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地的雷达技术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不同,直到今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国家物理研究所无线电研究室主任沃特森·瓦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
没有封天,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台雷达。
这台雷达能发出1。5厘米的微波,因为微波比中波、短波的方向性都要好,遇到障碍后反射回的能量大,所以探测空中飞行的飞机性能好。
为了安全和方便,当时称这种雷达为CH系统。
经过几次改进后,1938年,CH系统才正式安装在泰晤士河口附近;这个200公里长的雷达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希特勒造成极大的威胁。
随后,英国海军又将雷达安装在军舰上,这些雷达在海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地所能制造的雷达不仅在雷达的器件上有很大进步,而且在技术上更加先进。
器件上采用了电子管—磁控管,是工作频率达到了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兆,提高了雷达的分辨力和精度,实现了机载雷达小型化。
与其相比,欧洲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雷达,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在技术上,北地雷达技术还采用了动目标显示技术,同时还有单脉冲测角和跟踪以及脉冲压缩技术等,实现了发现移动目标及其测速等功能,测距达到几千公里,甚至能跟踪超音速飞机。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段还没有超音速飞机,这个技术有些超前。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完善,雷达已经安装在夜间活动的战斗机上,使驾驶员成功地攻击了目视无法看到的目标。
从此以后,雷达这种真正的穿云破雾和洞察暗夜的能力,使得北地义勇军航空兵领先进入到超越时代。
雷达的种类繁多,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引导指挥雷达、炮瞄雷达、测高雷达、战场监视雷达、机载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雷达引信、气象雷达、航行管制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
北地电子工业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需要时间不短完善产品,保障战争的需要。
此次封天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全面检验地面雷达产品,车载雷达以及机载雷达等一系列产品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北地的武器装备将告别原始瞄准的时代,进入了雷达锁定自动瞄准阶段。
呵呵,北地的火炮、飞机的航炮自动长眼睛,这种领先技术反映在战场上,将会发挥何等的威力,任何敌人都必将悲剧。
当然,电子技术发展到这个阶段,导弹技术还会远吗?
只要北地的导弹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北地义勇军在海空领域,便立于不败之地。
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不到四年的时间,北地的工业领域,科技技术都在跳跃式的发展,在科学家眼里的难题,在封天这里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提示,变迎刃而解。
北地陆军的发展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华氏坦克装备到装甲部队,让北地义勇军的攻击力无比强大。
北地义勇军新一轮的整合,已经实现了全部机械化。
而大杀器,车载多管火箭炮不在是当初那个样子了,技术完善之后,研制出小型化产品,并且已经猎装到了火力支援部队。
这是一只移动的火力支援力量,哪里需要就会开赴到哪里去,成为北地义勇军另一个杀手锏。
至少在二战之前,封天手中的地面部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会畏惧任何敌人。
现在,封天关心的是空中武装力量,制空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不给敌人任何机会。
所以,这一次封天的目的,主要还是看单翼飞机的试飞。
喷气式飞机已经进入研制阶段,按照目前北地的制造能力,亚音速的单一飞机已经能够制造出来,但是,谁都没有经历过,试飞能不能成功,现在还很难说。
路要一步步的走,所以,封天先把普通的单翼飞机制造出来了。
试飞是否成功,不仅仅是检验飞机的设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还要看试飞员能否驾驭新型飞机。
封天很想自己亲自试飞,但是,这不可能,没有人会让封天冒这个风险。
新式单翼飞机的试飞,最终被经验丰富的航空兵部队第一师师长高志航拔得头筹,封天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注意事项,详细地址介绍给他。
不管怎样,高志航也算是北地的一员大将,封天可不想让他折损。
高志航走后,封天暗叹一声,自己疏忽了,是应该建立试飞员这个行业了。
单翼飞机这一次试飞,竟然把北地的一个航空兵师长派出去试飞,有点荒唐了。
一架人们从没有见过的飞机滑上了跑到,不是双翼,而是单翼飞机。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封天注视着正在加速的飞机,越来越快,机头已经抬起来了,好,飞机终于离开地面,成功地升空了。
高志航驾驶着单翼飞机,终于飞上了蓝天。
当然,这仅仅是成功的一部分,只有到了最终降落在机场,才算试飞成功。
站在封天身边的航空专家,心情似乎要比封天激动多了,他当然不知道,单翼飞机封天见的多了。
这是划时代的奇迹,单翼飞机的时代终于提前来临了。
高志航驾驶着单翼飞机,在戈壁滩的上空飞翔,做着各种动作,检验飞机的性能。
第一次试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科目要少一些。
返航了,高志航要经历最后的考验。
这时候,连封天也开始紧张了。
他不是紧张飞机,而是为高志航担心。
说实话,这应该是高志航的处女秀,单翼飞机可不比双翼飞机,速度比双翼飞机快多了,习惯于双翼飞机的高志航,能不能克服以前的习惯,真的很难说。
飞机着陆,哪怕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酿成大祸。
单翼飞机正在迎着跑到下降,准备着陆,飞机越来越低。
终于,飞机与陆地接触,飞机的轮胎在着陆的刹那间,剧烈的摩擦让轮胎冒出一股白烟。
飞机在滑行中慢慢减速,试飞成功了。
封天长吁一口气,总算有惊无险。
有了第一次试飞成功,后面就好办了。
此时,封天心中感慨万分,航空史上的突破,标志着北地将领先于世界所有的国家,掌握了天空的主导权。
这一次突破,意义非常巨大。
就在这时候,李虎走过了低声说:“总司令,你的电话,十万火急。”
………………………………
第二百六十三章关东军异动
封天对此次单翼飞机的试飞很重视,从双翼飞机转变到单翼飞机,其飞行的方式变化太大,总要有人首先尝试,总结经验,并为后续飞行员传授经验。
走到今天,封天不在担心制造不出来飞机,而是要让北地义勇军航空兵飞行员尽快掌握单翼飞机的驾驶技术。
只有熟练地驾驶单翼飞机,才能够为下一步过渡到亚音速飞机,而后,向超音速飞机过度。
可以说,目前封天在飞机技术上的储备已经足够了,只要想制造,就一定能制造出来。
而飞行员这一关却要慢慢地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
你若是让一个驾驶双翼飞机的驾驶员,开着单翼飞机甚至是亚音速飞机上天,那简直是拿人命开玩笑,不机毁人亡才是怪事。
这件事不能急躁,要慢慢地有序地过渡。
正在秘密基地的封天,刚刚看完了高志航驾驶着单翼飞机顺利着陆,便接到北地义勇军总参谋长赵镇藩打来的紧急电话。
北地义勇军总参谋长赵镇藩打来电话告知,日倭关东军有异动,东部的JL中部的奉天,以及西部的辽西,关东军的兵力正在集结,兵力部署将发生大幅度变化。
此次关东军的布局非同小可,军队集结数量庞大,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与北地义勇军对峙的所有区域,从东到西战线数百里长。
北地义勇军获得这些情报后,整个高层非常震动。
鉴于事态严重,冯庸等人一致要求封天赶紧回来,以便应对不可测的局面。
封天接到电话,也有些发愣,日倭关东军为何在这个阶段调动频繁。
想一想历史,这个阶段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事件。七七事变还早那,没来由地为什么要暴兵呢?
按照历史惯性,这一段时间日倭军队的兵力不多,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万。
那么,日倭关东军增加兵力,想要对谁下手呢?
废话,日倭关东军在东北部署大量的军队,除了对付北地义勇军之外,难道还有其他人吗?
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封天不得不放下秘密基地的事务,急急忙忙赶了回来。
关东军突然增兵,局势瞬间恶化,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封天不在家,而北地这些高层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恶劣的形势,不免有些心急如焚。
关键之处在于,这是迄今为止日倭关东军所采取最具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冯庸等人可没有好的策略应对,关东军摆出的架势太吓人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冯庸之下几乎所有的人吓坏了。
主心骨封天不在家啊,关东军大兵压境,局势变得如此凶险,就连总参谋长赵镇藩心里也没有章程,只能催促封天赶紧回来主持大局。
这不,冯庸、黄显生、张树森、常经武都已经来到了司令部,专门等待封天。从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无不万分焦急。
而几大主力部队的指挥官也正在往回赶,北地义勇军的局势骤然紧张,他们这些主战师马上就要迎接这一次最新、最艰巨的挑战。
“总司令,你可回来了,我们都急死了。日倭关东军这一次行动似乎不简单啊,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对北地义勇军下手。最主要的问题是,此次日倭关东军出动的总兵力实在太巨大,北地义勇军此次面临的麻烦不小,局势很危险。”冯庸、黄显生以及赵镇藩等一起迎接封天,一边走参谋长赵镇藩一边介绍情况。
负责北地安全的黄显生说:“是啊,这几天各处的情报雪片一样发回来,汇总起来一看,好吓人呀,日倭关东军终于要对北地义勇军下手了,竟然要动用如此多的军队,不好招架呀。”
封天没有说话,率先走进了屋子。
等来到地图前,封天问道:“日倭关东军在JL的调动,有多少兵力?”
总参谋长赵镇藩指着地图,说:“JL一个甲等师团的兵力,有可能从JL向西运动,迫近奉天省,不排除有向偏北方向进攻的迹象。而锦州也有一个甲等师团的兵力已经有启动的迹象,经判断有可能向东开进,似乎是与JL一个甲等师团相互策应,摆出一副北进的态势。锦州一个独立旅团以及开拔,后面还有一个师团正在集结,详细情报还没有掌握。”
“咦,两部分都是甲等师团,是有些奇怪,关东军还真下了本钱。那么,辽西是什么情况?”
总参谋长赵镇藩回答说:“辽西倒是没有甲等师团,不过,兵力也不少,在漫长的辽西走廊上,关东军从东到西,布置了足有四个乙种师团,另外还有数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这样算下来,日倭关东军一次动用了十几二十万军队,显然,这一次日倭关东军来者不善。”
冯庸忧心忡忡地说:“是啊,日倭人在北地义勇军手底下吃过大亏,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看样子这一次他们是有了充分准备而来,动用的兵力之多,前所未有。封总司令,这一次不可小视啊,日倭人不再是单兵突进,免得被你算计掉。此次可是大兵团作战,这必将对北地义勇军构成巨大的风险。”
在场的张树森等人纷纷点头,认同冯庸的观点。
其实,日倭关东军动用如此巨大的兵力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封天心里也感到奇怪。
封天认为,日倭人在自己手底下栽了好几个跟头,应该长记性了,轻易不敢对北地义勇军动手。
问题是,小倭本这一次大概想要玩真的啊。
关键是小倭本拉的架势太大,几十万大军从东到西全部展开。
如果说,此战关东军打算齐头并进,封天打死都不相信。
明摆着的事,一次集中数十几二十几万军队,看起来是不少,但是,摆在数百里战线上却显得不足为奇,无形中减弱了日倭军队进攻的力量。
日倭关东军这样做,完全有违军事常识。
那么,是吓唬人吗?
似乎也不是,日倭关东军不会闲着蛋疼,拉出这么多军队来,只为了吓唬一下北地义勇军。动用军队不花钱吗?如此巨大的军队调动,花费的军费绝不会小了。
毫无疑问,日倭关东军是有备而来。
封天略一思考,明白了日倭人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因素,让日倭人改变了策略。
一个因素显然是为了配合德王制造混乱,看看有无可乘之机。
如果北地真的乱了,日倭军队则会趁乱攻击北地义勇军,如果德王没有成功,大不了收兵罢战。
封天相信,日倭人绝不会为了一个德王而轻易出兵。
第二个因素,恐怕是北地的石油让日倭人眼红了。从时间上算,大概日倭人早就知道了北地义勇军开采出来石油,产品都已经进入市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情报。
也许问题出在石油上,如此看来,这一仗还真有可能爆发。
至少,日倭人要对北地攻击一次,试探一下北地义勇军的防守能力。
如果北地的守势并不太强,日倭军队必然会继续强攻,扩大战果,将北地掌控在自己手里,北地的石油资源同样会落入日倭人的手里,这个意义对于日倭人来说,非常大。
而攻击不顺的话,日倭军队也不愿意花费太大的代价,毕竟这不符合RB整体战略。
不错,关东军这一次还真不是擅自行动,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作战计划也是由日倭陆军参谋本部批准下实施的,与前几次关东军抗命行动有所不同。
德王这个棋子,日倭人早就有打算。
不过,自从封天占领北地之后,日倭人又开始重新考虑德王的价值。
封天的狡诈,让日倭人很头疼,在连续吃了大亏之后,日倭关东军也不再轻举妄动。
而德王又在北地腹地,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策动德王在封天的心脏策划一起行动,让北地乱起来,说不定会给关东军制造一起非常好的机会。
在日倭女间谍南造云子成功地潜入北地之后,关东军便把此次作战计划报给了日倭军部。
日倭陆军大臣当然很慎重,与陆军参谋本部的闲院宫载仁亲王认真研究关东军的作战计划。
闲院宫载仁亲王虽然觉着这一个作战计划有可取之处,具体要看德王的规模,以及他在北地所制造的混乱,是否足以让封天手忙脚乱,以便为帝**队制造机会。
但是,无论是陆军大臣还是参谋本部闲院宫载仁亲王,都没有轻易表态,赞同、批准这个作战计划。
毕竟,不与封天纠缠,是日倭天皇亲自下的旨意,没有十足的把握,关东军是不能攻击北地的封天。
日倭陆军部与闲院宫载仁亲王迟迟不批准这一个作战计划,让制定这一作战计划的关东军司令部非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