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务实显得略有尴尬,而这时高务本还补刀了一句:“对了,自上次求真你‘偏师定安南’之后,安南都统使司又送来二十多头大象,最近这些时间,愚兄都在忙这茬……你算是给愚兄找了个大差事。”

    高务实哭笑不得。

    锦衣卫养大象真不是开玩笑,在明朝,大象可是各种典礼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动物,常常出现在一些朝廷的大型活动中“以壮观瞻”。但是大象食量那么大,体型也巨大,平时养它就成了件麻烦的事儿。

    在后世,有险情党员先上;在大明,有脏活锦衣先行。于是锦衣卫毅然决然的承担了养大象的任务,设立了“驯象所”机构,专门负责在京师养大象,而且规模不小。

    比如大祀时,最多要用三十一头大象。据高务实了解,锦衣卫平时饲养的大象至少有六七十头之多,如果算上这次安南进献的二十多头,估计数以百计了。

    这个年代的饲养员身上还能有什么好闻的味道?高务本这话看来不是开玩笑。

    高务实叹了口气,道:“这差事,是刘守有给你安排的?”

    一听这话,高务本就有些担心高务实要找刘守有的麻烦,忙道:“刘公也是怕我出身新郑高氏,却不能实心任事,折了家声,因此……”

    “因此让你去养象?”高务实哼了一声,道:“这事儿待会儿我去和黄厂督说,锦衣卫现在没有大帅(都督),一个千户的调动,想必黄厂督说了还是能算数的。”

    算数当然是算数的,东厂早就从监督锦衣卫开始转化为领导锦衣卫,堂堂东厂厂督开了口,别说区区一个千户,就算指挥使也能换,怕不得是都指挥使才需要皇帝过问一下。

    高务本其实觉得有些不妥,但高务实是高家现在实际上的话事人,他既然这么说了,高务本也不敢反驳,张了张嘴又闭上,把话咽了回去。

    高务实也没明说给他换个什么差事,却转头朝王之祯望去。

    王之祯可比高务本机灵多了,一见高务实谈笑间一句话就给高务本解决了职务问题,心里一片火热,连忙躬身道:“不劳求真贤弟动问,愚兄值午门。”

    哦,原来是大汉将军。简单地说,就是深受信赖的……样子货。

    不过,样子货归样子货,大汉将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再加上他是千户级别,应该不是普通站岗的那种。

    于是高务实略微迟疑了一下,才问道:“兄长对这个差事可还满意?”

    王之祯连忙开始诉苦,道:“吓!满意啥啊,整天跟个傻子似的站桩,虽说愚兄好歹是个千户,能趁着巡视走动走动,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是风吹日晒就是雪覆雨淋,哪是什么做官啊,坐牢还差不多,就算偶尔负责廷杖,但现在廷杖打得也少,没什么意思。”

    高务实心道:这家伙读书不成,只怕也是因为没有定性,王谦当年也不知道怎么教儿子的,莫不是第一个孩子没经验?不过,在锦衣卫里,他这样的人没准还吃香一点,总比我这老实巴交的四兄好混。

    “那么,兄长比较喜欢什么差遣?”高务实微笑着问道。

    王之祯心头大喜,忙道:“愚兄倒也不挑食,南北两个镇抚司,随便一个都行。”

    原来锦衣卫虽然以南北两大镇抚司闻名天下,但锦衣卫执掌甚广,除了刚才高务本这个养大象的,甚至还有在京师“修理街道,疏通沟渠”这一类的活计,简直就是个垃圾桶,什么差事来了都得兜着,像王之祯这样的大汉将军,那已经是相当风光体面的了。

    就是……无聊了点。

    所以王之祯一开口就要两大镇抚司的差遣,盖因为两大镇抚司手头比较有实权。其中南镇抚司负责侦缉刑事,经常配合东厂“打事件”,而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即名震天下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对于王之祯来说,前者是平时威风八面,后者是一旦有大案,哪怕阁老重臣都要给他们面子,也是威风八面,都挺爽的。

    高务实听了,一下子就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道:“好,兄长的意思,小弟明白了……你们二位且下去休息一会儿,小弟先和黄厂督谈一谈。”

    “是是,你忙,你忙。”

    “多谢求真。”

    …………………………

    感谢书友“玄游冥”、“HAMW05”、“约书亚”、“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谢谢!

    关于昨天两章的评论我看了,反思一下,好像只要碰到书中情节合理性被质疑的时候,我都会摆很多史料出来,然后加上分析来证明我的剧情安排是合理的。看来还是不够淡定,要向高侍中学一学了。不过话说回来,荫官问题多说几句也不全是废话,后续会有用,也算提前避免别的质疑了。就好比全书一开始我就写了不少商业,当时也被骂得一塌糊涂,现在回头看看,那还是该写的吧。


………………………………

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

    和黄孟宇谈及自己两个亲戚调职的问题时,高务实自己都没料到将来的所谓“锦衣双璧”,居然就是从今天开始慢慢走到台前,因为他和黄孟宇在这个问题上只随便说了几句就算是定了下来,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这事对黄孟宇而言太容易了,差不多可以说派人通知一声就好。

    县官不如现管,古人诚不欺我。

    锦衣卫或许能让无数人闻风丧胆,但在东厂提督面前,却就变成了老鼠见到猫,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而这位黄厂督,偏偏是个高务实依赖症的重症患者,十多年来对高务实的各种手段见识得都快麻木了,对高务实的依赖度基本相当于“凡是……我都……”。

    所以他们的谈话很快转移了方向。

    黄孟宇顺口答应了帮王之祯和高务本搞定调职之事后,叹了口气道:“永宁长公主也是命苦,虽然咱们今夜就要开始抓陈洪案的贼党了,可等天一亮,长公主殿下却还要装作毫不知情的模样,走完迎亲的流程,甚至夜里还要住在公主府。唉,咱家想想都觉得……真是情何以堪呐。”

    说到这事,高务实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很难得地有些沉不住气,问道:“老黄,你说……有没有可能把这事儿搅和了?”

    黄孟宇有些意外,仔细看了高务实一眼,才发现他的确不是说笑,顿时就严肃起来,劝道:“侍读,这事儿可开不得玩笑。咱家这么说吧,以侍中您在京师的实力,要把这件事搅和掉,那容易得很——见心斋的骑丁分批往京城调进来,谁拦得住他们?可是侍读,怎么善后啊?您可是天上的凤鸟,不是雪地里的野鸡,把头埋起来就当天下太平了?恕咱家放肆一句,那可真不该是您要做的事哇!”

    道理高务实当然也懂,他就是心里过不去这道坎,闻言有些恼火地道:“最烦这种无解的麻烦,有时候我真恨不得张扬跋扈一回,倒要看看究竟会不会死!”

    黄孟宇愕然片刻,摇头苦笑道:“侍读说笑了,您要是真这么做,死肯定不会死,但多年来在皇爷心目中建立出‘万事俱可托付’的形象可就毁于一旦了。”

    高务实鼻子中哼了一声,问道:“皇上真的会不高兴吗?永宁长公主可是他的胞妹!”

    “没错,您如果出手搅和,皇爷心中可能会有所欣慰,认为您重情重义,可是……也就仅止于此了。”黄孟宇叹道:“皇爷毕竟是皇爷,他是长公主的兄长不假,可他首先是皇帝,有些事他也没有办法。”

    黄孟宇苦口婆心地劝道:“您别看这次慈宁宫交了大权,可皇爷得了大权,也得证明自己一番才行啊,要不然谁知道会不会再生出什么波折来?所以皇爷现在也是最不敢乱了规矩的时候,既然婚礼已经进行到这一步,换做民间女子,可以说已经是他们梁家的人了,还能怎么办?”

    他叹息道:“不瞒侍读您说,皇爷今晚能把陈洪给办了,又授意您可以暗中对付梁家,这已经超出咱家的估计甚多,咱家觉得,要不是因为这事儿是您提议的,说不定皇爷就算知晓其中内幕,也只能佯装不知,等事情过去了再说。”

    那倒是,这个道理高务实也懂,以朱翊钧的性子来说,原地爆炸的可能性约等于零,事后算账倒是指日可待。

    高务实闷着不吭声,黄孟宇无奈,又补充了一句:“何况现在皇爷自己的麻烦也不小。”

    “嗯?”高务实微微一怔,他毕竟是出去了几个月才刚回京,京里这段时间发生了些什么事,他知道得并不详细,不由问道:“皇上有什么麻烦?”

    黄孟宇道:“您前几个月不在京,但是应该收到过一条邸报,皇上封了一位恭妃。”

    “哦,你说这事儿啊。”高务实明白过来,国本之争的先兆已经出现了,王恭妃的肚子果然大了,而且看起来,依然是因为一次莫名其妙的临幸。

    黄孟宇倒是微微一怔,问道:“侍读知道其中内幕了?”

    高务实道:“嗯……知道,不过这件事还得等三四个月,才知道是不是真的麻烦。”

    他这么一说,黄孟宇就明白他是真的知道内幕了,因为王恭妃的预产期在在八月。

    至于高务实所谓“才知道是不是真的麻烦”,言下之意是生下来才知道是男是女,倘若是位公主,那倒是没什么问题,宫里多添一副筷子罢了,小事一桩。

    但倘若是位皇子,那问题就大发了,因为这将是皇长子。

    大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极其严格的,皇长子的地位相当稳固——还没有出现过任何例外。

    只有两种情况能让这件事发生变化:一是皇长子早夭。就像隆庆的继位那样,哥哥没了,就轮到他了——当然他那会儿本来还有个弟弟,然而后来弟弟也一命呜呼死在他前头了,皇位当然就只剩他可以继承。

    二是皇后生下嫡子。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后乃是正宫,她的亲子才是嫡子,有“他”在,其他非皇后所生的皇子,年纪再大也没用,甚至再怎么“深肖朕躬”也没用,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只认制度,而没有文官集团的承认,这个皇帝当然也上不去。

    黄孟宇叹了口气,道:“皇爷其实一直是希望皇后先有龙子的,只是……唉,世事难料啊。不过,咱家觉得这事儿倒也不着急,毕竟皇后年岁尚轻,今后还有的是机会。”

    皇后并非没有生育,现在已经育有一女,名朱轩瑛,是为皇长女。当时高务实人在安南,却也派人送了贺礼。

    朱翊钧对这位皇长女很重视,庆典的规模都是“超标”了的,由此也可见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所以黄孟宇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皇后的机会还很多。

    然而高务实却没他那么乐观,因为在原历史中,王皇后自生下长女之后,就开始怀孕困难,屡次流产,终于未能再次生育,导致了“国本之争”的爆发。

    高务实叹了口气,心道:看来又要老子拉下脸去求李时珍了……我特么前世怎么就没去学医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112章 锦衣双……犬

    王之祯意气风发地走在街面上,但不是用双脚,是骑着高头大马——高务实刚刚派人从见心斋给他送来的一匹上等乌珠穆沁白马。

    蒙古马是蒙古人心目中的图腾,其中又尤其以乌珠穆沁白马最为尊贵。高务实此次帮把汉那吉夺取了土默特彻辰汗的汗位,甚至击败了图们汗,把汉那吉又岂能毫无表示?

    所以,在高务实返回京师前,把汉那吉不惜代价,费了老大的周章,特意凑足了八十一匹乌珠穆沁白马送给高务实。

    为什么是八十一匹?因为成吉思汗。

    据说成吉思汗的八十一匹白色战马就是来自于乌珠穆沁,只繁殖在锡林郭勒草原的西乌珠穆沁草原上,此品种马是成吉思汗时期宫廷专属的御马,经数百年驯化,乌珠穆沁马具备了体形优美、聪明睿智、耐力十足的特性,品相和毛色均堪称绝品。

    但凡沾了“成吉思汗”的边,蒙古人就觉得特别吉祥,因此把汉那吉想方设法都凑了这个数出来,送给他的安答高务实。

    高务实自己当然用不了这么多马,但好马在大明是紧俏货,拿来送人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先前麻贵等几个在高务实手底下立了功的将领人手一匹,拿走了几匹,至于他们会不会愿意在战场上骑白马就不清楚了,毕竟白马太显眼,通常来说不是主将的最佳坐骑。

    当然这事也不是绝对的,比如高务实就知道刘綎不在意这个,这厮极其自信。而恰台吉的马厩里,高务实也看到过两匹乌珠穆沁白马,显然他也不怕显眼。

    现在王之祯和高务本也走了狗屎运,又拿走了其中两匹,好在以他们的身份,倒是应该不担心被敌军神射手狙杀的问题。

    王之祯的意气风发并不只是因为得了一匹好马,更重要的是他的职务调动顺利异常。

    黄厂督趁着人就坐在东厂的便利,直接写了一封驾帖送到锦衣卫,而刘守有前两个时辰就因为高务实深夜求见皇帝这件异常事件而得到了通知,匆忙从府中赶往锦衣卫,完美地接到了黄厂督的驾帖。

    刘守有打开驾帖一看,虽然暗暗咬了咬牙,但面色丝毫不变地直接下令调整职务——这个程序当然是不足的,但有厂督的驾帖在,其他手续白天再去补全就是了。

    于是王之祯和高务本两个人都被直接调入北镇抚司,级别当然不变,还是千户。

    虽然名为千户,但他们二人被直接调入了缇骑,职务是巡捕官,那就不可能有上千人可以指挥了。

    众所周知,缇骑权力很大,负责监察京师的不轨、亡命、盗奸以及皇帝交办的其他机密大事,但这个组织本身的人数却比较少,加起来才几百人,因此他们二人手底下也就每人三四十号而已。

    不过,在京师办差,人数其实不那么重要,毕竟犯事官员敢于硬杠锦衣卫的,那几乎是没碰到过,王之祯和高务本现在的真正变化,还是身份。

    有了这个身份,就算真的要动用较多人员的行动,也可以从锦衣卫的那一大票卫所借调人马,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名缇骑本身都是武职官员,而非普通士卒。

    他二人得到的任务倒是不难,甚至可以说极其简单——黄孟宇早就对陈洪有所监视,跟陈洪交好的官员和富商,在黄孟宇那里有厚厚的一本调查笔记,高务实直接从中抄取了名字,两人一人拿半份,照着名单拿人就完事了。

    不过高务实还是单独把他俩找来说了一下“工作方法”。

    这是好听的说法,通俗一点说就是看碟下菜——不要跟过去的锦衣卫似的如狼似虎,抓了谁都是先给人一顿用刑,然后才好好说话。

    咱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抓了人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是什么背景,如果是文官,不仅要搞清楚他家里有无谥号是“文”字开头的大佬,还得搞清楚他的老师是谁,有哪些好友。

    当然更关键的是,如果他是实学派出身……你们懂的,该帮忙脱罪就要帮忙脱罪,该帮忙减罪就要帮忙减罪;如果是心学派出身,那就没问题了,抓就是了,但是不要瞎用刑,怎么处置?等通知。

    党同伐异?那肯定啊,要不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