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骏又微微笑道:“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嘛!比如选址主要从交通便利上考虑,州府可以先修好路,最后选址就不会太离谱,我觉得州府完全可以把前期准备做起来,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地方是先设镇,然后朝廷批准后,由镇变城县城。”
范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又问道:“除了晋县之事,还有没有在鲸州设军城的消息?”
吴骏摇了摇头,“我这里没有任何消息,不过我知道设军城要比县城复杂得多,还要枢密院审批,那边才叫办事拖拉,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批不下来的,如果范知州是刚刚才申请,那就暂时不要指望,我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
。。。。。。。。。
从户部司修造案出来,范宁还在回味那位孔目官的话,他给自己介绍了很多合法的变通方法,比如先设镇,这是州府的权力,也就是说,除了不修城墙,不设官府,不叫县名,其他都可以和县城都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提醒了范宁,就像家乡木堵镇,四周被河道包围,镇上就有近七百户人家,明明就是一座县城,但在行政上它却是一座镇。
军城也是一样,海外经略府有权设军营,那就筑一座板式军营好了,里面各种设施都和军城一样,但它还是一座军营。
想通了这一点,范宁的心中的沮丧顿时一扫而空,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范宁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要敲定下一步的移民人数,要确定金银矿的开矿数量,要确定鲲州的驻军规模,还要说服吏部,不要再往鲲州塞人了,鲲州的官员已经足够多,如果再塞人,就只能打发去鲸州,那势必会得罪人,这件事范宁打算去找富弼,他也很反对这种官员去海外镀金的做法,不过富弼暂时不在京城,得过两天再说。
除了官员之事,范宁另一个关注的重点便是移民,坦率地说,范宁并不希望鲲州的移民太多,毕竟鲲州是用来养马,不是农业重地,而且鲲州在冬天太冷,如果人数太多,会消耗大量木材资源,虽然日本劳工也消耗了不少资源,但他们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
在右相文彦博的朝房,这位权倾朝野的第一相国正在聆听范宁的建议。
五天前举行的范宁婚礼上,这位文相公并没有出席,但范宁还是给他送去了请柬,婚礼虽然是私事,但如果只请富弼和韩琦,而不请其他几位相公,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所以五位相公,还包括老相公庞籍,范宁都送去了请柬,尽管各自有事没来,只派子侄送来一份贺仪,但范宁的人情却做到了,所以今天文彦博就显得心情不错,首先祝贺了范宁新婚。
“我能理解你的担心,朝廷也是把鲲州作为养马基地来考虑,但适当的移民还是需要,这是大宋对鲲州长期统治的保证。”
文彦博语速很慢,可以说字斟句酌,这固然是他说话的风格,但实际上也是因为范宁的建议他没有考虑过,所以言语之间就稍微显得有些谨慎。
“那你作为鲲州主官,有没有给朝廷一个具体建议呢?”
范宁点点头,“我建议不要超过三千户,总人数不超过两万。”
文彦博负手走了几步,回头道:“你的建议我会考虑,但作为鲲州主官的提议,我还是希望你在出发之前提出一份正式的书面报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
在京城的日子转瞬即过,出发去鲲州的时间渐渐到来,这天下午,范宁和娇妻朱佩乘坐的千石客船抵达了江都城,和范宁夫妇一同抵达江都的,还有朱元甫的三孙朱晟和高遵甫的儿子高士林,他们都要同去鲲州。
朱晟是朱佩二叔朱孝霖的长子,和范宁同岁,长得又高又瘦,性格活泼开朗,为人十分灵活能干,之前负责朱家在建州的茶场,和明仁、明礼关系极好,这次他将负责朱家的采金,而高士林则负责高家的采金。
另外,张尧佐家族也得到一个采矿指标,张家是去流求府开银矿,刘太后的侄子也得到了流求府的银矿开矿权,另外,还有七八个权贵家族也在申请去流求府采银,鲲州实在太远,权贵们更青睐靠近福州的流求府,用不着建造万石大海船,千石海船就足够了,成本要低很多。
但也正是因为权贵涉足海外开矿,在他们的合力推动下,朝廷盐铁司决定将海外私人开矿监管再推后一年,这就意味着海外私人采矿在一年内都不用上缴采矿分成,金银铜也不用低价被盐铁司收购,除了交给地方官府每年五千贯的牙契外,其他都落入自己的腰包。
当然,这种好事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只有朝中权贵才有机会,而且指标是也很少,鲲州朝廷只放五个名额,流求府稍微多一点,十三个名额。
“昨天我去盐铁司铁案办手续,听说鲲州剩下的两个采矿名额已经出来了,好像是杨家和庞家。”
说话的是高士林,范宁发现他并不木讷,只是在京城他很低调,随着离开京城,他就变得越活跃,就仿佛京城有个巨大的磁场什么的束缚着他,他现在渐渐挣脱了京城的束缚。
过了淮河后,他就变成了话痨,一路话不停,范宁现在相信明仁的判断了,高士林去鲲州后会是一个活跃份子,至于明仁,他五天前就提前出发,他要去平江府接货,他采办了大批蜂蜜和胭脂香粉,准备去日本市场出货,另外还买了上百桶烧酒,准备用这些酒去置换鲲族人的海珠,鲲州男子普遍好酒,范宁不得不佩服明仁的商业头脑,总是能抓住鲲族人的软肋。
“阿宁,你会批准吗?”高士林又问范宁,大家都称呼范宁为阿宁,他也跟着这样称呼了。
范宁有点走神,没听清楚他在说什么,有些茫然地望着他。
“我是说盐铁司已经批准了庞家和杨家去鲲州采矿,鲲州会批准吗?”
范宁笑了起来,鲲州怎么会不批准呢!庞家本来就是他暗示的,所以庞籍下手很快,如同当初买田黄石矿田一样,至于杨家,是杨文广求上门,范宁才答应下来,但范宁并没有权力干涉盐铁司对采矿权的审批,那是庞家和杨家自己搞定的。
只不过鲲州的私人采矿权只有五个名额,这是天子批准的,现在名额已经满了,其他想在海外发财的家族只能去打流求府的主意。
“那庞籍和杨家的子弟过来了吗?”旁边朱晟问道。
“应该已经提前过来了,肯定搭咱们这批船去鲲州,要不然就要再等几个月,朝廷只批准延长一年,时不我待啊!”
高士林长长叹息一声,他眼中已经充满了对黄金的期待。
。。。。。。。。
五月二十六日,五百艘万石大船从江都长江沿岸启程,浩浩荡荡向东海驶去。
清晨的海面上金光万道、波平如镜,尽管已是初夏时节,但海面上凉风习习,格外令人清爽。
朱佩站在船舷边,远远眺望着远处的霞光,这次出海或许是有夫君陪伴在身边的缘故,朱佩没有了第一次出海时的狼狈,前两天遭遇的一次暴风雨,船只上下颠簸,她居然挺过来了。
在她不远处,身材高大的剑梅子正躺在一张软椅上,享受着清晨的凉风,下午,海面上就比较热了,剑梅子眯着眼睛,一如既往的面色冷淡,朱佩出嫁,也就意味着她原来的雇佣契约已经结束了,但她依旧跟随在朱佩身旁,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目前是什么身份。
这时,范宁从船舱里出来,走到娇妻身边,双手枕着船舷,他望着远处海面笑问道:“发现海面颜色变了吗?”
朱佩点点头,昨天海水还是浅蓝色,今天就变成了深蓝色,她好奇地问道:“夫君,这是什么缘故?”
“海水变冷了吧!”
范宁微微笑道:“也或许是我们进入了深海。”
“那我们距离鲲州还有多远?”
这才是朱佩关心的问题,他们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她着实怀念陆地了。
“还有六天左右。”
“还有六天啊!”朱佩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
范宁笑道:“不过今天我们就能下船休息一下。”
朱佩眼睛一亮,“附近有海港吗?”
范宁笑着摇摇头,“不是海港,是我们的补给中转站,一座海岛,船队需要补充淡水,休整半天后再出发。”
“刚才我看见远处有一座小岛,那是不是要到了?”
“如果看见小岛的话,那马上就要到了!”
范宁话音刚落,桅杆上有士兵大喊:“前面看见信岛了!”
信岛就是今天日本隐岐诸岛中知夫岛,因为它同时也是信鸽中转站,所以起名信岛。
平安时代,这里属于出云国,是出云国的第四大岛,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左右,岛上森林密布,基本上都是山地,没有人居住,但有十几条小溪,常年流入大海,淡水资源比较丰富。
去年秋天,鲲州用两万石米和五千匹布将这座岛屿买下,作为中途淡水补给以及信鸽中转站,这里常年驻扎着二十名士兵,平均每半年一次轮换。
不多时,船队抵达了信岛,这里也有一处长约十几里的峡湾,可以让大船停泊,轮流靠岸补给淡水,码头很小,只能同时停靠三艘大船。
范宁和朱佩下了大船,剑梅子和阿雅跟着他们身后,明仁、朱晟、高士林等人已经从另外一艘大船上下来,正在岸上做拉伸动作,坐船太久,忽然回到岸上,双腿都有点飘浮了。
信岛虽小,驻军也少,但地位却不低,主官由一名副指挥使担任,手下有二十名士兵和四名鸽信兵,岛上修建了近百座木屋子,除了士兵军营外,大部分木屋都是存放补给物资的仓库。
另外在山顶最高处,还有一座两丈高的石塔,这就是鸽信塔,,每天都会有信鸽在这里休息中转。
这时,一名年轻文职军官匆匆走上前,躬身行礼道:“卑职信岛指挥使乔盛参见知州!”
范宁点点头,“乔指挥使辛苦了!”
“卑职不辛苦,知州一路旅途劳累才是辛苦,卑职先安排知州洗漱。”
范宁回头看了看大船,大船已经开始补给淡水,海岛补给淡水也很有趣,距离码头约两百步外的山脚下有一座水潭,几条溪水同时注入水潭,驻岛士兵便在水潭边修建一座水车,又搭建一条长达两百步的木水槽。
需要补给时,两名士兵踩踏水车,将溪水注入水槽,很快,水槽出口就会流出大量清水。
而在大船上,船员们会用吊轮将一座升降木台放下,一只只大水缸便利用升降木台放在码头上,木槽中的清水注满大水缸后,再用升降台把装满清水的水缸吊上船,一艘大船每次补给一百多只大水缸,所有的船只补给完,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船队要明天上午才能出发。
在海上旅行,淡水十分宝贵,主要用来饮用,高官可以稍微洗漱,一般船员和士兵就别指望了。
所以船只每次靠岸后,大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洗澡,信岛上有十几座温泉,洗澡非常方便,也有专门供女眷使用的温泉,修建了一座很大的木屋子,这次同来的女眷有三十几人,都是官员和驻军将领的家眷以及丫鬟使女,她们被领到大木屋内去泡温泉洗澡,剑梅子手执长剑在外面站岗。
船员和士兵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一里外有一座很大的温泉池塘,士兵和船员们都纷纷跑去那边冲洗。
范宁和其他人被指挥使乔盛领到另一处温泉,这是专门给高官将领们享用的温泉,温泉不大,但非常舒适,范宁泡在滚热的温泉内,他感觉自己浑身每一处毛细孔都仿佛张开了,旅途的疲劳慢慢褪去,一时间,他觉得自己就像上了天堂一般。
………………………………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族火并
经历了二十余天的海上航行,大宋夏季船队抵达了鲲南湾,之所以来唐县,没有去汉县,也是因为汉县的码头没有完全修好,仓库也没有,还没有像唐县这样成熟。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州衙还没有迁去汉县,目前还在唐县,汉县的官衙和官邸都没有建好,范宁在唐县还有自己的房子。
范宁带着娇妻从大船上走下来,迎接他的是海外经略府判官余孝年,同时也是鲲州司马,在范宁不在鲲州这段时间,由他代为处理州事。
“卑职参见知州,欢迎知州回来!”
范宁不由微微一怔,余孝年表情十分严肃,嘴唇抿成一条线,这不是迎接自己应该有的态度。
难道鲲州出事了?
范宁又看了看其他几个前来迎接自己的手下,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点不安。
一定出事了!
范宁回头给朱佩说了几句,朱佩点点头,带着剑梅子和阿雅在一旁耐心等候。
范宁把余孝年请到一旁,沉声道:“你就直说,我不在鲲州这段时间,究竟出了什么大事?”
“确实出了一件事,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余孝年叹息一声道。
范宁没有打断他,听他继续说下去。
“日本劳工和鲲州人在六天前发生了火并,死了十五人。”余孝年直接将最后的结果说了出来。
范宁眼睛眯了起来,冷冷问道:“然后呢?”
“现在局势有点紧张,鲲族人死了三人,他们不肯罢休,一定要我们把参加火并日本劳工交给他们处置,否则.......”
“否则怎样?”
余孝年叹口气道:“他们说,如果我们包庇日本劳工,他们就返回自己的祖地。”
鲲族人所谓的‘祖地’就是现在的汉县所在地,范宁冷哼了一声,这是在威胁自己呢!
看来自己对这些鲲族人太好,一个个开始蹬鼻子上脸。
“先告诉,他们怎么会发生冲突?”
“是一队筑路的日本劳工.......”
余孝年便将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范宁.
唐县到汉县之间已经修筑完成,但还有一些收尾的活,由一千名日本劳工负责收尾,这一千人分为十队,负责各个路段的尾活。
事情就发生在第五队劳工身上,他们在干活时,无意中发现一头熊死在路边,这百名日本劳工当然欢天喜地,立刻剥皮割肉,架火烧烤熊肉美餐一顿。
但这头熊却是几名鲲族猎人的猎物,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猎物被日本劳工吃掉,双方便发生了口角,日本劳工人多势众,几名鲲州猎人势单力孤,但心中却愤恨万分,他们又找来十几名猎人帮忙。
双方争吵激烈,很快便发生了火并,日本劳工死了十二人,伤二十余人,而鲲族人死了三人,伤七人。
鲲族人当然不干,首领伍干立刻率领数百人来报仇,而日本劳工也集结了上千人,宋军出兵及时,将双方隔开了。
余孝年和鲲族人进行谈判,企图平息事端,但鲲族首领伍干态度强硬,要求官府把参加火并的日本劳工交给他们处置,涉及七八十名日本劳工,余孝年怎么可能交给他们,这件事便僵住了。
说到最后,余孝年叹息一声道:“我三次和鲲族人谈判,他们一次比一次强硬,并威胁我,五天之内不把日本劳工交给他们,他们就集体迁回祖地。”
“现在是第几天了?”
“现在是第三天!”
范宁点点头,对余孝年道:“你派人去告诉伍干,就说我回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