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冠-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幕,让人热血沸腾。

    梅殷舔了舔嘴唇,腰间佩剑出鞘,锵的一声敲在剑鞘上,将士卒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大声道:“太祖驾崩,立建文正统,历四年,家国兴亡,万民康和。燕王居北平,素来狼子野心,趁罅反兵谋事,苍天无眼,竟使竖子成事,然其登基为帝,重用佞臣纪纲之流,大肆屠戮建文旧臣,致使京畿乃至全国各地血流成河,人人自危,太平盛世荡然无存,今又重用神棍黄昏,惑乱朝政不说,竟还妖惑后宫,以男色得宠于皇后,其人今日成婚,皇后宠溺之甚,无视纲常伦理,竟拿国库之银才为其装潢新房,皇后失德,则天必将灾祸,然朱棣知之,竟乐意许之,今日还去黄昏府邸参加婚宴,实乃我大明万民之戕祸之源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梅殷虽为驸马,却也不忍见大明社稷在此等妖臣危害下,民失其家,商失其财,士失其德,兵失其饷,大明失心,则天下蒙尘。”

    顿了一下。

    知道这些话文绉绉的,也就是以后供史书记载得好听,真要煽动士卒的情绪,还是得白话文,于是更大声音的吼道:“一句话,奸臣乱国,我等共诛之。”

    舌绽春雷,“尔等皆是我大明好儿郎,值此今日良机,请随我梅殷一起,去往京畿,以手中三尺宝剑,清君侧,诛妖后,还天下清明,还大明正统!”

    这两段话就比较好理解了。

    不过很俗套。

    但是有用啊!

    大家一听,哟,清君侧,哪还有什么可说的?

    况且这段时日应天城关于对黄昏的风言风语可不少,区区一个束发青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白丁到了从四品的南镇抚司镇抚使,这不是奸臣是什么。

    又娶了皇后的妹妹徐妙锦。

    这么一看,勾搭上皇后的可能性很大嘛,娶徐妙锦肯定是为了皇后遮掩她和黄昏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方便和黄昏幽会。

    要不然他黄昏能又当官又经商?

    不科学嘛。

    再说了,没人是傻子,大家都知道,清君侧要是成功了,可就一生富贵荣华,别人驸马梅殷那么大的身家都敢去,说明这事是正义的,成功了的话,天子没准还得奖赏他,咱们不是也跟着有奖赏了?

    退一万步,咱们这一万多人,跑进应天城里,清君侧不成功的话,不过是换防调到其他地方而已,被降罪的是上面的那些领导嘛。

    利大于弊。

    何况在梅殷动员之后,那些底层将领又说了一遍,说清君侧成功,诸位都是有功之人,到时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干他娘的黄昏!

    朱棣要继续当昏君,我们这些当士兵的管不了,但是干一个奸臣,还是毫无压力的。

    但所有士卒都忘记了,梅殷还有一句,还正统。

    这意思也是要杀朱棣的。

    然而一万人的列阵,能听见梅殷说话的有几个人,大多还是听身边的直接领导转达上级的动员精神,到头来,大家就知道是清君侧而已。

    清君侧是很说服力的。

    毕竟确实有奸臣。

    纪纲。

    现在这么一看,黄昏也是奸臣,那就一并清了!
………………………………

第二百零三章 狼烟起

    梅殷在应天城南郊等了一上午。

    下午。

    轮到朱棣在黄昏府邸等了。

    书房之中,只剩下几个人,朱棣坐在黄昏的书桌前,惬意的喝着茶,黄昏陪坐在一侧,郑和亦被赐座,按着腰间长剑闭目养神。

    狗儿太监立在门口。

    屋内还有一人,在饭后,朱棣让狗儿太监亲自跑了一趟,去建初寺把道衍接了过来,此刻老和尚在书架上随意抽了本书看。

    黄观吃了饭后就出城去祭妻女了。

    徐皇后已经去婚房那边,找妹妹徐妙锦聊天去。

    总不能让妹妹顶着喜帕一个人坐一下午。

    徐辉祖、纪纲、赛哈智、王顺、庄敬以及其他亲卫军的一些高层领导,则在院子里和府邸大门外候着,等待某个城门处传来的消息。

    黄昏南镇抚司的心腹,杜金明、张良等七人则散在府邸之中,负责部分安防,谨防梅殷提前落子布下的刺客。

    又谨防有人放火——这一点黄昏绝对不能忍。

    老子花大价钱弄好的府邸,若是被你一把火烧了,我找谁哭去。

    等待是漫长的。

    好在朱棣早就习惯,从懿文太子死后,他就一直在等,等着看有没有机会成为储君,然而老爹更喜欢朱允炆。

    所以他等来了建文帝登基。

    建文帝开始削藩后,朱棣又在等。

    朱允炆要削藩,首当其冲就是他。

    不过朱棣不愿意死。

    所以他等来了机会,最终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现在他又在等。

    等梅殷进城。

    其实已经可以不用等,现在城外的京营肯定有异常调兵,只要此刻回紫禁城,让天子亲卫军拱卫,梅殷拿他无可奈何。

    但朱棣不想这么做。

    这样做,千百年后的史书也许会称赞他智谋取梅殷。

    但却会显得自己畏惧梅殷。

    朱棣不怕任何人——除了在武功上比不了老爹朱元璋。

    所以他更不怕梅殷。

    我让你梅殷进城又如何,我和你兵锋厮杀一场又如何,我就是要正大光明的打败你,千百年后的史书不仅会记载我的智慧,也会盛赞我的勇武。

    明,驸马梅殷谋逆,煽动京营叛乱,永乐帝计安京畿,铁骑扬剑斩梅殷于马下。

    有这行字在史书中,岂不快哉。

    书房里很安静。

    朱棣放下茶杯,侧首看了一眼望着窗外枯柳发呆的黄昏,乐道:“你这座宅子其实很不错,位置极好,闹中取静,但是叫黄府有点俗套了。”

    黄昏嗯了一声,“陛下给赐个名?”

    朱棣被噎了下。

    暗道我这是自找苦吃啊,给他时代商行题字也就罢了,现在还要你府邸赐名?

    转念一想,随口道:“其实就叫黄府也更好,顺应潮流,也有分辨性,将来有人找你,提起黄府大家就都知道了。”

    黄昏翻了个白眼,没在意这事。

    朱棣继续道:“话说回来,宅子是好宅子,就是缺少了点底蕴,厅台楼榭,水池廊道一样不少,假山奇石颇为淡薄,若是能花钱买点太湖石回来,会增色不少。”

    黄昏颔首,“没钱。”

    朱棣呃了一声,“那你这书房也可以增色一下,多买些古书孤本罢。”

    黄昏又颔首,“还是没钱。”

    朱棣:“……”

    想了想,问老和尚,“我记得你那边古书藏书甚多,要不等几日送他一些?”

    道衍的倒三角眼满是促狭,“都是佛经,想必镇抚使不会敢兴趣,况且陛下您的藏书更多。”

    朱棣一脸黑线。

    可话到这个地步,只能自认倒霉,谁叫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叹道:“也罢,等几日我送你几百本藏书罢。”

    黄昏无甚欣喜的谢恩。

    他对藏书真没兴趣。

    又不走读书路线,书再多也就是增加一点格调和底蕴,有资本和其他人吹牛而已,唯一的好处是对走读书路线的子孙后代有裨益。

    现在想这些太早。

    我黄某人活着,子孙后代就应该恩荫入仕,哪需要读那些呆板的书。

    闲话已经铺垫够了。

    朱棣问道:“你们觉得,梅殷会从哪个门进城?”

    黄昏不知道朱棣在城内的布置,不知道如何接话,朱棣这话也不是问他的,果然,老和尚道衍放下书,“不是正阳门就是清凉门。”

    朱棣以手敲着书桌,沉吟着道:“其实我认为他会走正阳门。”

    黄昏配合的道:“怎么说?”

    朱棣道:“清凉门那边,看似没有设防,仿佛是个陷阱,梅殷肯定想的到,我不会如此草率,所以他一定会走正阳门,但他不知道,清凉门那边其实是真的没有设防,正阳门那边看似重兵防守,实则真的重兵防守。”

    黄昏若有所思,“你们都觉得梅殷会走清凉门和正阳门?”

    道衍点头,“确实,可进可退。”

    从这两个门入城,若是打不赢,还能迅速退出应天城,然后一路南下进入福建,到时候又会是另外一番局面。

    黄昏反问,“他不会从两个门进城?”

    朱棣笑道:“他兵力不多,最多就是京营三个卫所的兵力,若是分兵,又要巷战,根本来不到国子监附近就会全军覆没。”

    黄昏若有所思,“那会不会出其不意,从金川门、太平门这些地方进来?”

    朱棣愣了下,“可是传回来的消息,他的兵力聚集在南郊,绕路从金川门和太平门这边的话,城内的兵力反应得过来,京营其他卫所的兵力也赶到了,他更没机会。”

    这是朱棣刻意营造的决战。

    城内有天子亲卫军,城外京营五卫中,除去梅殷掌控的兵力,其余的兵力是留作后备,用朱棣的设想来说,就是关门的兵力。

    黄昏想了想,“那只有等了。”

    话音未落,王顺进门,道:“陛下,梅殷进城了。”

    朱棣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哪个门?”

    “清凉门。”

    朱棣脸色大变,略一思忖,“牵马,备剑!”

    最坏的结果出现了。

    没想到梅殷竟然看透了朱棣的布局,选择了看似有陷阱实则并没有设防的清凉门,如今在清凉门那边,仅在清凉山后藏了一支千人的兵力。

    抵挡不住梅殷。

    但朱棣不惧。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朱棣又不是没经历过。

    战便是。

    只有战死的大明天子,没有逃跑的永乐皇帝。
………………………………

第二百零四章 妙计无双

    随着朱棣出府,布置在国子监附近的锦衣卫亦同时聚集起来,各项军令迅速在城中传递,正阳门附近羽林卫、金吾卫等所有兵力同时扑向清凉门。

    应天城内,霎时之间,寒光照铁衣。

    大街之上,再不见寻常百姓。

    南镇抚司的人跟着赛哈智亦同时前往清凉门,连本来负责黄府安防的杜金明、张良等七个黄昏的心腹,亦被赛哈智一同带走。

    这是建功立业的机会,赛哈智是想拉他们一把。

    黄昏没有立即出发跟随朱棣去清凉门,但还是得去,他明白一个道理:朱棣若是今日死了,他黄昏也得死。

    没得选择。

    黄昏找到许吟和钱沣,“你俩跟我一起去清凉门那边走一趟。”

    三人出府之后,立即追上去。

    清凉门那边,烽烟直上云天,偶尔可听见几声红衣大炮的声音,士卒的喊杀声倒是很微弱,隔的太远,听不见。

    当黄昏三人奔到清凉山下时,心头一惊。

    这么快?

    到处都是尸首,街巷之上已经看不见多少士卒,只有一些散兵游勇和受伤倒地不断呻吟的伤兵,敌我都有。

    没人管他们。

    黄昏拉住一个锦衣卫伤兵问道:“陛下他们呢?”

    那人指了指清凉山。

    黄昏手脚发凉,“陛下打输了,退到清凉山上去了?”

    伤兵摇头,“梅殷输了,上去了。”

    黄昏长吁了口气。

    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带着许吟和钱沣急忙奔向清凉山,清凉山已经被锦衣卫和匆忙赶过来的部分羽林卫、金吾卫士卒团团围住,朱棣正带着人围攻山顶上的困兽叛兵。

    这场战事来的慢,却结束超乎想象的快。

    黄昏距离山巅还有二三十米时,隐约看见山巅被包围的人中,只有残留的十余个叛兵士卒。

    其中豁然有驸马梅殷。

    正欲过去找朱棣说心中疑惑,却见杜金明、张良等几人浑身血迹,绣春刀几乎起卷,疲倦的汇聚过来,杜金明道:“黄镇抚使,小心有人诈死。”

    黄昏点头,“随我一起。”

    人多才安全。

    来到山顶上时,朱棣已经带着人将所有的叛兵诛杀,此刻持剑站在梅殷尸首前,若有所思,神情极其凝重。

    黄昏上前,“梅殷这就死了?”

    朱棣提剑,用剑把梅殷的尸首翻了个,道:“你见过梅殷。”

    黄昏看了一眼,“没问题啊。”

    朱棣摇头,“他不是梅殷。”

    黄昏啊了一声。

    朱棣叹道:“上当了,梅殷根本不是要和我决战,而是用这个举动来麻痹我,他已经趁机逃远了,只怕连宁国公主和梅殷的两个儿子,都被蒙在鼓里。”

    男人……

    为了那至高无上的荣耀,有什么舍不得放弃的。

    黄昏又仔细看了一眼梅殷的尸首,“确定是个替身?”

    朱棣苦笑,“错不了,虽然有九分神似,但我见过梅殷多次,这个人绝对不是梅殷本人,而是一个分外神似的人而已。”

    黄昏心头一紧,猛然想起先前的疑惑,“从清凉门进来的人不足三千罢?”

    朱棣颔首,“不足,应该是梅殷带着其他兵力,以骑军为主力,趁机南下,此刻怕已是在数十里外,追怕是不好追,只能看堵不堵得住。”

    话音未落,应天城南倏然传来炮声。

    朱棣和黄昏两人侧首一看,同时大惊。

    紫禁城内,燃起了烽烟!

    什么状况?!

    两人都有点懵逼。

    朱棣毕竟是天子,很快反应过来,怒喝一声,“梅殷竖子敢尔!”

    立即对身边的郑和下令,“传朕旨意,所有的兵力回防紫禁城,并传令城外的京营,奔袭南下的重镇,配合地方卫所,不顾一切代价拦住梅殷!”

    黄昏也反应过来。

    梅殷不是要和朱棣决战,甚至也不是要逃跑。

    从始至终,梅殷的目标都没在这上面,他要做的事情,是从应天城带走一个人,所以佯攻清凉门,将所有兵力吸引过来后,再通过先前设下的棋子,拿下离紫禁城最近的正阳门,然后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

    目的只有一个:抢走朱文圭。

    梅殷大才!

    他实实在在的利用了朱棣钢铁直男的弱点,玩了这一手,如今已将大获全胜,他若是骑军为主,带走朱文圭后,一路星月兼程南下,朱棣的兵力根本追不上他。

    一旦让他进入福建……

    后果不堪设想!

    郑和立即带着王顺等人下山。

    纪纲和庄敬两人见状不妙,亦同时吩咐李春、王谦、袁江和赛哈智带着其他锦衣卫下山直奔紫禁城,去拱卫大内安防。

    清凉山巅,只剩下朱棣、黄昏、钱枫和许吟,纪纲站在朱棣一侧,庄敬站在稍远一点,谨防有人诈死刺杀陛下。

    黄昏为了安全起见,留下伤痕累累的杜金明、张良等七人,让其散在一旁。

    朱棣反而不急了。

    他要仔细思索一下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梅殷南下之后,肯定要在福建拥立朱文圭为帝,成立一个伪政权。

    福建那边全是建文旧臣。

    伪政权可以迅速进入状态。

    而自己要剿灭伪政权的话又得大动兵锋,如此一来,全国将再次动荡起来,编修全书,下西洋的事情就会耽搁下来。

    因为国库只有那么多钱,不可能这几件大事同时进行。

    头疼。

    朱棣内心有些挫败感,这一次他彻彻底底的输给了梅殷——当然,也不能说朱棣太弱,而是梅殷这一次就没想着要和朱棣决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