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且慢!”英气勃勃的李世民反对道:“我们粮食本就不多,这若发了粮食,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这……”李渊犹豫了起来,雀鼠谷全长七十多公里,狭长难行,如果把粮食发放给遣散的人了,这粮食哪里够用?没了粮军心必乱,“依二郎之见应当如何?”

    “任何一支强军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淬炼而出,孩儿的意思是以战练军!”李世民指着灵石县城道:“灵石城守军顶多只有两万余人,且都是战力不强的郡兵府兵民夫,我们可以将二十万大军分成十队,日夜不休的轮流攻城,如此一来,一能节省时间,二能夺下灵石,三能淬炼军队,四能节省粮食!”

    “这伤亡也未免太大了吧?”李建成皱眉道。

    李世民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妇人之仁只会误了大事。这些人都是奔着从龙之功之事的,这不拼命怎么能行?”

    李建成见父亲心动,没有多说什么,觉得二弟的心肠也未免太狠了一些。

    “好办法!”李渊一拍大腿,道:“就这么办,要快。”

    随着李渊一声令下,大军一分为十,战鼓隆隆,也顾不上什么排兵布阵,轮番对灵石县猛攻。

    三天过后,

    刘弘基终于跃上了灵石城头。

    越来越多的唐军也跳上城头,灵石守军再也难以抵挡,纷纷败撤入城。

    但是李渊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二十万大军连跑带死的,只剩下下了十二万人左右。

    “高德儒呢?”入城的李渊问道。

    “退守县衙之中。”浑身浴血的刘弘基回道。

    李渊咬着牙,“给我屠了灵石!”

    红着眼睛的刘弘基等人立即转身而出,“大将军有令,屠灵石城,鸡犬不留!”

    李建成、李世民赶来阻止时,命令已经下达,处处都是为恶的‘义军’。兄弟二人相视苦笑:屠杀令开了头,接下来的城镇必将誓死抵抗,仗变得不好打了!

    是日,灵石城中两万多军民,尽被屠光,鸡犬不留。

    不出李氏兄弟所料,大军南下之际,在贾胡堡又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僵持四天之后,唐军付出了三万余人的代价,这才拿了下来。这一回,吃了教训的李渊不敢再屠城了!

    但更大的麻烦出现了。

    由于他们耽搁了太多时间,给了大隋从容布防的时间,摆在他们面前的霍邑县地势艰险,扼住了南下的必经之路!守军也不再是普通的府兵、郡兵,而是由沙场宿将宋老生带领的两万禁兵。

    李世民认为宋老生虽被代王信任重用,并不是他有军功,实因他是卫玄的门生,是靠资历熬上来的!如今卫玄已老,屈突通又威胁到了他的地位,所以,他一定急于立功来证明自己。

    李渊采纳了李世民的意见,利用宋老生立功心切的特点,以自己为诱饵,带领七千精兵劝降。却命李建成、李世民于中途设伏,只要把宋老生引出城外,便伺机夺城。

    宋老生果然上当,他见招降的是李渊本人,他心中大喜,表面上答应投降,实则是整顿军队杀向李渊。

    李渊吓得掉头便逃,七千军护卫着他向北奔逃,宋老生哪里肯舍,率大军追击,他的兵力远不如李渊,只有这种机会才可能使以弱胜强,但这种机会只有一次,失去了便再也没有。

    于是在霍邑城下,宋老生与李渊大战,宋老生带来的两万大军都是有经验大隋禁兵,久经沙场,在宋老生的带领下以一当十,杀的李渊叫苦不迭,连连后撤。

    潜伏树林之中的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放过宋老生大军,直扑霍邑。

    宋老生追杀不到十里,便有士兵惊骇大喊:“宋将军,霍邑县城楼大火。”

    宋老生一回头,果真看到北城城楼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他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两万隋军调头向城池奔去,这时李渊亲率大军赶到,挥兵掩杀而来,宋老生见军队已无法入城,不由大怒,喝令道:“三军列队,和叛军决一死战!”

    两支军队在霍邑县北面展开了血战,隋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全军覆没,宋老生被刘弘基率数百人包围,宋老生誓死不降,力竭战死。

    被依为铁壁的河东重镇霍邑,因为卫玄的用人不当,不到半天时间就失守了。

    李渊将霍邑的残兵收入囊中,大军又变成了十二万人马,对于那些不想打仗的士兵,李渊都封了他五品散官,让他回家很快就收了这些人的军心,就是那些离开军队,回到关中的士兵也说李渊仁义。

    事实证明,安抚手段比屠城更让李渊好处更多万倍,因为他的“仁义”,在他接下来的进军中势如破竹,一路连克临汾郡、龙泉郡、绛郡、文城郡,而上党郡、长平郡只取得一部,因为闻讯的薛万淑、杨善会先一步入境,夺下了此之二群的战略要地。

    至此,太原以南除重兵把守的河东郡、河内郡外,其余各郡绝大多数被李渊军队占领。

    大业十三年十二月中旬,李渊派李建成、李孝恭领兵,分别与薛万淑、杨善会交战,而刘弘基由绛郡进军河内,与裴仁基对峙于河内郡;亲率十五万大军进攻河东郡。

    此时,屈突通率四万赶到河东城,又见郇王杨庆先一步率一万骁果军入驻,且募到了两万兵士,屈突通顿时信心大增。一边布防,一边派人向西京说明战况。
………………………………

第087章:风声

    李渊以摧枯拉朽之势夺下大半个河东的消息传开,大大的鼓舞了各种反王的士气。

    瓦岗率先行动!各路主将率兵横扫诸县,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攻城淮阳、汝南二郡,反军势力大增。

    兵马所到之处,地方豪强、贼匪草寇纷纷来投,李密来者不拒,全都封官授爵,在这一点上,他如同李渊一样豪爽。虽说乌合居多,但也仗大了瓦岗的声势。

    并在汝南郡汝阳县南郊外设立祭坛,祭天登位,年号称作永平元年,下发的文书落款为行军元帅魏公府。任命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授予翟让司徒官衔,封为东郡公。任命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祖君彦为记室,其余的人各按等级授予官职。

    但是这个时候,瓦岗内部出现无法弥合的矛盾,原因是李密走王师路线,为了向百姓表示瓦岗军乃是仁义之师,于祭天登位当天,当着百姓的面屠杀了上万名为非作歹之徒!军法虽然建立了起来,但这万多人中,至少有一半是瓦岗老兵,这些人多是草冠流氓、亡命之徒,平时倚老卖老、欺压新人,这也就算了,可他们贼性不改,每到一处便处蝗虫过境一般,杀光、烧光、抢光……李密忍无可忍便将他们推出来祭刀。

    翟让的一些旧部说李密名为正军法,实则在削弱翟让的影响力,等他把老兄弟杀光了,接下来就轮到翟让这个前首领了,又劝翟让夺回早已让出的领导权。翟让一想也对,于是就拉拢老兄弟开始和李密对着干,同心协力的瓦岗军渐渐形成了两个派别,短期内虽看不出什么,但矛盾一旦滋生,便如野草一样疯长!

    李密自以为震慑了宵小鼠辈,西克颖川、淮安、淯阳三郡!至此,是人都知道李密的战略,他派大将与王世充对峙在荥阳,令他分身无术,然后通过襄城郡,从背后给东都致命一击,

    东都留守杨倓启用段达、刘长恭为襄城守将,这一次,二将没有辜负杨倓所望,一人于鲁阳关拦下新魏大将单雄信,一人将李密大军压制在犨城县之外。

    ……

    在瓦岗停军大杀四方之时,与李密取得默契的杜伏威以睥睨之势向南发展,杨广急调大将陈棱攻杜伏威,杜伏威率众迎战,陈棱坚守壁垒,持重不出。伏威送以妇人服,称之为“陈姥”,陈棱被激怒出战,大败而归。杜伏威乘胜进据历阳,自称总管,并以辅公祏为长史,合并江淮间各部起义军,占有江淮广大地区。

    ……

    同时,萧铣称帝,设置百官,全都依照梁朝旧例。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璇为文宪王。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隋朝将领王世充进击萧铣,当时,林士弘据有江南。萧铣派遣部将苏胡儿攻拔豫章郡,又派杨道生夺取南郡,张绣略定岭表。短短时间内,地盘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

    ……

    有首义之称的王薄企图通过渤海郡北上,再创辉煌,早有准备的贾务本生生吃下王薄三万大军。

    杨恭仁令黄河边郡严加戒备;令恒山郡守李景坐镇苇泽关、井陉关,防止李渊东进;王辩率兵攻克上党涉县、黎城,分担河内郡部分压力。同时,调苏定方、薛万均南下,夺回楼烦郡……

    此外,梁师都于关内道发力。

    薛举兵进关中、李轨西行河西……

    ……

    华夏大地,兵灾无处不在!

    百姓在战争中哀号!

    …

    江都,大雪纷飞!

    城中!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元敏小酌。

    虽然到天下兵锋四起,可是江都城依然是歌舞升平,虽说物价飞快上涨,可对于这些勋贵子弟来说,并没有什么切身体会。

    元敏突然说道:“江都之粮快没了。”

    “嗯!”宇文智及放下酒杯,道:“如今江都四面临敌,成了一块孤地,忠诚于朝廷的一些郡县哪怕有粮也无路运来。”

    宇文化及叹气道:“今天有几十名骁果军逃跑,结果被皇帝下令处死。”

    宇文智及摇头道:“以杀止杀只会令更多人逃跑。”

    “江都无险可守,圣上打算迁都丹阳,这有屁用啊!粮草都没有如何守”

    三人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瓦岗声势很大,号称拥兵百万,河南十二郡除了河南郡苦苦坚守,尽数沦陷,你说他能成事吗?”宇文智及问。

    “或许吧!听说王薄、杜伏威、窦建德、李子通等反王都尊瓦岗为首,劝其进位呢!中原、江淮连成一片!江都必将一战沦陷!圣上从雁门退到长安,再到洛阳,接着是江都,江都一旦失守以后还能退往哪去?再南方就是大海了。”

    元敏道:“李渊父子闯下了好大的事业。”

    宇文化及道:“是的,这李渊也是一个狠角色!居然能够装了这么多年的孙子!”

    “你说我们怎么办,总不能等死吧?”

    宇文智及道:“等瓦岗打过来吧!”

    元敏道:“等不到的,江都的粮食连这冬天都撑不过去了。没有了粮饷,本就大乱的军队立即崩溃。”

    “总不能也跑吧,现在皇帝早就下达了旨意,谁敢逃杀无赦!”

    元敏低声道,“我听说骁果军个个想逃,就是随驾百官也想离开。”

    宇文化及点头道:“确实如此,可你能有什么办法?皇帝是坚决不走的。”

    元敏道:“几个人逃跑肯定逃不掉,但如果江北大营的几万人一起逃,谁敢挡?谁敢挡?”

    宇文化及眼睛一亮:“你是说?”

    元敏道:“化及兄是江北大营主将,你多联络些人,我和智及兄联络百官子弟!大家一起跑。不管怎么说,关中是咱们的家乡,怎么也比这里好,兄弟伙儿的家眷亲人都在关中呢!”

    宇文化及思来想去,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既然大家都想逃,索性由自己这个主将带头得了。

    “好,那咱们尽快联络。”

    宇文化及拍下了板,虽说父亲宇文述死了,可宇文家的势力依旧扎根在官场和大军之中

    他父亲是平定杨玄感的主将之一,把李密追杀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瓦岗军若是南下,跟李密有旧怨的宇文家难逃灭族之祸,所以他们兄弟比谁还急着逃离江都。

    “事不宜迟,现在就联络人。”

    “好!”

    三人快步下楼,分别离去。
………………………………

第088章:江都之变

    次日下午。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元敏和一群朋友以一家青楼密商大事,前来相商的都是三人的朋友,有虎贲郎将司马德堪、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一众人。既有骁果军将领,也有城门守卫的将官,甚至有替皇帝保管玉玺的符玺郎和御医,以及御前侍卫等。

    做为牵头人的元敏低声说道:“江都肯定守不住,不走就是死路一条,咱们一起跑回关中!”

    司马德堪沉吟了许久,最终摇头。

    宇文化及道:“司马将军不走?”

    司马德堪却道,“不是不走,而是我觉得大隋没救了!与其逃跑,倒不如打响回关中的口号,拉拢几万名思乡心切的骁果军,然后乘机干一番大事。”

    “什么大事?”

    “起事!成就帝王之业。”司马德堪一字一句的吐出这句话。

    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众人呆滞当场。

    他们只想着逃离这个死地,却没想过要起兵造反。

    “悄悄溜走,还得担心被抓回来处死!现如今天下苦隋久矣,如果我们把昏君干掉,那我们就是顺势而为!”司马德堪见到这么多皇帝亲信都想逃,足以说明皇帝是孤家寡人一个了。

    元敏想了想,兴奋道:“我们有人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人是守城官,有人是负责宫门的将军,还有几万大军!这一路杀进宫去,完全就是畅通无阻嘛。”

    众人想了想,都兴奋的同意了。

    不过在最后推举首领之时,意见不大统一。

    司马德堪想自己当老大,结果大家一致推选宇文化及当首领,理由是骁果军武官大多是宇文述旧部,而皇帝身边的随从官员也跟宇文家关系好。

    更何况宇文化及是许国公,地位最高。司马德堪的官职和家世根本不上台面,他根本难以服众。

    最终,司马德堪虽然不满,可也只能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决定拥宇文化及为首。

    “要想起事,光是打回关中的口号还不够,毕竟皇帝的威严不是谁都胆敢挑衅的!所以,必须想一个不反就被处死的借口。”

    医正张恺眼睛一亮,道:“皇帝前几天让我配制一些毒药分给宫中妃嫔!不如说皇帝要把大家全部毒死。”

    虽然他这个拙劣的谣言不经推敲,可大家商量过后,觉得以如今的形势,定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皇帝这些日子杀了不少逃兵,这毒死全军之说,非常契合当下。

    “就以这个流言,自上而下的拉拢各级武官,拉的人越多越好!”

    众人分头行事!

    虎贲郎将离开军营,直奔杨义臣府邸而去。

    “尚书大人!宇文智及、司马德戡、元敏、裴虔通、孟景、元礼、杨览、唐奉义、牛方裕、元敏、薛良、马举、元武达、李孝本、李孝质、张恺、许弘仁、令狐行达、席德方、李覆等人推选宇文化及为首!意图谋反,他们说圣上酿造毒酒,要毒死骁果军,如今江北大营五万骁果军枕戈达旦……”

    麦孟才将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他和钱杰受杨侗之命,一人潜入宇文化及团队之中当耳目,一人为萧皇后与杨义臣的联络使。

    而麦孟才便是全程目睹了宇文化及等人的谋划,这好不容易抽出身来,便急匆匆的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