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倒很期待了,他又笑问道:“现在榨油还是用木锤砸出来吗?”
朱齐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直接用蒸汽机压榨油饼,现在蒸汽机已经用得很广了,纺织、舂米、打谷、酿酒、打井、抽水、制砖,尤其今年造出一种小型蒸汽机,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应用得非常广,现在正在研究,怎么把蒸汽机用在种田上。”
“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去年有人提出把蒸汽机固定在田头,用绳子系在铁犁上,蒸汽机转动,绳子就拉着铁犁向前走了,但大家都反对,这样太麻烦,还不如用牛,今年造出小型蒸汽机后,大家集思广益,有人就提出了造一艘能在地里行走的船,前后装四个车轮,不就能在地里行走了吗?可以翻地,可以播种,装上锋利的刀,甚至还能收割小麦。”
范宁暗暗赞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居然想到了拖拉机的雏形,他又笑问道:“那有没有造出来?”
朱齐摇摇头道:“学校的一群学蒸汽机的年轻学生在负责造这种能自己行走的机器,目前还有任何结果。”
范宁笑道:“你这次回去的时候,在宝州多买一些橡胶,用橡胶做成的皮带非常适合带动轴转动,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们,或许会给他们启发。”
朱齐郑重地点点头,“我记住了!”
。。。。。。。。。
蒸汽机船的速度比传统客船快了不少,它昼夜航行,三天后,船只抵达了扬州。
这次朱齐来大宋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和朝廷达成精钢换普通生铁的协议,第二便是要接走去北岛的移民,这里面包括四百多户主动要去北岛的宋朝百姓以及五千户移民去北岛的辽国汉民,另外还有三千户去南岛的移民也一并搭乘他们的船只出海。
第二项的任务明显比较重大。
这次愿意移民海外的辽国汉人竟高达三万户,共计十五万人口,大大出乎宋朝的意料,这三万户基本上都是辽国的贱籍阶层,包括奴隶、匠籍、军籍、乐籍等等,世世代代被残酷剥削。
他们就算返回辽国也没有土地和财产,没有地位,被社会广泛轻视,同时他们对大宋也没有太强的归属感,所以都愿意去海外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况且他们还被南大陆百年免税和数百亩私有土地的承诺强烈吸引,辽国的重税使他们对税有极大的恐惧,百年免税和土地财产令他们趋之若鹜。
出发的时间就是这两天,三万户百姓中有两万两千户乘坐一百五十艘大船前往南大陆的新齐府,位于南大陆的东南角,是前年开始开发一处新州府,那里的土地十分肥沃,气候凉爽,比定南府更加宜居。
另外八千户百姓去南岛和北岛,这次朱齐带来七十艘大船,还有八百名士兵和几十名随从,将协助他将百姓运往南岛。
范宁是在上午时分抵达扬州,扬州官府和驻军主要将领都赶到码头上欢迎范宁的到来。
扬州知事正是范宁的族叔范纯仁,范仲淹的次子,深得天子赵顼的器重,去年升为从五品朝散大夫,封光禄寺少卿、知扬州事。
扬州现在是大宋海外物资以及人口的中转重地,地位很高,虽然还没有升格为府,但主官都必须由五品以上高官担任。
扬州驻军主将是水军统制张简,率八千军队和数百艘战船驻防长江中下游。
不过张简正好不在扬州,去长江武昌一带巡视去了,由副将李应接待范宁。
范宁见李应结结巴巴给自己解释主将例行巡查去了,便微微笑道:“李将军不用太担心,我这次来不是巡查军队,是以相国的身份探视移民,你就做一下陪同便可。”
李应松了口气,便亲自先一步赶去移民大营维护秩序去了。
范宁对范纯仁笑道:“我都忘记你在扬州主政,早知道我就把孩子一起带来了。”
范纯仁微微笑道:“那就不要怪我事先没提醒你,我根本不知道你要来,朝廷的文牒昨天才送到,估计你已经在半路了。”
“那就下次吧!下次我带一大家子人来打你的秋风。”
“呵呵!一定热烈欢迎。”
两人说笑几句,范纯仁问道:“先进城休息片刻,还是直接去移民大营。”
“现在时间还早,就直接去大营吧!”
两人上了马车,在数十名骑马侍卫的保护下,向城东方向移民大营而去。
马车里,范纯仁笑道:“我按辈分叫你有点不合适,称呼你楚王殿下,估计你也不高兴,那还是称呼官职比较妥当。”
范宁笑眯眯道:“你可以叫我小范相公,这个称呼最适合你。”
历史上,范纯仁是宋哲宗时的相国,被称为布衣相公,也有人称他为小范相公。
范纯仁点点头,又问道:“小范相公是否熟悉扬州程家?”
‘扬州程家’让范宁心中一动,想到了当年的胖子程泽和差点嫁给苏亮的程圆圆,不过这差不多已快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
他淡淡问道:“你为什么会忽然问到这件事?”
“是这么回事?”
范纯仁解释道:“扬州官府的三号码头准备出售,竞争者众多,前两天程家家主找到我,他说他是你的好友,希望我能关照一下,优先考虑程家,我就有点糊涂了,你什么时候和程泽这种人有交情?”
“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他很肥胖,最起码重两百斤,在扬州是出了名的吝啬,一毛不拔,绰号程铁猪。”
说到这,范宁纯仁惊讶道:“莫非你真和他有交情?”
“交情谈不上,打过一段时间的交道罢了,那年我和苏亮、李大寿一起进京赶考,在扬州认识他,他也要进京赶考,进京后我们住在一起,后来不齿他的为人,考完科举后便各分东西了,不过苏亮和他妹妹有缘无分,差点娶了他妹妹。”
范纯仁笑着点点头,“和他说的差不多,他倒没有夸张,他还说最悔恨之事,就是没有促成他妹妹和苏亮的婚事,他妹妹嫁得其实也不错,也是一个扬州豪门人家,算是门当户对吧!”
范宁想了想道:“这样吧!看在当年的一点情义上,可以把朱孝霖的五号码头转卖给他,至于官府的码头,就不要讲人情了。”
“那小范相公要见他吗?”
范宁摇摇头,“见面就不必了,过去的事情我不想再提!”
范纯仁点点头,不再提此事,马车加快了速度,向数里外的移民大营驶去。
移民的大营就在扬州城以东,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片固定的营房区,占地上万亩,最多可容纳二十万人,专门给移民中转使用,简直就是一座小县城,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全。
这些百姓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一个多月,耐心等待着出发日子的来临。
………………………………
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
马车在大营门口缓缓停下,范宁走下马车打量一下大营,这里原本应该是军营,大营没有营墙,只挖了一条深一丈宽达三丈的护营河,将大营包围,和运河连为一体,或许是岁月长久,护营河两岸种满了柳树,一群群妇女正蹲在河边洗衣,虽然是深秋,但依旧有不少孩童在河中游水。
范纯仁领着范宁进了大营,一边介绍道:“这一次是人数最多的一次移民,足有十六万人口,相当于几个县的百姓一起移民,每天的粮食以及各种物资开支很大,还要防止疫病,维护秩序和治安,我们动员了两千多名学生参与管理,这段时间,大家都实在有点筋疲力尽了。”
范宁点点头道:“朝廷也知道扬州的负担很重,但十几万人同时移民,朝廷必须要考虑南大陆的接受能力,所以尽量安置在扬州的时间长一点,留的时间给南大陆做准备。”
范纯仁连忙解释道:“我并非对朝廷抱怨,只是这批确实和从前的移民不一样,他们是辽国汉民,虽然都是同胞,但还是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能不能举个例子?”范宁沉声问道。
范纯仁想了想道:“最明显就是对我们的官员充满了警惕和不信任,比如登记信息,以前宋人移民登记都很顺利,但他们不是,一是不肯参加登记,就算勉强参加登记了,但说的大都为不实之言,甚至是信口胡编,尤其在年龄、性别上,把大娘说成大爷,女儿说成儿子,父亲的年龄只比他大两岁,这样信息比比皆是,导致我们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登记,非常劳累。”
范宁眉头一皱,“为什么会乱编信息?”
“应该是之前有不实的谣言,说去南大陆分配土地以男性青壮为主,为了多分土地,就拼命增加家里年轻男性的人数。”
范宁不悦道:“那就需要你们去消除谣言,给所有人家讲清楚,分配土地是以户为标准,不是以男性青壮为标准,务必要拿到真实完整的信息,不能把一份不真实的信息交给南大陆,让南大陆的官员笑话扬州。”
“我们已经尽力做了,挨家挨户登记后,信息明显就变得真实了,我们才会知道之前登记信息是多么荒谬,我刚才只是举个例子,辽国汉人和大宋百姓不太一样。”
范宁淡淡道:“我只听你在不停的诉苦。”
范纯仁苦笑一声,“确实是很苦,尤其一千多名士子放弃学业,日夜操劳,很多人都累得晕倒,我作为主官,必须要给属下说几句公道话。”
范宁沉吟一下道:“这样吧!为表彰扬州士子给移民做出的贡献,我回去和几位相公商议一下,在发解试的名额上稍微照顾一下扬州,但你不要指望给得太多。”
范纯仁咧嘴一笑,“闻弦知雅意,不愧是小范相公啊!”
范宁这时看见一群老人正坐在空地上闲聊,便笑道:“我们去看看!”
范纯仁知道辽国汉人和大宋百姓不一样,对大宋的官员不会那么敬畏,他连忙走上前,对这群老人道:“打扰各位老丈了,这位是从京城过来的范相公,想和各位聊一聊。”
一群老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小心翼翼问道:“可是率军攻打辽国的范宁范相公?”
“正是!”
这群老人纷纷跪下磕头,“小民拜见范相公!”
周围很多人听说是攻打辽国的范宁来了,纷纷过来跪下磕头,很快,周围跪了数千人之多。
范宁连忙摆手笑道:“各位不必如此,大家起来吧!”
几名老人激动万分道:“是范相公派大军把我们苦难中解救出来,范相公就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范宁并不知道,宋军船队在辽阳府矿山营救数十万辽国汉民时,都对汉民说,是范相公派他们前来解救,范宁的救苦救难名声早已深刻在每一个辽国汉人的心中。
范宁相公到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营,整个大营都沸腾起来,十余万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百姓早已跪满一地,每个都激动万分,合掌跪拜。
这壮观的一幕让范纯仁和一千多名士子都目瞪口呆,这些难以伺候的辽国汉民怎么忽然变得如此恭顺、虔诚?
。。。。。。。。。。。
范宁也深受触动,他索性登上士兵刚刚搭起的高台,台下是汹涌的人潮和一双双激动的目光。
范宁摆摆手,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们!”
范宁一开口,十几万百姓便渐渐安静下来,范宁徐徐从众人脸上扫过,读解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期待,他深深吸一口气,又提高声音道:“后天一早,大家就要登上大船出海去新的家园,我知道大家在期待什么?在紧张什么?在担心什么?
我首先告诉大家,三年后,你们再回头看今天的选择,你们一定不会后悔,会深感幸运,你们选择了一个美好的生活。
有人会担心官府会不会骗你们去采矿、做奴隶,我范宁站在这里告诉大家,绝不会!你们是垦荒者,是开拓者,绝不是奴隶,我范宁把你们从矿山解救出来,绝不是让大家再去做奴隶,我们身体里留着同样的血液,我们的祖先是兄弟,是朋友,我解救大家,是要给大家尊严,堂堂正正的站起来,堂堂正正活下去!”
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很多人都激动得流下眼泪,范相公的每一句都说在他心坎上,说到他们心窝里,他们不是奴隶,他们也有尊严,他们要堂堂正正站起身,要堂堂正正的活下去。
范宁挥了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又继续高声道:“有人说,去南大陆会很艰苦,这一点我承认,到了南大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要开垦土地,要造房子,要给自己打井,但这些辛苦都是为了将来的生活更美好,是为了自己,为了你们的孩子,我和大家一样,都相信这种辛劳付出是值得的。”
这时,范宁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充满激情地给大家描述一幅美好的画卷。
“南大陆是片富饶肥沃的土地,那里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你们在那里选一处长满鲜花的土地建设自己新家园,修建一座宽敞气派的房子,前后院子里种满了鲜花,院子外是大片肥沃辽阔土地,那属于你们的农田,你们春天播种,秋天就会收获沉甸甸金黄的小麦,你们还可以养几百只羊,可以种十几亩蔬菜,还可以酿一点果酒,孩子们可以去读书,老人们则聚在长满红枣树下一起喝茶,安享晚年。。。。。。。“
所有人的思绪和心都跟着范宁的描述飞去了那片富饶的土地。
。。。。。。。。。。
“听了小范相公的描述,说实话,我们都有点想去南大陆了。”离开大营时,一群官员和士子对范宁笑道。
“你们也可以申请移民,朝廷很快会出台鼓励读书人去南大陆定居的优厚条件,那里的学校需要助教,官府也需要文吏,工坊需要读书人参与管理,如果不愿在那里定居,那么只要支援五年就视同通过解试,回来就是举人身份了。”
听说支援五年就能获得举人身份,这倒让不少士子动心了。
范宁笑道:“早申请早获利,一旦朝廷公布,会有大量的士子申请,那时说不定还会考试,那时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需要什么条件?怎么申请?”几名士子忍不住问道。
“向你们范知州申请,条件嘛!只要在县学州学读书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后天船队就出发了,如果今天申请的话,说不定还赶得上!”
范宁望着一脸苦涩的范纯仁哈哈一笑,登上马车走了,他还要去找朱齐,看看北岛船队的情况。”
………………………………
第七百一十一章 扬州码头
北岛的数十艘大船停泊在朱家的码头上,此时,码头上停满了大车,几千名码头工正在将各种货物搬上大船,货物中主要以生铁为主,光生铁就有一百五十万斤,听起好像很多,实际上一百五十万斤也就七百五十吨而已,一艘两万石的货船就足以运载。
大船上的朱齐看见了远处范宁的马车过来,连忙招呼两名手下抬着一只大箱子向船下走去。
马车在首船前停下,范宁走了下来,他一眼便看见了船后的变化,两只大明轮已经消失了,不过螺旋桨没有看到,估计在水线下。
范宁快步走到岸边,他看见了巨大的螺旋桨,是一种五叶螺旋桨,用精钢打造,这种巨大的铸件在宋明时期都造得出来,在《天工开物》就有详细的介绍。
朱齐在一旁道:“本堂二叔说他用了五年时间,试验了几千次才成功,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他有点沮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