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翊钧态度十分坚决,他不怕高务实去打仗,是因为高务实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能力,但他作为大明头号宅男,对于大海的莫测却只是从文字得来。

    在他眼中,昔年漕运改海运时,诸如“遇飓风毁船数十”这样的记载,简直不胜枚举,他自然记忆犹新,不敢让高务实去走这种危险路。

    既然皇帝坚持,高务实也只好遵旨,于是改走陆路。

    但走陆路就有些拜访躲不掉了,譬如蓟辽总督梁梦龙那里,本来走海路可以不去,但走陆路就必须要去了。

    蓟辽总督驻地离京师很近,就在密云,高务实去一趟倒也只耽误大概一天工夫,于是带着五百骑丁先往密云去了,由于一行全部乘马,半日便至。

    密云虽然是堂堂蓟辽总督的驻地,但却只是个县城,城池不算大,但却肉眼可见的坚固——不仅城高墙厚,由清一色的大青砖建筑而成,而且青砖的中缝里头居然还能看见水泥,显然是近几年京华水泥出名之后再次加固的成果。

    梁梦龙身为蓟辽总督,辖区有三巡抚之地顺天巡抚、保定巡抚、辽东巡抚,论地位高了高务实几个层次,但他作为张居正的门生能够得到高拱的留用和提拔,早已算得上实学派的重臣,甚至需要叫高拱一声“恩相”,对于高务实的拜访,当然就不能等闲视之。

    密云县县城南门大开,蓟辽总督梁梦龙亲自率人在大门口迎接高务实一行。

    说是迎接,毕竟既是科场前辈,又是上官,自是坐在马上等高务实下马先来参见。

    “辽东苑马寺卿高务实参见制军。”高务实自报家门没有提“山东按察使”,是因为这个职务理论上不归梁梦龙管辖,大明经常有这种交叉重叠的设置,以防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

    其实高务实是不喜欢这样的设置的,因为这也可能造成权责不清,一旦吏治**,很多事容易出现扯皮——而事实也证明,原历史上万历后期的吏治就已经不行了。

    梁梦龙等高务实拱手说完这句话,立刻哈哈一笑,从马背上翻身下来,上前虚扶了一把高务实的手臂,朗声笑道“梦龙盼与高龙文一晤久矣,今日一见,正要好好说话,何须这些虚礼?高龙文便称我乾吉可矣,梦龙痴长几岁,便托大称高龙文一声求真,可好?”

    乾吉,是梁梦龙的字,互相称字,那是平辈论交的意思。

    高务实略微迟疑,道“鸣泉公乃科场前辈,又是务实上官,如此恐怕世人要说务实骄狂了。”

    “诶,话不是这么说的,辈也不是这么论的。”梁梦龙笑容可掬地上前把臂,对高务实道“昔日江陵张公为我恩师,新郑高公为我恩相,二公本是志同道合的故友。如此算来,求真不仅与我同辈,而且近乎同门……你我平辈论交乃是至正之理,怎能说你骄狂?”

    高务实心中一动,略微猜出梁梦龙的用意,便笑着点了点头,微微欠身“小弟见过师兄。”

    梁梦龙哈哈一笑“这才对嘛……气候炎热,来,世兄且与愚兄督院说话。”

    好家伙,这下子你一句“师兄”,我一句“世兄”,两人就算同门师兄弟了。

    督院,不是都察院,而是指总督衙门。

    有明一朝喜欢用“院”字来称呼某些衙门,比如高务实在广西时的巡按御史衙门,就叫察院;而此时的蓟辽总督衙门,就叫督院;同理,如果是巡抚衙门,便叫抚院。

    大概是碍于密云仅为县城,城池相对逼仄之故,蓟辽总督的督院谈不上多么气派,甚至还比不上高务实在广西时的桂林察院(察院在一省之中的各府均设,方便巡按巡视,桂林因是省会,乃主驻地),不过相比于桂林察院,这督院的戒备倒是森严了许多,岗哨密集,军容也称齐整,看得出梁梦龙虽是文官,但其治军倒也算是有一套。

    梁梦龙虽然走在高务实身前半步,但眼角余光一直关注着高务实的一举一动,见他仔细打量了督院的守卫士卒,不禁笑道“这批士卒虽是本地卫所之兵,但经过戚元敬调教三年,总算有些模样了,不过世兄见惯了精锐,‘安南定北’无一不胜,想必不大瞧得上眼,愚兄惭愧得很。”

    高务实“安南定北”的宸翰,还是今天早上刚刚获赐的,想不到梁梦龙这边就已经得知了消息,联想一下戚继光在京师也安排了“情报员”,看来这些边臣大佬手里恐怕都有“驻京办”。

    不过对于梁梦龙这句话,高务实可不敢当,他虽然的确有“安南定北”之功,但他平时又不自己练兵,对于练兵一道基本还停留在纸面高手层次,他观察这些士兵,也就顶多看看军纪、精神,指望他像刘綎那样看一眼就知道这人有几分实力,擅长什么兵器,甚至打起来是什么风格,那是纯属做梦。

    再说,戚继光练兵之能,堪称大明第一,绝无分号,他练出来的兵,高务实哪有信心质疑?他自家的家丁都是拜托戚继光带着练出来的呢——马芳虽然教骑兵,但不负责军容军纪,这些全是戚继光的首尾。而“安南定北”两场实战下来,高务实觉得效果相当不赖。

    高务实连忙客气了一番,话里话外无非是自谦,顺带夸了戚继光一波。

    梁梦龙是仔细研究过高务实这个人的,早知到高务实肯定这么说,也没什么意外,笑着拉他进了书房说事。

    不在衙门正堂,也不在会客花厅,而是直接去书房,这说明梁梦龙是在刻意拉近关系,高务实神色不变,心里却明白了梁梦龙的用意。

    看来,梁制军是打算彻底和高党绑在一块儿了。

    果然,两人在书房中分宾主坐好之后,梁梦龙根本没有虚头巴脑的试探,直接进入正题,面色一肃,认真地问道“世兄此番外任辽东,莫不是朝廷在辽东有大举动?不知愚兄这边该如何配合?”

    呃……

    高务实一时还真有些不习惯梁梦龙这样的文官大佬如此直白,竟然滞了一滞,这才干咳一声,下意识四处看了看。

    梁梦龙摆手笑道“早就打发走了,此处就愚兄一人,世兄只要信得过愚兄,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高务实郝然笑道“小弟谨慎过头了……师兄,朝廷在北边,这十几年来一直都是讲究‘西怀东制’,如今西怀业已达成,剩下的自然便是东制了。”

    梁梦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接着又有些迟疑,道“趁他病要他命,这道理愚兄自然是懂的,只是朝廷如今的府库真能支持接二连三的大战么?须知今年江南、辽东都受灾严重,皇上前前后后又免掉差不多七十万两的贡赋,而辽东方面此前也刚刚大战一场,不仅赏赐还没发放到位,各项物资的补充也都要时间,如今想要再次发动,恐怕不太容易啊。”

    他说的这些,都是事实,高务实也心知肚明,不过高务实更清楚的一点是,辽东方面除了因为今年遭灾而肯定会有些缺粮之外,军需物资其实基本还算充足。

    真正导致辽东现在实际上出兵困难的,其实刚才梁梦龙也说了——赏赐还没发放到位。

    谁的赏赐?李成梁所部。

    有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李成梁所部的战斗力跟赏赐那是直接挂钩的,而今年这次漠南之战,李成梁的功劳也很大,阵斩一名蒙古大部落首领不是开玩笑的,所以赏赐的问题就显得更严重。

    实际上包括戚继光部在内,大明的军队对赏赐都是盼之又盼,毕竟平时的军饷实在寒酸得很,只不过李成梁所部把这一点放大到了极致而已。

    可以这么说,李成梁部的特点,就是那种只要钱到位,敢上九天杀玉帝,能下黄泉斩阎罗的风格。

    然而现在的麻烦就是,钱……有点难到位。

    之前内阁议事的时候,就因为高务实这一战花钱太多,差点出了问题,现在如果高务实一到辽东,又莫名其妙的掀起一场大战,只怕不仅内阁要再打口水战,甚至这场口水战极有可能还要波及整个朝野上下。

    到了梁梦龙这个层次,对于朝廷大概还有多少钱,当然是有所了解的,就算不精确,也能知道得七七八八。

    朝廷府库之前几年的确有所盈余,可是一来朱翊钧为了突出仁政,不断地减税(农税),二来各项边防建设和换装的开销也越来越大,三来就是这次漠南大战,预计得花掉上百万两,远超战前的估计——战前他们只知道高务实要调动的国内兵马不多,战争可能的持续时间也不长,所以按照平时的开销水平算,大概只要二十多万两,顶破天三十万两。

    一下子多了七十万两的大窟窿,朝廷还能支持跟图们再打一场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而且,指望皇上从内帑掏钱也不现实,明年潞王大婚呢,这可是皇上唯一的亲兄弟,就算为了作秀,也一定会办得风风光光,哪里还有钱拿来给辽东打仗去?

    能把李成梁那里该拿的赏赐补齐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

    感谢书友“书友20190223180428135”、“书友20170131231943114”的打赏,谢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125章 高务实的开平城

    高务实与梁梦龙的会面时间不短也不长,一共一个时辰,外人皆不与闻。

    用过一顿午宴之后,高务实便拜别梁梦龙,启程往开平而去了。

    开平有高务实在大明国内最大的“工业基地”,原先经常用开平三大厂来指代,实际上发展至今,开平何止于三大厂?

    煤矿、铁矿、铁厂、水泥厂以及两大兵工厂等,均以开平为总厂,高务实为此甚至在滦河河口修建了海港,专门为开平的对外输送服务。开平工业规模之巨大,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完全可以说冠绝全国,别无分号。

    自从当年开平卫在高务实和戚继光的联手操弄下迁徙走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经营,如今的开平城几乎可以说是已经改姓高了。

    根据一直负责京华集团财务审计的堂兄高国彦所上陈给高务实的统计报告,开平城“十之有七”已为高务实所有,当地民众有时候甚至把开平城称之为‘高家城’或者‘龙文城’。

    这一点让高务实有些警惕,虽然他自己亲自来开平的时候极少极少,但开平毕竟离京师只有两百里左右,如今朱翊钧倒是不怀疑他,可以后呢?甚至,朱翊钧以后的皇帝呢?

    所以这一次,高务实就趁着顺路之便,特意来到开平城看一看,也好确定自己究竟是稀释手中控制的开平土地,还是引入其他勋贵或官员等来开平设厂。

    这样的担心绝非多余,除非高务实真能像朱应桢和张元功那俩没心没肺的国公爷所说的那样,将来得以文官称公,那才不必担心——因为一旦封了国公,即便掌权,基本上也就到他自己这一辈为止了,后人袭爵之后按例是不大可能出来为官的,哦……确切的说是不会通过科考去做文官的。

    就好比王守仁的后人,即便世袭新建伯,也是去做了漕运总兵。

    当然,文官称公估计就是那俩哥们儿顺口一说,算是个吉祥话罢了,能跟王守仁一样封个世袭伯就已经很牛了。

    蟒袍玉带的高务实来到开平时,高瑞早已带着一大帮人在城外等候。

    高瑞就是高小壮,高务实留在开平的头号心腹。高务实一看高瑞迎接他的阵势,就明白为何当地人把开平称之为“高家城”了。

    因为开平原本是个卫所,属于军管地,当开平中屯卫移防之后,开平城却没有改制——也就是说,开平本身没有官员直接管辖,它的上级单位是滦州,在开平以东五十里左右。

    换句话说,开平城整个就是高家自行管理,只要滦州知州不插手,这地方就是高务实的自留地。

    卧槽……危险。

    开平城可不是一般的城,这里不仅是个工业基地,还是高家家丁的“练兵”之所,每年得有至少三万人次以上的高家家丁来这里轮训,其中骑丁就差不多有一半。如果单从这个角度说事,朝中有人要栽赃陷害的话,甚至可以说高务实在京师以东两百里处阴谋准备了三万大军,能够随时突入燕京。

    高务实一阵后怕幸好东厂提督是老子的盟友,要不然这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麻烦。

    其实这也幸好现在还是万历初年,而且是因为高务实之故,与原历史上有所变化的万历初年,朝廷之中的党争还不算特别激烈,没有搞到“非此即彼”的地步,实学派和心学派之争,还大致纠缠在国家大政的施用之上,没有演化到动辄人身攻击。

    因为这样的局面,所以心学派也还不至于龌蹉到去污蔑高务实意图造反,毕竟文官不谋反这个思想,还是要不断地给皇帝强化洗脑的……

    如果跳出来指责高务实意图谋反,那这个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而这个说法一旦破灭,后果有可能是颠覆性的——哦,原来文官也是会造反的,那文臣监军看来也靠不住,文官统兵就更靠不住了,要不还是用勋贵、武臣吧。

    天下文官,没有谁敢于承担这个后果,这么做的话,能不能整死高务实还不确定,但整死自己估计轻而易举——你这话说出口,就是个文臣公敌啊,你还有没有一点阶级立场了?

    高务实不是不知道这些,他之前敢于这么做就是仗着这一点,不过现在看来,他还是觉得自己在开平的独霸地位过于显眼,的确有必要找人前来一起分担一下,比如海贸同盟就可以来吸引一下火力,而且他们来,高务实还不必担心开平城失控。

    在听了高瑞、高翊等人就开平城的发展做出的简略汇报之后,高务实稍稍透露了一点关于稀释自己在开平城的掌控力的事。

    几个高务实的亲信都显得有些不太乐意,但他们也知道高务实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京华现在对开平城的掌控力实在过于突出了,这在大明朝的确是很危险的事,大伙儿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说法。

    不过,高瑞还是表示,希望引入的勋贵们能够服从京华在开平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管理制度,不要把在京里的那些小手段带过来,否则的话,恐怕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纠纷。

    这件事高务实答应了下来,开平城的管理制度本来就是按照他所设计的纲领做出来的,实际上的“行政机构”是一个“管理委员会”,由他任命高瑞等人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等职。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监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比较有意思,是“公选”出来的,且管委会的成员不得参选,乃是各厂矿的工人们自行选出,平时不负责管理,只负责监督。

    监委会拥有监督和举报的权力,监督不用解释,举报就是向高陌、高国彦举报,如果他们不受理或者办事拖拉,甚至能直接向高务实本人举报,同时高务实还会不定期地召他们去向自己汇报监督情况。

    开平城之所以发展顺利,也没有出现过内部大案,这种制度应该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召见结束之后,高务实便带人出了城,去城外的家丁大营拜访马芳和刘显这两位老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126章 二位老帅

    马芳、刘显,一北一南两员老将在这个时空中都算是托了高务实的福,至今都表现得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