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天灭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天灭日-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开始日倭关东军还很紧张,担心北地义勇军突然袭击,或者实施空中轰炸,破坏日倭在东北铁路网的大建设。为此,关东军受命严密关注北地义勇军的动向,航空兵时刻戒备。

    正如日倭6军参谋本部判断的那样,果然北地义勇军没有主动出击。

    这已经成为惯例,只要关东军不招惹封天,他绝不会无事找事。

    日倭6军参谋本部以及内阁还在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兴奋不已,因为,内阁投入的这笔钱来得不容易,都是从国内省吃俭用抠出来的。

    正如封天说的那样,日倭国民真要吃一顿饭了,穷死了。

    世界范围内的大萧条还在继续,始于美国的白银法案失败,在美国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之下,还没有渡过难关,再一次陷入更深的危机。

    如今,美国经济陷入泥潭,一时半会拔不出腿来。

    受此影响,全世界的经济毫无起色。

    就拿日倭来说吧,出口几乎全面停顿,换不来外汇,日倭拿什么购买资源?

    上一世日倭还可以靠生丝产品换点外汇,靠东北的资源支持战争,这一世一点指望都没有,封天自有企业所生产的尼龙产品、丝袜产品直接封死了他们的出路。

    这日子真是没法子过了,不知道熬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哇。

    欧洲也在挣扎,大家的日子都难过,动荡的苗头已经显现,大概一点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烈焰。

    尤其是希特勒,大概已经开始大搞武备,欧洲战事不可避免。

    一九三六年,北地义勇军也没有战事,升级换装之后的军队正在搞大规模的训练,没有功夫关注外面的世界。

    即便是喜马拉雅山南麓也一片安宁,没有与大英帝国生摩擦。

    大英帝国顾不上北地义勇军,被盛世才弄得灰头灰脸,两个师的武装力量竟然没有把盛世才这些乱军消灭掉,反而损兵折将,印度次大6更加动荡不安。

    如今的盛世才已经完全成为一股流寇,根本不与大英帝**队正面作战,大英帝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开过来,盛世才只留下少数军队吸引注意力,率领着骑兵绕到了大英帝**队的后方,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大英帝国的军队赶紧回头就火,稍微不注意就被盛世才钻了空子。

    盛世才也不贪吃,占到便宜就走人,让大英帝**队苦不堪言。

    如今,印度次大6北方,人越来越少,有些人跑到了南方,也有些人不知道逃难到了哪个国家,反正不敢靠近盛世才这些野蛮的军队。

    盛世才这些流亡的人,现在已经分成三股势力。

    一部分人在阿富含一带活动,一部分人在靠近泥泊尔的印度北部活动,而盛世才则位于新德里一带,压迫印度次大6的人往南部迁移。

    一百多万人不事生产,靠什么吃饭,除了抢劫大概没有任何生存的可能。

    问题是,现在这帮子乱匪小日子过得还挺好。

    但是,这么长的时间,盛世才没有后勤基地,靠什么支撑,军队打仗需要武器弹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昵?

    这其中的门道有意思了,印度次大6不缺黄金,尤其是一些祠庙,盛世才这些乱军没少抢劫,如今北方几乎见不到寺庙了。

    黄金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盛世才这些乱军竟然勾搭上了北地义勇军,用黄金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

    各取所需,北地义勇军竟然成了盛世才的大后方,供给基地。

    当然,北地义勇军不会出面干这些事情,对名声不好。

    那么,谁来与盛世才这些乱匪做交易呀?

    不是有占山为王的土匪嘛,他们布置在北地义勇军的前方,看似东一块西一块的,其实都是精心布局,有统一的组织安排。

    盛世才的乱军与北地义勇军之间不光是武器交易,就连情报都可以交换,要不然盛世才能活到今天吗?

    人家大英帝国是正规军,两个师的军队,再加上还有印度师辅助,别管印度师打仗如何,有就比没有强,没有北地义勇军的情报支持,三个盛世才也不够用,早就完蛋了。

    封天忒狡猾,他就让盛世才在前面祸害,为北地义勇军腾出无人区,而北地义勇军一点点地蚕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占领区。

    这种手法很隐蔽,大英帝国也顾不上隔着盛世才的北地义勇军。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前展,北地义勇军作为一个第三者,站在后方看热闹,顺便捡一点便宜。

    而在不丹这个方向,北地义勇军也没有闲着,除了正规军在前期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之外,由游击队变身的土匪,趁大英帝国无暇顾及,已经渗透到了缅甸北部。

    大英帝国与盛世才之间的纠纷,与北地义勇军没有关系,他们正忙着巩固占领区。

    数十万工程兵和几十万农垦部队被转移到了这边,加上随军的家属,足有百万之众。

    这里本土的人并不多,再加上封天的同化策略,不断地征兵,使得本土人年轻人越来越少,哪怕是有点能力,年纪在四五十岁的人都被征调,参加一些修路的工作。

    男人和女人被分开,人口就不会增加,这个策略,封天称之为计划下的生育。

    有人被计划,有人可以无节制地生育,此消彼长,过一段时间就会见到效果。

    对于这种阴谋,当地人不可能知道,只要肯干活就有美味佳肴,有什么可抱怨地呢?在这个苦逼的地区,以前穷的吃不上饭,在他们来看,现在已经生活在了天堂。

    北地义勇军最先干的事情,就是修路,要把喜马拉雅山南麓连贯起来。(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四章双航母编队

    一九三七年六月的一天,从德国出发的一支大型舰队开拔,悬挂德国旗帜离开了欧洲大陆驶向遥远的东方。

    这一支舰队包括两艘航空母舰,周边十艘驱逐舰左右呈燕翅型排开,水下还有十艘潜艇护卫,不可谓不强大。其他诸如猎潜舰、登陆艇、综合补给舰等等,应有尽有。

    这一支舰队的后方是一支大型的运输船队,船上装载着一些大型设备,其中包括玉龙集团的一个新型造船厂的设备,以及从北美收购的某些重要设备。

    这一支舰队大概要在海上行驶数月的航程,在行驶的过程中,无论是海军还是航空兵,都要利用这一次航海机会,不间断地进行军事训练。

    海军是一个新型军种,尽管这一支海军经过了系统地学习和训练,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清楚,他们距离老牌帝国海军的水平差距很大,必须迎头赶上去。

    除了刻苦地训练,大概也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有十艘潜艇,足以保证这一支舰队免受水下的威胁。

    水面舰只的两艘航空母舰编队,也不畏惧任何图谋不轨的舰只,更何况还有十艘驱逐舰护卫。

    航空母舰编队在行进的过程中,舰载机不断地起飞和降落,技术娴熟,航空兵已经形成了战斗力。

    过往的船只无不惊叹这支庞大的舰队,看看编队的旗帜,原来是德国的海军。

    大英帝国很快收到了情报,德国所拥有一支庞大的双航母舰队已经起航,目标不明确,这让老牌海上霸主大英帝国非常的紧张。

    从汇总的各种情报,大英帝国早已经知道,这两艘航母是从美国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市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购买的,因为美国经济大衰退,手里没钱了,终止了航母建造计划。

    这两艘航母编队在一九三五年抵达德国,并进行了改造,如今已经全部具备战斗力了。

    大英帝国派出了两艘军舰远远地跟在编队的后方,监视其行动,看看德国人到底想干什么?

    关键是大英帝国想知道,这一支庞大的双航母舰队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

    大英帝国不可能不担心,欧洲动荡不安,充满着火药味,而德国的陆军本来就是欧洲强国,现在他们的海军突然有强大起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尽管这个时代对于航母编队的认识还有些不足,毕竟这种新型的舰只需要经过战争的检验,才能知道航母编队的海战威力。

    但是,不管怎样,这一支双航母编队的规模实在太巨大了,海上霸主大英帝国不能不担心。

    不光是大英帝国派出了军舰跟踪观察,就连法国海军也派出军舰跟踪,这两个国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不错,法国和大英帝国是同盟关系,一战中,大英帝国军队帮助法国军队抵挡住了德国军队的进攻,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现在希特勒上台之后的德国,正在扩军备战,让这两个冤家对头再一次绷紧了神经。

    德国的双航母编队为什么出海,究竟想干什么?

    难道说仅仅是为了后面的商船队护航,还是别有其他目的,这不能不让这两个老牌帝国在心中打一个问号。

    双航母编队还在按照自己的航线前进,根本不理睬跟在后面的几艘军舰,只要他们不靠近船队,爱干啥干啥。如果靠得近了,后面的驱逐舰会即使地驱离。

    大英帝国的军舰以及法国的军舰,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监视,当然没必要与这一支庞大的双航母编队对抗,甚至是开战,双方的力量不成比例,自然也不会去冒犯对方。

    所以,大英帝国与法国的军舰,始终保持应该有的安全距离。

    指挥这一支双航母编队的指挥官,便是被封天任命的航母舰队司令陈磊,以及政委楚小言,能够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二人无比自豪。

    跟随双航母编队一起回程的还有封天的二夫人苏菲,以及从欧洲登船的威廉一家和约翰一家子。

    这几年为了经营欧洲的船厂,苏菲不得不离开封天,长期呆在德国,受尽了相思之苦。

    没办法呀,为了丈夫的事业,苏菲必须这样做,也只有她最适合这个角色。

    有德国政府的关照,同时,苏菲的容克家族背景,很方便造船厂从商业船舶制造转变成战舰制造。

    当然,威廉和约翰也能帮上一些忙,但是,他二人都有事情要忙,不可能一直盯在造船厂的事物。

    人都是逼出来的,苏菲从一个不懂业务的女人,经历过这些年的锻炼,也逐渐熟悉了造船企业的流程和管理经验,从一名弱女子变成了一个女企业家。

    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思念,多少个难眠的夜晚,这一切都要结束了。

    苏菲告别了欧洲,告别了家人,告别了小姐妹们,再一次踏上了前往东方的道路。不过,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从空中,而是从海路前往亚洲。

    此时,苏菲的一颗心剧烈地跳动,她即将回到封天的身边。

    数个月的航海,也许很漫长,苏菲的心已经飞到了爱人的怀抱。

    大型航母编队继续向东行进,跟随在航母编队后面的运输船队中,有一艘船似乎很不起眼,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远望号监测船。

    不错,这艘船正是监测船,也是为将来的发展肩负着重大使命。

    在这艘测量船上,装备有玉龙集团制造的设备,具备这个最好的导航设备和精密的测量系统,尽管还没有尽善尽美,但这不妨碍回去以后继续完善。

    制造这艘船是封天的授意,能在欧洲搜罗的最先进装备,尽量安装完备,在进过下一次改造之后,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测量船。它的导航设备除了一般舰船上使用的光学、天文导航设备、惯性导航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外,还装备卫星导航和声呐信标导航设备,从而可以精确测量船位,保证对导弹、卫星、飞船测量的精确。

    测量船上的测量系统,将来要有雷达跟踪系统,它有一个巨大的抛物面天线,能连续跟踪飞行中的火箭、卫星,并获取精准的数据,并发送给地面。

    神马意思昵?

    没有别的意思,因为封天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发射第一颗卫星,制造测量船将会为发射卫星做准备,为发射卫星提供精准的数据。(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五章新式武器

    进入下半年,国内媒体时不时地出现一些分析文章,指出日倭侵略军正在做战前准备,关东军必将对大陆实施新的攻势,首当其冲的当属河之北。

    文章称,在日倭关东军数次对北地义勇军发动军事行动,并均告失败之后,恐怕要放弃针对北地义勇军的行动,必将调整战略,重新把目标对准国民政府。

    柿子捡软的捏,面对关东军的侵略,政府军实在太软弱了,关东军不会看不清这一事实。

    无疑这种论点引起许多人的共鸣,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观点。甚至有些文章直接抨击国民政府只顾内战,不管外敌的策略,完全罔顾民族利益。

    无疑这些言论触怒的蒋委员长,这些文章也遭到了政府的封杀。

    媒体的喧嚣顿时在国内引起一些恐慌,尤其是河之北的人最担心。

    关东军打不过北地义勇军,不代表打不过国民政府的军队,事实证明,关东军的每一次进攻,国民政府都不能有效抵抗,一步步退却。

    如果关东军打过来了,河之北能保得住吗?

    显然,许多人对此没有信心。

    尤其是城市的人消息比较灵通,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多一些,还有一些企业、商人,担心战争爆发,自己的财产会受到损失,他们必须寻找安全所在转移财产。

    在这一次舆论的鼓噪下,河之北又掀起了一次难民潮,有人向南方涌去,更多的人选择了北地义勇军辖区,因为他们感觉北地义勇军这边更安全,而且距离也最近。

    封天不打算出言警告了,因为国民政府根本就不听劝,自己说了也没有用。

    一九三七年关东军肯定会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国民政府或许麻木不仁。

    但是,老百姓必须知道。

    至于他们听不听,那又是另一件事,封天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于是,他安排人在内地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期望引起一些人的警惕。

    历史上国民政府最终被迫抗日,抗战中,二十二场战役全面溃败,其实是二十二场被会战,居然无一胜仗!

    国民政府的军队抗战,也算是千古奇观!

    好歹也应该取得一两场战役的胜利,尼玛,简直糟透了。

    尽管在抗战中节节败退,但不能说国民政府所有的军队不能打仗,有一些战将的确很优秀,军队的士兵也非常勇敢,可惜,他们的统帅太无能。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广事变,然而没有持续多久,蒋委员长的手腕了得,一番动作之后,广东将领纷纷向南之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委员长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委员长便把目光瞄准了剿匪失败的张学良,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匪,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

    然而也因蒋委员长的过分自信,到了年底时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之安,结果,包括蒋委员长在内所有人都被张学良一并扣留。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这一天,西安事变如期爆发。

    这是一个历史的节点,促成了全国统一抗战。

    绿省西部广袤的无人区,封天正在观看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