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十万人!”

    明仁吃了一惊,“不会有这么多人吧?”

    “怎么不会有!”

    范宁瞪了他一眼道:“以后它是王城,王城的人口必须要占到北岛总人口的三成左右,其实还不止二十万,但考虑到疏散到乡村,二十万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

    “卑职记住了!”

    范宁目光又转向南面大海,又问明礼道:“南岛的情况怎么样了?”

    “南岛的情况也不错,人口目前有一万两千户,大概六万人左右,建成了三座县城,目前主要以农牧业为主,粮食能自给,养羊已达百万头,工坊只有一座两千人的纺织场和一座三千人的皮革坊,纺织场将羊毛织成地毯卖到大宋,皮革坊鞣制羊皮,制作皮靴和皮裘,据说在大宋卖得相当不错。”

    “才两座工坊?”

    范宁眉头微微一皱,这就意味着各种生活用品都不能自制,商业也起不来,经济循环也建立不起来。

    “南岛还是按需分配吧!”

    明仁点点头,“南岛就很羡慕我们商业发达,羡慕我们有银钱流通,其实说起来我们也只有十万人口,当然,我们还有三万日本劳工和四千日本少女,但南岛那边也有,我们总人口只比他们多四成,但各种工坊已经有一百多座,小到榨油、舂米、酿酒、制酱,大到纺织、造船、采矿、冶炼、精锻和造蒸汽机,比南岛强大百倍。”

    “那你觉得南岛的问题出在哪里?”

    明仁想了想道:“我觉得南岛关键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商会,有雄厚的金钱不断投入,或者说南岛有点先天不足。”

    范宁沉思片刻道:“明天你陪我去一趟南岛,我去替他们把一把脉,看看能不能替他们找一条新路?”

    。。。。。。。。。。

    南岛的三座县城也都在汉海湾沿岸,和北岛的县城隔海相望,范宁是乘坐三千石的快船前往南岛,北岛沿海风浪不大,船只都是三千石的中型船,安装螺旋桨后,速度快了一倍,朱齐说得没错,螺旋桨在万石大船上的使用效果一般,但在中型船只上效果却很好,速度远远超过了明轮。

    船只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航行,范宁站在船头感受着扑面的海风,旁边明仁深有感触道:“蒸汽机真是一个神奇的机器,我们不断深入研制,它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我们在海上航行了十几年,从未有过如此快的航速。”

    范宁淡淡一笑,问道:“我前年离去时给你画了一幅火车的图样,现在研制得如何了?”

    “目前还在神工院研制之中,具体进展我也没有过问。”

    “神工院是什么?”范宁不解地问道。

    “神工院前身就是朱老爷子的蒸汽机制作所,我们将它一拆为二,一部分继续制造蒸汽机,另一半则负责研制各种新式机械,包括蒸汽机的深入研究,大概有两百人左右。”

    范宁点了点头,又笑问道:“螺钉和螺扣也是神工院发明的?”

    范宁在考察蒸汽机制作所时,无意中发现工人竟然用螺丝和螺母来作为紧固件,虽然是用手工制作,产量很小,而且很粗糙,但还是让范宁大感兴趣,要知道螺丝螺母在四百年后才由欧洲发明出来,宋朝提前四百年出现了,只不过名字叫做螺钉和螺扣。

    明仁摇摇头道:“螺钉和螺扣是造船场在研究螺旋桨时发明的,和神工院关系不大,神工院只是完善了制造它的转割机。”

    范宁略略感慨道:“说起来让人不相信,北岛才十万人口,居然有这么多工场,是怎么做到的?”

    明仁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道:“其实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们工场虽多,但都比较小,像舂米、酿酒、制酱、制皂这些工场都只有几十人,还有蒸汽机制造,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实际上只是一个组装工场,零件制造都在宋朝完成,我们运过来组装,采矿、采煤、炼焦全部是日本劳工,还有我们宋城县的木绵布纺织工场,也是一千名日本女工。”

    范宁沉吟一下道:“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一个是人口数量少,一个是未富先奢,我们开出的移民条件太优厚,很多人来北岛都不愿意做辛苦的事情,只能用劳工,我听说连酒店里的酒保,商铺里伙计大多是日本少女,宋人都不愿做,这样可不行,以后移民要逐渐降低条件,保证居者有屋,劳者有其职就行了,条件不能给得太丰厚。”

    明仁苦笑一声,“如果降低条件,恐怕就招不到移民了,竞争不过别的海岛。”

    “那是你们不去调查,吕宋府那边各个私家岛屿开出优厚条件有多少能实现的?说是给五顷土地,实际上能给一顷就不错了,南大陆那边也一样,最终只给两顷地,五顷地的条件很高,如果连续三年不开发耕种,官府就要收回来,北岛也要有措施,不能养懒汉。”

    明仁连忙道:“我们也是这样规定的,每户虽然给五顷,但三年内必须耕种,耕种不了就由官府回购,如果住在城内,那就给三亩宅地,五顷土地就折算成五百两银子,银子当然不是一下子给,而是一次给两百两,给他们用来造砖房,然后每年给三十两,十年付清,而且规定每户男子都必须出去做事。”

    “有没有民怨沸腾?”范宁笑问道。

    “当然也有不满的,但大部分人家都能理解,其实大部分人家并不是冲五顷土地而来,而是为了安居乐业,我们也能满足他们这个愿望,其实还是人口太少的缘故,很多酒楼店铺都招不到伙计,只能请日本少女来做事。”

    正说着,有船夫大喊,曹县码头到了。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

    南岛的第一座县城叫做曹县,第二座县城就叫高县,第三座县城才恢复正常,叫做武县。

    目前南岛有人口一万两千户,六万百姓,在经济、城建,各方面都落后于北岛,它们现在还不能流通货币,主要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各种生活用品都实行配给制。

    不过北岛和南岛之间交流很紧密,每天都有三班客船往来,票价也很便宜,很多南岛百姓在节假日都会拖家带口来北岛游玩,感受热闹繁华的商业气息。

    明仁事先用鸽信通知了曹县,所以当范宁船只靠上码头时,范宁一眼便看见了他的老丈人曹佾,和几年前相比,曹佾的气色很好,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风貌,所以神话中,他被封为曹国舅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贤婿,好久不见了!”曹佾笑着挥手喊道。

    范宁连忙上岸躬身行礼,“小婿向岳父大人请安!”

    “不必多礼了,阿秀呢!没跟你一起来?”

    “她晕船很严重,现在还在恢复之中,小婿也是巡视途中转道过来。”

    “我明白了,她确实从小就容易晕船,不管怎么说,你能来就让人高兴,这好像还是你第一次来南岛吧?”

    “还真是第一次来。”

    “我带你去看看,当然不能和吴城,不过也另有一种风味!”

    曹佾很热情,等范宁和其他迎接官员见了礼,他便急不可耐地带着范宁去参观县城以及农田各地。

    如果从可利用的土地来说,南岛比北岛的资源要丰富一些,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丰沛的淡水资源。

    而北岛的平原都不大,分布比较破碎,主要是集中在沿海和沿河两岸,当然,北岛的平原只是相对南岛比较弱一点,丘陵较多,不利于发展畜牧业,但在农耕上还是相当不错。

    另外南岛气温比较低,只能在北部沿海发展一些农业,其他向南的平原都是畜牧业了。

    南岛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羊群总数已经突破百万只。

    范宁和曹佾骑马进了县城,曹县只能算中等县城,周长约二十里,大部分建筑都是砖房,街道和房舍都显得比较整齐干净,和吴城一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硫磺气息。

    道路笔直,绿化很好,铺满了石板路,基本上没有什么商业,只有靠城门处有几家酒楼、客栈等服务行业,还有几家杂货铺和布店、绸缎店,整个县城内显得很安静,和吴城的喧嚣热闹完全不同。

    “曹县现在有多少人口?”范宁问道。

    “六千户,三万人口,不过大部分住在乡村,城内只有两千户人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生活必须品都是官府配给,比如每人每月三十斤面,十斤肉,油盐都是官府供应,蔬菜则是自给自足,刚开始人少还好办,现在百姓越来多,官府大包大揽,也有点承受不起,精力也应付不过来。”

    曹佾忧心忡忡道:“我们想学北岛发展商业,家家户户自己挣钱养活家人,现在的问题是提供不了这么多物品,也没有那么多位子给百姓挣钱,我们心中很焦虑。”

    范宁笑问道:“岳父大人在南岛是什么职务?”

    “我目前是长老堂主政,就是南岛的最高官员,我的压力很大啊!”

    范宁点点头道:“关键就在于南岛要提供足够的岗位,让百姓都有事情可做,都能挣钱,商业自然就起来了。”

    “这就是根本,我们也在考虑怎么发展,你说种植、养殖,可南岛就这么几万人口,能吃多少粮食,吃多少肉?现在用羊毛织地毯,用羊皮做皮革,虽然在大宋卖得不错,但还是比较单一,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范宁想了想问道:“南岛有多少日本劳工,目前在做什么?”

    “日本劳工有一万人,还有两千日本少女,男的筑城伐木,女的纺织羊毛。”

    “南岛有矿吗?”

    曹佾摇摇头,“目前没有!”

    范宁便道:“我提个建议,其实现在南岛用不着这么多日本劳工,如果需要筑城,可以从北岛借,像伐木,两三千人就足够了。”

    “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等明年年初契约到期,就送他们回日本,不再雇佣,只留两千日本小娘子做纺织就足够了,但问题是,南岛还能做什么营生,贤婿帮我们出出主意。”

    “我就是为这件事而来!”

    曹佾大喜,连忙道:“贤婿快说!”

    范宁微微一笑,“我们去城外看看吧!”

    两人骑马离开了县城,去了县城南面,南面和北岛一样,也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远处是山脉,山上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以松树为主。

    范宁望着远处的森林问道:“南岛的木材资源很丰富吧!”

    曹佾点点头,“相当丰富,甚至我们砍伐的速度还比不过它们重新生长的速度,我们这几年砍伐了上万顷松林,现在一半以上又重新被小松树覆盖了。”

    “南岛为什么不利于这些木材资源呢?”

    “好像大宋不缺木材吧!而且松树也很廉价,运到大宋去,运费都赚不回来。”

    “岳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你说!”曹佾期待地注视着范宁。

    范宁淡淡道:“其实任何营生都无外乎围绕着‘衣、食、住、行’这四件事做文章,木材可以做家具,可以造船,还可以造房子,海外移民这么多,第一件事就要造房子,南岛可以加工木材,比如造家具,造了家具后,制漆也出来了,再比如我造一座木房子散件,买回去后就能直接搭建成一座木屋,再比如北岛有造船工场,但所需要的船木都要向大宋购买,为什么南岛不把这个生意接过去?”

    曹佾和旁边两名陪同官员都听得如梦方醒,曹佾连忙道:“还有什么,继续说下去!”

    “再说行,南岛有这么大的牧场,完全可以养马养毛驴,至少我们北岛就不用向大宋万里迢迢购买马匹和毛驴了,南大陆也是一样,刚才说向北岛提供造船木材,也是行的一部分。

    还有食,食就更广了,南岛的资源是羊,羊肉可以做成羊肉干、羊火腿、熏肉,羊奶可以做成乳酪,可以酿酒,比草原部落做得乳酪和羊酒要好吧!包装精美一点,打出招牌来,在大宋会没有销路?还有海里的鱼可以做成鱼酱,北岛就有,很美味,也可以卖到大宋去。

    说到包装精美,造纸不是很好吗?有丰富的原料,就可以大量造上等宣纸,同样可以卖到大宋去。

    再说衣,羊毛就只能做地毯,不能编制毛衣?羊皮做靴子,做内穿的皮制比甲,关键是做工要精湛,把牌子打出来,在专门的店铺里卖,不怕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可以卖掉西方去。

    我说的这些,如果南岛真的做大做强,那至少要二三十万工人,你们现在六万人根本就不够。”

    曹佾长长叹息一声,“贤婿的一席话,让我们胜读十年书,我们怎么没有早点想到呢?”

    范宁又微微笑道:“其实我还没有说到要点上!”

    “要点是什么?”

    “要点是要做精品,建招牌,卖高价,做别人所不能做,有足够的厚利,就能抵消长途海运的耗费支出,我觉得这才是南岛和北岛的共同生存之道。”


………………………………

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

    范宁在南岛只呆了一天,第二天便乘船返回了吴城县,上了岸已是下午时分,范宁对明仁笑道:“我还没有好好逛一逛县城,正好今天有时间,我一起逛一逛,顺便吃晚饭。”

    明仁笑道:“你有兴致,我当然奉陪!”

    兄弟二人也不需要随从,两人步行进了县城,热闹的商业气息迎面扑来。

    范宁忽然想起一事,笑道:“我可没有带钱!”

    明仁从怀里摸出一个皮制钱袋,笑眯眯道:“我这里有!”

    “给我瞧一瞧。”

    范宁接过钱袋看了看,里面有一些银角子和几锭银子,还有些一些铜钱,铜钱和大宋一样,但银角子和银锭都是北岛自己铸造的,他取出一锭银子,是一两银,再看看底部,西面印着北岛官造字样。

    “我们的银角子造得比大宋精致,含银量也足,白铜只占了三厘,大宋银角子的白铜要占五厘,以后南岛也会使用我们铸造的银锭和银角子。”

    “这只是一两的银锭,还有没有更大的银锭,应对大宗货物贸易。”

    “我们还有十两的银子和十两的金锭,足够用了。”

    两人走进大街,范宁一眼便看见了一家茶店,掌柜是名中年人,还跟着两个日本少女做伙计,掌柜认出了范宁,显得有点紧张,明仁给他使个眼色,一切正常就是了。

    店铺约有五十平方,中间是两张品茶桌子,四周货架上放着各种茶饼,上面有标识,主要以建州茶为主,比如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白茶等等,这些是茶饼,还有草茶,主要是散茶和茶末,主要产自洞庭湖和江南,

    在散茶中,范宁忽然看到了碧螺春,他顿时大感兴趣,笑问道:“掌柜,这碧螺春如何?”

    掌柜上前笑道:“这是今年的明前茶,是散茶,主要用来煎茶,因为怕霉变,所以进货不多,一两茶卖一两银子。”

    范宁呵呵一笑,“你这茶只是普通的碧螺春,在吴县百文钱一两,你这里却贵了十倍。”

    掌柜不慌不忙解释道:“回禀大官人,物以稀为贵,整个北岛就只有小店卖碧螺春,而小店的存货也不过三斤,它值这个价,而且不还价。”

    “好一个物以稀为贵!”

    范宁倒有点说不过他了,不过他倒有点怀念家乡的茶了,便笑道:“给我称半斤!”

    掌柜立刻取出一只木盒子,笑道:“这里就是半斤,八两银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