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恭仁亦道:“文武是两条腿,缺一不可!”

    “其实不仅仅是文臣武将,任何有一技之才的,我们都需要!”杨侗稍一思索道:“自今日起,设三馆,一为文学馆,主管文学、时政、天文、律法、翻译典籍等人才,馆主孔颖达,副馆主杨师道、魏征,学子名为文学士;二为精武馆,主管武道、军事、练兵等军务人才,设武学士,馆主……”说到这里,杨侗看向了秦琼。

    秦琼忙道:“殿下,甭看我,我们几个比武还行,这行军布阵却是不行。”

    其他武将都纷纷点头。

    “叔宝当个副馆主,主管武道这一块;裴老将军遥领副馆一职,馆主我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此人是杨太仆都自叹不如的军事天才。”杨侗笑着说道。

    “谁啊?”

    众人神色大动。

    “马邑郡丞李靖!”

    杨恭仁道:“原来是药师啊!”

    杨侗道:“左仆射认识?”

    杨恭仁笑道:“李靖,字药师,从小就有文武才略,他的舅父是我大隋名将韩擒虎,每次与李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他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公卿之中。已故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杨素尤其赏识,在一次行军中,还说李靖身怀军事雄才,应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微臣与他也算是熟识,他的确是一个军事天才,若他到来,殿下再也不用担心无人带兵了。”

    杨师道亦说道:“别说是冀州的兵部尚书,便是朝中的兵部尚书李靖也当得起!”

    听到杨氏兄弟如此称赞,魏征、孔颖达、房玄龄等不曾听过李靖之名者,骇然过后复又惊喜!有此雄才带兵,大事可期。

    “既然二位也这么说!那就把兵部尚书和精武馆馆主留给李靖。”

    杨侗微微一笑,有杨义臣、杨恭仁、杨师道作为噱头,自己若是任命李靖为极重要的兵部尚书,也不会有人反对了。

    “第三馆为神机馆,主管农、工、医等杂学人才,馆主姜行本!副馆主暂时空缺。”

    “姜大人,神机馆创立之后,多多注意各个领域的工匠,比如说,可以改进造纸术、印刷术、冶炼术的工匠。如果侥幸遇到一个类似蔡伦的人,我大隋文化必将通过物美价廉的纸张,遍布天下;如果有一个冶炼大才,我大隋的刀剑永远锋利过异族,我大隋的铠甲永远比异族坚固;如果有一个张衡,天象更加精准,可以躲避许多旱涝大灾;如果有一个华佗、张机,我大隋百姓少受病痛折磨……”杨侗知道工匠的地位极为低下,工艺也被斥为奇技淫巧,自己设此神机馆,怕是会受到孔颖达这种正统文人排斥,故而用鼎鼎有名的各行大才来衬托出各个行业的作用与价值。

    果然,本要提出疑义的孔颖达缩了回去,蔡伦、张衡、华佗、张机代表的是各行宗师,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对民族的贡献,如果大隋有一两个,是天下之幸,自己有什么好反对的?

    “多谢殿下!微臣竭尽全力搜寻各类工匠。”姜行本激动的说道,工匠地低下,他万万也想不到杨侗居然设立神机馆,这是工匠崛起的机会啊。

    “三馆之上,设一阁,名为凌烟阁!统管一品文学士、武学士、工学士、医学士、农学士……”说到这里,自我感觉良好的杨侗道:“我自领阁主一职,左仆射和房侍郎为副阁主!余者诸人,皆为一品文学士、武学士、工学士,”

    “待遇方面,阁主正三品、副阁主正四品、馆主正四品、副馆主从四品、一品学士正五品!

    大家跟着自己卖命,且没有了大量田产来源,总得有点实惠不是,再者说,谁家还没个老小牵绊,不将大家一家老小安顿好了,他们怎么为你效命?

    不能出尔反尔的赏赐田地,只能通过虚职给予钱财上的满足。

    “多谢殿下!”众人轰然道谢。

    罗士信笑问道:“殿下自己也领薪水,这左手进右手出,有何区别。”

    “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后我也要按照职位领薪!”杨侗严肃的说道:“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必须分明,否则花钱没节制,于国于己都不利。国家的钱是国家的,不是我杨侗的,只能用于国家建设和发放薪水、赏赐有功之士。”

    “殿下英明!”众人皆赞。

    “三馆一阁已定,接下来是要打响如何名气了!”杨侗笑着说道:“流民造反,都有推翻暴隋、昏君的口号!咱们也不能少。”

    众人大汗

    您真敢说……

    安静了一会儿,魏征干咳一声道:“最佳的口号嘛,无非冠盖天下的诗词文章!”

    “这简单!冠盖当世的文章,我随口就来”

    众人瀑布汗。

    真够无耻的。

    “殿下还会作诗?”罗士信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杨侗固然有雄主之姿,但在批阅奏疏时,都是直白的语言,几名文臣还以为他文才有限。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杨侗是张嘴就来,草稿都不打!

    吗的,总算有剽窃的机会了,吓死你们这些土著。

    一诗既出,众所安静,一个个武将被带进想天下动荡、金戈铁马岁月,心中激昂不已。

    这首慷慨豪迈、神采飞扬的诗仿若从天而降,没有晦涩的词汇,没有冷僻的典故,有的只是直抒胸臆的豪迈大气。

    即便魏征、孔颖达这样的文人,亦能体会到其中那金戈铁马气壮千里的雄浑霸气,一个个顿时热血沸腾壮怀激烈!

    杨侗意尤未尽道:“总有人说世无贤才,说千里马难寻?这简直是胡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段话一出,所有人都呆住了!

    杨恭仁、杨师道、魏征、孔颖达、房玄龄等人听得一震。

    奴隶?仆役?

    寒士要想晋升,先过世家门阀、士族领袖这一关,这不是被奴役的奴隶是什么?

    魏征和稍有文采的苏定方这两个寒士听得尤为顺耳,看着世家贪婪盘剥寒士的嘴脸,他们就来气,顿时感觉殿下说得太好了。

    杨侗一字一句的冷声道:“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会教!不懂培养!不予光明大道。

    谁能跑得起?

    说到这里,杨侗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每一句都直指问题核心,“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一瞬间,全场都安静沉思。

    “呜呼!”杨侗大笑道:“其真无马耶?”他重重一挥拳头,“其真不知马也!!”

    寒门没有千里马?寒门找不出千里马?

    是你们那些王八蛋不识马!

    一篇声名远播的《马说》,杨侗把世家门阀都骂了一遍。
………………………………

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动

    一篇文章是作者的心声,他借助文字为载体,传播给读者,然后引起共鸣、热议。

    有此经过,才是完整的作品。

    《马说》是杨侗用来为三馆一阁打广告的,直令大家以为杨侗是借《马说》,将矛头直指世家门阀!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话一点不假。

    见众人如此理解,杨侗也没反对,反正他跟世家门阀、士族领袖迟早兵戎相见,早得罪和晚得罪没啥区别,这早早的把立场鲜明起来,还能获得寒士的好感而投奔冀州。

    误解就误解吧。

    加上檄文,一起张贴就是了。

    诗、豪气干云、热血沸腾!

    文、充满智慧、哲学与道理,令寒士如逢知己。

    尤其是《马说》

    让好多人一看,都惊为天人!

    “好文!”

    “经典啊!”

    “字字珠玑!”

    “……”

    而招贤檄文,更是点爆了寒士胸中情结:

    “国,有才则兴,家有才则旺!然大隋之前选制皆为九品中正制,使寒士空有青云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若非怀才不遇、屈于市井,即是侍于豪门,任一家仆门客,可叹可惜……先帝雄才伟略、英明神武、慧眼独具、高瞻远瞩,设科举,不分士族寒门,唯才是举,为寒士张开通天大门……”

    寒士有青云志,无报国门,杨坚怜惜你们,专门为你们这些没后台的人开设科举。

    “然,国虽大,终有疆,职虽多,却有限;外加宵小优先安插子弟、门生,终令寒士不得一展才华之机…此非大隋二帝之所愿…实因宵小相勾连,遮蔽圣目之所致……二帝一心为寒士竖青云天梯,可叹寒士不感其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可悲……”

    当有人读完这一段,全场都安静了。

    可悲吗?

    的确可悲。

    杨坚、杨广主推科举,受惠的正是他们这些寒士,所以,杨坚父子是他们的恩人!但职位就那么一点,还被把持朝堂的世家门阀抢去了。面对着世家门阀庞大的力量,皇帝也只能妥协,如蜗牛一样,缓缓的把科举推进。

    但是,世家门阀极力抹黑杨广的时候,寒士在干嘛?不仅不帮杨广一把,还跟着一块骂!

    骂得比世家门阀还激烈。

    他们甘当世家门阀走狗,骂恩人,这不可悲可恨么?

    “天下矛盾始于科举…爆发于今…隋若不存,寒门依旧。”

    一语道破天机。

    实行科举制度的大隋动摇了世家门阀的核心利益,因此,他们要推翻大隋,重新建立一个只为世家门阀服务的新王朝,真到那一步,科举制一定惨遭废除,重新使用九品中正制。

    也就是说。

    大隋在,你们寒士有大门;大隋亡,你们寒士连条门缝都没有,世世代代都没有出头之日。

    “‘隋若不存,寒门依旧’……”

    “‘隋若不存,寒门依旧’……”

    这一瞬间!诸多寒士心冷如冰。

    一些人开始反思,一些人更觉得寒士和大隋是唇齿相依的朋友、盟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高高在上的世家门阀、士族领袖们。

    “如今,仁谨(杨侗字)设三馆一阁、五品学士,诚邀天下寒士入冀…以才夺位…敬告宵小:冀州干净,恕不接待!”

    “秦王邀寒士入冀…以才夺位?”

    “是的,只招寒士!”一看着十分清瘦的寒士眼眶湿润,充满菜色的脸,如今却是神采奕奕

    “你们说‘宵小’指向谁?”

    “这还用说啊!秦王治下二十郡、166个县的官员出自预备官员,不是寒士,就是小家族的人。殿下重用寒士,且明明白白写着‘诚邀天下寒士入冀’,所谓的‘宵小’自然就是世家门阀、士族领袖!”

    蓦然!

    人群炸开了锅!加上那篇《马说》为铺垫,有人甚至激动得嗷嗷叫!

    “骂得好!”

    “秦王比先帝、圣上更有血性、更激进,实乃我寒士之幸。”

    “那些把持朝堂、地方的世家门阀就是不识货宵小!”

    “对,支持殿下。”

    “今日起,吾等寒门终于有真正的进阶之梯了!”

    “是极是极,秦王真贤王也!”

    围观的士子精神大振,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上前观看三馆一阁的规则。

    世家门阀是政治资源的占有者、分配者,寒士想要有进阶的机会,得看世家门阀赏不赏识你。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将世家门阀弃在门外的进阶之途就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只有寒士参与的科举。

    不用名望、不用世家权贵,谁有才便获得青云直上的机会!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他们怎么能够甘心错过?

    而且三馆一阁的五品学士,面向的是百家招募。

    更令人震惊的是神机馆。

    他和高高在上的凌烟阁,以及文学馆、精武馆不同,没有名额限制,有一技之长者,便能录用。

    而文学馆、精武馆还需要比拼!

    一位气势威严,手持着拐杖白发老者远在人群之外,三馆一阁如今虽然因为初立的关系,还看不出什么,但他从文武二馆学士淘汰方式,已经预见到顶尖寒士尽入冀、激烈辩论的盛况,淘汰越苛刻,越能显示一个人才气和名望,有了足够的名望再出仕,可以一下子就压倒很多竞争对手。

    而神机馆的创办,他隐隐察觉到了杨侗的心思,他想恢复百家争鸣之学术盛况。

    “师尊何故烦忧?”一名气宇不凡、相貌俊朗、面色黝黑的男子从人群里出来,正看到老人皱眉沉思,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无事!”老人摇了摇头,只有百家争鸣才能再现先秦百家的异彩,在辩论中进步,这不是很好么?

    “只是敬之…你是不是动心了?”老者拍摸了摸弟子肩头上的补丁,硬梆梆的,是自己一针一线、补了一层又一层所致。

    “不瞒师尊,秦王的檄文的确令弟子动心了!义学、摊丁入亩是捅向世家门阀的利刃;以钱取代田地之赏赐,则是禁止大世家大门阀的生产,全境任用寒士更是举世瞩目,如今更是旗帜鲜明的将世家门阀斥之为宵小,由此可见,殿下是真心实意的扶持寒门。檄文上说得非常对,大隋若亡,寒门依旧是寒门…永无出头之日,殿下如今代表的是寒门,他的敌人强大得无法想象,弟子想为寒门尽一分力量…”

    “那你可知秦王为何重用寒士么?”

    敬之答道:“世家门阀造反,动辄改朝换代,而寒士召不起如此大的力量,在和平年代,哪怕寒门造反,影响也不出一郡,这是根基上的差距,因此,历朝历代想用寒士。”

    “秦王有鸿鹄之志,却因为是庶次孙,得不到皇室支持,而关东士族支持的对象自然是身为裴氏女婿的燕王;京兆韦杜支持的是代王,至于最强的关陇权贵对皇室恨之入骨,他们的目标取隋而代之,是不会支持某个皇孙的。因此,秦王能仰仗的只有寒门。”

    “大势未明,秦王就如此与世家门阀决裂,何其不智?”老者眼中的睿智一闪而逝。

    “请恕弟子无礼!”敬之眼中闪过丝丝敬意,道:“秦王一举一动都为天下关注,迟早为圣上忌惮。圣上虽然已经丧失了雄心斗志,但他希望有人继续与世家门阀斗下去,而秦王就是这把利刃。这檄文一旦到了江都,圣上只会更加信任秦王,只要世家门阀不倒,秦王就安然无恙。”

    “其二、这决裂檄文,让寒士看到了秦王的诚意,更加坚定寒士的随从之心。”

    老者微微一笑:“你觉得秦王能成功吗?”

    敬之自信道:“如果在盛世,秦王或许为了天下的稳安而屈服,但乱世就不一样了,反正天下都已经烂到这地步了,再烂也烂不到哪去!索性借助乱世,彻底将世家门阀消灭。故而,弟子认为秦王所图乃大,在图谋江山的同时,也在图谋世家门阀,他是准备用一代人的代价,打下一个千秋万代的大隋王朝。弟子现在有些按捺不住,相信其他顶尖寒士也是如此,秦王不是白手起家的人,资源雄厚,若再有天下寒士为利刃,更没理由不成功。”

    老者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得对,以前我们看好窦建德,但是和秦王相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