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范宁笑了笑。
朱佩这才开开心心跑出去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后
“阿宁,真是抱歉啊!这孩子,被我宠坏了。”望着孙女的背影,朱元甫有点歉然地叹了口气。
范宁挠挠头,不好意思笑道:“祖父,她的心性我很了解呢!”
朱元甫一拍脑门,大笑起来,“我险些忘了,你确实了解佩儿。”
朱元甫对自己安排的这门婚姻很得意,不仅是范宁少年得志,前途无量,更重要是自己的孙女刁蛮任性,嫁给谁都会让人头疼,也只有范宁能降住她。
别看范宁从小和她在一起都是吃亏,是实际上他却把孙女的心牢牢抓住了,别人不明白,朱元甫却看得透彻,这小子懂得进退,该让的地方让,但又牢牢把握住原则。
比如刚才送龙茶,明明是范宁送的,但他却一声不吭,给足了佩儿面子,但在座位上,他却一点没有替朱佩解释,什么见到祖父太高兴之类,一点没有打圆场,这就是他坚持原则。
朱元甫七十岁的人了,这些细节他看得清清楚楚。
朱元甫随即把儿子也打发出去,房间里就只剩下他和范宁二人。
“阿宁,有些话我早就想和你聊聊,只是以前我还是外人,有些话真不能说,上次你迎亲是个好机会,但氛围又不对,一拖再拖,今天我不想拖下去了,憋在心中早晚会生病。”
范宁不知道老爷子想说什么,他没有说话,只得恭恭敬敬地坐着,洗耳恭听。
“先说说你四叔吧!他这些年做得不错,把朱氏钱铺一步步扩大,巴蜀和陕西路的十二家钱铺都是他开出来,不过我不打算让他再做下去,我在吴县有家酒楼,叫做品香酒楼,能列入吴县前五名,我打算以五百贯钱的价格把这座酒楼卖给他,你没有意见吧!”
范宁点了点头,他完全能理解朱元甫的决定,从前四叔给朱家做掌柜无可厚非,但自己娶了朱佩后,朱家再让四叔做掌柜就有点欺负范家了。
但朱氏钱铺是朱家的核心资产,他们不可能让外人染指,所以送四叔一座酒楼,让四叔离开朱氏钱铺,就是一种比较厚道的处理方式。
至于五百贯钱,对一座名列吴县前五的酒楼而言,根本就不值一提,实际上就是送给四叔。
“谢谢祖父的安排,这是我四叔的福气!”
范宁很清楚,老爷子给四叔一座酒楼还是看在自己的份上。
朱元甫满意地点点头,又继续道:“还有一句话,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范家人才辈出,有范相公这样的天下名士,他的几个儿子也个个是人中俊杰,但你祖父这一脉,实在有点人丁单薄。”
范宁默默无语,他明白朱元甫所说的人丁单薄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生的孩子不多,父亲有兄弟四个呢!朱元甫是在告诉他,他们家这一脉除了自己外,就没有人才了。
陆敏虽然知书达理,但他毕竟是姓陆,是陆家的子弟,不是范家子弟,明仁和明礼算是人才,但不是朱元甫所说的人才。
不过,范宁也明白朱元甫的意思了,朱元甫其实是想让自己提携朱家子弟,让朱家子弟跟在自己身后飞黄腾达,同时也成为自己的助力。
范宁猜得没错,朱元甫就是希望范宁能多多提携朱家子弟,朱元甫从范宁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他,一步步看着他考上延英学堂、考中县士第一、考中童子试第一,又考中童子进士第一,又得天子宠幸,才十九岁就出任从五品高官。
这孩子完全没有辜负的自己的期望,已经渐渐成为大宋的栋梁,而且极有头脑,开始结交高曹两家,押注赵宗实,扩展自己的人脉。
此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当然,以朱元甫的耐心,他其实根本不用提及今天的话题,有机会范宁自然会提携朱家,只是........
朱元甫叹口气,又继续道:“我已年过七旬,人生七十古来稀,还能活多久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太长,我没有别的期望,就只希望子孙平平安安,朱家能够开枝散叶,让我能在九泉之下瞑目,阿宁,这件事你能帮帮阿公吗?”
朱元甫其实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话了,他不该提范家人才凋零,这会让人反感,所以他才用恳求的语气来打动范宁。
范宁点了点头,他知道老爷子并不是要自己现在就做什么,而是要自己先表个态,或者说做个承诺。
且不说自己本来就是朱家女婿,帮扶一把朱家本来就是自己份内之事,何况朱元甫和朱元丰这些年对自己的恩情,他岂是忘恩之人。
范宁沉声道:“祖父言重了,范宁是朱家之婿,又承朱家之恩,只要力之所及,范宁一定竭心竭力。”
范宁这个承诺很重,但更大程度上是安朱元甫的心,他当然会尽力帮助朱家,但未必会竭心竭力,比如严重违背他原则的事情,他就不一定会帮。
但这话不能说,说出来会伤老人的心。
朱元甫眼睛有点湿润了,他站起身走了几步,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半晌,他轻轻叹一口气,人人都说朱家有钱,只要有钱,什么都能做到,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比如我的孙女婿,他就不是为了钱娶我的孙女!”
朱元甫是有感而发,别看他给了孙女那么多贵重的陪嫁,但他心里明白,范宁还未必稀罕,范宁自己就有钱啊!
三万块田黄石,半年多淘到六万两黄金,这里面就值多少钱?
更重要是范宁的眼界,他鼓动明仁明礼兄弟投资码头海船,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光这份心胸和眼界,本身就是无价之宝。
若不是他和佩儿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情谊深厚,他会为了朱家的钱财娶自己的孙女?怎么也不可能。
........
祖孙二人聊了约半个时辰,朱元甫毕竟身体尚未康复,便显得有点困乏,范宁及时告辞,不打扰老爷子休息,他去前堂找老丈人。
刚穿过一个角门,差点和一人撞在一起,“抱歉!抱歉!”范宁连忙后退一步。
对面之人颇为年轻,穿一件白色绸衫,头戴纱帽,手指一柄折扇,长得眉目清秀。
范宁顿时认出来了,是朱佩二哥朱毅,由于长兄头脑有残疾,所以这位朱毅才是事实上的长孙。
朱毅只比范宁大两岁,太学毕业,得天子恩典,赐同进士出身,被朱元甫花了大钱运作,得了从九品官,现出任平江府司士,目前住在长洲县。
这次朱毅也是进京参加妹妹朱佩的婚事,同时也想跑跑关系,混一个县尉、县丞之类的实职。
“原来是阿宁,我小妹呢?”朱毅淡淡笑问道。
“阿佩在内宅陪母亲说话,二哥什么时候回平江府?”
“还有两三天吧!处理完一些私事就回去,你先忙,我就不打扰你了。”
朱毅向范宁拱拱手,便快步向内宅走去。
确实有点冷淡,范宁望着朱毅的背影,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二舅子对自己并不热情,甚至连礼貌都欠缺,自己可是女婿回门,喝杯茶,说两句话也是应该的。
自己应该没有得罪他才对啊!
范宁并不知道,他这位二舅子可是柳然铁杆朋友,一起玩泥巴长大的,他可是向柳然拍胸脯保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最后却被范宁摘了果子,就算朱毅看在妹妹的面上不给范宁脸色,但你要让他热情对待范宁,也不太可能。
刚才他还淡淡笑了笑,打个招呼,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若在一个月前,他遇到范宁肯定会用肩膀狠狠撞一下,然后哼一声离去,一点好脸色都不会给。
实在是木已成舟,他只能尽量把对范宁的不满压在心中,不表露出来,这也是他的涵养,他还进京参加妹妹的婚礼,而没有找公务繁忙之类的借口不来,也算是给了妹妹的面子。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朱毅对范宁颇为不满,那就是祖父把木堵镇的资产全部给了妹妹做陪嫁。
要知道在几个月前,祖父还告诉自己,打算把木堵镇那座大宅子给他,让朱毅十分欢喜,虽然他目前没有机会住在那里,但他的老丈人想要那座房产。
朱毅是前年成婚,妻子是吴县大户顾家的女儿,如果说吴县陆家和三国陆逊有关系,那么吴县顾家就是三国谋士顾雍的后人。
陆顾两大家族和范家一样,都是吴县的大宗族,祖先是同一个,只不过开枝散叶,这三大家族又分为几百房,分散到各乡镇。
而朱毅所娶的顾家之女,却是长桥镇顾家,也算是吴县有名的豪门。
顾家早就看中朱元甫在木堵镇的大宅了,朱毅的岳父顾元礼还利用拜寿的机会,去过好几次那座府宅,府宅的精雅和面积广阔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顾家就希望朱毅能拿到那座宅子,然后顾家便可以名正言顺住进去,在朱毅给了祖父几次暗示后,朱元甫便松口表示,可以考虑把那座宅子给他继承。
不料那座大宅最后竟变成了他妹妹的嫁妆,最后便宜范家。
眼看要到嘴的鸭子飞了,朱毅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他现在都还不知道怎么向妻子和丈人交代,又怎么能对范宁热情得起来?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变通建议
陪同娇妻回门后的第二天,范宁便来到大内,开始着手公务了。
他这次回来除了述职和成婚外,还有不少杂事要处理,鲲州可不是独立王国,很多事情都必须要朝廷批准后才能做,比如筑城、开矿,都必须经过朝廷批准,像范宁打算筹建的第三座县城晋县,就是向知政堂申请,然后逐级审批。,
不过范宁今天是来跑修筑鲸州军城之事,这件事关系重大,鲸州一共会修筑两座军城,虽然不可能都在他任上完成,但他至少修建完一座,也就是最南面的一座,为宋军全面进驻鲸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鲲州第一座县城唐县是先斩后奏,补办的手续,第二座县城汉县是等手续齐全后才开工,有了经验,范宁知道需要办哪些手续?
不过在鲲州设三县本身就是知政堂的意见,不用范宁跑都会自动批转下来,关键是鲸州的军城,这是范宁提出的方案,申请和方案两年前就提交给朝廷,据说朝廷有不少重臣提出反对意见,一直便搁在那里,直到这次范宁述职,天子亲口批准建军城,范宁这才又心生希望。
他不指望自己返回鲲州之前就能批下来,但至少要让自己知道,这个申请已经到了哪一步。
范宁先来到三使司官衙,三使司官衙在元丰改制之前,一直就是大宋王朝的职能部门,尚书省六部和寺监基本上都是空架子,里面的官职都是名义上官职,官员们实际上出任三使司的各种差事。
三使司是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的合称,天下各州府的各种申请都会汇聚到这里,然后分类审批,各部官员众多,机构臃肿容冗繁,扯皮推拖之事天天发生,行政效率极为低下,一个申请,不拖上两三年是不会有消息。
当然,如果有关系,托人内部催促一下,审批倒是会快一点,本来这应该是偶然才会发生之事,现在却渐渐变成了常态。
三使司官衙是也皇城最大的一座官衙,占地一百多亩,分为三大院,下面又细分了无数座小院,每座小院则掌握一项审批权,由此可见三司职权之广泛,事务之般繁,令人眼花缭乱。
可以说宋初的三司架空了六部和寺监,下则尽统财权,上则直接对天子负责,天子由此而真正做到富甲天下。
范宁名气在外,只要他报出名字,没有谁会为难他,一路打听,他很快便找到了负责筑城的户部司修造案。
案相当于某某局某某署,是具体职能经办部门,这里的官员职务不高,但权力却不小。
这是一座很小的院子,里面只有五间屋,却掌握着天下所有的修造事项。
范宁走进院子,犹豫了一下,正好一名中年官员出来,问道:“请问这位官人找谁?”
范宁拱手道:“在下是鲲州知州范宁,想问一下谁负责掌管城池修建?”
“原来是范知州,失敬了,请跟我来!”
范宁跟随这名官员来到一间屋前,官员探头进去喊道:“老吴,生意上门了!”
房间里有四张桌子,只有最里面一张桌前坐在一人,其他三张桌子都空着,桌上都比较凌乱,似乎三名官员临时出去了。
里面官员抬起头问道:“是找我吗?”
“当然是找你!”
中年官员又对范宁笑道:“这位就是负责城池建造修葺的孔目官,姓吴,官任工部员外郎。”
工部员外郎只是这位吴姓官员的官职,但他真正的差事却是户部司修造案的孔目官,就像范宁的职务是秘书监少监,但实际职务是鲲州知州一样,和秘书监一点关系都没有。
吴姓官员打量范宁一下,见他穿着五品官袍,官阶要比自己高,他便很客气地起身行礼,“下官吴骏,请问官人找我有何事?”
官小权重是宋朝的官场的一大特色,也是为了便于天子控制,对于这些官职虽小,却手握重权的实职官,朝廷高官们都很客气,说不定有一天就要求到人家头上。
范宁连忙笑着行礼道:“员外郎客气了,我是鲲州范宁,上门叨扰,实在不好意思!”
听说对方便大名鼎鼎的鲲州范宁,这位吴姓官员倒有几分兴趣,他连忙回礼,“久闻范知州大名,请坐!”
他搬来一张椅子请范宁坐下,又笑道:“也是巧,我昨天正好看到一份批示,是关于鲲州晋县的安排,范知州是不是为此事而来。”
范宁虽然是为军城之事,但如果有晋县的消息,他也同样关注。
“设立晋县可是批下来了?”范宁期待地问道。
吴骏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从柜子里取出一份申请书,这是海外经略府两年前提出的设县申请书,那时鲲州官府还没有成立,便由经略府代为申请。
吴骏把申请书递给范宁,笑眯眯道:“基本上已经批复了,就差最后一步,实地勘察,勘察完就批准了。”
范宁心中顿时有些失望,鲲州路途遥远,还有季节限制,这一来二去,正式岂不是要拖到明年去了?
“这实地勘察一定要施行吗?鲲州情况特殊,唐县和汉县也都没有实地勘察,晋县是不是也可以。。。。。。。”
吴骏摇摇头,“说实话,我也不想跑到鲲州去勘察,但这一次是知政堂要求的,据说是因为几位相公一致通过了一个决议,要加强对海外各州的约束,所以设立晋县就不能像从前那样从权了,选址、县城大小、人口规模等等都要朝廷审核批准,不过肯定也会参考州府的意见。”
范宁着实有点无奈,知政堂约束海外各州的决议他当然知道,他进京述职就是这个决议的结果,尤其变态的是,知政堂要求海外各州主官每年都要进京述职一次。
吴骏看出范宁眼中的无奈,他虽掌握实权,却不会轻易得罪高官,尤其像范宁这种前途远大的官员,适当的卖个人情对他只有好处。
吴骏又微微笑道:“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嘛!比如选址主要从交通便利上考虑,州府可以先修好路,最后选址就不会太离谱,我觉得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