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少年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少年行-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少缘这才发现,石阶之上还有人。

    那是两名正在清扫昨夜积雪的年青弟子,暮然见了叶少缘这早早登门的不速之客,正惊疑的注视着他。
………………………………

第一卷 瑞雪兆长安 少年心事,情系长安,一箭之仇…… 第六十章 近年关长安不乱(6)

叶少缘来的突兀,怕惊扰了二位上清宫的年轻弟子。他连忙上前施了一礼,自我介绍道:“两位师傅早上好,在下叶少缘,此行特来拜会陆大师。”

    儒家之道,首重礼数。在上清宫的两位弟子眼中,这叶少缘虽然是生客,又不请自来的要见首座,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但叶少缘既然以礼相待,他们二人也不能失了礼数。

    两位年轻弟子向叶少缘还了一礼,告知了叶少缘他们的姓名。这二人中岁数稍长、下巴上冒出了青茬的上清宫弟子,名字叫做孔颖达。那位岁数小些,一副正太模样的弟子叫做尹知章。他们二人所穿的是本色长袍,布料质地也一般,深谙儒家着装“忌奢华、求简朴”之道。

    孔颖达目光望向叶少缘,道:“叶公子,你来的太早了些,我们这里还没有开门。而且你若要求见首座大人的话,还是先请了拜帖再来吧。”

    这名上清宫弟子说话的语气虽然极为谦和,但是话里的意思却有了逐客之意。

    叶少缘闻言却是声色不变,轻笑道:“不妨,我在外面等会便是。至于拜帖,我就带在身上。”叶少缘想起怀中陆德明的亲笔书信,暗道:这不比那什么拜帖,好用多了。

    这名年长的上清宫弟子脸上一惊,随之浮现出了几分鄙夷之色,他暗道:这小子满嘴胡言,陆大师这几日一直在济世寺督导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有拜帖发出?

    那年纪稍小的弟子涵养功夫还是差了些,早已是按捺不住,诘问道:“你有拜帖?可否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叶少缘一愣,没想到他随口的一句话,却惹来了他们如此大的反应。他搔了搔头发,从怀中取出了那封牛皮纸封就的信,故意略带迟疑的道:“不知道这封陆大师的亲笔信,当不当得拜帖?”

    孔颖达和尹知章二人闻言,心中便更是不信。陆德明乃是当代的书法大家,一字抵得百金。况且陆德明轻易绝不留下墨宝,便是仕族大家中的贵胄们求字,他也是多番推辞。叶少缘这个无名小卒,怎么可能会有陆大师的亲笔书信。

    尹知章满面皆是狐疑之色,从叶少缘手中接过了信笺。他将信笺展开,拿到了师兄孔颖达的面前。

    尹知章看见了信纸上那太过随心所欲、有如鬼画符般的四个大字之后,哑然失笑道:“师兄,你说可笑不可笑。这字如同黄口小儿任性涂鸦的图案,会是首座大人的真迹?哈哈……”

    叶少缘听到他的嘲讽,眉头不由的一皱。但是他也不能出言反驳尹知章,因为这几个字乍看之下的确如同儿戏一般,寻常人绝看不出是当代巨匠的手书。

    尹知章望向师兄孔颖达,笑容却瞬间僵住了。因为孔颖达的神色十分凝重,极认真的在盯着“至上清宫”这四个大字看。

    孔颖达点点头,沉声道:“字里行间,形散却神不散,架构浑然天成……尤其是这封信惜墨如金的简练文风,更是独一无二。这信的确是首座大人的亲笔所书。”

    孔颖达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是对陆德明的笔迹最为熟悉,所以他做出的的判断定然无差。

    尹知章大吃一惊,不由得对眼前的叶少缘刮目相看,没想到他说的话竟然是真的。

    叶少缘长出了一口气,暗道:好在还有识货之人,要不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叶少缘从他们二人的神情中,便知道这封信定然是十分珍贵之物。他从孔颖达手中收回了信,仔细揣进了怀中收好,灿烂一笑道:“怎么样,我没骗你们吧。上清宫开门之时,还请二位,通报陆大师一声,我在此等候,劳烦了。”

    孔颖达虽然不知道首座大人为什么会亲自修书,邀请眼前这个毫无名气的年轻人来上清宫。但是,他知道这少年既然能够得到首座大人的青睐,那么必定有特异之处,需要当成贵客来招待。

    孔颖达一改方才逐客的初衷,十分真诚的笑道:“小兄弟,你当真是说笑了。你既然握有首座大人的亲笔邀请函,那自然是我上清宫的上宾,焉能让你在此受冻,请随我进宫。”孔颖达言罢,做出了个请的姿势。

    叶少缘想早点见到陆德明,所以也不客气,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有劳师父带路了。”

    叶少缘随着孔颖达迈到了长阶的尽头,站在了高高的汉白玉平台之上。他抬眼望向上清宫,许是离的近了,更见其气势恢宏。二十根粗大的雕龙石柱擎住了这硕大的宫殿,显得安稳无比。两扇比之长安城的城门,大小也不遑多让的玄铁色大门,开启了一线,只是能隐约看见里面的景物,却是不能容哪怕一人通过。

    叶少缘对这扇有数人之高的大门有些好奇,走到近前,右手发力推了一下,触感冰凉,竟然是纹丝不动。他“咦”了一声,暗自称奇,这门居然真是纯铁打造。

    叶少缘双手齐出,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推这扇铁门,却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叶少缘摇摇头,道:“这门也太沉重了,怕没有五、六个壮汉休想推动。”

    孔颖达颔首笑道:“这上清宫原本乃是道家炼丹的场所,所藏的贵重丹药极多。为了防盗,上清宫的建筑才修建的如此封闭。这扇巨大的铁门,也是当初特意打造的,重达四千五百斤。寻常盗匪只是看见这门,就会心生惧意了。”

    叶少缘双手抱胸,道:“那现在这上清宫已然是今非昔比,成了学者的讲堂,怕也没什么宝贝可盗了。如此沉重之门,岂不是来往不便。”

    良久未发一言的尹知章,却是插了一句,道:“那可未必,我们上清宫的子弟都可以单手推开这门。”

    叶少缘眼神中闪现出了一丝惊疑,望着身子板并不如何强壮的尹知章。

    尹知章轻笑一声,道:“你不信?我这就给你开门。”
………………………………

第一卷 瑞雪兆长安 少年心事,情系长安,一箭之仇…… 第六十一章 近年关长安不乱(7)

叶少缘仔细打量了下尹知章,实在不敢相信这弱不禁风、一副斯文模样的他,能推得动这奇重无比的铁门。

    只见尹知章屏气凝神,单手捏了个诀,旋即一掌推出。尹知章也不如何发力,手掌只是轻描淡写的缓缓贴在了这玄铁色的大门之上。

    叶少缘目前对周遭天地元气的变化,感应极其敏锐。他不需要刻意的去感知,便体会到了周围环境中元气异样的流动。他的脸上现出了诧异之色,这充斥在四周的天地元气,像遇到了无形黑洞的吸噬,正在急速的流动到一处。叶少缘望向尹知章贴着大门的手掌,感知到了无数肉眼不可查的天地元气凝聚于其上。

    叶少缘暗自思忖道:这尹知章好生了得,能纳天地气息于体表,正是展现出了武道三境中的金刚之境。

    尹知章双眼精芒暴涨,嘴角仰起了自信的微笑。他掌中汇聚的元气越来越多,猛然喷薄而出。这其中蕴含的气劲之大,竟不输于十名正常成年男子的合力。

    只见那沉重的玄铁色大门缓缓开启,发出了一声十分难听的“吱呀”之响。方才,叶少缘奈何不得的大门,竟然被尹知章如此轻松的便推开了。从前,叶少缘只是从卓元君和陆德明口中,听闻过武道三境,从未见识过其中的厉害。今日,他可说是大开眼界。尹知章方才露的这一手,不过是金刚境的初阶,居然便有如此神威。可想而知,如果他一旦修炼到般若、甚至天象之境,岂不是强大到能视千军万马如浮云?

    不过,叶少缘心中却并没有因此而失落,反而是对他自己的未来在武途上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叶少缘的自信源于他修炼的无名功法,能感知到比尹知章多出太多的天地元气。叶少缘相信他只要踏入武道的大门,进入了金刚之境之后,可利用的天地气息将远胜于尹知章,定然能施展出比他更为惊人的力量。

    尹知章望着叶少缘一脸向往的神情,自觉方才折了的面子找回来了不少,自得的笑道:“叶公子,请进吧。”

    孔颖达站在二人身后,见尹知章如此作为,却是摇了摇头。儒家养心,神培正气。尹知章故意在叶少缘面前炫耀他的手腕,有失心境的平和,倒落了下乘。

    叶少缘收回神驰的心思,对尹知章颇为自傲的举止也是不以为意,随他迈入了上清宫的正殿。叶少缘从外面观上清宫,没见到几扇能通风、透光的窗户,以为里面定然是极暗。但是,他走进了大殿之后,才发觉自己错了。这里面竟然是亮如白昼。

    叶少缘抬头望下高高的殿顶,上面挂着数十盏黄铜烛灯,每盏烛灯上又都有二十个圆盘形状的小煤油灯。

    叶少缘点点头,暗道:难怪这大殿里面如此明亮,原来是有如此的设计。

    其实,这黄铜烛灯托盘之上燃着的原是蜡烛。只是时代的齿轮旋转,到了李唐的年代,道家没落,上清宫成了儒家学者讲学论道的聚集地。儒家讲究节俭,与之背道而驰的是这烛灯燃着的蜡烛消耗过快,太是浪费钱财。为了减少开支,上清宫的儒家学者们,才决定将这黄铜烛灯上的蜡烛,换成了更经久耐用的煤油灯。

    叶少缘环视了一眼上清宫正殿,其之雄伟高大乃是他生平仅见,不由的生出了自身渺小之感。叶少缘正前方的石台上,供奉着儒家的孔孟二圣。这石台上原先摆放的乃是道家的三清,它们全部是由纯金打造而成。到了唐朝,儒家昌盛之时,这石台上的三清才换成了孔孟二圣。道家三清和儒家二圣模子的材质也是相差甚远,华贵的金身换成了平凡的彩土。这殿堂的地面全是由一米见方的玉砖砌成,光洁无比。上清宫正殿的两侧各有六道连廊,通往不同的去处,由此可见其面积之宽广。

    孔颖达看了眼有些出神的叶少缘,笑容可掬的道:“叶兄弟,这大殿可容下三千客,我们平时讲经辨道便在此地。我们儒家的学徒众多,光是陆大师一人的粉丝,便得千人。这也多亏有了这宽敞的主殿,方能盛下这么多人。”

    叶少缘的目光从壮阔主殿上收了回来,赞叹道:“我也算是走过了千山万水,见过不少气势恢宏的建筑,但论规模,却无一家可比得上清宫。”

    尹知章闻听叶少缘此言,扬起了头,神色更为骄傲。叶少缘这话虽说有些场面话的意思,但尹知章听起来却十分受用。

    孔颖达苦笑一声,十分坦诚的道:“这上清宫虽辉煌,但说起来其实和我们儒家并没有多大关系。”

    叶少缘略显疑惑,问道:“哦?此话怎讲?”

    孔颖达摇了摇头,道:“陈芝麻、旧谷子的事了,不提也罢。”

    叶少缘对这些事情本来也不太感兴趣,他还没忘了此行的目的。孔颖达既然不肯回答,叶少缘也没再追问。

    尹知章却对师兄孔颖达的话有些不服气,小声嘀咕道:“谁说没关系?这上清宫还不是在我们儒家之人进驻之后才得以名扬天下,有了今日的辉煌。”

    叶少缘随着孔颖达和尹知章穿过了其中的一道连廊,来到了一间专供客人等候休息的茶室。茶室的陈设虽然简单,只有一张摆有茶盘的柚木方桌和四把带靠背的座椅,但是由于茶室的墙面上挂着不少出自当代书法大家手笔的儒家名言警句,所以档次却是极高。旁的暂且不提,就只这挂在茶室东墙的两幅出自柳公权手笔的字的价值,便抵得上一家长安城中的小财主的身价。

    连廊的这头有近百间房屋,形式摆设大抵相同,极难分辨。生人初来此地,是绝不敢出了房间乱走的,因为出房容易,要想再回房怕是难上登天了。叶少缘在茶室中来回踱了半天步子,终于是不敢出门,靠在了椅子上,饮了一口清茶,压一压心中的焦虑之情。孔颖达说是去通报了陆德明,要叶少缘在此等候。可是,叶少缘等了半天,也不见回应,心中难免有些着急。

    叶少缘实在是闷得慌,方才又看见了尹知章施展出了金刚境的神通,一时技痒,竟然催运起了无名功诀……
………………………………

第一卷 瑞雪兆长安 少年心事,情系长安,一箭之仇…… 第六十二章 近年关长安不乱(8) 

约莫过了一柱香的光景,叶少缘光洁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数颗黄豆粒大的汗珠。他的面容微蹙,应该是运行功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叶少缘眉头紧锁,咬紧牙关,强自镇定住心神。他又苦撑了片刻,精神终于是开始涣散,再难集中起来。叶少缘的身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般,瘫软了下来。

    叶少缘睁开双眼,面容中疲倦之色尽现。叶少缘以前修习这无名功法时,从未出现过如此异况。他心中惊诧不已,暗道:怎么会如此?我的气线竟然透不过这堵墙壁。

    叶少缘只能汲取这茶室中微不足道的天地元气,实在是连打牙祭都嫌寒碜。虽然,叶少缘直到现在仍然不能纳天地元气与体表,迈入玄妙的金刚之境,但是,他感知周遭环境中天地元气的范围却是与日俱增。就目前而言,叶少缘在正常状态下,已经能探知到周围方圆二十米范围内的所有天地气息并纳入体内。类似墙壁之类的障碍物,以前根本不会影响到叶少缘。今日,情况却有些反常,叶少缘身周散发出的气线,居然被这茶室的四壁困住了,不能向外面探出分毫。

    正当叶少缘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而暗自伤神时,茶室之外却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叶少缘只得暂时放下心中的困惑,缓了缓紧张的神经,长吁了一口气,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位青年男子,他肤色白皙,面目生得十分斯文。他一身儒袍,头高高仰起,双手背在土色的儒袍之后,神态却有些倨傲。

    叶少缘见是方才引领他来到这茶室的两名上清宫弟子之一,尹知章。叶少缘苦等了半天,终于等到了活人。他刚想说话,尹知章却抢先打开了话匣子。

    尹知章轻咳了两声,道:“首座大师有请,随我来吧。”

    叶少缘听他话语中虽然有个“请”字,但语气却是极为的冷淡。叶少缘遂把一肚子的问话,咽了回去。他怕说多了,徒惹这位小师傅烦心,岂不是自讨没趣。因此,叶少缘只是简单的施了一礼,应了句“哦”。

    尹知章脖子还仰着,眼睛却向下瞄了叶少缘一眼,见他衣袍褶皱,颇有些不整。他的眉头深深的皱了下去,脸上现出了不悦之色。儒家讲究衣冠整洁,尤其是年青弟子拜见长者或老师时,更是要反复整顿仪容,以表示尊重。

    叶少缘经年在江湖中漂荡,早已无拘无束、放浪形骸惯了,哪懂得这么些繁文缛节。他见尹知章也不走,只是面色不善的瞥眼看着自己,心中大是忐忑。他搔了搔后脑的头发,费解的问道:“小师傅,我们可以去找陆大师了吗?”

    尹知章收回两道望向叶少缘的寒冷目光,鼻子出气“哼”了一声。他也不搭理叶少缘,径直的大摇大摆离去了。

    叶少缘无奈的摇了摇头,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得罪了这位小兄弟。他情知见到陆德明才是要紧事,旁的不需要计较。他见尹知章大步流星,行的极快,赶紧迈步追了上去。

    这上清宫内部空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