上就是各种店铺,水粮补给店、酒馆、客栈、妓馆、关扑店,小吃店、茶铺、杂货店等等,足有数十家店铺之多。

    果然不出苏亮所料,李大寿一口回绝了邀他上岸走走的建议,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天写五千个字,可以说,连吃饭都要边写边吃,哪里有时间出去游玩。

    范宁和苏亮上了岸,沿着河岸向县里走去,过了码头后,县城的气氛明显变得冷清下来,几乎都是民居,商业很少,比起吴县,京口县无论面积、人口、房舍、商业等等都要逊色得多,走了不到两里,两人便没有兴致再走下去了。

    “那边是北固山,咱们去看看?”苏亮指着数里外的一座小山建议道。

    北固山就是刘备在东吴的相亲之处,山上有甘露寺,站在山顶可以眺望长江,气势浩荡,被刘备赞为‘天下第一江山’。

    辛弃疾曾登上北固山,写下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千古名句。

    范宁看了看天色,已经快中午了,他便笑道:“咱们先找个地方吃午饭,吃完午饭上山。”

    吃午饭还得来码头附近,这里聚集着七八家酒楼食铺,两人走到一家叫做‘北固楼’的酒楼前,范宁笑道:“就这家吧!”

    一名酒保殷勤将他们迎入酒楼,酒楼内食客不少,大概坐了七成满。

    他们居然在二楼靠窗边找到一张空桌子,坐在窗边可以看见他们的客船。

    “两位小官人想吃点什么,小店最有名的招牌菜是京口醋鱼,还有几道京口名菜,清蒸刀鱼,还有烧鳗,如果不想吃鱼,小店还有山猪肉,兔腿、狍子和鹿肉。”

    范宁和苏亮都比较喜欢吃鱼,他们点了三份鱼,又来一份烧野蘑和烩山猪肉。

    “想喝点什么?”范宁笑问道。

    苏亮想了想问道:“有什么酒?”

    “小店有米酒,有梅子酒,最好的一种是京口酿,是清酒,价格比较贵一点,一壶酒就要两百钱。”

    “那就来一壶清酒!”

    “好咧!两位小官人稍等,马上就来。”

    酒保下楼去了,苏亮探头向外面看了看,又笑着对范宁道:“你说酒店背后有没有一条小路直接去北固山?”

    “北固山有什么好玩,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座荒草山!”

    说话的不是酒保,而是旁边另一名酒客,范宁看了一眼这个酒客,见他也是读书人打扮,年纪也不大,十六七岁左右,头戴纱帽,身穿一件宽松的蓝缎士子服,腰间束一条革带,手执一柄折扇,

    但他的体貌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长一张胖圆脸,小鼻子小眼睛,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不过他一脸诚恳,模样倒是憨态可掬。

    范宁笑问道:“兄台是本地人?”

    胖士子摇摇头,“我不是本地人,是江北岸扬州人,刚参加完解试,来这边游玩几天,上午才去了北固山。”

    “北固山有什么风景?”苏亮问道。

    “哎!别提了,一肚子火!”

    范宁和苏亮对望一眼,范宁笑道:“这位兄台不妨坐过来,我们一起聊聊。”

    “好啊!”

    胖士子连忙将他的五六盘菜移了过来,都是上好的肉菜,他的酒也是一瓶清酒,看样子他的家境不错。

    胖士子刷地展开折扇,故作优雅地扇了扇风,粗短的眉头一挑道:“先介绍一下,在下姓程,叫做程泽,不知两位贤弟仙乡何处,尊姓大名?”

    范宁微微笑道:“我们都是平江府人,在下范宁,这位是我的好友苏亮,去京城路过润州。”

    “你们是去京城赶考吗?”程泽顿时兴奋地问道。

    范宁犹豫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差不多吧!我们考童子科。”

    “原来如此,看起来你们年纪不大,今年我也考中了解试,准备过些日子进京。”

    范宁和苏亮心中都不由一阵暗叹,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这么胖的士子,居然也是举人,两人连忙起身行礼,“原来兄台是举人,失敬了!”

    程泽得意地一挥手,“一个小小举人算什么?以我家的财力,考上进士也没有问题。”

    这话让人有点皱眉,考上举人和财力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的举人是花钱买来的,怎么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