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修到了五原郡。

    城墙高四丈、厚丈五,均用方石修筑,十分坚固,高大坚固的程度不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是近百万契丹、高句丽、奚族、突厥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些年死伤惨重,如今顶多只剩三成。

    “殿下,见不见这个突厥使者?”韦云起问道。

    “当然要见,不然怎么知道他们玩什么花样呢。”

    杨师道笑了笑,“应该是试探,我们以前和颉利达成了贸易往来,同时开启官方贸易往来,这次颉利登基,自然会派使者来告之,同时他们想得到更大的利益。”

    杨侗又问道:“那他想获得什么利益?”

    杨师道没有回答,目光却向房玄龄望去,房玄龄凝视辽阔的北方草原地图,半晌,才说道:“颉利的目的很简单,他要政治上获得和隋朝平等关系,经济上想要获得更大战略资源。”

    打败了始毕以后,杨侗让处罗继位大可汗,在规定中,有一条是突厥承认杨侗为首的隋朝是隋朝的继承,这就意味着隋朝依然是突厥宗主国。而突厥可汗即位,必须得到隋朝册封才是正统。但突厥现在又再一次统一了起来,隋朝内斗不休不说,而颉利可汗亦是野心勃勃之辈,他肯定不愿承认隋朝是宗主国。

    突厥使者这次来,定然是寻求政治上的独立,如果突厥还承认隋朝是宗主国,那就不是使者,而是颉利可汗亲自觐见了。

    在以往的官方贸易中,大隋只卖茶叶、蜂糖、丝绸、瓷器、布帛,而为了让突厥内斗下去,也以天价卖了些淘汰兵甲,而生铁、铜器、粮食等战略物资却坚决不卖,冶炼术更是秘而珍之,更不允许私人商人和突厥进行贸易往来,一旦查到就是死罪。他们对生铁、武器、粮食、食盐需求量大,必然会来寻求隋朝开禁。

    “从今以后停止提供兵器,无论如何,我们在贸易上决不能松口,如果还有交易,以后还要更加严厉的排查。”

    在这一点上,杨侗绝不含糊,今天把铁器给了突厥,明天突厥就会用铁器打造的战刀屠杀隋民。
………………………………

第162章:狂妄(求收藏推荐)

    朝天殿偏殿!

    杨侗接见了突厥使者,此人名叫康苏密,是颉利心腹,为颉利座下第一权臣,他年约四十,肩膀长得极为宽阔,有着突厥人的特征,扎着几根马尾辫,顶着光秃秃的脑门,显得很是彪悍。

    “康苏密拜见尊敬的秦王殿下。”

    面对杨侗,身为使者的康苏密也不敢有任何傲慢,以突厥人的礼仪行礼问好。

    “使者不必多礼!请坐!”杨侗淡淡一笑。

    “谢坐!”

    康苏密还是第一次见到杨侗,对方完全没有印象中的暴龙形象,他俊美无伦,虽是谦虚容让,但举手投足更是有难以言喻的从容气质,更显示了他的雍容大气,好像将天地间的钟灵秀气全包了。

    “使者来到邺城,不知有何事?”

    “这次代表可汗前来,一是表达突厥对大隋的敬意,二来是通报大隋,颉利可汗已经打败了铁勒,并将本部与处罗可汗部合二为一,如今是我突厥的大可汗!大可汗很希望大隋遣使祝贺,以维护我们两国恒久的友谊。”

    “我记得不错的话,当年启民、始毕都是来到大隋国都接受我国皇帝册封,然后才登基,而处罗是在战败以后接受我的册封,并表示将友谊继续下去……虽说两国有过一段不太愉快的时间,但两国毕竟已经和解,处罗也承认我大隋是正统、是突厥的宗主国!为何颉利却违背了他父兄的遗志了呢?”

    杨侗说话非常清晰,神情也非常随意,但随意的笑容里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冷意,

    他微皱着眉,给人一种清冷肃杀的感觉,如同云端之上的冰冷神祗。一对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好像利箭一样,锋芒毕露。

    康苏密暗自心惊,但还是干笑着回答这个尖锐的问题:“我们突厥常说奴隶有一天会叛主,只有兄弟情谊才是恒久不变的情谊,我们愿意和大隋结为兄弟,永不侵犯。”

    “兄弟情谊是恒久不变的情谊?”

    “对!”

    “处罗和始毕同父母,这够兄弟了吧!可是处罗却杀了始毕和他的两个儿子!这又怎么说?”杨侗揶揄的哈哈大笑,道:“看来你们的恒久兄弟情也不过如此!”

    这个问题令康苏密尴尬不已,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像石雕一样僵坐在座位上。

    杨侗说道:“草原之上向来都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而我也信奉物竞天选适者生存的信条,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情义,治国只重利,所以你没必要说什么情义,直接说你的来意和要求吧!”

    一旁的杨恭仁、房玄龄、杨师道、魏征、刘政会、韦云起、孔颖达、凌敬听到“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情义”这句话,一个个神色千变万化,但一双双眼睛却逐渐明亮了起来!

    而‘治国只重利’一说更让他们感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在国与国的交往之中,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有些利人损己的东西确实不应该给他们;有些损人利己的事情,的确应该大做特做。

    康苏密干笑了几声,道:“我们有六个条件:首先、双方不再是从属关系,是平等两国;其次、放开贸易限制,不再对货物类别设限,同时,鼓励民间贸易的兴起;第三、请殿下赐还金狼头大纛”

    “第四、第五又是什么?”前两个条件在杨侗的意料之中,倒是这个金狼头大纛在意料之外,不过想想也就释怀了。

    金狼头大纛对杨侗没有半点用途,但却是突厥汗王的象征,相当于中原传国玉玺,突厥上下大小酋长可汗,谁都想以此号令突厥数十万控弦之士,但如今,却落在了杨侗之手,就如同传国玉玺落到他人之手一般,颉利想要讨还回去也正常。

    不过,杨侗现在更想知道第四、第五个条件是什么。

    “第四个条件便是拆除长城,将南部汗庭为中心的漠南草原还给我们突厥。”

    历来的草原民族都对漠南草原存有觊觎之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阴山以北就是人尽皆知的蒙古高原。这蒙古高原并非是广阔无垠的草原,而是由戈壁沙漠两部分构成的贫瘠荒芜之处,只有一部分地方才有只长矮草的干旷草原,适合畜牧业发展。

    那里南高北低,气候非常的恶劣,一年有五六个多月都是冬天,还时常伴有大风雪。夏季炎热短暂,降水稀少。而且气候无常,前一刻还秋高气爽,下一秒就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有时甚至会突降大雪的。但便是如此恶劣,草原人依然会为了一点草场争斗个你死我活。

    而漠南草原却不一样,漠南草原是靠近南方的唯一一块适合草原人生存的天然草场,因为靠近南方、水草充足、四季分明,跟中原比起来固然算不上有多好,但比蒙古高原来却好了无数倍。

    但是漠南草原靠近中原,以至于草原上的皇帝都无法建都于此,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大多安排实力最强劲最忠心的部落享受这肥美难得的宝地。

    当年启民像丧家之犬无处可躲,杨坚为了执行分化、离间、分裂突厥之计,就把启民安置在漠南,甚至白城也是长孙晟将军奉杨坚之命,征召数十万中原百姓为启民修建的,但漠南草原从来都大隋的领土,但突厥自此以后,就一直以白城为国都,赖着不走了……

    到了始毕的时候,突厥人住着大隋安置他们的地盘,住着大隋百姓为他们建造的城池,却背叛大隋,突袭北巡的杨广,从而发生赫赫有名的雁门之围这莫大的耻辱。若非义成公主仗义,冒死谎称北方有兵来侵略,导致始毕可汗撤兵,恐怕杨广都被抓或者被杀了。

    始毕死于马邑以后,杨侗借大青山、阴山之势,将新长城自东北方向延伸了过来,直接将这个华夷反复争夺的漠南草原包裹了起来。草原民族想要得到漠南草原,要么攻下新长城,要么中原像杨侗现在这样,允许阿史那思摩在这里生存。

    如今,康苏密竟然有脸说‘还’字,你们能不能再无耻一点?不说杨侗生气,便是杨恭仁、房玄龄、杨师道、魏征、刘政会、韦云起、孔颖达、凌敬他们都有砍人的冲动。

    “第五个条件呢?又是什么?”

    听到颉利狂妄的讨要漠南草原以后,杨侗口气变得十分的温柔,但熟悉他的杨恭仁、房玄龄、杨师道、魏征、刘政会、韦云起、孔颖达、凌敬却知道,这是杨侗暴走、砍人的前兆!

    “第五、要求大隋将阿史那思摩斩首,所部上下交还给我突厥治理。”康苏密见杨侗语气温和,满面笑容,精神大振。

    “继续说第六个条件。”

    “第六、如果以上五个条件都能友好的达成共识,我们大可汗愿意迎娶大隋公主为突厥第一侧妃。”

    众人看着康苏密的目光充满了悲悯、同情,这货很傻很天真,皇家公主只有一个庐江公主,那是杨侗心肝宝贝一般的小姑。你现在现在却说要她去和亲,而且还是侧妃,这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突厥能给我们什么?”杨侗强忍着杀人的冲动,继续问道。

    “两年内绝不南下侵隋!”

    “还有吗?”

    “没有了!”

    “好!你先休息…容我们商量一下…”
………………………………

第163章:国士(求收藏推荐)

    康苏密跟着侍卫走后,朝天殿一片安静。

    “殿下,突厥人太嚣张了!”魏征大怒道:“这根本就不是和谈,而是讹诈,突厥人狼子野心,如果我们退一步,他们就会进十步,然后借助我们大隋王朝的物资仗大自己,到最后,哪怕我们大隋一统天下,也将是以一个破碎的山河面对强大的突厥汗国!臣建议从此刻起,不与他们有任何商贸往来!”

    杨侗瞳孔不由一缩,他算是见识到了这些千古名臣的可怕的远虑了。如今的历史虽然因为他杨侗的出现,产生了不小的变故,但蝴蝶效应不足以影响大局,尤其是贪得无厌的颉利更是如此。

    对于突厥来说,颉利算是一位有能力的雄主,作为草原上的霸主,他坐拥数十万骁勇善战的突厥精骑,在历史上,他趁着中原大乱效仿中原的纳贡制度,让挨着突厥的中原诸侯对他纳贡,若是不纳,那便出兵来抢。

    突厥有狼一样的习性,从来不会跟你硬碰硬的正面对决,他们往往万人成群,遇到弱小敌人则一一歼灭,遇到大军则远遁,专门洗劫村庄,烧杀抢掠。令所有挨着突厥的诸侯无能为力。

    不论是李渊、刘武周、薛举还是窦建德这些称雄一方枭雄,都不得不乖乖纳贡。更别说高开道、苑君璋、梁师都这些直接臣服的狗腿子了。

    这也是中原诸侯无奈的事,纵使李渊、窦建德有不弱的实力,可面对突厥今天屠灭一个村,明天抢一两县的强盗行径毫无办法,又不能让百姓蜗居城池里,不耕种不劳动。长此下去,国力会被生生耗干,与其让突厥来抢,倒不如乖乖的缴纳保护费,这样还可能免去百姓的伤亡,损失反而没那般严重。

    突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取大量财富,颉利可汗的威望也因此水涨船高,突厥的国力也因此蒸蒸日上,等到李唐一统天下时,才发现突厥已经被大家喂养成了一头庞然大物。若不是李唐出了一个李世民,又有李靖、李绩、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千古难得一见的名将名臣,恐怕要像汉朝那样花几代人,方才有资格与突厥一战。

    如果,杨侗向突厥可汗颉利饮鸩止渴的妥协,即便以后一统天下,那么也将如同史上的李唐王朝那般,面临着突厥这个巨兽的时刻威胁。

    “既然明知是敌人,我们当然不能资敌了!从此刻起,我大隋与突厥就进入敌对状态,下令关闭新长城所有关隘、关城!禁止一切商贸往来,若有突厥人靠近长城,杀无赦。”杨侗凶煞的说道。

    “臣复议!”房玄龄接道:“而在突厥和中原的漫长的边界里,从辽东到五原的几千里都是我大隋的领土,如今有新长城将两者隔为南北,只要关闭各个要塞、关隘、坚城,连一个人都进出不得,而唐朝在我大隋、西秦、梁师都的包围之中,李渊哪怕想和突厥有商贸都难。所以,突厥左右逢源之举,其实是给我们施压而己,实际上并不能从李渊手中得到丝毫实际的东西。但是为了防止薛举向突厥贩卖违禁物资,臣建议派良将坐镇武威,封锁河西走廊东段,同时借地利和旧长城防御突厥、李轨来犯。”

    杨侗恍然大悟,依照房玄龄这么一说,突厥还真是只有大隋这么一个选择,李轨固然可以和突厥通商往来,但是他占领的几个边境地广人稀,自从溃败以后,自给且不足,哪有什么东西可以给突厥人啊,不用突厥帮助就不错了。

    想了一想关内道的诸多将领和文臣,最终道:“迁段德操为武威郡守,领朔方四万大军入驻;迁王伏宝为灵武郡守,薛万均为会宁郡守。让李靖和南部可汗时刻保持联络,同时,允许南部可汗的子民全部进入漠南草原放牧,并尽快的将新长城延伸到五原北黄河!”

    房玄龄建议道:“殿下,突厥已经在逐渐恢复强盛,迟早会南下,需要一个人主管定襄、马邑、雁门军事。”

    “谁比较合适?”

    “非李景将军莫属。”

    “请李景将军前来议事!”

    “诺!”

    李景,家道兴,陇右天水休官人,骁勇且擅长射箭,箭术非凡。他在灭亡北齐之战中崭露头角,授予仪同三司之职。后来又参与平定尉迟迥叛乱,获爵平寇县公;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身份随大将军王世积攻灭南陈,后江南高智慧等人叛乱,李景随杨素江南平乱,班师后授鄜州刺史。

    再到后来又随王世积出兵辽东,担任马军总管。虽然这次出征未胜而归,可后来他又参与与突厥的多次作战,还曾护送义成公主到突厥和亲,当时代州总管韩洪被突厥入侵击败,李景带着护送公主的几百人前往救援,击杀大量突厥兵,并杀退突厥。战后,被皇帝授予韩州刺史。

    仁寿年间,担任代州总管。

    杨广继位,汉王杨谅反,李景参与平叛,此后率兵平定作乱蛮人、在青海击败吐谷浑,在第一次高句丽战役时,他因得罪宇文述而被贬为延安郡司马,雁门战役后,杨广终于记起这名赫赫有名的老将,任命他为雁门郡太守,后此改任北平郡守兼临渝宫监,掌控着仓库内数百万石钱粮和无数军械兵甲!

    不管时局怎么混乱,李景都始终没有贪污挪用一钱。

    李景虽已年近六旬,但依旧膂力过人,骁勇善射,他对杨侗主导的大隋依旧忠心耿耿。不到一刻即已匆匆而来,行礼道:“卑职李景拜见殿下。”

    “老将军免礼,请坐!”

    看着老将军苍白的须发,杨侗都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了,这样一个老将,为大隋耗尽了毕生心血,理应在邺城享受清福才是。

    “谢坐!”李景见众人神色有些难看,坐下以后,问道:“殿下,出了何事?”

    杨侗叹了口气,将突厥使者康苏密的六大条件,以及大家的分析说了一遍,李景听了,大怒道:“如此狂妄自大之徒,殿下决不能答应。”

    “当然不会答应!”杨侗笑了一笑,沉吟了一下,道:“我是想请您旧职新任。”

    李景眼睛一亮,心领神会道:“代州总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