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卑职经过多方调查,基本上可以确定,鲲州在日本国的北面,是一座很大的岛屿,据说荒无人烟,条件十分艰苦,距离大宋至少有万里之遥,坐船要一个多月才能到。”

    耶律阿驴眉头一皱,他连日本国在哪里都没有概念,更不会用说日本国的北面了。

    “我只想知道,这个鲲州距离辽国有多远?”

    “具体距离辽国有多远,卑职也不清楚,但听一名船夫说过,距离辽国至少有几千里。”

    耶律阿驴听说相距几千里,他稍稍松了口气,目光又转向桌上的地图,这是耶律平搞到的从前新罗的地图,新罗虽然被高丽继承,但地理位置却不会变。

    这幅地图上,耽州位于新罗的下方,而并不是高丽给他们地图绘制那样,耽州位于高丽西北,紧靠辽东。

    “你这幅地图准确吗?”

    “肯定准确,这是一百多年前的老地图,而且根据卑职调查,耽州距离长江口很近,乘船十天就能抵达,不可能在辽东。”

    “该死的高丽奴,竟然敢欺骗皇帝陛下!”

    耶律阿驴十分恼火,他当然明白高丽人的不良居心,他们不敢招惹宋朝,便欺骗辽国来向宋朝施压,企图利用辽国的手来夺回耽州,其心可诛。

    耶律阿驴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道:“耽州就放下了,再说说鲲州,宋朝想在鲲州做什么?”

    耶律平小心翼翼道:“卑职搞到一份去鲲州赴任的官员名单,卑职发现里面有不少群牧司的官员。”

    “你是说,大宋真是想利用鲲州来养马?”

    “卑职没有更多证据,不敢断言,不过卑职听说那边冬天极为寒冷,下雪堆积比人还要高,按理,这种恶劣的天气,战马也难以生存,所以卑职也有点迷惘。”

    耶律阿驴想了想道:“这件事你必须要调查清楚,如果宋朝真是用鲲州养马,那就是对我们大辽不利,我们必须要有所应对。”

    “恐怕就算卑职查清楚,宋朝也不会承认。”

    耶律阿驴哼了一声,摇摇头道:“他们当然不会承认,天子的意思是,我大辽也要建立水军,不能任由宋朝在海外肆意妄为!”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一十六章 鸽信基站

    鲲南湾虽然并不是不冻港,但受黑潮的影响,鲲南湾结冰时间很短,只有两个月,从十一月中旬到次年的一月中旬。

    而新建的鲲北湾却是不冻港,也正是这个缘故,鲲州州治将放在新修建的汉县内。

    汉县是从去年六月开始动工,由新招募的第二批和第三批日本劳工,共计一万两千人参与修建,受大雪影响,日本劳工休息了一个半月,一月初十开始,一万八千名日本劳工又开始了筑路和修建城池的劳作。

    二月初春时节,范宁在几名官员的陪同下,前来巡视汉县建城的进度,由于去年八月,第二批一千户移民抵达鲲州,使唐县的住宅陡然变得紧张起来,以至出现了两家合住一间木屋的情况。

    另外,单身士兵迎娶日本少女的情况不断出现,至今已经有了两百五十对年轻夫妇,也需要房屋安置,所以汉县的筑城进度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不要大概,我要一个准确时间,县城究竟什么时候能住人?”范宁沉着脸,有些不满地询问曹诗。

    曹诗连忙和一名工匠领头商议,现在烧砖已经足够,用不着将全部人力用来筑城,可以分流一些劳工修建城内屋舍和修建城内道路,两人紧张算了一下工期。

    曹诗对范宁道:“启禀使君,我们保证在四月底之前,可以入住。”

    范宁点点头,四月底正好道路也修筑完成,这个时间点很好。

    “那就要立下书面军令状,给我保证四月底完工,完成有奖,完不成受罚!”

    “属下愿立军令状!”

    范宁随即离开热火朝天的筑城工地,来到码头旁,这里只修建了一座临时用的码头,正式码头要等县城完工后才开始着手修建,但在码头上有一座高高的眺望塔,足有五丈高,用青砖砌成,十分坚固,可以抗击狂风巨浪的冲击。

    这座高塔既是眺望塔,也是灯塔,同时也是鸽信塔。

    建设鸽信塔也是朝廷的要求,为了加强对海外各州的控制,去年五月朝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将海外经略府设在扬州江都县,由知政堂直辖,其次便是设立监军制度,海外各州皆设置一名监军,向枢密院负责。

    再其次便是建立通信体系,主要是利用信鸽来送信,在沿途设立中转点,为此,范宁特地和日本国朝廷协商,买下了北面的两座小岛,作为货船中转休息以及鸽信中转。

    再加上耽州和长江口的鸽信中转站,从鲲州到扬州便设立了六座鸽信站,一封信能在七天内从鲲州送往扬州。

    负责通讯建设的官员叫赵汶,也是和范宁同科进士,为了转正而主动申请来鲲州,出任知海外经略府参事。

    听说范宁到来,他连忙从高塔上奔下来,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使君!”

    “我来看一看进度!”

    赵汶陪同范宁通过塔内楼梯走上高塔,赵汶一边走,一边介绍道:“现在汉县和唐县的飞鸽通信已经开通了,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只信鸽飞至,但去大宋的通信还没有开通,主要是两座岛上的鸽信塔还是建设中,信鸽也需要训练。”

    范宁走上高塔,只见顶端的房间大约二十个平方左右,有八个眺望口,眺望口同时也是信鸽飞入之地,房间上方还有一处铁制的燃烧筒,在特殊情况下会点燃火油,成为指引船只入港的灯塔。

    范宁在眺望口向南面望去,只见波涛万顷,远远两条黑线是海湾的岬角。

    “两座岛上的进展情况如何?”范宁回头问道。

    “卑职昨天刚巡视回来,已经快修好了,如果耽州和长江口也修好的话,加上培训信鸽,那四月底就能完全通信了。”

    又是一个四月底,看来四月底很多重要节点都要完成,

    “现在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是没有,但卑职有个建议。”

    “你说,什么建议?”

    赵汶沉吟一下道:“两个岛上都有长驻通信士兵,卑职考虑,能不能把两座岛同时开辟为补给点,储存淡水、物资等等,这样岛上驻扎的人会更多一点,卑职是担心两人的安全问题。”

    鲲州买下的两座岛面积都不大不小,都有十几平方公里,一座位于日本的能登半岛附近,另一处则位于隐岐诸岛中,岛上森林密布,有淡水,有天然良港,可以停靠大型船只,

    范宁笑道:“买下海岛并不仅仅是为了通信中转,早在我们探查鲲州之时,就决定在半路设立中转站,这两座岛就是为了中转补给,以后还会少量驻军,安全方面不用担心。”

    赵汶大喜,“那卑职就放心了!”

    。。。。。。。。。

    离开汉县,范宁带着两名随从和十几名士兵又来到距离汉县约八十里的第三座牧场,这座牧场位于幽云草原,占地足有四千平方公里,可养战马十几万匹。

    除了群牧司在这里建立了养马大棚外,曹家也在这里建立了牧场,曹家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数十匹优质种马,加上运来的一千多匹母马,在去年夏秋时建立了一座中型牧场。

    此时,鲲州的冰雪刚刚开始融化,地面上已经出现了翠绿的小草,一群群麋鹿饥饿了一个冬天,它们不顾雪水,拼命啃食着地面的嫩草,直到人靠至近前,它们才惊惶跑远。

    鲲州原本是鹿的天下,各种鹿有数十万头之多,但自从宋军上岛,鹿群便成为宋军最大的肉食来源,短短两年时间便减少了一半。

    这也没有办法,鲲州牧场的规模相比漠北大草原还是差得太远,草场规模有限,为了尽可能多养马,也只能减少鹿群争抢牧草。

    这时,一名随从指着远处大喊:“使君,快看!”

    范宁回头望去,只见远处大群马匹向这边奔来,他们连忙后退,让开这群马匹,片刻,群马浩浩荡荡奔过,后面跟着数十名骑马的牧子和十几条牧羊犬。

    “范使君!”

    其中一人看见范宁,挥了挥手,催马奔了过来。

    范宁认出了此人,是曹家的子弟曹刚,也是曹诗的族兄,目前负责曹家牧场的筹建和经营。

    范宁迎上去,两人见了礼,遂拨马并驾而行。

    范宁笑问道:“这是多少马匹?”

    “一千二百匹,是我们的全部家当,刚从东部马场转场回来。”

    “可有了孕马?”

    “有了,三百多匹怀了身孕,或许还有更多,要知道早期是看不出母马怀孕情况。”

    “马匹对这边适应吗?前年北部马场可死了一千多匹马,当时很惨烈。”

    曹刚笑着点点头,“我们运气不错,只死了二十几匹,大多是运输途中病倒,其他马匹对这边还比较适应,老家主很高兴,准备今年再运两千匹马过来,争取三年时间,牧场增到五千匹马。”

    范宁点点头,“你们还要和群牧司交换种马,不能只用自己的种马,群牧司已经有两千匹小马驹了,你们还要努力。”

    “多谢范使君的建议,事实上我已经和杨都监谈妥,过几天就交换种马,另外。。。。。。”

    范宁见他似乎有话要说,便笑道:“有什么话,曹兄尽管直言。”

    曹刚低声道:“老家主去年秋天派人稍来信,曹家也想参与探矿,不知使君能否批准?”

    范宁去年以朱元甫的名义批准一件探矿申请,明仁、明礼掏金矿由此发了大财。

    但去年秋天,海外经略府成立了矿监,开始派人在鲲州寻找金银矿,目前已经找到三处金田和两处大型银矿,一旦劳工筑路和筑城结束,就会转到开矿上来。

    范宁沉吟一下道:“实不相瞒,朝廷对金银矿和铜矿一向严加控制,以前是不包括鲲州,但从今年开始,朝廷把海外四州都列为严格管控区,光我批准没有用,现在必须要得到朝廷批准,如果曹家只是想探硫磺矿,我批准就行了,但金银矿和铜矿恐怕不行,曹家得去朝廷活动才有机会。”

    曹刚也知道这些规定,他只是心怀侥幸,问问范宁能不能特批,果然还是不行。

    他不由叹口气道:“还是朱家运气好,抢在前面了,如果我们早来半年就好了。”

    范宁笑了笑道:“朱家的探矿权也缩减为一年,到今年五月截止,申请也没有用,他们的矿田五月份就收回来,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

    “难道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曹刚不甘心地问道。

    “希望当然有!”

    范宁笑道:“朝廷对金银矿和铜矿虽然严格管制,但并不是不准民间开采,刚才我就说了,去找朝廷批准,然后采炼出来的金银铜锭由朝廷收购,南方各个矿坑都是这样操作。”

    “可是朝廷收购价格太狠了,只给市价的一半,每年还要交一大笔钱。”

    “那没有办法,毕竟是金银,朝廷准许民间开采已经很不错了,朱家的金田就准备申请朝廷批准,说明还是有利可图。”

    大宋银矿由私人开采的很多,但并不是采银矿就能赚钱,首先朝廷一个低价收购,就几乎剥去一半的利润,其次每年还要交数万贯钱的承包费,另外还要支付矿工的工钱,还要管吃饭,除非遇到年产十万两银子富矿,才有赚钱的可能,但就算赚钱也不过一两万贯钱,大头还是被朝廷赚走了。

    如果承包的是一个贫矿,那就很可能会亏本了。

    但鲲州的银矿品位很高,金矿砂含量极大,否则曹家就不会对朱家淘金那么眼红了,只能得到开采权,肯定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像明仁、明礼兄弟开采的那条河流,历史上就是北海道的最大金砂矿,被阿伊努人发现,后来累计开采出一千七百吨黄金。

    金砂矿储量丰富这一点曹刚非常清楚,所以他抱怨归抱怨,但还是要努力得到矿山开采权。

    “多谢使君指点,我就先走一步了。”

    范宁笑着摆摆手,“不必客气,有机会到我那里常坐!”

    “一定去!”

    曹刚向范宁拱拱手,催马向马群追了上去,范宁原本就是想去曹家的牧场,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他看了看天色,已经是下午时分,回唐县已来不及,他随即令道:“返回汉县!”

    众人调转马头,又向数十里外的汉县奔去。

    。。。。。。。。。

    次日一早,一阵敲锣打鼓声将范宁从沉睡中惊醒,他起身走出大帐,两名士兵正爬在树上探头向远处张望。

    “怎么回事?”范宁问道。

    “启禀使君,好像是渔船要出海了!”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他草草梳洗一下便向码头方向走去。

    鲲州是著名的大渔场,寒流和暖流在这里交汇,带来了数量庞大的鱼类。

    范宁早就想利用起这项资源,鲜鱼虽然送去宋朝不现实,但可以晒成鱼干,鲲州晴朗日子偏多,有利于晒鱼,大量鱼干送去京城,也算是鲲州特产。

    其实这也是所有鲲州官员的想法,战马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效果,但朝廷却要年年向海外输送资源,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批评朝廷经营海外是劳民伤财,这让每个官员心中都憋了口气。

    范宁当然也不例外,经营鲲州本来就是他提出的方案,被批评是劳民伤财,无疑是打他范宁的脸,所以尽快反哺朝廷也是范宁急于要做的事情,至少要尽快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矿产、木材、海产、贸易,这四大块是范宁经营的重点。

    不过渔业才刚刚开始,现在他们建造的渔船才三十余条,渔夫不足百人,都是从第二批迁移的汉民中挑选出来。

    码头上停泊着三十几艘中型渔船,大多五百石左右,这是工匠们去年用一年的时间建造出来,今天将是渔船正式出海的日子。

    在渔船中还有数十艘独木舟,鲲族人也准备和他们一起出海捕鱼。

    渔夫们正在举行祭祀海神的仪式,一张供桌上摆满了面捏的三牲,一名汉子将一只公鸡割断喉咙,将鸡血洒在三牲之上,众渔夫轰然跪拜,然后将三牲扔进大海,这便完成了祭祀。

    主持祭祀仪式的是知县曹诗,他抱起一坛酒,给每人的大碗中倒了酒。

    曹诗举起酒碗对海面大喊:“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渔夫们一起高声大喊,“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他们将酒一饮而尽,纷纷登上渔船,解开缆绳,张开船帆,一艘艘渔船陆续离开码头,向海湾外驶去,中间还夹杂着数十艘独木舟,白帆点点,看起来颇有气势。

    这时,曹诗发现了范宁,顿时吓了一跳,连忙上前行礼,“属下不知使君也在,属下失礼!”

    范宁摆摆手笑道:“你主持得很好,这本来就是你份内之事,就不用我参与了。”

    “多谢使君理解!”

    范宁转身望着数里外的城池道:“我昨天忘记一件事,朝廷承诺给每户移民两顷土地,汉县百姓要唐县那边土地肯定不现实,那么汉县这边必须也要有土地供应,这个问题你们考虑过没有?”

    “此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