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又看了看众人,“你们若想去别的地方,可以自己选择!”

    李大寿第一个表态,“我没地方可去,当然是跟师兄走!”

    “我也去鄞县!”陆有为也表态了。

    明仁用胳膊肘轻轻捅了一下明礼,“你说鄞县那边可不可以做点海货生意?”

    “听说那边细珍珠非常便宜,咱们可以卖给药房。”明礼若有所思补充道。

    范宁没好气地瞪了他俩一眼,又问苏亮和段瑜,“你们呢?要不要一起去鄞县?”

    苏亮点点头,“我没有问题,去哪里都可以。”

    段瑜却有点为难,“我父亲年前就替我联系好了无锡县学,我去问问看,能不能退掉。”

    “这个不勉强,其实去无锡也不错!”

    范宁笑了笑,目光又投向蔺弘和董坤,两人早已有打算,蔺弘笑道:“本来我们想动员师兄去常州武进县,既然师兄要明州,我们当然一起去。”

    九个人有八人表态要去鄞县,众人纷纷劝段瑜一起去,段瑜当然也想去鄞县,一个人去无锡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他咬一下嘴唇道:“好吧!我今天就回去给爹爹说,不去无锡县了。”

    范宁大喜,“那就这样说好了,明天先等等小段的消息,如果小段能去,那咱们九人一起去明州。”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

    次日下午,范宁向鹿鸣书院的首席教授赵修文递交了游学申请。

    赵修文看了看申请书,眉头稍稍一皱,“怎么去鄞县,还九个人去?”

    范宁挠挠头笑道:“鄞县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是.....”

    赵修文有点为难,县学名文规定不允许学生结党结派。

    虽然县学其他学生戏称他们为九人党,但他也知道,这不过是个戏称而已。

    可尽管如此,赵修文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范宁。

    “范宁,你应该知道学校的一些规定。”

    “我知道,校规一直是我的课外读物!”

    虽然赵修文说得很委婉,但范宁却很清楚他在说什么。

    他吊儿郎当地对赵修文笑道:“我们可没有去打群架,也没有在宿舍房顶上竖起一面九人党大旗。

    明仁、明礼经商,其他人也捞不到一文钱好处,我们只是关系比较好,经常坐在一起吃饭而已,院主用不着这么紧张吧!”

    “我只是给你提个醒!”

    赵修文在他申请书上签了字,递给范宁道:“先警告你们,要是你们九个人在外面惹出什么事情来,我可保不住你们!”

    “哪能呢?就是出去游山玩水一个月嘛!能惹什么事?”

    范宁嬉皮笑脸地接过申请书,向赵修文行个礼,转身赶紧溜了。

    远远听见赵修文怒斥,“什么游山玩水,你们是去游学!”

    .......

    虽然叫做游学,但在学生们眼里,其实就是出去游山玩水,让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充满了期待。

    众人很快定好了计划,决定走水路去明州,李大寿家开货运行,他父亲主动给他们安排了一艘可坐二十人的大客船.

    其实范宁想走海路,坐船走娄江去昆山县,从那里入长江,再走海路去明州港。

    但考虑到陆有为和段瑜身体较弱,恐怕无法承受海上的颠簸,范宁最终还是决定走内河。

    一月下旬的江南还处于尾冬,空气中还有几分寒意。

    众人坐在船舱内玩牌聊天,玩牌是明仁明礼兄弟发起,他们玩斗花魁,有点像今天二十一点的玩法,用扇牌儿中的文钱来玩,摸三张牌,比大小,以九文为上限。

    简单明快,就拼手气,输赢立刻分晓,输赢很小,一把输赢少则几文,多则九文钱,最后赢家请客吃饭。

    这种斗花魁在大宋民间极为流行,老少咸宜,就算在县学里也十分收欢迎。

    和其他同伴聚在一起大呼小叫相比,范宁却静静坐在窗前,凝视着两岸风景民俗。

    冬天的风景确实比较单调,一路南下都是萧瑟的灰暗色,光秃秃的柳树,岸上还没有完全消融的残雪,衣着臃肿的行人,一切都和吴县乡下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范宁并不是在欣赏风景,他脑海在想着王安石在信中隐晦透露的一些消息,他这两年在鄞县实施了几项改革,但改革并不顺利。

    从信中的言语间,范宁能体会到王安石心中的苦闷,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走出改革的泥潭。

    但具体是哪方面的改革,王安石在信中却没有明说。

    可以说,王安石是得到自己的建议后,才决定在鄞县实施一些温和的改革措施。

    可就算再温和的改革,一旦触发到权势阶层的利益,都会引发巨大的反弹。

    鄞县虽小,但也五脏俱全,以县令的身份在鄞县实施改革,和以宰相的身份在天下实施改革,实际难度都差不多。

    在某种程度上,范宁是希望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失败,这才会让他更深刻的领会到改革的艰难,

    这就是王安石去年两次向他写信求援,他都没有答应去鄞县的原因,但他还是来了,毕竟他答应过王安石。

    “哎!还在看风景啊!”

    穿着一身绿袍的苏亮在他对面笑嘻嘻盘腿坐下,动作敏捷得就像一只大号蚂蚱。

    “输光了?”

    范宁回头看了一眼正打牌兴起的同伴们,笑眯眯问道。

    “输了三十文钱,陆有为那家伙的手气好得出奇。”

    “范宁,你好像有心事?”苏亮看了范宁一眼,小心翼翼问道。

    他们在同一个宿舍住了两年,彼此都很了解,大家聚在一起玩得开心,范宁却一个人坐在这里看风景,这可不是他平时的作风。

    “也谈不上什么心事,只是在想科举的事情。”范宁笑了笑道。

    “你说起科举,我倒想起一事!”

    苏亮拍拍自己的脑袋笑道:“昆山县的童子试选拔昨天结束了,选出十个县士,据说个个都很厉害,超过了前几届。”

    “听说他们是实行普考?”范宁又好奇问道。

    苏亮点点头,“我有一个亲戚,比我大一岁,他也参加了昆山县的选拔,他们只要自己有兴趣,都可以参加报名考试,听说一共有一千二百人参加了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最终从一千二百人中选出十名县士。”

    “其实也和我们差不多,只是我们提前了两年。”

    “吴江县是和我们同时进行,他们当时也选出十人,听说送到某地封闭训练两年,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放羊一样,居然还能去游学!”

    “不去游学,了解民生大计,科举时怎么做对策题?”

    范宁喝了口茶,摇摇头笑道:“吴江县的做法我觉得未必可行,上一届他们也只有一人考中童子解试,也没见高明到哪里去?”

    “老兄,那是因为长洲县太厉害了,朝廷一共只给平江府五个童子解试名额,长洲县就包揽了四个,我们吴县可是一个都没有考中,昆山县和常熟县也是全军覆灭,吴江县能考中一个已经不错了。”

    苏亮深深叹息一声:“我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若考不上还得再等三年。”

    范宁拍拍他胳膊,笑着安慰他道:“还有大半年,不要想太多,咱们只要尽力就行了,就算再等三年,也才十五六岁,咱们实际上就比别人多了一次机会。”

    “你说得有道理!”

    苏亮沉默片刻道:“咱们这次童子试其实是赚来的,考不上也没有什么负担。”

    话虽这样说,苏亮还是忍不住望着窗外低低叹了口气。

    .......

    客船航行了三天后,终于在清晨时分抵达了杭州钱塘县。

    船只要在钱塘县补充给养,并休息一日,众人下了船,决定去西湖游玩。

    范宁却没法和他们一起去,他要去拜访包拯。

    去年包拯两次巡视平江府,和范宁见过一次,年初他又接到包拯来信,恐怕再过几个月他就要调回京城。

    包拯特地邀请他来钱塘县坐一坐,这次他们路过钱塘县,不去拜访一下包拯,着实有点说不过去。

    钱塘县是钱氏吴越国都城,城池规模很大,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两浙路的诸多路一级机构都设置在这里。

    转运使司官衙负责粮草物资的运输调拨,州县的税赋粮草由地方官府征收,然后交给转运署。

    或者存放在转运司仓库,或者运往京城,

    每年各地方官府的经费预算由朝廷批复下来后,就由转运司拨付给地方官衙,在某种意义上说,转运司掌握着财物拨付大权。

    两浙路转运使司官衙距离西湖不远,范宁雇一辆牛车,很快便到了署衙。

    离司衙还有一段距离,便看见无数百姓跪在地上磕头喊冤。

    这让范宁有点愣住了,他来大宋已是第三个年头,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百姓跪在衙门门前喊冤。

    而且跪的居然是转运使司的衙门,这倒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有冤情找县衙,县衙不公再找州衙或者府衙,如果还是觉得不公,可以到提刑司告状,怎么也轮不到衙门。

    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那么只有船运行业的百姓跑来伸冤,漕运官船不够,有时候就会征用民船,然后再结帐。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

    “青天大老爷,给小民做主啊!”

    一群百姓跪在大门前悲声哭喊,“官府逼人太甚,我们活不下去了。”

    范宁愈加困惑,似乎并不是船户告状,而且这个时候包拯还没有在开封府上任,还没有得到‘包青天’这个头衔,他在朝廷敢于和权贵争锋,颇有刚直之名,但他在民间还没有什么名气。

    这时,转运司的官衙大门‘吱嘎!’一声开了,只见主官包拯一脸阴沉的从大门内走了出来。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

    包拯站在台阶上拱拱手,对大群跪地喊冤的百姓道:“在下包拯,两浙路转运使,不知各位父老乡亲有什么冤情来找我倾诉?”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上前战战兢兢道:“我们是鄞县百姓,状告王县令放利子钱坑害百姓,害得我们家破人亡,无以为生!”

    范宁站在一旁听得清楚,这些百姓居然在告王安石害民,而且是放高利贷,这就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

    包拯脸上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就仿佛早已洞悉真相。

    他向众人拱拱手道:“我不知道是谁让你们来找转运使司告状,但大宋职官各有分工,转运使司只负责转运调拨粮草物资,不参与地方审案,我不能也无权超越自己的职责。

    当然,我也可以替你们转交状纸,把你们的状纸交给提刑司。”

    众百姓面面相觑,显然这位包大官人的回答出乎他们意料,他们只是最底层的百姓,哪里能了解朝廷的职能分工。

    众百姓又哀求道:“我们知道大官人是正直的好官,恳求大官人替我们伸冤!”

    这时,范宁忽然想起来了,包拯还有监察御史的头衔,他其实是可以接下这个案子,但他却拒绝了。

    是因为案子涉及到王安石吗?

    范宁忽然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不管这群百姓怎么哀求,包拯都没有松口,无奈,他们只得交一份状纸给包拯,自己又去提刑司告状。

    待这群百姓走远,包拯这才回头对范宁笑了笑,“让你久等了!”

    ........

    房间里,一名茶童给他们点了一壶热腾腾的茶。

    包拯给范宁倒一杯茶笑问道:“怎么想到这个时候来钱塘县?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好像不是放假的时候。”

    范宁微微欠身道:“我和几名同窗好友是去鄞县游学,路过钱塘县,特来看望一下大官人。”

    刚才大门口发生的事情,使范宁心情略有点沉重,失去了和包拯开玩笑的心情。

    他沉默一下又问道:“似乎王安石有麻烦?”

    包拯笑了笑道:“你看到的这批百姓其实是第四批来找我告状,都是同一个原因,说王安石害民,可问题是,他们怎么会来找我?

    不错,我还顶着监察御史的头衔,可以去调查这件事,但我关心的是,背后是谁指使他们来找我告状?”

    范宁喝了口热茶笑道:“我相信大官人应该已经派人去调查过了,不是吗?”

    包拯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确实派人去一趟鄞县,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说一言难尽。”

    “大官人能否简单说说?”

    范宁又喝了口茶,目光低垂,望着桌面,他尽量说得轻描淡写,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担忧。

    他之前希望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失败,让他意识到改革之艰难。

    可现在范宁又担心王安石会因改革失败而失去信心,一时间,范宁有点患得患失。

    包拯没有注意到范宁的表情变化,他笑了笑道:“这样告诉你吧!官府在春耕前给农民放钱买种子,收两分利。

    而农民之前去借高利贷,一般都是六分利到八分利,王安石此举显然得罪了不少人。”

    “这样应该是好事吧!为何还有农民告状?”范宁不解的问道。

    包拯微微叹息一声,“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十全十美,就算两分利息,也有不少人还不起,县衙规定很清楚,旧不还,新不借,这就导致今年这些农民无法再从官府借钱。”

    “所以他们只能再次选高利贷?”范宁自言自语道。

    包拯摇摇头,“问题就在这里,所有放高利贷的人已达成一个共识,凡事已向官府借款的人,他们都停止借款。

    这便导致部分农民到处借不到钱,眼看春耕在即,他们心急如焚,才出现你刚才看到的一幕。”

    包拯的述说使范宁大致了解到了王安石在鄞县的改革。

    王安石的改革实际上就是青苗法,这也是王安石十几年后改革的核心。

    但包拯说得还是很粗略,这里面还有很多详情需要了解。

    比如佃农和自耕农的区别,再比如农民的借钱抵押问题。

    这些都要到现场才能了解。

    此时,范宁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鄞县去找到王安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个清清楚楚。

    ………

    “砰!”

    一只长满了黑毛的大拳头狠狠砸在桌面上,把坚硬的木制桌面砸了个小坑。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王安石既然不给我们活路,那就别怪我不给他活路。”

    说话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男子,长得身材魁梧,头大如斗,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横肉,一双三角眼,眼角有道长长的伤疤,贯穿整个左脸,使得他显得格外狰狞。

    他叫邱勇,是邱氏德晟钱铺邱老东主的小儿子,德晟钱铺在明州能排进前三,邱老东主三十年前创立,目前邱老东主年事已高,不怎么过问钱铺之事了。

    钱铺就交给他的三个儿子打理,邱氏三兄弟,被明州私下称为邱氏三虎,长子邱琏,号称笑面虎,和蔼可亲,待人很客气,但他却吃人不吐骨头。

    老二邱琳,号称狐面虎,奸猾精明,诡计多端。

    老三便是邱勇,号称追命虎,武艺高强,性格暴烈,同时也心狠手毒,在他手中家破人亡的农民不计其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