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哈智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怎样?
况且这是巴结黄昏的机会。
于是大伙儿纷纷解囊,赛哈智拿了五百两白银,其他人凑了五百两出来。
第二日黄昏看着公事桌下的一小堆金条,心知肚明,赛哈智这是想借这个机会,把自己和他彻底的绑到一条战车上。
不敢收。
收了,以后在南镇抚司办事就要束手束脚。
让已晋升为总旗的张良把这些黄金物归原主。
然而傍晚回家,吴与弼从书房里跑出来,说黄昏哥哥,下午徐府来了个丫鬟,说她叫绯春,她说有个贵人给你送了礼来。
黄昏到书房一看,好家伙,又是一小堆黄金,还有几盒金银珠玉的首饰。
估摸了一下,价值两千两白银左右。
不用想,未来老婆的好意!
徐妙锦还是有点私房钱的,这些东西估计都是徐皇后赏的。
这当然不能要。
男人……面子还是很重要的,要不然以后家庭地位堪忧。
这事让黄昏越发压力巨大。
他不得不再去一趟紫禁城。
找到朱棣,开门见山,“陛下,微臣要贷款!”
贷款?
朱棣放下朱毫,将批改好的本章递给狗儿,示意他送到文渊阁去,好整以暇的喝了口茶,问道:“民间有高利贷啊。”
黄昏一脸无语,“我可是你的臣子,我要是成了被高利贷追赶的废物,陛下你也颜面无光啊。”
朱棣呵呵冷笑,“朕不在意。”
朱棣不是聋子瞎子,他知道这几日黄昏凑钱买那座庄园的意思,就是为了迎娶徐妙锦,可小姨子的善良,不到最后一刻,朱棣也不想放弃啊。
哪能真给黄昏创造条件。
黄昏知道朱棣的腌臜心思,也不在这件事上含糊,跳了过去,道:“好吧,微臣今天来还有一件事,本来是想去求见皇后娘娘,不过娘娘公事繁忙,微臣只好请陛下转达。”
朱棣挑眉,“什么事。”
黄昏不怕死的道:“时代商行给陛下后宫免费提供的沐浴露、润肤水、香皂,如今期限已过,微臣就是想告知皇后娘娘,今后每一套产品的价格是二十两白银,不二价。”
朱棣蹙眉,“你在威胁我?”
黄昏一脸震惊,“陛下,您觉得微臣有这个胆量?这是在商言商啊,虽然咱们大明朝的商人地位低下,但规矩还是有的啊。”
朱棣心里被怼得难受,怒道:“我没记错的话,南镇抚司镇抚使是从四品官员?”
大明律法,四品官员及以上不得经商!
黄昏啊了一声,“对啊,不过陛下别忘了,时代商行那四个字还是您写的,以后商行稳定下来,所得盈利会有半数用来给陛下修书,且下西洋一事,不是一次两次,今后需要大额经费,陛下是打算只依靠国库么?”
只用国库的银子下个四五次西洋,你不被朝臣骂死才怪。
朱棣更没脾气了。
这尼玛黄昏总是能抓住他的弱点。
无奈之际。
没奈何的道:“你想怎样,那座庄园是不可能送给你的,朕也不是可能给你赏赐钱的。”
黄昏贼笑道:“微臣只想从陛下这里得到一句话:绝不干涉应天府对那座庄园的处置就得了。只要陛下同意,微臣就有办法买下那座庄园,而且绝不会让应天府亏钱!”
朱棣自是不信,向宝可不是庸臣。
道:“你怎么买?”
黄昏一脸神秘,“这是秘密。”
朱棣沉吟半晌,“只要你能通过正常手段购买,且不让应天府衙亏钱,朕于规矩和道理之上,都没有叫停的理由。”
黄昏要的就是他这一句。
起身行礼告退。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制衡
朱棣目睹黄昏离去后,颇为不解。
黄昏的气急败坏在他预料之中,徐妙锦不是那么好娶的,徐家女子再怎么的也不可能嫁给个连宅邸都没的男子。
所以黄昏当务之急需要一座宅邸。
然而黄昏确实没钱。
根据线报,黄昏手下时代商行的盈利,全部拿去扩大规模了,黄昏手上根本没钱,但他又非常有节操,赛哈智和南镇抚司的锦衣卫给凑了笔钱,他竟然没要。
关于这一点,朱棣很欣慰。
这才是大明臣子该有的气节——说起这一点,不得不提一句庞瑛。
朱棣真想保庞瑛?
没有一丁点想法!
朱棣也想杀庞瑛,只不过想从庞瑛身上撬开缺口,顺带着弄死梅殷而已,否则黄昏如此嚣张的杀了庞瑛,朱棣会这么隐忍?
哪可能嘛。
再宠溺臣子,帝王也是帝王,何况是朱棣这种有脾气的铁血帝王。
若他真想保庞瑛而黄昏又杀了庞瑛,徐辉祖能活?
黄昏都得死!
恐怕黄昏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在杀庞瑛一事上才敢做得如此有恃无恐。
思绪收回来。
朱棣是真不明白,黄昏有什么办法能在没钱的情况下从应天府尹向宝手上,把那座废弃庄园买下来,还能让应天府衙不吃亏。
根本没有操作空间。
不过朱棣知道,不能小看黄昏,这货总是能创造不可能为可能。
……
……
应天府衙。
黄昏和府尹向宝相对而坐,两人官职差不了多少,都是京官中的要职,一个负责应天城政务,一个负责锦衣亲军指挥司的队内纪律,目前局势下,黄昏的官职更要显赫一些。
但向宝依然有其傲气。
不卑不亢的说,黄镇抚使,你再来十次也没用,那座庄园属于官府在册的资产,我就算再想帮助你,也不敢贱卖,若是被都察院那边知道了,咱俩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有了朱棣的允诺,黄昏已经淡定下来。
闻言笑道:“向府尹别急着拒绝,那座庄园是废弃之物,你们应天府衙也不敢动用,只能荒废在那里,等待着将来某天有钱后重新装修,给陛下用来赏赐功臣用,但向府尹有没有想过,到时候陛下用它来赏赐功臣,可就和你们应天府衙没有关系了,届时你们府衙这边,可是白白损失这一块库存资产。”
每一级官府都有资产。
像这种废弃庄园,大多是罪犯充公所得,若是好的庄园,那就拿出去卖了,或者被天子收了去,只有这种废弃的,需要投入钱财装修,才会烂在手里。
只不过很多时候,尤其是远离皇权的地方,官府的资产被官僚们阴吞阳占给私有化了。
向宝想不想卖那所废弃庄园?
想!
只要卖出去,就可以变现,用到应天府衙其他开销上。
但一直没人来买。
原因也简单,因为投入重新装修是一笔大钱,和重修一座庄园差不了多少。
听到黄昏一番似乎是为府衙着想的言论后,向宝笑了起来,有点老狐狸的味道,不急不躁的喝了口茶,放下茶盏,理了理官服,慢条斯理的说:“确实是这个道理,陛下登基之后,虽然很是安宁,但朝野臣子谁不知道他的心,意图远征草原,一旦打仗得胜归来,总要赏赐功臣的,到时候他金口玉言一开,咱应天府衙又得拿去找户部拿银子,可若是打仗之后去找户部要银子,能要到银子才是怪事,所以那处庄园若是重新修缮,这钱财还不是应天府衙来出。”
黄昏大喜,“既然如此,不如卖了,来府衙之前,我已见过陛下,他亲口承诺,只要我出的价钱不让府衙这边吃亏,他绝对不会有任何干扰。”
向宝乐了,“黄镇抚使还真是志在必得。”
为了一座宅邸,数次打扰陛下。
也就他敢。
同样是天子宠臣,你看纪纲敢不敢因为这些事去麻烦朱棣——借他几个胆都不够。
黄昏叹道:“向府尹也是为人父的长辈了,当知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呢,因为种种缘故,不得不未雨绸缪,先成婚留个一子几女在世间。”
这是随口胡诌。
娶徐妙锦哪是为了留后,是为了留后的那个美妙过程。
当然,爱情是基础。
向宝却很是感同身受,他知道黄昏在仕途上的险恶,闻言叹道:“你有孝心,自是最好,可惜啊可惜,你还是来晚了。”
黄昏:“……”
什么个状况?
向宝继续道:“在你提出要买那座庄园后,消息走漏了,你前脚刚走,有位有权有势,和你一样,也是我这个府尹不敢开罪的大人物来到府衙,提出要买那座庄园,开出的价格很是公道,府衙不仅不会亏,甚至有点小赚。”
黄昏顿时想骂娘,“纪纲?还是梅殷?”
向宝:“锦衣卫指挥同知,纪纲。”
按说,这种事情纪纲不应该亲自出面,应该找个中间人来,毕竟他和黄昏都是一朝臣子,他亲自出来抢买这座庄园,不啻于明着告诉应天权贵和大明天子,他纪纲和黄昏势不两立。
不过因为庞瑛之死,纪纲不得不站出来。
所以他已经撕破脸皮。
就是要正大光明的告诉所有人,得罪了他纪纲不会有好下场。
你黄昏不想要这座宅子结婚么。
我买了。
看你黄昏用什么当婚房,这件事无伤大雅,但是能恶心你。
纪纲甚至还会做得更绝,黄昏今后无论想买哪座宅院,他都可以出手,实在是没钱买了,大不了拿出北镇抚司的权力,去查要和黄昏交易的富贾。
有事更好,资产充公。
没事?
那也得查出事来,这些伎俩北镇抚司玩得不要熟溜——论手段,北镇抚司远胜于南镇抚司。
黄昏一听向宝说纪纲要买,就知道完犊子了。
迟疑了下,问道:“他出价多少?”
向宝比了个数。
黄昏唯有苦笑,纪纲确实优秀,他出的这个价格不算多高,但恰好就是那座庄园的价值——沈熙礼给自己估算出来的数目。
这个价自己也可以出,但问题是,没有现钱。
找向宝打白条?
这就别想了,向宝可不是庸臣,和顾佐一样,都是永乐年间的名臣。
无奈的叹气,“容我再想想。”
起身告退。
向宝送黄昏出府衙,临别之际,发自内心的诚恳道:“从庞瑛时候,你和纪纲之间就已势同水火,恐怕接下来你俩之间的争斗,就在这处废弃庄园上了,须要小心着些,仕途之上,每一步都是步步杀机。”
从言辞中,不难看出向宝的私人立场。
黄昏道谢离去。
他何尝不知道,接下来肯定要因为自己结婚买房子的事,和纪纲斗个水深火热。
说到底,这其实是朱棣提前祭出的大招。
两个宠臣之间的制衡!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复盘
黄昏回到莲花桥畔平康坊。
婶儿吴李氏在洗衣服,吴溥在内阁执勤,今夜不归,吴与弼在书房对照《集韵》、《广韵》以及一些其他旧词典,对所有字进行归类、注音、释义。
这是个庞大的工程。
吴与弼一般是白天看书,傍晚时分开始这项工作。
关于汉语拼音,黄昏已经教会他。
所以他会用几年甚至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弄出一本《新华字典》来,对这项工作,吴与弼自己乐在其中,他也明白这是件何等划时代的事情。
吴溥曾观摩过,只用四个字形容了他的感受:惊为天人。
黄昏回到他的书房,找了纸笔,复盘当下的靖难余晖局势。
先是明面上。
天子朱棣,麾下能绝对信任的人有郑和,郑和手中有王顺等一批内侍宦官,道衍老和尚也是朱棣绝对信任的人。
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等人,在靖难余晖之中可以完全信任。
若是涉及立储,则要另外考虑立场。
锦衣卫这边有两个势力。
锦衣卫指挥同知纪纲,锦衣卫都指挥使庄敬,北镇抚司镇抚使李春,指挥佥事王谦,指挥同知袁江。
这些人是一伙的。
他们不会管你靖难余晖的大是大非,在听命朱棣的同时,还有更多私欲,所以在靖难余晖的处置上,朱棣一直更倚重于郑和的人。
另外一批势力,则已锦衣卫指挥佥事赛哈智,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为首。
南镇抚司大部分都是心腹。
其中从兴化府带回来的张良六人可以绝对信任,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亦可信任,从兴化府总旗姚楚山那边被自己拉过来的,那位叫于彦良的还需要拉拢。
这个人必须拉拢进阵营。
因为他那个侄儿于谦,就算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北京保卫战不会出现,于谦也是个人才,将来肯定要成为朝廷肱骨重臣。
这是明面上自己可以动用的人力:整个南镇抚司。
建文旧臣方面,情况还有些微渺。
首先是女秀才刘莫邪,这个老妪如今被南镇抚司、北镇抚司、郑和的人全力监视,已经无法兴风作浪,只要她稍有异动,针对她联系的人下手,一抓一个准,必然是参与靖难余晖的旧臣。
其次是徐辉祖。
这位儒将的立场目前来看,因为徐妙锦姐姐的缘故,即将成为自己的大舅子,可以信任,但又不得不多一个心思。
万一他所谋甚大,是驸马梅殷那一边的人呢?
所以可以有所保留的用。
要知道一点,徐辉祖是和徐皇后同一年死的,以徐皇后的性情,在临终之前肯定要给他求情,他要是没事,徐皇后一死,朱棣念皇后的临终意愿,也该放他,不会在徐皇后死后没多久,也死了。
说没有猫腻,估计没人相信。
接下来就是驸马梅殷,这个人在整场的靖难余晖之中,并没有确凿的参与过任何一件事,但如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他就是靖难余晖的最大幕后主谋。
说不准什么上元大火案,黄金失窃案,景清大殿刺杀朱棣案,都是他一手策划。
按照许吟的观点,当初针对黄昏的长街奔马案,黑市赏金一事,都不像是景清的做事风格,说不得也是梅殷的手笔。
只要除掉梅殷,靖难余晖就算了完了。
对梅殷,黄昏没有仁慈。
景清之流是书生忠君,但梅殷完全是为了私欲和权利而罔顾人命,所以黄昏愿意救景清,梅殷却是该死。
在此之外,黄昏还多了个心思。
他在复盘的纸上多写了个人名。
电视剧、小说里都有这种例子:最有嫌疑的很可能是清白,最没有嫌疑的反而是最可能的。
目前来看,梅殷是最有嫌疑的。
但有个是最没有嫌疑的。
李景隆!
如果说梅殷可以和朱棣因为分赃不均而闹出诸多事情来,那么李景隆也完全有可能。
结合历史知识不难看出。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数次被弹劾,最终黯然离世。
这当中没有猫腻?
所以黄昏在复盘的纸上,写上李景隆的名字,并且打算派几个心腹去监视着这位靖难“功臣”。
在此之外,黄昏复盘了自己准备的人才。
国子监附近,住了个高贤宁,以后朱棣肯定是要起用的,高贤宁现在看,仅仅是一个有气节的大才而已,但一旦大明扬帆,海外管理需要班底,高贤宁就是人选之一。
少年王振,善于钻营人心,又有一番身手。
管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