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国之南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王国之南亚风云-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量将达到18万吨。如果一期工程目标如期完成,华钢集团就会加大力度上马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的目标是达到普通钢铁年产量为300万吨,特种钢铁为50万吨。华钢集团的‘一五规划’目标将会提前一年完成。”

    秦孝泉很是欣慰的说道:“大家的努力,秦国的民众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要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也要保障一线工人的生产安全及生活问题。追求速度提前完成‘一五规划’,这是好事,我是支持的,但工程要保质保量,不能为了过度的最求速度而忘记了工程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如此。谁出事、谁负责,那个环节出事,问责那个环节。”

    随后秦孝泉来到钢铁冶炼炉的现场,看到新建的十几米高的炼钢炉,现场的一切工作都以就绪,他说道:“点火”

    ;


………………………………

第84章解决鼓风机问题

    粉碎成粉末的煤炭被鼓风机吹进燃烧炉,炙热的火焰让炼钢炉周围的空气瞬间升高了好几度。

    设备一切运行正常,正在大家为此鼓掌时,只听‘咔嚓’一声。。。

    秦铁牛的脸色瞬间阴沉里下来急促对身边的技术人员说道:“还不赶快去排查。”

    一个小时后排查结果出来了,原因出在鼓风机身上,因为鼓风机的转速过高,鼓风机的轴承因为摩擦起热过高而折断。

    最后有得出结论,不是鼓风机制造厂的问题而是轴承的材料强度不够。问题出来了又是材料问题。这是华钢集团感觉亚历山大了。

    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材料上,同一批次的特种钢铁材料的强度几乎都不相同。现在秦孝泉也难做了,材料问题几乎没有捷径,只能靠研究人员一点一滴的去研究去摸索。

    对于这次的事故秦孝泉也没有处理,因为这不是设计上的事故,而是材料不过关。

    华钢集团的人员在降低了鼓风机的功率之后,炼钢厂投入了正式生产,就是出钢量减少了五分之一。

    这次华钢集团更加重视刚强度特种钢材的研究。每天都要进行百次的实验来寻找合适的材料。为此秦孝泉在华钢集团待了一个多月和这里的特种材料研究人员一起搞研究。

    秦孝泉虽然不是材料研究人员,但是他有比这个世界上的研究人员多了很多科技知识。往往有时候他的一句话就能打开研究人员的思路。

    在秦孝泉的指点下,期间也实验出来很多强度比较高的特种钢材料,但是硬度过高加工难度大,不适合现在的机械大规模加工。不得不放弃从新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

    材料的研究一时间也不会出结果,这个问题有转嫁到了华机集团的旗下的鼓风机制造厂的身上。现在是鼓风机的设计没有问题,是材料不过关的问题。但是现在是秦国工业发展最关键的时候不能因为一个鼓风机就影响秦国的工业化步伐,既然现阶段无法解决材料问题,那只能从设计入手,在功率尽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化现在的鼓风机设计,减小鼓风机轴承对材料强度的要求。

    为了尽快的早日解决鼓风机问题,一时间鼓风机制造厂全厂500名工人黑白加班忙成一团。。。

    这天李睿来到位于华东区的华机集团旗下的华机鼓风机制造厂,华机鼓风机制造厂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组装厂,它所有的配件都是其他的制造厂生产出来的。

    例如鼓风机的轴承就是一家大型的轴承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华机鼓风机制造厂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所有所需要鼓风机的机械设备的设计和研发生产工作。

    炼钢厂所需要的鼓风机是他们厂众多鼓风机中的一种。

    秦孝泉在成立这些国有企业时为了避免工厂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个铸件都要生产,李睿就把这些工厂细分如生产螺丝钉的只负责生产大、中、小等各种型号的螺丝钉。

    如轴承厂只负责生产各种型号的轴承。这些配件工厂只需要从其他机械厂拿来配件图纸,按图纸生产,如果无法生产再向图纸提供的厂家调来他们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一起解决。

    华机鼓风机制造厂也是如此,他们把鼓风机的图纸设计出来以后。开始向各个配件厂定制配件,而后开始组装实验鼓风机的性能,直到达到设计效果。

    现在因为材料的强度不高,使鼓风机无法按最大功率运行,他们需要做的是在不降低功率的情况下设计出低强度材料的大功率的鼓风机,难度不可谓不大。

    大功率鼓风机这种看似原理的简单东西,设计起来一点也不简单。数十个设计方案被集到生产评估小组手,其一个风机设计思路得到了专家小组的一致认可,提出这个想法是华东工业大学气动学工程小组,领头的人叫洪波,南洋华人有留德经历的气动学教授。

    他们提出这个设计的理念,是一种结合轴流式风机和离心式心风机特点,创新出一种混流式风机设计,这种混流式风机的风压系数比轴流风机高,流量系数比离心风机大,它巧妙地给合了两种风机的优点,同时具备装简单方便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制造难度不大,稍微提高一下鼓风机制造厂现在的技术就能完成生产。

    而另一个设计思路却引起了秦孝泉的注意,这是一款轴流式多级鼓风机设计方案,秦孝泉看着这个草图脑轰的一响,蹦出三个字,天才啊!

    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鼓风机设计,更向是一个轴动式压缩机或是喷气式发动的设计思路。风机片的设计思路是根据走马灯上面的片形状改变设计出来的,多级列组。这个方案虽然也得到了评估组的认可,但考虑到联动式风机的优越姓,还是放弃了这个设计方案,不过有秦孝泉这个前世过来人的这双慧眼,自然看出这个设计的重要性。

    于是秦孝泉就找来了这个设计小组华东工业大学的一个兴趣学习小组,是一群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最大的才二十岁。领头的组长是热动力专业的学生名叫王岩!他饶有兴趣地把这群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找来谈话。

    年轻的学生们听到国主要见他们都兴奋不已,当见到秦孝泉后,却又都紧张的要命。

    秦孝泉见到这些学生们却是很高兴。他笑着找了一把椅坐下,笑着对众人说道:“大家都坐下。”

    见学生们还都有些拘紧,秦孝泉又笑道:“大家都是年轻人用不着紧张。即然大家放不开,那么我们就先聊一聊你们这个设计的思路,王岩,你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就由你来说明一下吧。”

    王岩的个也就一米七左右,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最有特点的是宽宽的额头和厚厚的嘴唇,眼神有些呆滞,从面相上来看是位不太会表达自己心意的人,实际上也却实如此。

    被秦孝泉点了名的王岩,结结巴巴地说道:“国主,我——我——我这个设计思路是——是!”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85章意外惊喜

秦孝泉见王岩紧张的已经说不出话来,笑了笑,起身把王岩按坐在椅子上,又把桌上的水杯塞到他手里,“大家也都坐,都让你们坐了,怎么还要让我一个个的把你们按坐下!”

    见所有人都坐到椅上,秦孝泉笑着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水杯喝了口水道:“我找你们来是要告诉你们一声,你们的设计方案没有通过评估小组的审核!”

    秦孝泉话音一停,打量着眼前十多个学生,见他们脸上都露出一丝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对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也不是信心十足。到是王岩和其两个学生却是在皱眉深思,眼睛看着鼻。显然这三个人的脑袋里想着是自己的设计方案错在那里了!

    秦孝泉没有在说话,而是静静的打量着每一个人的表情,然后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们一一对视。最后他的目光落回到还在思考的三个学生脸上。

    慢慢说道:“虽然评估小组没有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但他们对大家的设计方案也是十分认可。打败你们的设计方案是你们的导师洪波教授的设计小组,他们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创新型的混流式风机,把轴流式风机和离心式风机结合在一起,即兼顾了轴流式风机的优点,也兼顾了离心式风机的优点。这种设计方案十分适合华机鼓风机制造厂现有的技术实力。”

    秦孝泉见自己的一翻话,让王岩等人停止了思索,接着说道:“我也对你们的设计方案十分看好,所以想听听你们这些设计者的想法。”

    王岩可能是适应了秦孝泉谈话制造出来的轻松气氛,说道:“国主,我们小组设计——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我们小时候常见的一种玩具,走马灯!”

    他见秦孝泉赞许地点点头,又鼓了鼓勇气接着说道“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玩走马灯,自己也做过。上大学后学的是热动力学专业,我就想过可不可以把走马灯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动力装置。事实上我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把多个转轮叠加起来,发现转轮随热量产生的动力和速度向转轮轴传递的效果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秦孝泉听完认真的说道:“我听你这个实验更象是一种动力装置,你又是怎么把这个装置与鼓风机设计联系起来了呢?”

    王岩虽然有些木纳,但显然他是这个设计团队的灵魂。听了国主对他设计的认可,十分高兴地说道:“国主,你说的太对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动力原理设计出一种动机,只不过我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包括导师洪波教授等许多教授的质疑,他们说采用这种方式的动机不是不行,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没有人会愿意采用这样的动力装置。我们这个兴趣小组只好放弃了对这种动机的研究,不过华机鼓风机制造厂向我们学校提出了鼓风机的设计要求后,我们想到反向利用这个原理,并做了实验论正。”

    秦孝泉听得连连点头,心高兴万分,难得秦国出了这样的人才,谁说华人不聪明,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们就用热动学原理造出了小孩们的玩具,可惜几千年了,还是玩具,还有那个双向陀螺仪,居然当了几千年熏香的香炉。“我明白你们这个设计的思路了,觉得非常有新意,如果我说想赞助你们继续这项研究,你们愿意吗?”

    “什么?国主您要赞助我们?”几个小组的成员惊讶地问道!

    秦孝泉身体向后靠了靠“当然,你们还怕我说话不算话吗?”

    “不——不!国主我们当然相信!”王岩抢先说道。

    秦孝泉笑了笑解释道:“过段时间,我会成立一个科技创新基金,对一些有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我看好你们的这个想法,打算对你们这个科研小组进行长期资助。你们不但可以得到资金上的支持,更能得到国家在各学科领域方面最新技术、新材料上的配合。”

    王岩的科研小组高兴的离开了鼓风机制造厂的办公室,秦孝泉也很高兴,可以预见这群人将来都是秦国的热动力学大师,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对热动力学进行研究和实验。

    秦孝泉不是不想一下就把轴动式空气压缩机或是喷气式发动机发明出来,但现实是不可能的,不光秦国不可能,全世界也不可能,原因很简单新型材料研发难如登天,金属材料达不到耐高温要求,金属加工技术达不到加工精度,每一个片的设计也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计算。这些技术一项项达到要求后,没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积累完善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用几年时间出成果,那就等于是白曰做梦。

    他们的这个想法最可取的地方是他们想采用直接热源做为动力的原理,以及反向转变为空气压缩机原理。实际上利用轮组合做为动力输出的应用,早就应用在了蒸汽轮机上面。这个兴趣小组直接考虑用热源为动力而不是蒸汽为动力,是他们无知的幸运。

    华机鼓风机制造厂的工人们知道秦孝泉来他们厂坐阵,更是干劲十足,工人、技师、专家们组成突击小组,对混动式风机进行试验生产。

    他们知道全国的电厂在等待他们的鼓风机,他们知道全国的钢铁厂在等待他们的鼓风机,他们知道全国的矿山企业在等侍他们的鼓风机,他们知道全国的石化产业在等待他们的鼓风机。

    工业发展就是这样,理论上再完善,材料和生产技术达不到设计标准一切都是空楼阁。随着生产环节的不断深入,新式的鼓风机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实验完善。

    秦国工人的短板不是在于技术不够好,而是在于缺乏基础的物理知识。导致许多生产要求理解不了,认识不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反到是那些从学校来这里支援的大学生们,理解起生产技术和材料应用要求上就容易得多了。

    华机集团的总经理谢方发现这一情况后,干脆把厂里的工人和支援的学生组织起来办夜校,讲解基础物理知识,这些学生们都懂但实际动手能力却不强,工人们不懂但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夜校的目地就是学生们给工人讲解基础物理知识和机械原理。

    这个办法效果很好,有技术的工人与有知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用实际经验和科学理论相互印证,工人们对自己所学的工艺理解越来越深,还不时的提出新的建议。
………………………………

第86章解决动力问题

秦国的柏油马路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当中,公路、铁路齐头并进是秦国的一大特色。秦国的公路是靠人力在经过两年的时间才修通了京城…果敢、京城…仰光、京城…北安、京城…临海市、京城…马城市这六个首府之间的道路,而京城…北安…藏南之间的公路因为都是山区峡谷还在紧张的施工当中。

    铁路的建设进展就比较缓慢,现在这六市之间的铁路路基已经基本修建完工,铁轨还没有到位,这是因为华钢集团出产的钢材产量太少的原因,还有就是能够铸造铁轨的钢材产量也很少,所以造成了铁路建设的进展缓慢。

    不过在华钢集团的一期工程完工并投产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铁轨产量不高的问题解决了,铁路的动力问题到现在迟迟没有进展。

    秦国现在有三种动力机械分别为电动机、内燃机、蒸汽机。三种动力机械秦孝泉最想用的是电动机,因为电动机对环境的污染最小,但是现实的情况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其次是内燃机,这是火车的第二代动力,内燃机分为汽油式内燃机和柴油式内燃机两种,汽油式内燃机适用于小型的车辆的动力;柴油式内燃机适用于大型和重型车辆的动力。

    秦国已经有能力设计和制造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重为1。2吨的运输车辆。但是要想把内燃机安装在重达上千吨的火车上并让它正常的跑起来难度是相当的大。

    在华钢集团大踏步的前行时,在华机集团旗下的华机鼓风机制造厂制造工艺终于突破了。鼓风机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

    华机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工厂也在加快进度要跟上秦国现在的工业化进程。那就是动力机械制造厂,该厂主要生产三种动力机械分别为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此时的动力机械厂正在加班加点的为设计制造出适合火车的大动力内燃机或蒸汽机而努力。

    秦孝泉就来到位于华东区的华机动力机械制造厂。现在秦国的交通运输问题已经是一个大问题,必须有效的解决交通运输工具问题。对于运输工具的选择上他更加重视铁路运输,现在秦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