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正天时,两辆马车出了应天城,风驰电掣星夜兼程,直奔广东方向。
时间很紧。
他必须抓紧时间,给徐妙锦说的两个月都是保守时间。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磁铁!
星月兼程,日夜不休。
两辆马车,四个车夫,轮流驾驶,除必要的吃喝拉撒,其余时间皆在车上,沿途更换了近二十次马儿,十天后,在永乐元年的秋末赶到雷州半岛。
算一下。
差不多日行四百公里。
这已经是神速了。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南方很是荒僻,有些地方的官道几乎难以让马车通行,庆幸的是沿途也无山贼打劫,无形之中节俭了时间。
山贼倒是有。
不过黄昏准备充分,他甚至给车夫都准备了锦衣卫服饰,两辆马车上皆悬挂锦衣卫的旌旗。
山贼再蠢,也不敢动锦衣卫的人。
到了雷州半岛,千辛万苦才找到几个当地人,倒是巧了,竟是南宋时期一位被贬官员的后人,勉强读过些诗书,懂得一点江南话。
交流不算困难。
得知了雷州半岛这边的黄昏急需知道的信息。
不敢逗留,疾奔云开山。
到达云开山后,和许吟、钱沣、张良,以及一个叫燕小六的锦衣卫,五个人急急忙忙布置现场,将制作好的长方体铁块缠上铜线,绑到打造好的十数根尖锐铁棒上,铁棒之间彼此用铁丝链接,然后密密麻麻的插在山顶最高处。
形成一圈避雷针。
接下来就是等。
等一个雷雨天。
因为要做的事不以人力为转移,全靠天意,能否成功,能否让心爱的徐妙锦成为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都要老天爷说话。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雷州半岛,古代人因春夏多雷暴而命之为“雷州”,据史料记载,雷州一年当中可打雷的天数多达二百五十多天,每逢夏秋季节、阴雨天气,常常雷霆万钧、地动山摇,雷州因雷而闻名。
按科学理论,在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大气对流旺盛的条件下,天空才较易出现雷电,亦因此雷电多出现在午后。
尽管已是秋末,但出现雷电的天气亦不少。
这半个月多次出现雷电。
可惜,山顶的避雷针都没能引到雷。
许吟等人都不知道黄昏要干嘛,问了他也不说,黄昏也无法解释,他要制作的玩意儿用他自己的知识都无法解答。
但是制作方法,是从一部动漫里学来的。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别说铁。
有些个例,就是人被雷击后,也具有吸附金属的磁性。
这一日又是雷电交加。
黄昏站在山下地势低矮的地方,抬头看着山顶上一串串的金蛇乱舞,心中焦急,时间不等人,若是再有三五日还不成功,就只能返程了。
还得回去准备婚礼,不敢在这边耗时太久。
这场雷电极久。
几乎直到日暮,才堪堪歇下。
黄昏只得按耐住内心的焦躁,在帐篷里睡下,却辗转难眠,索性找到许吟和钱枫、张良等人,又找来车夫,喝了一会酒,才趁着酒意睡下。
第二日天微微亮,黄昏睁开眼,直奔山顶。
这些日子都这样。
抵达避雷针群的那一刹那,黄昏心头一颤,狂喜弥漫心间,远远的就看见避雷针群之间相互链接的铁丝已经熔不见了,而在避雷针群下面的石头上,出现了无数碎石。
绑在避雷针上的铁块有的已经落地,有的还在上面,将落未落。
避雷针和铁块之间间隔的木块已化作灰烬。
是被雷击过的迹象!
为何避雷针和铁块之间要隔木块?
是防止铁块和避雷针被雷击后熔接在一起,影响质量。
黄昏冲上前去,急忙将所有的避雷针全部放倒——雷州多雷电,既然引雷成功,黄昏是一刻都不敢呆在避雷针群中。
放倒所有避雷针后,这才依次去检查避雷针上的那些长方体铁块。
不出意料。
因为避雷针群彼此通过铁线链接,哪怕只有一根针引雷成功,其他避雷针上的铁块都被雷击,无一例外,强大的电流击碎木块后,又点击上其他的铁块。
黄昏心中激动,颤抖着收集着铁块,铁块上缠绕的铜线已经融入进去,纹路端的是漂亮。
此时许吟等人上来帮忙收集。
片刻之后,众人看着这些铁块,不解的问黄昏,是不是成功了,又问镇抚使你要弄什么东西。
黄昏笑眯眯的双手抱起一个铁块,对许吟道,“你再拿一个。”
许吟拿了一个。
黄昏示意他和自己对准,然后两人慢慢靠近。
黄昏早有准备。
可许吟那里知道。
感觉手上的铁块发出一股无法形容的力量,将他撕拉着靠近黄昏,猝不及防间,许吟不由自主的快进了两步。
啪!
两个铁块粘和在一起,许吟和黄昏也撞了个满怀。
众人莫名妙。
你俩还要搞个什么仪式?
而且如此不堪入目!
黄昏心头狂喜万分。
成功了!
磁铁,我在大明王朝,在十五世纪制作出了磁铁!
在众人惊诧莫名的目光中,黄昏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粘和在一起的磁铁分开,又换了个面,让许吟上来操作。
许吟不解,“怎么操作?”
黄昏笑眯眯的,“你要是能将这两个铁块这就这么合到一起,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这个磁铁很大。
要想同极对立合在一起,一般人真不行。
许吟倒是不在意钱。
但他不愿意被黄昏小看。
笑着将铁块往前一声,“这钱来得——”
曳然而止。
手中铁块上又出现了那股奇怪的力量,这一次不是吸扯,而是抗拒,哪怕他不断的发力,也只是能缓慢前进。
随着他不断发力,对面的黄昏似乎也在不由自主的后退。
根本做不到。
这是什么鬼?
许吟有点懵。
黄昏哈哈一笑,对其他人道:“要不你们来试试。”
众人眼睛一亮。
争先恐后。
然而都失败了,最终还是张良脑子灵活一点,让黄昏把磁铁放在地上,他拿着另外一块从上往下按,才堪堪成功。
钱自然是没有的,就是图个乐呵。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回家!”
众人嘿哧嘿哧的开始搬铁块,至于避雷针,黄昏让许吟找了个隐秘的山洞放好,以后还要继续用,这个地方将来就是大量制作磁铁的基地。
下山途中,张良和燕小六七嘴八舌的问黄昏,这玩意儿不就是铁么,怎么有这样的魔力。
黄昏目光深远。
笑眯眯的说,你们别小看它们啊,它们可是我们战胜黑夜的光芒,让这个世界出现第一缕不夜之城的曙光。
……
……
PS:制作磁铁缠绕铜线这个操作,我也是看电视学来的,原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诸位有知道的不?能否科普一下?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发电!发电!
来时星月兼程,归时亦如此。
时间紧迫。
返回应天之后,距离婚期还有二十余天,黄昏都有点不敢置信,在十五世纪这个交通状况下,自己竟然在一个多月内来回跑了八千多公里。
简直不可思议。
这一趟花费极大。
仅是车马费,就是一笔巨款,沿途跑死跑病的马儿就有七八匹,剩下的马儿基本上也废了,再也无法长途奔驰。
四个车夫的人工费,沿途的开销费用,加在一起,也是上千两白银。
而成果仅仅是十块磁铁。
投资和产出似乎不成正比,但这是十五世纪,有了这个磁铁,其后续带给自己的利益,绝对不是几千两白银可以衡量的。
回家之后,让钱沣去徐府报了平安。
黄昏没去。
他还有事情,休憩一日。
第二日一大早,去钟山的工厂里找到老李,检验他的工作成果。
完美完成。
除了黄昏叮嘱剩下的十斤铜,其余的两百八十斤铜全部浇筑成了铜线,并熔接在一起,差不多有四百五十米左右的铜线。
够用了!
有铜线还不够,还需要弄到绝缘物质,没有绝缘物质包裹的话,效果和质量都会很差,而且会存在安全隐患。
绝缘物可以采用的方案有两种。
陶瓷和漆。
漆自古就有,大明王朝也有,只不过价格昂贵,但还是能买到。
陶瓷可以找人定制。
黄昏打算双管齐下。
让许吟去市场买漆,黄昏则去了当初定制精美小瓷瓶的那家陶瓷窑,找到东家,提出要求,希望对方能为完成自己的订单。
对方一听黄昏的要求,很是头疼,这种样式的瓷器以前没做过,需要多试几次,说,“你要求的瓷管,长度太长不好拉胚,我们要做的话,也只能极尽能力下的拉出能力范围内的长度,再长就没法了,所以需要多次尝试。”
黄昏想了想,说不用试,直接按照我说的做就是,大量制作成品,一窑烧出来就是,哪怕是十根里面有一根,也是可以的。
烧窑的东家一听,心头默默算了下,“按照十中取一,怕是要制作数百根样品,才能达到你需要的要求,这个成本很高。”
黄昏笑说,“不会让你吃亏。”
东家犹豫了下,“行,可以尝试下,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最后一根成功的都没有,这个钱还是得你来出,总不能让我的工人白干一场。”
黄昏点头,“这是自然。”
又道:“不过我还有个要求,希望这些瓷管,里外都要上釉。”
东家不解,“外面上釉是为了好看,里面上釉是为了什么?”
黄昏也不好解释,含糊其辞。
里面上釉,是为了不伤铜线,没办法,铜线得来不易,且铜线若是有伤,会导致烧线之类的安全事故,不如多花点钱,一次性做好。
付了定金,黄昏立即回城去准备其他事情。
制作木板。
制作滚筒。
制作各类垫圈——也用木片抛光之后打磨成垫圈样式,好在木工师傅技术精湛,制作起来并不算难。
再用木板制作出一个U型框架。
一切准备妥当。
黄昏又去买了各色竹子,找来木工师傅,将竹子削成蚯蚓粗细的曲折形状,宛若一条盘山公路,制作出一定数量后,全数拿去蒸煮。
最后差人去钟山工厂拿边拿回让老李在这段时间吹出来的球形玻璃容器,即灯泡。
别说,老李有几把刷子。
竟然真的做到了。
不过不多,也就七八个,用老李的话来说,别小看这七八个,这是他用了好几天时间,失败了无数次,才得出这么几个。
让木工师傅精确测量尺寸,用竹片制作灯泡的堵子,保证里面的密封性,当然,还要刷漆,如此才能确保真正的密不透风。
将用竹子作为材料,制作的灯芯放入灯泡之中,接好铜线,两极各留半截,方便测试的接线,然后便开始搭建实验装备。
U型架就位,滚筒中心处先开孔,再缠上铜线,将木材制作的转子穿过U型架,再穿过滚筒的一个孔,放入磁铁,穿孔过去,穿过滚筒的另外一段,架在U型架上。
将滚筒上的铜线左右两端连接到灯泡上。
自此,一座小型的发电机成型。
能否成功,黄昏心里没底。
只有不断试验。
好在准备的材料够多,足以让他有好几次的失败机会。
……
……
时间流逝。
年关将近,永乐二年的下半年,似乎就要无风无雨的过去。
黄昏的婚期也将近。
在吴溥和吴李氏的操作下,婚礼的一切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请帖也散了出去,辐射了整个南镇抚司。
除此之外,住在国子监附近的高贤宁,王振亦在邀请之列。
大内内官监郑和、狗儿太监收到了请帖。
建初寺的老和尚道衍也被邀请。
连朱棣夫妇也收到了请帖。
徐家那边的亲戚,这就比较多,不过也一一邀请,只不过那边的亲戚,大部分都是留在徐府,只有少部分重亲会来送亲,到时候在黄昏这边吃午饭。
似乎这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普通喜事。
然而随着徐皇后和朱棣的一次商谈,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徐府就流出了消息,说婚礼当日,徐皇后会亲自出宫来给妹妹送亲。
这个消息让敏感的应天人顿时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徐皇后都要出宫,那么朱棣呢?
先前,有张定边后人指证黄昏是明教的人,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朱棣也没处罚黄昏,后来甚至还让军器监给黄昏送去了三百斤铜。
铜可不是普通的东西。
由此可见,朱棣对黄昏的信重。
那么黄昏的婚礼连徐皇后都要来参加,朱棣会不会也可能出宫?
极有可能!
于是应天城骤然紧张了起来。
朱棣不出紫禁城,有京营和锦衣卫等天子亲军拱卫,谁也拿他无可奈何,所以才有上元大火案,但是现在,朱棣要出宫了,隐藏在黑夜之中的那些建文旧臣,岂能不蠢蠢欲动。
朝野上下无人不知,随着朱棣出宫,只怕这应天城要热闹起来。
不过转念一想。
朱棣会不知道?
所以这一次出宫,必然会有严丝合缝的安全护卫,绝对不可能出现任何意外。
但……
就怕万一!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千古第一的迎亲书
很快,京营士卒和锦衣卫开始配合,在应天城全程盘查外来人口,并通过各种方式敲打地下帮会,让他们从近期到正月十五以前,都老实一点。
同时,京营在城外的驻防也更换了一批。
京畿附近城市里的锦衣卫千户所、百户所,除留守必要之外的人手外,其余的尽数被召回应天。
国子监附近。
黄昏那处庄园周围一里之内,每日都有官府人员盘查。
绝不允许任何外来人居住。
一时间,应天城风声鹤唳。
表面上看,似乎是朱棣担心皇后送亲时候的安危,提前在做安防工作,实际上大家谁都心里敞亮:朱棣要出宫了。
这又不是万人空巷的上元节。
皇后去参加婚礼,最多就是遇刺:可谁吃饱了撑着去刺杀皇后?
完全伤不了皇权分毫。
就算成功,朱棣不过是伤心一阵换一个皇后而已。
谋刺者反而会遭受到朱棣的疯狂报复。
所以没人刺杀皇后。
朱棣也应该清楚,要不然去年的上元节,他也不会那么轻易的让徐皇后出宫去赏玩灯会。
所以这些安防力量,是为朱棣自己准备的。
……
……
时间流逝。
眼看婚期将近,黄昏忙得昏头烂额,好在有过来人吴溥帮忙打点,又有吴李氏全力帮助,忙碌之中一切都有条不紊。
婚礼前的第三天,黄昏搬去了新宅。
邀请吴溥一家。
吴溥本来是拒绝的,说你也成婚了,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我们一家人就不来凑合了,人多容易出矛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