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基如此说道,特别还叫到了李承乾,明摆着是要引起他的注意,这事与他有关的意思。
有人却是说道:“这抢盗一事不是年年都有吗?且是发生在边疆,那也是十分正常的。”
“朝廷不断打击,可是这些人是外邦人过来,对于治理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人如此说道,更多的人以为,这又和货币有什么关系?
“是啊,边疆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的存在,不能因此和某件事扯上关系!”
刘弘基开口道:
“众所周知,因为货币的关系,使得损失变得更大。动不动都是大额的损失。如此一来,谁还敢在边疆行商?如此一来,我们当如何保证大唐子民的安全?若是在以前,要抢夺这么多钱的话,除非数辆大马车才有可能,而今天,却仅需要一只手便可拿走他们全部的身家。想想是不是觉得十分可怕?”
刘弘基的论点竟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从表面上看来,这没毛病。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持他的行列之中。
他们就像是约好了一般。
还有人说道:“确实是如此,纸币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危险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的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是啊,有可能一次抢夺,一年,甚至于一辈子的努力全部白费!”
“如果这么下去,我们大唐还怎么扩张?还怎么去发展经济?”
……
这些人的意见出奇的统一,就像是提前讲好的一般。
李承乾知道,他们都是守旧派,那么既然他实行了纸币,那就一定要实行。不管是谁来阻止,都将没有作用。
再说了,历史上,有哪种改革不是困难重重的?
而且,他也想好了要怎么引入下一个任务。那正好刘弘基出了面,给自己带来了便利,打好了基础。
朝堂之上,还有不少支持于李承乾的人。
他们对于这些人的论调深表怀疑。
以刘弘基为首的大臣们张牙舞爪的,让人讨厌不已。
不等大家说些什么,刘弘基直接又说道:
“陛下,此事刻不容缓,还请下旨暂停!保证人们的安全!”
刘弘基真是不要脸,以人们安全的名义,想强行中止货币改革,这不可能的事。
他显得有些着急了,所以,这才直接请求李世民停止。
但事都要做完了,怎么能停下来呢?而且货币也算是利大于弊。
李世民不语,他道:“朕想听听高明的意思。”
李世民看了刘弘基的折子之后,整个人变得矛盾起来。所以,他想听听李承乾的意思。
这时,李承乾开了口道:“陛下,儿臣有几点要反驳的。”
“说!”
刘弘基却是表现出一番不屑的态度。
“第一点,货币的改革,可谓是便利大于缺点,你们敢说旧货币就一定是好的吗?但凡改革都会受到困难所限。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我们不能因为因噎而废食,放着好的东西不去用,而留着落后的东西当成传家宝。
第二点,说到边疆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的问题,且损失无大小,这一点是我大唐的底限,对于边疆的问题,如果是吐蕃与我大唐边疆问题的话,单看我方出军是不够的,我建议以贸易威胁他们,让他们派兵治理。”
李承乾先提了两点,表示反对刘弘基的方案。
刘弘基却是说道:
“这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这本质还是货币的问题。”
虽然李承乾列举了许多点来反驳于刘弘基,可是刘弘基却是还固执的认为就是这样。
可是,众大臣们都是一致的认为,李承乾所说的没有错。
高士廉说道:“边疆问题由古以来就这样的,不能因为个别案件而放大的说,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说得没有错。”
杜如晦道:
“我们大家都从货币改革之中受益,不能因为它的一点不好而全盘否定!”
还有中立态度的人说道:
“问题存在就要解决,不单纯只是货币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只能说这货币只是诱因,却不能说是本质。”
不管怎么样,对于李承乾的说法,大家都是认同的。
本来李承乾想提案的,没想到却被刘弘基给打乱了节奏。
不过聪明如他,怎么可能会被打乱?
甚至于,他当着刘弘基这个案件的底子直言。
“最后,对于货币的不断实行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麻烦,因此,本王于昨日也准备好了一套提案,就是关于货币改革之后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而出的。”
说完,便亮出了厚厚的一本提案。
最后一点一经说出,所有人都震撼了。
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他的每一步改革都是有序进行。
这就好比是神机妙算一般,什么事都让他算明白了。
一边的刘弘基不乐意了。
“那还请太子殿下说明一下,您是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之道?”
这刚才完成了货币改革,他李承乾又要干什么呢?
难道又是新的改革?
众人疑惑,李世民更是好奇。
“高明,是不是昨天所说的方案?”
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里。
李承乾点点头,道:“便是!儿臣本来刚才要提的,可没想到夔国公却提出了另外的事。而正好我的提案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那真是未卜先知,至少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好!那朕想听听看,你的方案是怎么样的。”
不仅仅是李世民想知道,大家都想知道。。
每一次,李承乾能所带来的东西,都是新奇的,都会带来翻天覆地改变的存在。
“陛下,这是儿臣所提的提案,还请过目!”
………………………………
第649章 让本王教你们
“陛下,这是儿臣所提的提案,还请过目!”
李承乾从怀中取出了一叠子的纸,总的看来有两个手指那么厚。
纸上面满满当当的文字,让人真的怀疑是不是一个晚上弄出来的。
“呈上来给朕看看!”
小黄门恭敬的接过了纸,递到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见这提案的封面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尤其明显。
“银行?”
众人震惊,银行?
有人问道:“银行是为何物?难道与商行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郁闷,那么为什么不是金行、钱行、币行?偏偏要是银行。
银行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这种专业的名词,李承乾还需要好好的给他们上一课,才能够让大家彻底了解银行的本义。
那么,李承乾可不会客气,直接开启了:授业能力(中级),反正这个再不用,它又要被清零了。
也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他少有出去的原由,不然早就没有剩下的授业能力了。
“高明,这为何叫做银行?”
李世民问说。
李承乾用其他丰富的知识开始解释道:
“《山海经·北山经》:又西二百五十里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赤银,银之精也。银之重要,引申为财,故而说之为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是为行,为一方商业代词,管理财之商业,因此视为银行。”
李承乾也不管对不对,现在他说了算。
加上他开的授业能力,不管他说什么,人们都会点头称是。
现在银行一词就已经是深入了文武百官之人心中。
“原来如此,以前怎么就没有注意到?!”
杜如晦拍了一下大腿道。
还有一些人则说:“妙妙妙。”
“陛下可接着看下去!”
李承乾又是道。
李世民却是说道:
“不了不了,不看了,你来与朕说说吧。”
开什么玩笑,每一次李承乾所提的提案都那么多,光是看的话,都要花掉不少时间了,他哪有空去看这些东西啊。
还不如让李承乾来概括一下的好。
李承乾直言道:“是!陛下。且听儿臣道来。”
众臣竖起耳朵听着,整个朝堂之上,仅有李承乾在表演,也没有人敢去打断他。
因为人们的好奇心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只见得李承乾拿起了一套茶具。
显然是之前就准备好的。
大家完全不明白怎么一回事。
怎么就泡起茶呢?当有人企图出来斥责这一个因行为的时候。
只听得他说道:“这银行就好比这个壶,里面装有茶水,水就是钱,而各行各业就是这一个个茶杯子。”
大家疑惑了,用茶壶来比银行?还是第一次听过。
“那么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靖问说。
“问得好,当我将这壶里充满了水,那么它就满盈。这些水便是财力。”
大凡是国人都知道,是水为财。这是咱们老祖宗位理学上说的:“遇水则发,以水为财”。
为何水为财,见水就有财?
因为山管人丁,水管财禄!这与常人挂在口边的一句说话,“水为财”不谋而合。
李承乾用这水来比财力,简直是再好不过。
“那接下来呢?”
李靖接着问。
“这数个杯子是为各行各业,他们此时杯中无水,便无财,想要发展,就得用这壶中水匀过去。这就是银行的意义所在。”
李承乾的比较十分容易懂得,大家不住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他又说道:“说到具体操作,这银行有两个主要的作用,第一便是聚财,何为聚财,指的是民众百业可以往里面存入钱财,而我们给他们一些比例的金作补偿。叫做利息!大钱生小钱。他们存入其中的钱财,凭条可取,而且要本人来取,他们带着这凭条,到达大唐的任何一处银行,都可以取为自己所用。如果被人抢走了,试问,在这些人面前,他们是否还有用?当抢来的凭条无用的时候,他们还会抢吗?这样既保证了纸币的作用,又替他们保全了性命,这便是聚财之用。”
“那万一有人盗用伪造凭条呢?”
刘弘基问道。
“那便更不可能,本王能造成无可仿造的纸币,定可以造出不可伪造的凭条!再者碰上过高钱时,亦是可以存根进行比对,一旦不符合,那么便不给换兑。”
碰到钻牛角的人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李承乾能想到的,直接套用了现代的一切,让得大家听得是惊奇不已。
“那第二呢?”
刘弘基还不死心,接着问道。
“这第二便是散财,起先本王说过,银行的聚财作用,现在说到的是散财之用。就是我们放钱给各行各业,给他们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做大。但是这钱不是白给,需要收取利息,以年为计,一年一结。如此一来,就像是将水倒入各个杯子之中一样。”
众人哗然,如此强大的做法,以前怎么就没有人想到呢?
一聚一散,银行只作为中间人,就算是不用大唐干预,也能自给自足。
不由得对于李承乾又是高看了几分。
那简直就是个天才啊。
可是如果他们知道这些都是李承乾照搬过来的,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表情。但是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么多,因为没人会知道,也没有人肯相信。
他们也没有机会知道了,因为他们不会回到未来的。
李承乾的理念是让人们听得感觉到十分激动,如果按他这么做的话,那大唐的经济将更加的强大。
往后的大唐将在这个世界上变得一个超级的存在。
与人们一起激动的,还有李世民。
“好好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五个好,已经证明了他对于李承乾的这个提案十分之满意。
“还有……”
李承乾接着吐出二字,让人们是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什么!竟然还有……
李承乾到底有多少东西啊!怎么就还有呢?
“不要说话,听听太子殿下怎么说!”
“第三点会是什么?好期待!”。
众人将视线转移,万众瞩目!
李承乾却是老神在在,一副欠揍的样子!
………………………………
第650章 大唐银行
“还有什么?”
李世民的好奇心完全被调了起来。
是啊,还有什么?
大家心中都有这么一个问题。
李承乾放下了茶具,说道:“第三点,便是宏观调控!”
今天大家所接受的知识简直是空前的不同啊。又是银行,又是宏观调控。什么借存款,什么利息……省一万字……
李承乾不断的输入现代知识。
大量的知识进入了人们的脑袋之中,他们竟然完全可以接受,就像是以前就知道一样。
这一切都将得益于李承乾的授业能力,是这个能力让大家的接受能力直接提升。
也省掉也他再去解释太多的东西。
“什么是宏观调控?”
“就是从整体去考虑问题,让银行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银行的出现,可以干预经济,命得它可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说白了,就是控制经济整体,让经济得以高增长率方式进行提升。”
李承乾虽然说得十分深奥,可是人们都能理解。
最后说得李世民也是心动不已。
大唐就是他这一生的事业。
大唐能好,自然可荫其子孙
国人也是不会受外人欺负
“好!好一个宏观调控,现我大唐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部门。”
这么说,李世民已经同意了。
银行的作用已经是不亚于一个部门了。
如果真要分出来的,它甚至可以独立一部。
相比于户部、工部、邢部……等,它有自己独立的一面。
李承乾见状,便是说道:“陛下,那我们定是可以成立这么一个部门出来!”
与此同时,人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直接达到了顶端。
他的耳边早就响起了大量的声音。
“恭喜宿主,获得一百积分!”
“恭喜宿主,获得一百积分!”
“恭喜宿主,获得一百积分!”
这一次又是触发了最高积分,同样的增加了大倍数。于是这一次的积分,到了八万多。
如此一来,李承乾的积分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又到了另一个高峰。
以他的方式挥霍,这些积分完全也是不够看。
但是积分放着不用,那不白痴了。
据他所知,一个神级技能就要花掉两百万积分。那不是一点半点的啊!
“高明,你提案上有关于这一部门成立名称,和数量的问题吗?”
李世民问说。
“陛下,儿臣暂时想取之为大唐银行。并且在整个大唐分设一百个这样的银行,争取遍布天下,利于商人和百姓。”
李承乾索性直接这么说道。
就看李世民答应不答应了。
可这时,却有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
“这银行作用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