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琮也一口答应推动军方在南北岛实施驻军。

    雅室内,范宁一边喝茶,一边考虑着下一年的安排,他下一年重点无疑还是南大陆,同时协助北岛,北岛将由明仁负责前期建设,由朱霖负责协助他。

    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南大陆上,南大陆对大宋实在太重要,只有南大陆开发成功,宋朝百姓才会源源不断地迁徙而来,彻底占领这座资源富饶的大陆。

    而要南大陆开发成功,第一步尤其关键,恐怕真的就像韩琦说的那样,自己得在南大陆亲自压阵了。

    正考虑之时,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房门推开,明仁和明礼冲了进来,两人激动万分。

    “阿宁,我们拿到了!”

    明仁挥舞着厚厚一本地契,范宁大喜,连忙接过他手中的地契,又将桌上的茶水拿走,这才小心翼翼将地契放在桌上。

    地契是一本折子,和一本书的大小相似,封面是黑漆金字,用正楷印着‘宋朝海外岛屿土地购置契约’一行烫金大字。

    打开来,上面写着范宁购置大宋干将岛的详细说明,购买人是范宁,金额为八万两黄金,该岛屿为无人岛,南北长一千五百里,东西宽六百里,为所有权购买,自此地契生效之日起,该岛屿为范宁所有。

    地契后面附加了购买契约,再后面是一幅岛的地图,这幅地图是由范宁作为海外经略使手绘,上面标注了岛的南北长度和东西长度。

    关于岛的真实面积,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将来朝廷派人测量下来,发现和实际面积完全不符,朝廷很可能会撤销地契,使范朱两个家族拥有这座岛屿不再具有合法性。

    这一点在购岛契约上写得很清楚,购地人当以真实面积购买土地,朝廷保留土地复测的权力,一旦发现所购土地和实际相差巨大,朝廷有权撤销其地契,或者责令购地人补齐银钱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下面还有标注,相差巨大是指购地面积和实际面积相差两成以上。

    这让明仁和明礼很感慨,之前他们还埋怨范宁如实上报面积,要是依他们的性格,肯定会把岛屿面积缩减十倍报上去。

    现在看起来,朝廷一点都不傻,保留了事后稽查的条款,而且该条款永久有效,现在倒不怕他们查,就怕百年后朝廷再来查,找到充足的理由直接废除范家的岛屿所有权,那时才是追悔莫及。

    “阿宁,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明礼兴奋地问道。

    范宁笑道:“下一步就是把范家和朱家两个家族集中起来,一起商议怎么开发这座大岛,大家分工协作。”

    范宁话音刚落,忽然听见城外传来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呜——’声音一直在城外回荡,又不太像号角声,倒是像喇叭声。

    范宁忽然醒悟,这是汽笛声,船舶排放蒸汽时发出了声音。

    朱元丰的蒸汽船驶来了。

    他急忙收起地契,带着明仁和明礼匆匆向城外赶去。

    此时,挂住朱氏大旗的蒸汽船轰动了京城,无数人从四面八方向汴河赶去,汴河上,一艘三千石的船队没有橹摇动,也没有船帆,更没有人拉纤,中间桅杆的部位变成一根高高的黑色烟囱,上面冒着黑烟。

    后面是一个巨大的明轮,迅速转动着,推动船只的前行,很多人以为是踏船,但很快他们就看清楚了,船只的内板已经被拆除,里面是一台很大的机器,前面是一座炉子,一名壮汉正给炉子里添加石炭,高高的烟囱就竖在炉子上方。

    而炉子后面则是另一台机器,三个巨大铁筒并列着,中间由管子相连,三根铁杆在铁筒中来回抽动,带动一个圆轮,而圆轮转动最终带动了明轮翻滚。

    这艘大船在汴河上来回巡走,走一段十五六里,又掉头回来,就仿佛在显摆一样,所有其他船只都靠边停泊,只有它在河面上突突突地行走着,速度不慢。

    此时两岸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山人海,挤满了十几里长的河岸,至少有十几万人,范宁站在一座桥上看着这艘蒸汽裸船,朱元丰特地将这艘船脱光了衣服,让大家一览无余。

    不过范宁更关心这艘船的速度,目测每小时在十公里左右,差不多比从前的桨船快了整整一倍,不过如果用螺旋桨的话,速度还能再提高八成,估计能达到十节,一个昼夜能行走四百多公里,四天就能抵达吕宋岛,二十余天能抵达南大陆。

    就在这时,朝廷的官员们也闻讯赶来了,朱元丰站在船头上,看见几名相国,他得意地向他们挥动着双手。

    望着这艘速度很快,且能够自动航行的大船,几名相国面面相觑,他们忽然明白了范宁坚持经略南大陆的底气,也明白了范宁为什么会买下那么遥远的海岛。


………………………………

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

    治平四年在一片海外购地的躁动中落幕了,治平五年的大宋却被另一种不安的气氛所笼罩,三月,辽国悍然宣布檀渊盟约作废,大将耶律延寿率骑兵两万突破宋军霸州防线,深入河北东路腹地,洗劫了清州城后,从雄州退回辽境。

    两万辽军骑兵如奔无人之境,杀死边民近千人,掠走无数财富子女,宋军仓惶应对,却没有能杀死辽兵一兵一卒,这个消息令大宋举国哗然,震惊了朝野内外,曹太后随即下旨,罢免雄州和霸州防御使,增投兵力三万人,加强边境防御。

    但辽国却在随后又陷入了沉寂,一连几个月,边境都安然无事。

    七月,三万西夏军利用皮筏夜渡黄河突袭会州,会州防御使张濂率五千死守会州城,西夏军没有能攻下城池,此时驻防兰州的大将种谔已接到求援消息,他当即率两万军增援会州,西夏军南下无望,掠走上千牧民和数万只牛羊后撤回了黄河北岸。

    辽东和西夏军的联动使大宋朝廷深为警惕,曹太后随即任命知政事韩绛为陕西路宣抚使,再度起用在家养病的狄青为枢密副使、提举秦凤路,韩绛和狄青全面负责对西夏防御,就在这时,西夏国主李谅诈突然去世,西夏退还所掠牧民和牛羊,两国罢兵。

    九月,韩琦因河北防御不足,引咎辞去相国之职,改判知真定府,同时负责修建河北防御工事,朝廷拨御辽钱两千万贯,全面升级对辽军的备战。

    九月的南大陆却是初春时节,鸟语花香,万木复苏,经过九个多月的劳作,南大陆的第一个县城南定县已经完全建成,五千户移民分布在县城以及县城四周,形成了十几个村庄,数万顷土地已经翻耕出来,农民们开始播种小麦。

    和鲲州以及其他海外州府相比,南大陆虽然遥远,但朝廷给出的待遇却极为丰厚,每家五顷良田和十亩宅地,永久性免除税赋和徭役,不像别处只免五十年税赋。

    南大陆的第一批移民主要来自河北边境地区,由于边境地区不安稳,有爆发战争的迹象,因此大量百姓申请移民海外,第一批五千户移民几乎全部来自定州,因此州名也由定南州改为南定州,县名也改名为定县。

    三万日本劳工继续在南大陆上劳作,他们在两千宋军的监督下,在南定州伐木、烧砖、修路,采矿,种植木绵,南定州的范围也已向内陆深入三百里,发现了金矿和露天煤田,一万劳工负责开采金矿以及煤田,炼制黄金和焦炭。

    另外,南定州官府还引进了三千名日本少女,在定县开办了一座纺织工坊和一座制鞋坊,主要纺织木绵布和制鞋。

    范宁率领第一批移民从去年十一月起航,经过两个月的航行,一月初八,浩浩荡荡的移民船队抵达了定县,也就是后世的布里斯班所在地,这里还驻扎了三百名士兵,建造了临时大营。

    一月初八便正式定为南大陆的登陆日,作为纪念登陆的永久节日,一月下旬,三万四千余名日本劳工和少女也抵达了南大陆,开始了他们长达三年的合同。

    很多劳工都是第二次奔赴海外赚钱,经验比较丰富,再加上南定州阳光充足,气候并不炎热,劳工们很快就投入到开拓之中。

    开拓主要沿着定河南岸向内陆推进,经过五千户百姓以及数万劳工的艰苦努力,一座高大坚固的县城以及滋养它数万顷良田已初见雏形。

    清晨,范宁带着几名官员在城外视察,沿着定河南岸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玉米田,麦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玉米苗也悄然出土,无数的百姓正在田野里劳作。

    知县李洪指着远处的麦田对范宁道:“到目前为止,定县一共开辟出了四万顷土地,全部用来种植小麦和玉米,冬小麦早已经播种下去,玉米苗也出来了,这里阳光充足,降水丰富,估计今年夏天会是一个好收成。”

    范宁点点头,“蔬菜和渔业也要跟上,另外,内陆袋鼠猖獗,军队已经猎杀了数千头,袋鼠肉可以吃,皮能制革,我看军队吃袋鼠肉很不错,你要说服百姓,没什么可怕的。”

    李洪苦笑道:“毕竟大家以前都没见过这种东西,要慢慢适应。”

    旁边县尉曲文意有些担心道:“听说大宋北部边疆不稳,大宋的关注已转向北方,会不会影响南大陆的经营?”

    范宁微微笑道:“北方不稳毕竟是短暂的,一旦大宋恢复稳定,必将会加倍经营南大陆,或许时间上会晚两年,但趋势绝不会改变,你们一定要静下心把定县经营好,明年初,朝廷会派人来评价定县,重点是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多多尽心。”

    几名县官一起躬身行礼,“我们绝不辜负使君的重托!”

    范宁心中也有些惆怅,九月底,他的海外经略使就任期届满,还剩下十几天,他也该回去交接,进京述职了。

    。。。。。。。。。。

    中午时分,范宁登上了三万石的蒸汽桨船,告别了南大陆的百姓和官员,前往干将岛,然后从干将岛直接返回大宋,再回来时,已不知是多少年后了。

    望着越来越远的定县码头,范宁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但也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中原王朝在南大陆的统治终于在他手中建立起来了,相信数百年后,这里一定会是一个繁荣强大的汉人海外国度。

    蒸汽桨船是今年七月航行来南大陆,路上耗时一个月,这是第二艘航行海上的蒸汽船,之前一艘五千石的蒸汽船从三月份开始,往返于泉州和吕宋府,为此,吕宋府专门建立了三座焦炭仓库,用于补给,其中一座焦炭仓库便位于棉兰老岛的最南部,专门给往返南大陆的蒸汽船进行补给。

    范宁乘坐的三万石蒸汽船由两座蒸汽机驱动两架金属明轮,航速可达每小时二十二公里,昼夜航行,可谓日行千里,从泉州到新大陆用了不到二十天,这个记录让新大陆的百姓们异常振奋,这就意味着他们距离大宋也并不遥远。

    这艘蒸汽船在吕宋府最南端的犀角半岛进行了焦炭和淡水补给,除了携带充足的焦炭外,还带了两台备用蒸汽机和一台备用锅炉,还有两名工匠随行,船只在经过帝汶岛时出现了一次小小的故障,其中一台蒸汽机发生了蒸汽泄露,但被及时抢修回来。

    如果要给这艘蒸汽船寻找问题,那最大的问题就是焦炭消耗太大,一次航行要消耗两千斤焦炭,正是这个缘故,范宁在南大陆开采煤田,建立焦炭场,主要供应给南大陆和南北新岛。

    虽然螺旋桨还没有研制成功,但范宁也不得不承认,明轮配合蒸汽机,发挥得非常完美,波涛汹涌,白浪翻滚,两只大明轮推动着大船疾速前行,南大陆渐渐消失不见了。

    五天后,船只抵达了干将岛西南端的吴城,吴城的选址并不在最初考虑的海峡北岸,那里山地太多,平原很小,不利于耕作,而峡谷口风太大,终年刮着大风。

    当初考虑那里主要是为了便于和南岛的曹高两家联系。

    但曹高两家也放弃了在峡谷南岸建城,那里的峡湾太多,对航行不利,结果他们也将第一座城放在西北角,也就是今天金湾内。

    虽然两座城相隔几百里的海湾,但将来有了蒸汽船,也就是一天的路程。

    朱范两家招募一万日本劳工在海边修建了一座周长十六里的小型县城,相当于南北和东西各长两公里。

    范朱两家和曹高两家是和范宁一同南下,范宁带着五千户移民抵达南大陆,而南北两座岛屿各自迎来了五百户新移民,这些移民大多是跟随各自家族多年的老佃户和老管事。

    今年虽然大宋边疆紧张,但私人移民潮却很火爆,去年第一批三百户私人购地购岛完成后,各大家族都开始招募移民,或者动员自己的佃户庄丁,丝毫不受北方战事的影响。

    范家也不例外,范铁牛带着妻儿以及近百户愿意移居海外的同乡第一批来到了北岛,而朱家却带来了四百余户佃农和老家人,他们北岛的第一批移民。

    在低沉的港口钟声中,范宁乘坐的大船缓缓驶入了海港。


………………………………

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

    吴城港的码头上停泊着十几艘万石大船,它们是昨天才抵达这里,为吴城送来了大量的粮食物资补给。

    和南大陆的定县码头相比,吴城码头却比较热闹,千余名日本劳工正在卸货,近百名士兵正远远的监督着卸货劳工。

    吴城目前有五百名驻军,虽然低于预期的一千人,但这也未必是坏事,一方面是目前的五百人已经够用,其次只要吴城自身的民团接上来,防卫问题就能慢慢解决,驻军太多带来的压力也会太大。

    除了卸货的劳工和士兵外,码头上其他人却寥寥无几,显得很冷清,范宁带着随从大船上下来,只见明仁带着几人飞奔而来。

    明仁从去年年底便作为先头部队带着数十人来到北岛,他的妻儿也随后跟着大部队前来,他算是彻底在北岛落户了。

    “阿宁,我还以为你会过几天来!”

    明仁又黑又瘦,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在鲲州淘金的日子,他一眼看见三万石的蒸汽大船,眼睛一亮,“这就是蒸汽船吗?怎么样,在海上很强劲吧!”

    范宁笑道:“确实比普通桨船快很多,主要是装了两个大明轮,在海上航行,很霸气啊!”

    明仁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厚着脸皮道:“反正你马上就要任期届满,这艘蒸汽船就留给我们吧!以后和南大陆那边联系也方便。”

    范宁点点头,“这艘大船本来就是要留给你们的,另外,还有三艘万石蒸汽船已经改造好了,估计很快就会送来,这四艘大船组成初步的补给船队,往返吕宋府和北岛,还有南岛那边,你们也要帮扶!”

    高曹两家虽然在官场上势力比较大,但在航海上却很弱,完全依旧范氏商行的船只运输补给,范宁对他们也颇为担心。

    “南岛的情况怎么样了?”范宁又问道。

    南岛的城池就修建在海峡对面,叫做宋城,相距吴城不到百里,也是周长十六里,他们招募了五千日本劳工协助造城,劳动力不足导致造城进度比较慢,现在才造了一半。

    “昨天曹品国带着几艘船来我们这里借砖,他们造城的砖不够,影响进度了,我把剩下的砖全部给了他们,我估计还要两个月才能建好城池。”

    “三叔呢?”范宁没有看见范铁牛的影子。

    “带着大伙种田去了,先进城吧!”

    范宁点点头,跟随范宁明仁向吴城而去。

    吴城距离海边只有几里路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