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佩当然知道长子范景是要继承父业的,她没有问,但其他两个儿子呢?

    “琦儿和周儿你怎么考虑?”

    “琦儿跟随明仁大伯经商,也会常返大宋,京城钱铺就由他负责打理,周儿我打算让他习武,将来执掌水军,他是曹家的外孙,会和南岛关系密切一点。”

    “说不定夫君还会有儿子。”朱佩略有点羞涩地笑道。

    范宁一怔,一脸惊喜地注视妻子,“你是说,你怀身孕了。。。。。。”

    “嘘!小声点,会被别人听见的。”

    范宁大喜,连忙将妻子搂得紧一点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刚刚有感觉,反应很小,而且我口味清淡,怕油腻,恐怕又会是个小娘子。”

    “呵呵!小娘子好啊,我最喜欢。”

    朱佩白了他一眼,“家里两个已经被宠上天了,再生一个,恐怕家里都要翻天了。”

    “女儿可以宠一点没关系,但儿子要严管,走吧!外面风大,我们回舱去。”

    朱佩点点头,挽着丈夫的胳膊,一起回了船舱。

    。。。。。。。。。。

    次日中午,船队抵达了努阿美岛,停泊在最南端的朱雀城,朱雀城便是北岛在努阿美建造的一座补给军城,有驻军两百人,军城不大,周长十里,城内建有军营和数十座大仓库,还有七八名来自日本国和三佛国的营妓。

    另外还有一座驿馆,可以同时住百余人,能吃饭洗澡,还能舒舒服服睡一晚,总之,是一处设施比较齐全的中转补给站。

    北岛拥有的土地方圆约四百里,长满了椰子树,还有两条溪河从山上流下,成为军城的淡水资源。

    离城数百步外便是码头,这里是一处海湾,风平浪静,大船便在海湾内下锚。

    军城指挥使正是范宁从前的贴身侍卫朱鹰,他听说主公到来,连忙奔到码头来拜见。

    范宁见到朱鹰,心中十分高兴,询问其他几个手下的情况。

    “我们几个都很受重用,虎哥目前是都指挥使,岛上的一千五百名士兵都由他统帅,老二是宋城指挥使,老三是越城指挥使,我去年来这里担任指挥使,城内有三百弟兄。”

    北岛军队情况范宁是知道的,宋军已经撤到南大陆,他们成立了一千五百人的北岛民兵,装备极其精良,拥有蒸汽战船、铁火雷、精钢弩炮等最先进的武器,分为水军和骑兵两大兵种,而且训练有素,待遇也很高,战斗力十分强悍。

    这支军队听令于范宁,但范宁不在北岛,便由范明仁代管,军队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保卫北岛,一个便是随船护卫。

    “和努阿美族人相处还不错吧!”

    “还算不错,他们岛上盛产椰子和檀香木,他们就用椰子和檀香木和我们换粮食和生铁,北岛的椰油都是从他们的椰子中炼出来的。”

    “他们还和周围部落作战吗?”

    朱鹰点点头,“我们得到我们的皮甲、战刀和弓箭后,战斗力很强,几乎横扫周围岛屿,短短两年时间就灭掉了一半部落。”

    “那棚子里是什么?”

    范宁指着码头上一座巨大的棚子问道。

    “启禀主公,里面是白铜矿石。”

    白铜矿就是镍矿,努阿美岛的镍矿储量在后世是世界第一,白铜现在还是一种贵金属,欧洲人尤其看重,价值堪比白银,北岛在这里开采白铜,主要就是用来和欧洲人贸易。

    “为什么不就地冶炼,把粗锭运回北岛?”范宁不解地问道。

    “是贸易行的意思,可能是怕当地土人学会冶炼,以后不好处理吧!”

    范宁摇了摇头,这种思想不对,永远让土人处于原始状态,那他们永远是威胁,要把他们慢慢融入汉民,进化成农耕民族,这才是正道,这件事他以后要和明仁好好谈一谈。

    范宁让家人进城去休息,并让其他百姓也上岸休息,他对朱鹰道:“带我去他们部落看看。”

    朱鹰带着五十名士兵和范宁一起,骑马来到了百里外的努阿美族部落。


………………………………

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

    距离努阿美部落驻地还有十几里时,范宁勒住了马匹,他惊讶地发现左边竟然开辟出了大片农田,居然种植水稻,现在正好是南半球的春天,农田里到处是正在种地的努阿美人,以妇女为主。

    朱鹰连忙解释道:“从去年开始的,北岛派人教他们种地,他们这里土质还比较肥沃,水源也充足,不用插秧,把稻种撒进田里,自己就能长出来,但教他们耕田翻地时,费了好大的劲。”

    “他们愿意种田吗?”

    “当然愿意,他们如果粮食能自给,就不用向我们买粮食了,就能多交换一些布匹日用品,所以去年他们很卖力,男男女女都跑出来学种田。”

    范宁点点头,催马继续奔驰,不多时,便来到了努阿美部落驻地,努阿美部落变得很大,四周用草篱笆包围,正面是一座木制的简易大门,里面都是低矮的泥墙茅草房,但中间有一座很大的砖房,估计是北岛替他们修建的。

    “那座砖房是学校!”

    朱鹰用马鞭指着砖房笑道:“那是我们援助努阿美的学校,有十几名先生,教两百多个孩子读书认字,去年夏天开始的。”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一幕,用农耕和教育来改变岛屿土人。

    他翻身下马,向砖房走去,走到窗前,只见学堂里坐着四五十个土人孩子,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地提笔写字,一名先生来回巡视,不断停下来指点孩子写字。

    范宁暗暗点点头,这比他相像的要快得多,下一步就要把佛教引进来,让太平洋岛屿上修满寺院。

    。。。。。。。。。。

    范宁最终没有见到他们的大酋长,他们带兵打仗去了,范宁并不打算在努阿美岛过夜,黄昏时分,船队再度出发,向两千里外的北岛驶去。

    五天后,船队终于驶入了汉海,汉海就是南岛和北岛之间海域,同时又叫汉海湾。

    进入汉海湾,便抵达了北岛最大的港口吴城,这是北岛建造的第一座城池,人口四千户,两万余人,除了吴城外,汉海湾北面还有一座宋城,距离吴城一百五十里,另外,北岛西南部沿岸还有一座越城。

    去年秋天,又在白龙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晋城,晋城是北岛的矿产冶炼中心,铁矿、煤矿和铜矿都位于晋城附近,晋城只有两千户百姓,来自日本的矿工却有两万人。

    范宁船队到来,整个吴城百姓都惊动了,上万百姓自发出城迎接范宁的到来,码头上更是鼓乐喧天,长老堂、贸易商会以及官员都赶来码头上迎接。

    当范宁出现在船头时,周围百姓响起一片欢呼声,范宁挥手走下大船,他的妻儿出现了,欢呼声更加响亮,这意味着范宁要在北岛定居了,也意味着北岛过渡八年后,终于有了自己的领袖。

    朱齐抢先一步,上前躬身行一礼,十分激动道:“欢迎殿下回归北岛!”

    这句话是众人反复商议过的,范宁是大宋楚王,同时也是北岛楚王,那么称呼殿下最合适,至于回归,因为北岛本身就是范宁一手缔造,之前他在大宋出任重职,现在终于回来了,当然是用回归两个字。

    范宁和众人一一见礼,这才笑着摆摆手,“原本想低调上岸,却闹出这么大的阵势,大家的心意我领了,还是去安排一千多户新移民吧!他们才是北岛的根本。”

    范铁牛笑道:“既然殿下这么说,那我们就当殿下回家了,不用这般客气。”

    十几辆马车上前,范宁一家和仆妇都坐上马车,马车在骑兵的护卫下缓缓向城内驶去。

    范宁和家人开窗向两边夹道欢迎的百姓挥手致意,百姓们欢呼声更加响亮。

    “楚王殿下万岁!”

    “欢迎殿下回归!”

    “万岁!”

    。。。。。。。。。。

    马车缓缓进了城,城内没有了夹道欢迎的人群,四周一下子安静下来。

    朱佩等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北岛,对北岛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城外的码头以及仓库群让她们感觉到了一种大规模的产业,绝不是荒凉的海岛,让她们对未来有了一丝信心。

    进了城后,众人惊呼一声,连范宁也愣了一下,和两年前相比,变化很大啊!

    中间是一条宽大的石板街,铺满了光滑的石板,这是吴城县的中轴线,长约五里,在前面两里范围内,都是各种店铺,酒楼、茶馆、客栈、青楼、小吃店、杂货店、肉铺、蔬菜水果店、米店、书店、布店、绸缎店、钱铺、首饰珠宝店、脂粉香皂店、牙人店、洗衣铺、温泉澡堂、戏馆、杂技台等等。

    光小吃店就有五六家,卖包子、汤饼、烧饼、糖酥饼、糖圆、桂花丸子、饺子以及各种饮料等等。

    大街上人来人往,颇为热闹,还夹杂着各种叫卖声。

    朱佩惊讶问范宁道:“夫君,你不是说,物资都是各种分配吗?商业很冷清,我看很热闹吗?”

    范宁欣然笑道:“北岛建立近八年了,已经有了十几万人口,慢慢就从按需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商业就建立了,不光是吴城人自己消费,还有几个县城之间互访,还有南岛和南大陆的客人过来,不过,估计也就吴城的商业最繁华,其他几个县都不怎么样,毕竟这里是王城。”

    “县城内现在有多少人?欧阳倩在一旁问道。

    范宁摇摇头,“我现在也不知道,回头问一问朱齐。”

    马车走过两里的商业区后,顿时安静下来,从这里开始,街道两边种满了大树,叫做银荆树,又叫合欢树,开满了黄色和红色的花朵,格外的优雅漂亮。

    在大树背后是一座座官宅、民宅、学校和官衙,尽头两边各有一座寺院,一座叫做慧林禅寺,对面却是一座道观,叫做三清观。

    慧林禅寺已经开了,住着八十几名僧人,是前年从明州普陀山集体迁来的僧人,他们的寺院失火烧毁,僧人无处可去,便一致决定去海外发展,最终选择了北岛。

    三清观却关闭着,不用说,这是预留给剑梅子的道观,她们会晚一点过来。

    在正对面是一座小型行宫,占地约三百亩,四周都是高墙,行宫正门有一座牌坊,上写三个大字:‘楚王宫’,这是今年三月才完工的。

    行宫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广场,东广场对面是北岛商会,掌握着北岛的经济命脉,西广场对面是长老堂,而行宫北面数百步外正对北城门。

    绝大多数时候,北城门都是关闭的,一般民众都是从东西南三座城门进出。

    他们是从行宫侧门进入楚王宫,侧门处也有士兵站岗,马车进了楚王宫侧门后停下,前面是一块巨大的影壁,高达一丈,宽三丈,是由六块花岗石拼成,上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像,一支庞大的船队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航行,颇为壮观。

    范宁和家人下了车,绕过影壁,大家都愣住了,他们前面是一座和京城完全一样的翠云楼,就差翠云石竖在前面,四周都是水池,左边是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山丘,上面种满了从大宋带来的各种树种,枣树、榛子树、板栗树都有。

    各种布局竟然和京城的府宅一模一样,只是大了十倍。

    一只小松鼠跳到朱哲面前,直接跳上了他的肩膀。

    范宁心中顿时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大家为了他到来煞费苦心,竟然连北岛的家和都京城一样。

    “大家喜欢吗?”范宁回头笑问道。

    众人纷纷点头,不用范宁吩咐,朱佩带着家人直接沿着回廊向后宅走去,他们都猜得到,后宅也一定和京城的府宅一样。


………………………………

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家人也渐渐习惯了北岛的生活,朱佩小腹又稍微隆起一点,从时间上算,应该是范宁赴大同府作战前夕怀的身孕,现在正好四个月。

    楚王宫很大,虽然后宅和翠云楼中庭是按照京城的范宁府来建造,但前院部分还是有些不同,主要是东面多了一座占地百亩官衙,那座官衙才是正门,这种结构和皇宫有点相似,前面是皇城,后面是宫城,楚王宫正面是王府官署,西面才是占地两百亩的行宫。

    后宅很大,完全就是一座花园,有一面占地约五十亩的小湖,还有沐浴的温泉院,各种亭台楼阁就围绕着这座湖,房舍足有两百多间,院子有三十几座。

    除了从京城带来的仆妇外,还有五十几名从日本各地买来的使女,大多十四五岁,略懂汉语。

    范宁的祖母杨氏原本是和三子范铁牛住在一起,听说孙子来了,也硬要搬过来一起住,但住了两天又搬回去了,她放心不下自己种的几片菜地和养的鸡鸭。

    范宁这段时间不在楚王宫,而是在各县视察,尤其他决定修第五座县城,准备起名为新吴城,而现在的吴城准备改名为楚城了,以对应范宁现在的楚王称号。

    新吴城的地点还是在汉海湾北面,朱水入海口以西,距离宋城两百里。

    此时,范宁就站在朱水岸边巡视造城进入,约八千名日本劳工负责修建新吴城,他们是从矿山抽调过来,对修建城池很得心应手了,烧砖、砌墙、伐木、造屋,效率非常高。

    新吴城的标准是两千户,约一万人到一万两千人之间。

    直到这个时候,范宁才意识到吴城人口占据北岛人口的一半,一万户百姓,五万余人,包括一座县城和分布周围的四十几座村庄。

    陪同范宁视察新吴城的随同人员是明仁和欧阳华,他是北岛商会副会长,掌握着北岛的经济命脉,北岛商会由范朱两家共同掌握,一直便是范宁出任会长,范宁不在时,便由范明仁、范明礼和朱霖三人负责,商会拥有黄金、白银以及各种产业,价值数百万贯,富可敌国。

    欧阳华将出任楚王宫长史,负责协调各县具体政务,范宁只管战略性的大方向,具体的执行就由长史府负责,资金由商会提供。

    现在长史府刚刚才成立,目前只有几名官员,但范宁目前还是宋朝高官,大学士、太师,还拥有大宋相国的资格,处境还比较尴尬,他不可能完全进入楚王的角色,所以长史府就是他的代言人了,所以这次巡视各县,范宁还是把欧阳华带在身边。

    范宁望着县城缓缓道:“官家答应过我,朝廷会在十年内陆续迁徙十万户百姓来北岛,加上我们自己招募的移民百姓,我估计十年后,北岛人口将达十五万户,至少是七十万人口,除了增加各县人口外,至少还要建三十座县城,分为一城五府三十五县,所以长史府下一步要做十年的计划,欧阳长史任务繁重啊!”

    欧阳华默默点头,他不善于官场的勾心斗角,但让他做事情,他相信自己能做好。

    “卑职下一步就是招人,完善长史府,分为六曹司和秘书司,殿下说的计划,就由秘书司负责编制,这恐怕要花一年的时间,跑遍北岛的每一个地方才行。”

    “可以,我就给你一年的时间,招人的事情你回去后和长老堂商议,尽量精简机构。”

    说到这,范宁又回头对明仁道:“现在吴城还是太小了一点,准备考虑建外城,要建成一座拥有二十万人规模的大城。”

    “二十万人!”

    明仁吃了一惊,“不会有这么多人吧?”

    “怎么不会有!”

    范宁瞪了他一眼道:“以后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