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
今天演武是赵仲针领兵,演武只是借口,关键是要让赵仲针出场亮相,他才是今天的主角。
范宁将众人请到看台入座,看台是临时搭建,有上千座位,两边各有数十面震天鼓。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低声对范宁道:“殿下已经准备就绪!”
范宁点点头,接过一枚扎着红绸的鼓槌,双手呈给赵祯,“请陛下击鼓鸣号!”
赵祯笑了笑,拾起鼓槌敲了几下,响鼓不需重槌,咚咚几声后,两边的数十战鼓声同时敲响,鼓声震天动地,令百官骇然失色。
这时,近两万将士从军营内飞奔而出,以最快的速度迅速集结,为首士兵高举营旗,飞龙、飞虎、飞豹、飞熊、飞狼、飞鹰,六面营旗烈烈飞扬。
只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两万将士便已集结完毕,鼓声停止,队伍整齐划一,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使军队洋溢着一种强大的气势。
众人交头接耳,大家虽然是文官,但都看得明白,暗暗夸赞训练有方,这支军队虽然是厢军,但士气高昂,军纪森严,甚至远远超过禁军。
赵祯也满意的捋须赞道:“不错,很有气势!”
两万军队一动不动,一边肃杀之气。
这时,一名白马银枪的小将疾奔而来,穿着一身黑盔黑甲,腰挎宝剑,后背长弓,黑白分明,引入瞩目,只见他面如满月,目似朗星,格外英姿勃发,来人正是形象绝佳的赵仲针,这是范宁给他设计的形象。
登时使全场官员眼前一亮,好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年将军,令人情不自禁为他喝彩。
赵仲针的形象令赵祯惊喜不已,他点点头,对坐在一旁的范宁由衷地笑道:“范爱卿,这一次真的辛苦你了。”
“谢陛下夸奖,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这时,赵仲针纵马疾奔,高举长枪厉声高喊,“儿郎们,跟我奋勇杀敌,收复幽云!”
“杀——”
两万将士一声大吼,队伍迅速分开,开始演练拳阵,动作整齐有力,两万人同时喝喊出拳,气势壮观,仿佛能撼天动地。
一路破敌拳打完,赵仲针厉声大吼:“刀阵!”
只见寒光一片闪过,两万把战刀出现在士兵手上,只见士兵跌宕腾跃,刀光闪烁,杀气腾腾,虽然阵法简单,但他们却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表现出一种凝固的军心,不会轻易动摇,表示出一种高昂的士气,他们仿佛是一把千锤百炼打制的战刀,让所有人都看得大宋军队的希望。
演武的时间并不长,只持续半个时辰,随着一阵枪杆拍地声响起,两万军队霎时间收枪,迅速收缩,整齐地站列在观战台前,赵仲针翻身下马,一声高喊。
众将士单膝跪下,齐声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祯站起身,来到高台前,对两万将士缓缓道:“将士表现英勇,气势威严,让朕看到了大宋的未来,一年的变法使一支厢军脱胎换骨,朕希望更多的军队也能像今天的这支军队一样,成为大宋江山最坚强的后盾,朕赏赐两万将士白银二十万两,绢两万匹,从现在开始,这支军队改为神武禁军,拱卫东宫。”
范宁传达下去,顿时一片欢呼声,赵祯摆摆手,演武场上立刻安静下来,赵祯又道:“范宁何在!”
范宁上前跪下,“微臣在!”
“范爱卿是这次军队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推进者,变法有功,辅佐有功,护卫社稷有功,朕加封你为开国清河县公,封银青光禄大夫,出任太子詹事,兼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统率神武禁军。”
周围官员一片哗然,开国县公的爵位虽然是从二品,但爵位一般都会虚高,关键是官阶,居然是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从之前的从四品一跃升了两级,范宁现在才二十五岁。
但最让百官最羡慕的并不是范宁高升,而是他担任的职务,出任太子詹事,这是东宫主官,同时以文官身份兼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统领两万神武禁军,就是眼前这支军队。
如果在十年前,太子詹事完全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养老官,但现在眼看赵仲针册封在即,他这个东宫虚官就变成了实官,成为太子关系最近的高官,前途无量,让百官们怎么能不羡慕。
“臣范宁谢恩!”
这时,赵祯又道:“赵仲针听封?”
“皇孙在!”赵仲针上前跪下。
赵祯又道:“你成功主持变法,没有让朕失望,朕加封你为梁王,封骠骑大将军、枢密使。”
所有官员都暗暗叹息一声,终于尘埃落地了,册封太孙当然不会现在进行,起码要准备几个月到半年时间,但赵仲针现在成为下一代皇族中唯一的亲王,而且是京城所在的梁地之王,封皇太孙就是个日程问题了。
“皇孙谢陛下隆恩!”
。m。
………………………………
第四百九十章 关键一步
除了范宁外,其他参与变法的官员皆有封赏,像鲁春秋升为京东路转运使,原京东路转运使王简改任安抚使,王安石升一级为知应天府事,接范宁的职位。
原宋城知县侯文升为通判,司录参军吕惠卿升七品宣德郎,改任知宋城县,刘楚升一级为从五品朝散大夫,出任大理寺少卿。
军职方面,李翰升为正五品定远将军,任神武军左将军。
由于厢军改制为禁军,所有将领都升一级,士兵的月俸则增加一到两贯钱,加上演武赏赐,一时间军营内欢声雷动,整个军营一片喜庆。
知政堂内,韩琦对范宁笑道:“你虽然年纪不大,但资历却不短,已经出仕十几年了,只比你高一届考中进士的冯京也升到从四品龙图阁侍制,这次连升两级其实也有补升的意思,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五年前就是从四品了吧!”
范宁点点头,“卑职从鲲州回来,就是从四品了,后来父亲丁忧,在家呆了几年。”
韩琦又道:“当官需要政绩,政绩越好,官就升得越快,你之所以能年纪轻轻升为从四品,就是因为你开创了海外经略府,建立鲲州,使鲲州成为大宋最大的马场和金银产地,可以说功在社稷,而这次你从从四品升为从三品,也是因为军队变法成功,这是极为闪亮的政绩,没有人会说你什么!”
范宁默默点头,“多谢相公开导!”
韩琦又摆摆手,“过去的政绩,就算过去了,你现在是太子詹事,主管东宫,你打算从何着手?”
范宁想了想道:“卑职打算从完善规章制度上着手。”
“这个想法不错,东宫已荒废数十年,官职形同虚设,据我所知,东宫的官员都是十分懒散,甚至还有上朝时间去开店的事情,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整顿纪律,不能让人在背后说你驭下不严。”
“卑职记住了。”
“另外还有军队,你虽然任了军职,但你没有军队官阶,这就是典型的文官掌军,文官掌军也大多挂个名,不管具体军务,但我还是要求你把军队事情抓起来,像你试行人俸分离的变法,训练考核的变法等等,要继续坚持下去,你是要时时关注,亲自过问,决不能让这支军队几年后就退化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范宁很清楚韩琦的意思,他其实是要自己牢牢把这支军队抓在手中,让这支军队成为大宋第一支东宫之军,成为赵仲针可以指挥的军队。
“其他你还想说什么?”
范宁叹口气道:“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应天府的变法试验,王安石有很多做法我不赞成,像青苗法,以前是我抵制住的,我就怕他上任后,开始大力推广青苗法,损害到富农的利益。”
“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再怎么变也是应天府一地,不可能向天下推行,如果发现严重侵害了百姓利益,朝廷肯定会干涉,责令他改回来。”
“那就烦请相公多多关注应天府!”
“我会的,另外你有空,还是要关注一下巨鹿郡王。”
范宁听出韩琦话中有话,他不说去拜访,而是说关注,让范宁立刻意识到了什么?
“巨鹿郡王出了什么事?”
韩琦沉吟一下道:“他最近情绪很不正常,前天被天子派人去严重警告了,可能要剥夺他的王位。”
范宁眉头一皱,“怎么会出这种事情?”
“我得到一点消息,好像是郡王殿下向太医张鸿济问了一些不该问的事情。”
范宁立刻反应过来,“他是不是问了天子的身体状况?”
“好像是的。”
“但他是官家的养子,作为养子,关心父亲的身体状况,不是很正常吗?”
韩琦苦笑一声,“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度,关心可以,但如果超过了那个度,那就麻烦了,让人不得不怀疑赵宗实有了私心。”
范宁沉默片刻道:“他还是不死心?”
“他怎么会死心呢?这种事情属于禁忌,大家心中都如明镜,你如果不去碰它,大家就可以相安无事,但赵宗实偏偏打破了这个平衡,天子震怒可想而知?”
范宁沉思一下又道:“一般而言,太医都不会轻易站队表态,正常的做法是,张鸿济应该不告诉赵宗实,或者说自己不知道,但他既告诉了赵宗实,同时又去向天子告状,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
“你说得有道理,张鸿济确实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有点不正常,还真像一个陷阱。”
韩琦叹口气,“看来赵宗实真是做了一件大蠢事。”
“那这件事对赵仲针有多大的影响?”
“影响不小,本来这次演武时就应该宣布皇太孙之事,但最后只宣布封梁王,肯定是受这件事的影响,很明显,官家也有了顾虑,我敢肯定,皇太孙不会轻易宣布。”
范宁顿时有点头大了,如果赵仲针不入主东宫,自己这个太子詹事还有什么意义?
韩琦明白他的担心,笑眯眯道:“只是没有皇太孙的名分,但有皇太孙之实,天子也要着手培养他,这一点是不会含糊的。”
。。
下午,范宁回到朱元丰的府上,得到消息的朱元丰亲自出门迎接范宁归来,他这个孙女婿太妖孽,才二十五岁,就已经封县公,升为从三品官阶。
朱元丰虽然自己不在官场,但他对官场却了解得很透。
官员晋升有三大坎,第一道坎是从候补官升为京官,也就是官员转正,哪怕是进士出身,有后台就快一点,没后台就得熬等,等上十年八年很正常。
第二道坎是从六品升五品,这是从郎官升为大夫,从中级官升为高级官,没有功名在身,又不是外戚功勋世家等特殊阶层,那么六品就基本上到顶了。
可就算有进士功名,但没有政绩、名望或者强有力的后台,也很难升上去,
第三道坎就是从四品升三品,这有点像后世厅级升省级一样。
三品官由天子亲自提拔,这个时候,后台背景也没有用了,一般的政绩也拿不出手,必须要有天子看得上眼的东西。
连范宁自己也在从四品上蹉跎了很多年,他在鲲州的政绩帮助他杀进五品,但进三品,鲲州的政绩也不够,而正是应天府军队变法和他对赵仲针的投资,终于使他突破了四品,升为从三品。
这可不是破格提拔,资历人脉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是天子能看上你,要知道进了三品,就有将来拜相的机会,这一步比之前两道坎都要难上。
比如范宁的岳父朱孝云到现在才正四品衔,已经多少年了,从四品到三品这一步就是跨不上去。
“来了!来了!”
管家大喊道:“姑爷来了!”
“快放炮!”
几名小厮燃放炮仗,大门‘砰嘭!’作响,围了一大群小孩子,又蹦又跳,热闹异常。
范宁心中诧异,这是怎么回事?朱府怎么像办喜事一样。
当他看清大门的横幅,‘恭贺孙婿范宁荣升三品高官’,他顿时有点哭笑不得,只得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朱龙,自己硬着头皮上前。
“阿宁,恭喜啊!”
朱元丰迎上前,笑得脸上都开花了,范宁见四周还站着大群左邻右舍,个个眼中羡慕,他着实难为情,低声道:“三祖父,这太夸张了吧!”
“不夸张,升三品了,是要好好庆祝,阿佩没来吧!”
“她们还在应天府,还得麻烦三祖父帮忙搬家。”
“这是小问题了,我安排十几艘船过去接人,让老三去善后,你一点都不用操心。”
朱元丰虽然在官场权力上有所欠缺,但在社会生活方面却很有能量,搬家运输这种小事情对他而言确实是举手之劳。
范宁一颗心放下,又对周围邻居抱拳拱拱手,这才快步进府了。
8)
………………………………
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吗?
范宁进府后没有直接去他住的东院,而是跟随朱元丰来到大堂,他有些事情要问朱元丰。
“三祖父还和赵宗实有往来吗?”
朱元丰是赵宗实的重要支持者,给赵宗实提供了大量财力支援,这些年花在赵宗实身上的钱至少有数万贯之多,有些效果显而易见,比如赵仲针学习骑射就花费了几千贯钱,否则以赵宗实皇族每月百贯的例钱,哪里供得起儿子这样大的高消费。
而且朱元丰是平民,他和赵宗实交往反而不引人瞩目,正是这个原因,朱元丰成了赵宗实府中的常客。
朱元丰不明白范宁为何问这件事,他想了想道:“上次见到他是两个月前,感觉他情绪低沉,所以这段时间就没有去拜访他了。”
“为什么情绪低落?”
“当然是为他儿子的事情呗!”
朱元丰笑了笑道:“努力了这么多年,最后却给儿子做了嫁衣,他心中可能有点不甘吧!”
“祖父同情他?”
朱元丰的头立刻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无法理解他的心态,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儿女吗?他却把自己看得很重,甚至嫉妒儿子的成就,这样的人,我一点都不同情,甚至还后悔支持他。”
范宁沉默片刻道:“如果这两天三祖父有空,去看看他,同时再劝劝他。”
“劝他什么?”
“三祖父告诉他,太医张鸿济就是张尧佐的人,这一年多张尧佐比较低调,但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他像毒蛇一样躲在旁边,随时会发出致命一击,希望他不要再让张尧佐抓住机会了。”
朱元丰叹口气,“让我去说,他就会猜到是你的建议,阿宁,他会记恨你的,那个人心胸很狭窄,我算是慢慢看透他了。”
范宁淡淡道:“我知道他恨我,但还是要说,我不能让他的愚蠢坏了大事。”
“好吧!我这两天找个机会去看看他。”
这时,范宁把话题岔开了,笑问道:“听说朱齐去参加平江府解试,考得如何?”
“解试是考过了,但成绩不是太理想,连前二十都没有进去,只排第三十四名,凭这个成绩,我估计进士够呛。”
“是不是发挥不太理想?”范宁问道。
“没有的事,他自己说发挥得不错,只能说才学还是不行,我对他考进士已经有点失望了。”
范宁笑道:“等他回来后,让他来见我一趟,我帮他指点一下,或许会有效果。”
朱元丰大喜过望,若范宁肯出手指点,自己孙子还真的走大运了。
。。
宋朝的东宫一直是以式微低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