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有哨兵在桅杆上高喊:“前方发现敌军战船!”
高元纪大吃一惊,扶着船舷向南查看,天气晴好,他能清晰地看见前方海面上情况。
只见蔚蓝的海面出现了无数小黑点,隐隐冒着黑烟,正疾速向自己驶来。
高元纪心中慌忙起来,急声令道:“掉头向西!”
东面是高丽,那边可能有宋军的基地,西面是辽东半岛,虽然远了点,但那是辽国自己的土地。
辽军船队开始向西掉头,但风向却是西北风,等于是逆风而行,辽军船队速度极慢,而宋军战船却靠着蒸汽机为动力,速度极快,已经越来越近,刚才还是小黑点,现在已经看清了船只的模样。
高元纪大急,连忙大喊:“快加速!加速!”
一名将领跑上来道:“大将军,现在是逆风而行,速度快不起来,不如去高丽方向,会是顺风!”
高元纪呆了一下,拔剑狠狠劈去,破口大骂:“为何现在才汇报!”
高元纪是渤海国皇族后裔,目前也是渤海族在辽国的第一大将,性格直爽,但头脑比较简单,他昨天还在为主帅萧惟信把首功让给他而感到得意,他现在才意识到萧惟信的狡猾,把危险让给了自己。
高元纪此时也知道今天逃不过宋军战船的追击了,他狠狠一刀劈在船舷上,喝令道:“传令士兵全部上甲板,准备弓箭射击!”
每艘战船运载士兵约七百人,还有部分战船则运载攻城武器,这些船只并不是运输船,而是战船。
五百余名士兵奔上甲板,站满了甲板的一层和二层,密密麻麻的弓箭对准了越来越近的宋军船只。
海面上不仅是南面出现了宋军战船,东西两面以后都出现了宋军战船,西面的战船甚至开始了战斗。
实际上,辽军战船的作战毫无意义,一艘战船被宋军战船从侧面狠狠撞击,立刻拦腰撞成两段,露出了里面完全腐朽的船木,辽军还是运气好,今天没有遇到狂风巨浪,否则,还不等遇到宋军船队,它们就会全部沉没。
接二连三的船只被宋军大船撞烂,到处是海中呼救的辽军士兵。
高元纪已经顾不得被撞毁的战船了,他目不转睛盯着越来越近的宋军大船,这是一艘两万石的巨船,体型庞大,后面两侧各有一个车轮,在水中翻滚,激起滚滚白浪,推动船只前行。
两艘大船交错而过,相距约百步左右,高元纪大喊一声,“放箭!”
数百名士兵一起放箭,密集箭矢射向宋军船只。
忽然,宋军战船侧面同时打开了四扇窗,伸出四根黑洞洞的木管,木管直径足有四尺,对准了辽军战船。
众人都为之一怔,不知这是什么,只声四声撞击,从四根木管中各射出一只黑黝黝的大铁蛋,重达五六十斤,外形俨如南瓜,嗤嗤的冒着白烟。
“是铁火雷!”
高元纪立刻反应过来,惊得他心裂胆碎,只听嘭嘭几声重击声,铁火雷直接在船壁上砸穿了四个大洞,射进了敌军主船的腹部内。
宋军主船和辽军战船交错而过,迅速驶离,但驶离不到百步,只听见‘轰!’一声巨响,第一个铁火雷爆炸了,白烟、气浪裹夹着无数碎木冲天而去,还有不少士兵也被炸得飞起。
紧接着后面三颗铁火雷几乎同时爆炸,巨大的爆炸使得整艘五千石大船被炸得粉身碎骨,浓烟弥漫,此时宋军的战船已驶到三百步外,没有受到爆炸的影响。
这时第一次在海战中使用弩炮发射铁火雷,四门弩炮反复调试,达到了最佳状态。
待硝烟散尽,敌军主船已经消失了,海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碎木,还有部分没有炸碎的船体已迅速沉没,海面上漂满了残缺不爱去哪的尸体,主将高元纪也被炸得尸首分离,沉入海中。
这时远处又连续传来爆炸声,其他船只安装的弩炮开始发威了,一般两万石大船安装四架,万石大船安装两架,万石以下大船只安装一架。
相对于威力极为强大的铁火雷。大部分船只都采用撞击的方式,从侧面撞击敌船,腐朽的船身根本挡不住强烈的撞击,纷纷一撞即断,一艘艘大船在海中沉没。
宋军没有接受投降,无情地杀戮着海上的辽军,辽军战船被四面包围,走投无路,一艘艘大船接二连三沉入海中。
这时,海面上起风了,风云疾变,天色暗黑下来,暴风雨来了,大浪滔天,宋军战船纷纷掉头离开,剩下的数十艘辽军船只在暴风雨中上下起伏,被海浪无情的撕裂,无数在海上呼救的士兵被一个浪头打来,便彻底吞没了。
这场暴风雨直到半夜才停息,一艘宋军的三千石战船在暴风雨中翻沉,数十名宋军士兵失踪,其余宋军战船都安然无恙。
而辽军的一百五十艘战船一般被宋军击毁,而另一半则彻底在暴风雨和巨浪中消亡了,八万辽军丧身海底。
这是辽国立国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损失,包括两年前准备渡海去鲲州的两万辽军士兵,整整十万大军葬身在大海之中,辽国的水军梦彻底破灭了。
朝霞照耀着海面,海面上波光粼粼,染成了红色,只有一些碎木还在随海浪微微起伏,除此之外,已经看不到海战的痕迹。
范宁站在船头凝视着海面半晌,下令道:“大军北上!”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
一支由一百二十艘五千石蒸汽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黑水中航行,黑水水深河宽,宽达两里,万石大船也可以驶入,蒸汽机船冒着黑烟,明轮在河中翻滚,推动大船航行。
船队进河口后已经走了三天,大船三艘并列在河中行驶,队伍长达数里,两岸是一望无际的茂密的森林,远处是巍巍的高山,看不见人烟。
这里曾经是女真人活跃的地方,但女真人被灭后,这里就变得死一般沉寂了。
章楶站在第一艘大船上,目光复杂地望着两岸,他曾经来过这里,给了女真人很多武器和粮食,甚至宋军用铁火雷帮助女真人攻城掠寨,他没想到,就在短短半年后,女真人就被辽国灭了,说到底还是女真人内部出了问题,发生内讧给了辽国机会。
章楶始终不明白小范相公为什么选中石显,事实证明,正是石显的心胸狭窄,处事不公才导致女真族内部的不和,石显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扶植的领袖。
相反,章楶到觉得完颜乌古乃是个很厉害的人物,能够把整个女真部落牢牢控制在手上,只要有大宋的大力扶持,完颜乌古乃完全能成为辽国的心腹大患,章楶一直不懂,为什么小范相公一定要灭掉完颜部落?
尽管心中不明白,他还是忠实地执行范宁的命令,不过现在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一旦辽国被灭,女真必然崛起,同样会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就像突厥被灭后,回纥崛起一样,最终会虎视中原的繁华。
章楶轻轻叹息一声,他不得不佩服小范相公的深谋远虑,充分利用女真人来削弱辽国,但又不能让女真人坐大,这才是他扶石显、灭完颜的根本原因,小范相公早就看出石显成不了大事,他们被辽国所灭,对宋朝的未来也是利大于弊。
“司马,一名向导说南面三十里外就有一处契丹生番的聚居点。”刘昆小声对章楶道。
章楶点点头问道:“有多少人知道吗?”
“大概千余人左右。”
刘昆指着不远处一条支流道:“顺着这条支流走三十里就能找到。”
章楶随即令道:“船队靠岸!”
船队开始向南岸靠去,章楶对刘昆道:“我们在这里等候,你可率五千骑兵南下,期待你的好消息。”
“司马放心,绝不会有失!”
一队队士兵牵马下船,不多时,五千骑兵在岸边集结,用绵包住马蹄,在刘昆的率领下,无声无息地向南方奔去。
章楶回到船舱摊开了地图,这是斥候绘制的简图,简图上有的标上契丹生番聚居地,有的则没有标,像现在遇到的第一个契丹生番营地,地图上就没有标注,所以才需要向导。
章楶找到他们现在所在之地,在剖阿里废城以西约四十里处,他找到了那条支流,在支流的南面用笔画了一个三角形,又用红笔在上面打一个钩,表示已经清理。
地图上一共有二十七个定居点,但向导告诉他们,至少超过四十个,另外还是十几个奚族定居点,也同样要拔掉。
黄昏时分,骑兵返回了船队,押着数百名哭哭啼啼的女子和年幼的孩童,事实上,在下午时,章楶就看见了南方出现黑烟,不知是焚烧尸体,还是焚烧房屋,他们就在等待宋军的凯旋。
除了六七百名妇孺外,还缴获了大量的毛皮和金银,还有不少鱼干和兽肉干,也被宋军一并带来。
这时,刘昆带着一群士兵过来,章楶迎上前笑问道:“战果还不错吧!”
刘昆笑着点点头,“杀了四百余名男子,轻伤四名弟兄,缴获了上好毛皮三千余条,黄金五万两,还有几千两白银,还有不少布匹绸缎,可惜没有牛羊。”
章楶笑道:“他们是渔猎民族,不是游牧,所以战利品不会是牛羊,不过往南走,有不少放牧为生契丹生番。”
“这些妇孺该怎么处理?”
“按照事先说好的办法,把她们送去平夷城,由平夷转送去鲲州,再等候范相公的指示。”
刘昆立刻命令士兵将妇孺押上一艘大船,让士兵把她们送去平夷城。
他们带了足够多的空船,就是用来押送战俘回平夷城。
宋军船队原地休息了一夜,次日天亮后又继续向西南方向驶去。
。。。。。。。。。
就在东线战局发生剧变的同时,西线的契丹主力南侵正在按照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过娄烦关两天后,北院大王耶律那也率领十二万骑兵抵达了太原。
他们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也没有携带帐篷,这边雨水稀少,对契丹骑兵来说,帐篷没有必要,点一堆篝火,士兵们用毯子一裹,便席地而睡。
耶律那也出身契丹贵族,年约三十余岁,属于契丹高级将领中的少壮派,和耶律洪基的私交极好,是耶律洪基极为信赖的心腹大将之人,他九岁被封小将军,十三岁随军出征,二十岁成为宿卫军副统领,曾率军队平定重元之乱,年初更是率十万大军剿灭了女真人,在辽国名声大振,是辽国目前赫赫有名的‘名将之花’。
今年年初,他的季父北院大王耶律赵三去世,耶律洪基便让耶律那也接任北院大王,执掌二十万大军军权,从而成为辽国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北院大王。
耶律那也从小到大没有遭遇过任何挫折,也没有遭遇任何败仗,他骨子里异常骄傲,不过骄傲归骄傲,他还是比较谨慎,他率主力大军在太原城外摆出准备攻城的架势,但又派大将耶律新丰率一万骑兵去占领井陉。
按照耶律洪基的战略部署,他们攻打太原是虚攻,真正目标还是要穿过太行山杀进河北腹地,打宋朝一个措手不及。
然后大军迅速南下,和山东的辽军在汴梁城下会师,逼迫大宋朝廷签署城下之盟。
招讨都监耶律胡吕上前低声道:“大王,我们携带的干粮不容许我们在太原呆的时间太长,我估计耶律新丰已经进井陉了,不用等他的消息,直接南下吧!”
辽军南侵大宋从来都是以战养战,不会带多少辎重,就算有辎重,也主要是攻城器械,而粮食供应都是靠沿途劫掠,范宁也知道辽军的习惯,他果然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使辽军以战养战的策略落空,前年辽军就败在粮草携带太少。
而这次辽军稍微聪明了一点,携带了二十天的干粮,又有骑兵的高度机动,足以保证他们在宋朝境内的行动不受粮食困扰。
耶律胡吕的建议虽然让耶律那也感觉有点过于谨慎,不过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
“好吧!明天一早我们赶去井陉。”
。。。。。。。。。
次日一早,集结的号角声在原野里回荡,‘呜——’号角声十分低沉。
十一万辽军骑兵开始迅速集结,半个时辰后,十余万大军洪流浩浩荡荡向东南方向奔去。
城头上,杨文广目光严峻地注视着远处十几里外的万马奔腾,所以人都很惊讶,辽军不攻打太原,这是去哪里?难道他们要去鼠雀谷,准备杀去晋南吗?
杨文广从怀中摸出了范宁的信件,这是三天前收到的,范宁在信中指出,辽军攻打太原很可能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真正的目标还是河北。
他要求杨文广暂时按兵不动,没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城,或者率军北上,必须等候他的命令。
杨文广又看了一遍信件,他才明白范宁为什么要鼓动天子来巡视太原,原来也是要麻痹辽军,让辽国误以为宋军将全部资源都放在太原城上。
兵不厌诈,把天子拉出来欺骗辽国,恐怕也只有范宁做得出来,但却又绝妙无比,让辽国不得不相信宋军防御重点在太原上。
原来范宁一切都有安排,这一刻,杨文广心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
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
“老将军,辽军这是杀去鼠雀谷吗?”十几名将领纷纷问道。
杨文广摇摇头,“不是去鼠雀谷,而是去井陉!”
“啊!”
所有将领都大吃一惊,辽军难道是去河北?
“老将军,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全力防御太原,难道是上当了吗?”众人七嘴八舌问道。
杨文广摆摆手对众人道:“请各位将军放心,小范相公在井陉那边早有部署,辽军不会占到任何便宜,他们迟早还会退回来,我们只管严守太原。”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情报司张参军求见老将军!”
“请他过来!”
不多时,士兵将一名三十余岁的文官带了过来,这名文官叫做张微,官任参谋参军,是情报司驻太原的主管。
张微躬身行一礼,取出一封信呈给杨文广,“这是范相公前天派人送来,说只要辽军离开太原,就要卑职把这封信交给老将军。”
原来范宁还有一封信,杨文广顿时大喜,连忙接过信,信中竟然是范宁的军令,‘若辽军前往井陉,可立刻派军队夺取娄烦关,并增兵雁门关,切断西线辽军的退路,同时也要顶住辽军南下支援。’
杨文广倒吸一口冷气,他顿时明白了,两年前那一幕又重新出现,辽国皇帝并没有吸取教训,再次派大军孤军深入,又再次落进了小范相公布下的陷阱。
若不是范宁让他去攻打娄烦关,他还真想不到这一点。
杨文广当即对统制李俨下令道:“李将军可率一万军立刻赶往娄烦关,务必夺下关隘。”
李俨立刻抱拳道:“卑职遵令!”
杨文广又附耳对他说了几句,李俨连连点头,这才下城去领兵了。
杨文广随即又令统领郑昭率五千军赶回雁门关增援。
目前雁门关只有两千守军,郑昭就是从雁门关撤军回来,现在他又再一次率军返回雁门关。
杨文广不担心雁门关,他更关心娄烦关的得失。
………。。
太原府北面阳曲县一带正好是系舟山和云中山交汇地,地势稍险,修建有赤塘关和石岭关,但这些关隘的防御能力并不强,可以阻挡小规模的骑兵,但十几万骑兵的重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