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官员朝京师方向郑重一举,道:“萧军门凌河大捷震动天下,就连圣上也对其赞不绝口,奉劝你等还是少言。”
听到这话,不仅是那吴锐的面色瞬间一沉,就连蔡佳禾的面子上也有些挂不住,其余的文武官员皆是震惊不已,虽然神色间都有愤怒之色,但却无人敢说出一句。
“萧军门?”
“难道难道”
蔡佳禾冲这兵部官员道:“董大人,话还是不要说得这么绝了,萧亦怕是来不了了!”
闻言,董咏惊讶的看了一眼蔡佳禾,张了张口,也没有说出什么来。
正这时,门房大叫声传来。
“你们,你们不能进去,哎呦!”
一声痛呼过后,那门房被揍得鼻青脸肿的跑进来,还没等说出话来。
疾行的步子声便从后传来,萧亦、黄阳、史路、石刚、王大勇、刘通六人跃然出现于大堂之上,个个一身铁甲。
吴锐顿时瞠目结舌,转头恼怒的看了一眼身后的西路参将纪勇,纪勇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神色。
“他这怎么可能!?”
“末将来迟,让王公公、董大人与诸位同僚久等了,恕罪恕罪!”
原来这来传旨的太监便是王保,几个随行的各部官员中自然也有兵部侍郎董咏。
王保见到萧亦后,一改先前的傲然神色,居然主动上前与萧亦寒暄道:“不妨事不妨事,咱家也才刚到,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董咏虽然也很惊喜,但仍是沉稳的冲萧亦一拱手,笑道:“来了便好,来了便好啊!”
蔡佳禾震惊不已,心中已是有些忌惮,难道这萧亦在京师还有关系不成?
居然与传旨的太监和京官相熟!?
王保轻咳一声,身后的几个京师缇骑听到即刻上前威武的站在两侧,手中大刀朝地上一顿。
继而便听王保那尖细的声音传来:“圣旨到,大同镇蔚州游击将军、大同右卫指挥使萧亦接旨!”
没有管周围各人的瞠目结舌,萧亦与石刚五人皆是立即半跪于地,其余人才缓缓伏跪,但内中惊讶的议论仍是止不住。
王保展开暗黄色卷匣,恭敬的取出并展开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虏狂妄,悍然围我大凌河,以致军民涂炭,宗庙生灵皆毁,人神共愤!闻听大同镇东路游击将军萧亦,率永安军战奴贼于长山,力挫虏骑,朕心甚慰!”
“大同镇东路游击将军萧亦,长山一战,率永安军击溃东虏骑数万,斩首奴贼一千三百有余,开凌河大捷之先风,扬我华夏国威于四方,朕心亦然!擢提为大同都司都指挥使,充任大同镇守总兵官,并赐金翅红羽虎豹宝剑金盔一整副,以壮声势”
王保一边宣旨,心中都有些震惊。
“萧亦所部永安军,奋勇杀虏,斩级过千。朕谕:仍命永安军,通传四方万民,皆以永安军为强,并赏内帑皇银一千一百两,夸功游街,以为强军!”
读完,王保深深呼了一口气,将圣旨交到萧亦的手上,笑道:“咱家不才,奉了皇命任这大同镇的监军,与萧军门、蔡抚台相扶相帮,实是咱家三生有幸。”
接了圣旨后,萧亦内心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激动,不过石刚几个人依旧是激动不已,这可是圣旨,可不是谁想接就能接到的。
虽然这内帑银不多,夸功游街他们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不过一定是好东西就是了!
听到王保的话,萧亦心道果然,崇祯还是派来了监军,不过是这王保倒还好处理一些。
想到这里,萧亦抱拳道:“有王大人从旁协助,萧某甚觉欣慰。”
王保被萧亦这一句王大人说的是浑身轻飘飘的,是怎么看怎么顺眼,虽道不敢当,但却是眉开眼笑不止。
正于此,兵部侍郎董咏几步上前,展开一卷匣,宣读道:“兵部武选司察大同镇守总兵官萧亦,克谨、忠职,有上功于国,特授上护军荣勋,望仍能尽忠于国,再添新功。”
说完,董咏微笑看向萧亦,拱手道:“正事已毕,在下还要好好看看现在的大同镇,说不得过几月后再来,便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萧亦自然知道董咏的话外之音,只是哈哈大笑,也没多说什么。
崛起的石头说
感谢飞翔的杨胖胖书友打赏支持,以及睡时戴耳机、fx88书友各一、二张月票的支持,当然了,还有大伙每日不断的推荐票支持,石头都看在眼里。
………………………………
第三百五十六章:只知萧亦而不知朝廷
三日后的一天,萧亦正在房内呆坐,怔怔看着这总兵府宅之内的卧房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虽然已经在这里住了三日了,但萧亦还是感觉有些陌生。
缓缓走到前方桌案上,这里正公整的摆放着萧亦新的官服告身,那块上护军的精美金制腰牌此刻正挂在萧亦的腰间闪闪亮。
当然了,更引人注意的是桌上那一副与众不同的盔甲,之所以这副盔甲与众不同,乃是因为其实在是精美绝伦,各个方面都无法挑剔。
此甲全身由披膊、山文甲、护心镜与束甲带、护臂、袍肚、腿裙、卫足与短脚靴组成,每一片甲叶居然都是以银镀金制成,环环相扣、层层叠叠。
这便是后世常的金漆山文甲,这种盔甲看上去华丽又威严的同时,防护力亦是丝毫不下于一般的铁甲,并且又有一把配套的宝剑,当是削铁如泥。
只是由于造假高昂才没有普及到军中,一直以来则多是被皇帝用来赏赐给有功之臣。
萧亦忽然想起,自己曾于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见到时任蓟辽督师的袁崇焕穿着此甲与后金作战。
当时着实是将萧亦惊艳了一番,没想到现在自己居然也有机会穿戴此甲,只是现在萧亦心中早已没了曾经的惊艳之情,而是轻抚着甲身,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萧亦自然已经对于铠甲的穿戴熟练知晓,先穿好脚靴再围裹腿裙并于身后系束,继而穿戴山纹甲衣与护心镜。
虽然是如此的繁琐,但萧亦深知,这点步骤若是比起制作这样一副铠甲所需要的各项工艺来,根本不足为道。
轻轻抖动了一下身子,萧亦便听到一阵清脆的甲叶铮然声响,拿起镀金铁盔,萧亦现,这铁盔也与很多这时的盔甲不同。
普通的明将官铁盔多是呈方圆形,系带也只是包住半个脖颈而已,但这金漆山纹甲系带足可与萧亦的肩膀平齐,身侧看去威严毕露。
除此之外,系带之内的绘饰图案也略有不同,改为祥云图案,顿项也改成三片式,脑后一片较长,叠压在左右两片之上,由横条皮甲片由细泡钉缀成。
正面一块通体透着翠绿的圆形玉饰缀于其上,亦有华贵之感。
终于将全套盔甲穿戴完成,不得不,这副铠甲就好像是为萧亦量身定做的一样,披挂在身上正合适,更加是显得英气十足、威武不凡。
萧亦看了看桌案之上的两柄长剑,一边是自二年起便随自己大数战的戚家刀,已经布满了砍痕,破旧但却对萧亦有着非常的意义。
另一边则是崇祯皇帝下的那把削铁如泥的宝剑,锋芒毕露。
轻笑一声,萧亦也没多少由于,一把拿起了那柄戚家刀,深呼一口气走出卧房。
在这里呆了几日,萧亦早将这总兵宅院摸的透彻。
比起在蔚州的府邸来,这总兵宅院不止大了许多,内中简直是就是个型的堡垒,一切物事应有尽有。
据萧亦这几日的估算,自己这新的宅院占地面积起码要有一千二百多平方米。
除正院为议事、办公场所外,后院才是这处宅院的主调,另有殿堂三座及后楼数座,均为砖木结构。
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后楼皆由正楼和东、西配楼组成,分为上、下两层。
正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配楼阔深各三间,硬山顶,上有绕廊,并且假山水池等游玩场所亦是应有尽有。
走出红木圆钉大门,立刻便有两名军士朝萧亦一抱拳。
“参见军门!”
点点头,这两个军士都是萧亦刚刚找到的少量的标营军士,相较于那些懒散的兵痞,萧亦更愿意信任他们。
深呼一口屋外空气,直感觉浑身舒爽,门前的那些个门房早就被萧亦第一时间裁撤。
这些门房待事唯财的态度迟早会误了大事,这些事情萧亦几人也有亲身经历,不仅会耽误事,还会给人一种此处主人贪财好色的感觉,自然是越早裁撤越好。
至于那些门房的去处问题,萧亦暂时还没想那么多。
这几日在总兵府宅内观看各种往年的账簿、文册,加上各处的便装走动,萧亦对这镇城更加了解同时,亦是愈加失望。
真是应了那句话,越大的地方的也便越彻底。
偌大一个镇城,文官几乎是无不贪财、无不重名利,武将几乎是无有不惧文臣,尽为不贪财怕死,好色恶劳之徒,几乎是坏事做尽。
萧亦也不禁叹道:大同军民苦难久矣!
若想将大同治理如蔚州,真正为自己心中所想,萧亦深知,怕是唯有彻底击碎后重建一条路可走!
正此时,身后一道熟悉的声响传来。
“哈哈,娘的,这新的衣甲还真合俺老石的身!”
石刚几个人各自穿着崭新的铁盔铁甲,个个显得也是精神无比。
萧亦接旨后原本打算回蔚州整军前来,不过细细想过之后觉得蔚州也没什么事情需要自己交代处理的了,对于李二牛三人萧亦已经是十分信任,一切事物也都是井井有条。
萧亦便只是让刘通带着自己的几封书信,疾驰赶回蔚州交予李二牛等人,想必现在也应是到了蔚州。
至于石刚几人,萧亦高升总兵官,他们自然是人人有升赏。
先的,黄阳作为永安军副统领,凌河一战亦有大功,擢升从三品大同右卫指挥同知,继萧亦之后充任大同东路游击将军。
史路沉稳冷静,擢升从三品安东中屯卫指挥同知,代战死辽东的中路游击葛福全,充任大同镇中路游击将军。
石刚勇猛敢战,擢升从三品高山卫指挥同知,代战死辽东的北路游击任全,充任大同镇北路游击将军。
王大勇与刘通各自奋勇敢战,都升为大同左卫从三品指挥同知,并且由于游击将军之衔已满,则调任大同镇城弥补城内镇守千总的空缺。
至于其余的永安军各将官,亦是人人有封赏。
不过是如此,几人身上的职务几乎都只是虚职,权利早就被地方豪族与官员瓜分殆尽。
例如石刚这个从三品的高山卫指挥同知,明初时是又权利监理高山卫屯田等事务的,但石刚现在就连卫城都进不去,更别提管什么事了。
所以几个人虽然有了官身,但也是无处可去,在萧亦完全掌控那里之前,他们仍是只能待在镇城。
不过话回来,就算他们能进入卫城,萧亦也不会将他们派出去,大同镇城尚且还未安定,内中鱼龙混杂,暗藏祸心之人不知道要有多少,将这里完全控制在自已手中前,萧亦不会对其他地方有任何的动作。
石刚几人都是如此,那些其余的永安军将官就更加不太看重朝廷给的虚职,多是打着聊胜于无、不要白不要的心思。
萧亦的永安军其实也没能避免一个普遍的现象,便是属下只知将领,却不知朝廷。
永安军与振威营大将官,自身与他们的妻儿老几乎人人都曾受过萧亦的恩惠,有了如今的好日子都是因为萧亦。
所以,他们皆是抱着为萧亦死战的心思,对于朝廷则早便淡忘,日日的操练与作战,早让他们成了一个紧密的大集体。
就连那李二牛、元少恭与周定等原来的朝廷将官,经过了这么久,都变了个人似的,都是死心塌地的跟着萧亦办事。
对于萧亦的命令是没有一点犹豫,无有不遵,而对于朝廷的话还要先禀明萧亦之后,才会‘听令’行事。
不过这种现象对萧亦来,又何曾不是一件好事?
………………………………
第三百五十七章:兵压镇城(上)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天色渐早,轮日初升,镇城军民又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一天将成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的人生转折点。
太阳刚刚升起不久,便有一个个奔行与街市之中,口中高声呼喊不已。
原来是新任的大同镇守总兵官,大同都司都指挥使萧亦传下命令,将于这一日检阅镇城军士。
消息传出来时,百姓皆在议论纷纷,难道萧亦这是终于要有什么政策下来了吗?
萧亦自打到了镇城接旨后是大门不出,终日闭门谢客,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几日过后大多数人把便都有些淡忘了这位新的总兵大人。
这一日的早晨,位于大同镇城最西侧,也就是大同巡抚蔡佳禾的巡抚衙门,厚重的红木缀钉木门忽的打开。
几个门房打着哈欠,各自提着个破竹筐,倒猪食似的将一堆绿绿白白的烂菜倒到一边。
早便在一旁蜷缩的百姓们见到后哄然而上,争相抢夺。
一个妇人正带着一女孩在挑挑拣拣,只是这些破瓜烂菜叶再怎么挑拣也都是肮脏不堪。
但就是这样的肮脏之物,还不断有赶来的百姓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没有丝毫的嫌弃之情,凡是抢到的都当成宝一样。
这些人都是衣衫褴褛,头乱蓬蓬的,身上也是脏乱不堪。
这妇人刚抢到一片不知是什么名字的菜叶就囫囵的往衣袄里塞,看见又有机会,眼疾手快的抢下一颗菜梆子,就往自己身侧女儿的衣袄里塞。
若是大户人家,这种做法是尤其不耻的,一般的女子早便是大喊大叫不已了。
但这女孩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快,反倒是紧紧的将这菜梆子护在自己衣袄里,冻得红彤彤的脸蛋上显露出一丝欣喜,也不知道有没有凉到她那柔弱的肌肤。
这女孩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护着菜梆子时忽的往一旁指着,脆生生的喊道。
“娘~,你看那边!”
不止是这妇女,就连其余争抢的百姓也都停止住,看着前面不住的议论纷纷。
“看啊,这不是官兵吗,他们怎么从军营出来了?”
“就是啊,半年都不出来几次,这是有什么事生了?”
“难道是又有京师的钦差来了?”
“不会吧,怎么有人肯到咱这穷酸城来…”
原来是前面的是刚从大同镇城左军营跑出来的一队官兵,皆是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
只是跑了这两条街不到就都已是气喘吁吁且互相搀扶,这也让周围的百姓窃窃私语。
“对了娘,俺听过呢,前些日子蔚州的那个萧将军来了,现在好像就在镇城呢!”
这女孩忽的想起来,脆生生道。
这话可引起周围的惊呼声,那妇女见到周围人不善的目光,想到自己先前苦等许久才抢到的那两片菜叶,连忙上前捂住女孩的嘴。
“芊芊,可不许胡,萧将军事务繁忙怎么会到镇城来。”
正这时,一个行人走过,这个行人穿着与大部分的百姓的破衣烂衫相比,就显得规整许多,他笑眯眯道:“你们还不知道吧?”
到这,这行人嗤笑一声:“料想你们也不会知道。”
完就欲离开。
那妇女仍是抱着被其叫为芊芊的女孩,狐疑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