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琦笑眯眯道:“错过我这个村,以后就没有店告诉你真相了。”

    “有!”

    范宁点点头,“我心中很疑惑,天子真是看到《朝报》才决定让我掌谏院吗?”

    “你自己觉得的呢?”

    “我觉得.....事情应该没有那么儿戏!”

    韩琦笑了起来,“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很好,我们几个相公嘴上都说是这个原因,但我们心中都清楚是另有缘故。”

    “那是什么缘故?”范宁追问道。

    “你知道帝王心术的核心是什么?”韩琦反问道。

    “平衡!”范宁脱口而出。

    “你明白就好!”

    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韩琦起身拍拍范宁的肩膀,“估计下午就会有吏部消息传来,你回家去等着,今天就不要乱跑了。”

    “晚辈知道!”

    范宁还想深一步问问赵祯的平衡究竟在哪里,韩琦却不给他机会了,他已走到门口,范宁刚要起身,韩琦又回头笑道:“那个吕惠卿不错,王安石也向我推荐了他,我会给他一个机会。”

    说完,韩琦便扬长而去。

    范宁却愣住了,王安石也推荐了吕惠卿?这个人心机深沉啊!不光找了自己,还上了王安石的船,

    。。。。。。。。。

    黄昏时分,吏部郎中张云锦找到了范宁,向他正式通报了吏部的任命。

    官阶不变,依旧是从四品太中大夫,出任知谏院、权左谏议大夫,掌登闻检院,并要求他明天一早到吏部报到。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

    贾昌朝的府邸位于太平兴国寺附近,以他两朝元老的身份,算得是大宋权贵,他的六个儿子都在朝中为官,还有他的门生故吏,瓜蔓铺得很广,可以说他的势力遍布朝野。

    贾昌朝是在庆历时期为相,当右相吕夷简全力打击范仲淹时,他也暗中助力,把范仲淹一党彻底击溃。

    不过天子赵祯出于平衡,也将他的相位同步摘掉,改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隐忍了十几年,就在贾昌朝年过花甲之时,他的机会又来了,王尧臣病重,辞去了副相之位,天子赵祯有意让他出任参知政事,重新复相。

    这个机会贾昌朝怎么可能放过,他也知道天子没有最后决定,为了拿下这个相位,他又开始重新施展自己的手段,指使门生薛宗孺,把矛头对准了欧阳修。

    之所以把矛盾对准欧阳修,是因为欧阳修得罪的人太多,得罪的人越多,自己的机会就越大,干掉欧阳修,他不仅可以得到文人集团的支持,还能得到钱家的支持,还有张尧佐的支持,张尧佐当然也会支持他,但力度不够。

    只是今天他得到一个令他失望的消息,左谏议大夫的任命下来了,不是他的得意门生刘沁,而是刚从鲲州回来卸职的范宁,着实让他接受不了,要知道他活动这个位子已经很久了,在监察职位上有了自己的人,无疑会使他手中有了一把刀。

    贾昌朝在书房内负手来回踱步,旁边站着他的幼子贾炎和女婿李云。

    “父亲,其实孩儿觉得,文生兄没有拿到这个职务是好事,文生兄离谏议大夫远一步,父亲就距离参知政事更进一步。”

    还别说,儿子说得还真有道理,好事不逢双,双喜临门的事情毕竟在太少,祸不单行才是常态,又想拿左谏议大夫,又想拜参知政事,官家可不是做善事的主。

    倒不是说贾昌朝不如自己的儿子,而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在左谏议大夫这个职务上运作了很久,陷得比较深,简单的说,就是有点着相了。

    贾昌朝的心结一旦被解开,他的思路立刻豁然开朗,他满意地向儿子点点头,目光又转向了一直沉默的女婿李云。

    李云是他最欣赏的一个女婿,性格像自己,手段也足够狠辣,目前出任知审官院,极有实权。

    “贤婿应该和这个范宁很熟吧!”

    李云点点头,“小婿当年在吴县为县令时,和这个范宁打过很深的交道。”

    李云笑了笑,“他那个神童大赛第一还是我点的,当年的小神童一下子变成左谏议大夫,想想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那你应该感到惭愧才对!”

    贾昌朝对女婿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现在已经是从四品,你还是从五品!”

    “小婿知错!”

    李云口上知错,但未必惭愧,他一直就很关注家乡那个小朋友,范宁的飞黄腾达就是一句话,‘入了天子的眼’,从古至今不就这么回事吗?宰相希望自己被天子青睐,大臣希望自己被宰相青睐,下面的士子们则希望自己被大臣青睐,假如有一天,士子忽然被天子青睐了,他若还不飞黄腾达,那真的就天理不容了。

    范宁就是这种传说中的好运者,李云除了羡慕外,还真没有什么嫉妒之心,毕竟他自己也只比范宁低一级,他当士子时,被宰相青睐了。

    贾昌朝看了他一眼,又问道:“我想知道这个范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禀岳父,这个范宁是个狠人。”

    “狠人?”贾昌朝微微一怔,“你为什么会这样说?”

    李云心中略略有些得意,毕竟有些范宁的隐秘只有他才知道,他没有隐瞒岳父,便将当年徐家被范宁用一块莫须有的玉珮狠狠坑了一次之事,详详细细告诉了贾昌朝。

    贾昌朝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这手段狠啊!不亚于自己,可对方当时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童,居然会这么厉害,他简直有点不敢相信,他怀疑看了一眼女婿。

    李云立刻明白岳父的意思,他连忙道:“小婿没有半点夸大,这件事给小婿留下的印象太深,小婿至今记忆犹新。”

    贾昌朝点点头,他相信了女婿的话,既然范宁是个厉害人物,那他就得把轻视之心收起来,他又负手在书房内走了片刻,回头对李云道:“你去给我好好查查这个范宁的老底,找一找他的把柄。”

    李云是审官院的两个头目之一,找一个官员的把柄当然不难,但李云心里很明白,其实哪个官员都有把柄,关键是上位会不会放在心上,若上位者视而不见,你找到的把柄就算堆得和山一样高也没有用。

    不过这话他不敢给岳父说,这些道理岳父会不懂?他既然要找范宁的把柄,自己老老实实去找就是了。

    “小婿这就去查!”

    “你现在就去!”

    李云明白岳父的意思,他和儿子还有话谈,倒不是自己作为女婿要疏远一层,而是下面要谈的话和自己没有关系,李云很清楚自己在岳父心中的地位,在某些时候真比他儿子还重要。

    李云知趣地告辞了。

    贾昌朝含笑望着女婿离去,他这才回头淡淡问贾炎道:“欧阳修的事情现在到哪一步了?”

    。。。。。。。。。。

    范宁一早便来到吏部,卸职在这里,任职也在这里,这是每个官员升迁或者调任必走的程序。

    不过巧的是,范宁在吏部大门处居然遇到一个老熟人。

    “李县令!”

    范宁忍不住喊了一声,前面人回头,果然是当年的县令李云。

    “啊!范宁。”

    李云也露出一丝惊喜,快步走上前,虽然他昨天就在着手调查范宁的把柄,但他现在的惊喜却是发自内心,毕竟他乡遇旧识是人类一件美好的事情。

    范宁有点不好意思笑道:“一直习惯了叫李县令,多有冒犯,现在应该叫你李郎中才对。”

    李云是从五品官阶,但正式职务却是六品的吏部郎中,知审官院事是他差遣官,从五品官阶任六品官好像委屈了一点,但吏部是例外,吏部本身就要高其他五部半级。

    李云现在只是调查范宁,还没有到和范宁为敌的程度,所以这会儿他的笑容很真诚,至少范宁感到很真诚。

    “叫我李县令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刚才应该叫你范知院?”

    这倒也是,称呼在某种程度代表一种交情,他和范宁的交情就是从县令和平民的关系开始的。

    当然,当年的交情只是一个起点,现在他们不能再回到原来的起点了,就像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三十岁以后就算再遗憾,也不能再去补这一课一样,客气归客气话,范宁还真不能再叫李云为李县令,李云也不能再直呼其名,两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称呼。

    “范知院今天这是来正式上任吧!”

    “要过了你们吏部这一关才算是正式上任啊!”

    李云摆摆手,“对五品以上官员确实如此,但对于范知院这样的高官,吏部不过是来走走形式罢了。”

    两人走进吏部大门,中间是一条中轴线,将吏部一分为二,左边是吏部四司,右边是审官院,范宁要向左走,李云则要向右拐,两人该分手了。

    “第一次在朝中为主官,以后还请李郎中多多关照。”

    “范知院太客气了,有空来我家里坐,我们再好好聊一聊。”

    “一定!一定!”

    两人拱拱手,很客气地告别,范宁是不是真客气暂且不知,但李云的客气中肯定掺杂了虚伪的成分。

    没办法,昨晚才调查人家的把柄,第二天就要和人家泪眼汪汪执手叙旧,神仙也办不到,当然,镇元大仙例外,前一天还要把猴头下油锅,第二天就要和人家烧黄纸拜兄弟了。

    范宁走进吏部,接待他的依旧是吏部侍郎曾公亮。

    其实曾公亮帮他办理入职手续不重要,重要的是,曾公亮要陪他去谏院正式上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

    谏院和御史台一样,都属于朝廷监察系统,一个负责搜集建议和评论,一个负责监察百官,都是直接向天子汇报,所以朝廷便将谏院和御史台合称台谏。

    但北宋中前期谏官的权力极大,他们不仅负责收集舆论,更大的职权就是能弹劾大臣甚至宰相,一旦要弹劾大臣,你就需要搜集证据,调查罪证,这就使谏官也有了调查权,所以谏官一般都会有御史头衔。

    谏院的最高官是左右谏议大夫,左谏议大夫包拯改任御史中丞,目前只有一个右谏议大夫张昪出任知谏院。

    左右谏议大夫的职权分工不是很明晰,基本上都可以做同样的事情,按理一个谏议大夫就足够了,但权力需要掣肘,尤其是监督负责监督的机构,皇帝不可能亲自监督,上面不可能再设机构,那么用左右两个谏议大夫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就算左右手互相监督一样。

    当然,这种互相监督不能说得太明白,所以台面上就要有一个光面堂皇的理由,那么设立两个部门就是一个看得见的理由了。

    谏院下面又设了一个鼓院和一个检院,就像会计需要一个记账和复核一样,鼓院就是收集舆论和建议,检院就是进行复核,确认这些舆论、建议的真实性。

    范宁出任的就是掌管检院的左谏议大夫。

    范宁在曾公亮的陪同下来到了谏院,谏院并不在皇城内,而是太平兴国寺南大街,大街对面就是御史台。

    整个谏院占地约五十亩,格局也是一条中轴线把它一分为二,左面是检院,右面是鼓院,基本上两个谏议大夫各管一块,井水不犯河水。

    当然,只是表面上的井水不犯河水,地下水流却是连通的,而且暗流汹涌。

    鼓院和检院的全称是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顾名思义,就是门口应该有面大鼓,有冤屈者跑来击鼓伸冤,可惜那是县衙和州衙才有的东西,谏院不用那玩意。

    谏院用的是匦,也就是武则天发明的,告密者用的那种纯铜打造的大箱子,谏院大门外左右各放一只。

    鼓院是铜匦是第一次上书者投放之地,如果十天后没有回复,基本上就是鼓院拒绝了你的上书,如果上书者不服,可以再投一次,第二次就投到检院的铜匦中。

    规矩是这样。

    但事实上,大多数投书者根本等不了十天,第二天就投到检院的铜匦中去了。

    也正是没有时间差,一些重大的案子,鼓院和检院会同时立案,这就需要沟通,也不一定鼓院优先,关键是看谁立案的时间早,那么谁就能得到立案权,如果左右院争执不下,最后只能是上书天子来裁决。

    当然,这种事情很少发生,一般都按照规矩来办事,左右谏议大夫再不对付,也不敢轻易上报天子,这种此上彼下的事情被天子揪住一回就麻烦了,会给天子留下一个不守规矩的印象。

    范宁跟随曾公亮走进了左院,也就是闻登检院,副手左谏司已率领二十余名谏官在大院里等候,当范宁走进来时,院子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很热烈啊!看来大家对你期盼很久了。”曾公亮笑着对范宁道。

    范宁笑了笑,没有接口,下属对上司什么时候会不热烈?尤其在公开场合。

    曾公亮也心知肚明,呵呵一笑,摆了摆手,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包知院上个月调离后,左谏院便一直空着,直到昨天,官家才最后敲定了人选,下面我给各位介绍新任知谏院、左谏议大夫,这位就是范宁范知院!”

    曾公亮抬手给众人介绍范宁,“想必大家都知道范知院,功勋卓著,能力过人,相信在范知院的统领下,左谏院会成为。。。。。。。”

    一番冷饭热炒后的官场话后,曾公亮便走了,剩下的时间丢给了范宁。

    范宁对二十几名手下平静地说道:“我在太学呆了三年多,在鲲州也呆了四年多,资历确实不够光鲜,但资历虽然弱,我还是站在诸位面前,规矩就是规矩,我是重视规矩的人,也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的守规矩,我就说这么多,大家都各自去做事吧!”

    众人散了,很多人都一头雾水,他们没听懂范宁这番话的意思,一名官员忍不住偷偷问左谏司李唯臻道:“范知院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李唯臻苦笑一声道:“他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他的后台很硬,可以不按规矩升官,但我们必须按规矩做事。”

    官员愣住了,半晌问道:“他的后台是谁?”

    李唯臻像看白痴一样瞪了他一眼,“你说呢?”

    。。。。。。。

    既然有左右谏议大夫,自然就有左右谏司,左谏司李唯臻年约四十出头,也是科班出身,入仕十五年,从九品官一步步升到从五品的左谏司,算得上是按部就班的典型官员,不过也是有点后台,否则就不会在出任县丞三年后转为京官。

    李唯臻给范宁安排了一间很宽大的官房,范宁估算一下,至少有一百二十个平方,窗明几亮,屋角的铜兽香炉在袅袅冒着青烟,房间里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房间用屏风一隔为二,外面是会客谈话之地,放着一张矮桌和四把软椅,每把椅子旁边还有一只小茶几,氛围很适合谈话。

    屏风里面就是具体办公之处,靠墙放着一只大书橱,旁边还有一只稍矮的文玩架,正面是一张宽大得有点夸张的黑漆桌子,一张宽大的官背椅,无论屏风还是桌椅橱柜,都是用上好的楠木打造,看起来很结实,也不老旧。

    不过墙上的字画没有了,留下了三处挂过字画的痕迹,这个吝啬的老包啊!一片纸都不肯给自己留下。

    不过范宁也不担心,他的字画有呢!当初他把青珊瑚借给堂祖父范仲淹,范仲淹便送给他二十几幅中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